登陆注册
1100001326

第七卷朝天子 第三十七章 庐中客(要票票……)

(明明上章我辛苦半天整出6666字,结果显示是6660,无言……ps:俺要月票。)

……

……

当王十三郎掌断垂杨柳,范闲化蝶枝头绕时,狼桃与云之澜根本没有互视一眼,也感觉到了彼此心中的悔意与惊惧。

他们此时才明白,为什么范闲在山居中被发现,竟是不思退走,反而是向着剑庐逃跑,如此才会机缘巧合地制住北齐皇帝。原来从一开始,范闲的目标便是剑庐,他今天来,便是要进剑庐,见四顾剑!

在半空之中,狼桃狂啸一声,手腕上的金属链铛铛作响,两柄弯刀就像是两片金芒一样劈向了范闲的后背,因为他知道,绝对不能容许范闲挟持陛下进入剑庐深处,一旦让对方脱离了自己的眼光,谁也不知道北齐会迎来怎样的恐怖收场!

而且他相信被范闲制住的陛下。陛下虽然年轻,但几年来的经历已经证明他超出凡人太多的眼光与智慧,既然陛下算定范闲不会伤他,那狼桃便要赌这一把,攻范闲之必救,逼他不得不得撤手!

两片金芒向着范闲的空门斩了过去,而云之澜手中那把长剑,却是清幽无比,中正平和地遁着两片金芒内的空隙,刺向了范闲的后颈,剑芒大吐,如银蛇吐信,剑意凌厉至极!

这一剑的剑意,其实与先前刹那,王十三郎抱杨横打的剑意极为相似,都是四顾剑里最凝然全神,顾前不顾后的一击。云之澜此时冒险出手,与狼桃的理由不同。他在乎北齐皇帝的生死,却不相信北齐皇帝的判断,然而他有天大的理由不让范闲进入剑庐,因为师尊在庐内!

基于不一样的原因,两大九品上强者下了同样的决心,同时施出了自己压箱底的绝招,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范闲杀死北齐皇帝的风险,向着范闲背后的极大空门斩了下去!

此时空中的四人如飞鸟一般,在剑庐前院的一片石坪上方飞舞着,时间宛若静止在了这一刹那。

范闲的手中提着北齐皇帝,右手虽然握着黑色匕首,却根本无法阻止身后的寒意侵来。

他身后的狼桃与云之澜,飘于半空之中,刀剑齐下,破空无声,气息却是互相干扰,发出令人心悸的吱吱寒声。

此时范闲若不弃人回身自救,便只有死路一条。可若他回身自救,只怕也要受极重的伤,而且北齐皇帝一定会脱离他的控制。

所以范闲选择了什么都不做,依然依循着固有的飞行轨迹,向着草庐的第二道门冲了过去,根本管都不管身后的弯刀与直剑!

因为他离开京都,来到东夷,进入山居,直闯剑庐,都依据着一个判断,一个底气,他不相信,对方会在付出如此多的诚意之后,还会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发生!

……

……

此事已经和运气无关,完全是范闲对天下局势的判断以及对人心的洞察,还有对那个老怪物的信心。

事情如他所愿,当刀剑离他的后背还有半尺距离的时候,身前三尺外的那扇门吱呀一声开了,剑庐的第二道门就这样敞开在逃难的范闲面前,欢迎他的到来。

范闲提着北齐皇帝扑了进去,然后这扇门啪的一声关了起来,将狼桃和云之澜死死地关在了外面,将那两把弯刀和那柄长剑都关在了外面。

草庐的门往往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分隔,材质多是用干草和木条构成,如此脆弱的门,却抢在那一刹那前,拦在了范闲与身后两大高手之间。

这样的门,如何能够拦住红了眼的狼桃与云之澜?

……

……

此时剑庐外面的场中一片大乱,十来道流光分散,避开那株柳树。王十三郎弃柳而独立,所有人也顾不得理他,只是将紧张注视的目光投向了剑庐大门之中,他们都清楚地看到狼桃和云之澜,这两大强者,追杀范闲入了草庐。

然而只是过了刹那,所有的人都被接下来的一幕震惊的无法言语。

只听得两声闷哼,两个人影凄惨无比地飞了回来,正是狼桃与云之澜二人。他们攻入剑庐时气势逼人,此时却用更快的速度退了回来,情状十分狼狈!

只见狼桃在空中翻了几个筋头,浑身功力晋入极致,两柄弯刀如雨水一般护住全身,一片金芒罩前身前,不知是在抵抗什么隐形的力量。

而云之澜则是低眉收息,一膝微抬,一腿平伸向后,平剑于眉,极为恭谨,不敢施气,只是用体内的精纯真气勉强抗衡,退的极快,不敢有丝毫停留!

狼桃在空中旋转的越来越快,双刀也是越来越急,最终化成两片流光,只听得他大喝一声,双刀斩下,噗的一声闷响后,停住身形。

一根树枝被他斩成两截,无力地坠落于地,狼桃一脚撑后,双眉一挑,强行不退,却是胸口一闷,终究被那根树枝上蕴含的无穷杀伐之意震杀了心脉,喷出一口血来。

而云之澜比狼桃退的更快,更彻底,更恭谨,根本没有想过用自己手中的剑去抵抗什么,硬生生被逼退了十五丈的距离,然后单膝跪于地面,双手颤抖举着那柄剑。

他的剑身之上附着一片青翠欲滴的树叶。

……

……

场间众人心头大骇,眼看着这两大强者便要将范闲擒于手中,哪里想到,庐中人竟然只是用了一根树枝,一片树叶,便将这两大强者给逼了回来。

这世上拥有如此深不可测境界的人,只有那么几个,而剑庐中的主人,很明显是其中之一。看来剑庐外的扰嚷,终于惊动了那位性情暴戾的剑圣大人。

四顾剑斩一树枝,拈一树叶,便逼退了人世间最顶尖的两位九品强者,大宗师的境界,果然已经超出凡俗太多。

只是这位大宗师终于还是有所偏心,所以扔向自己大弟子的是一片叶,而砸向狼桃的却是一截树枝。

当看见第二道门内飞出来的那片青叶时,云之澜惊惧地只知退后,而狼桃的心中却是生出了无穷战意,强行与那截树枝硬抗一记——所以狼桃受伤吐血,电光火石间的刹那,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沉默近三年,躲于庐中不见客三年的四顾剑,今天终于出了手,不出则矣,一出手便是如此惊世骇俗,震惊四野!

草门外,所有的剑庐弟子唰的一声齐齐跪到了地上,向着剑庐的方向叩首请安,那些曾经参与了控制王十三郎一事的弟子们,更是感到了恐惧与强烈的不安,下意识开始用目光寻找大师兄的身影,就如同很多话本小说中写的那样,最擅于背黑锅的组合中,大师兄这个角色肯定后背背的黑锅最多,比如猴子。

云之澜半跪于地,脸色平静,小臂上的衣袖却如被风吹过一般轻轻颤抖,暴露了他此时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他不知道师尊大人是什么时候来到了剑庐前方,也不知道师尊大人对自己的所为有什么意见,但他只知道,他必须这样做,即便师尊大人不允许。

何道人扶住了受伤后的狼桃,北齐诸位高手一脸震惊的看着剑庐紧闭的门,不知道里面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四顾剑为什么要帮助范闲挟持皇帝陛下,陛下此时可还安全。他们的心急如焚,然而在四顾剑的威名之下,却是根本不敢冲进去救人。

他们当中最强大的狼桃大人,也敌不过四顾剑随手扔出的一截树枝,这种实力上的差距,是无法用决心和勇气来弥补的。

狼桃动作缓慢地擦去了唇角的血渍,冷冷地看着剑庐深处,眸中闪过一丝很复杂的情绪,似乎觉得某些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

重重地摔落在坚硬的青石地上,范闲的脚尖在撞击的一瞬间一缩,借着去势弹起了身体,手掌早已松开了小皇帝的手,抬了起来,右手悬腕倒提着黑色匕首,半蹲于地,盯着身后的木门。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强行转换了方位,准备好了杀招,做出了以虎搏兔的姿态,不得不说,范闲如今的实力确实相当强悍。

如果此时云之澜和狼桃破门而入,范闲至少也不会像先前那样狼狈,反而可以给对方雷霆一击。

只是过去了许久,那扇看似弱不禁风的草门,依然平静地阖着,没有人破门而入,甚至门外的声音都渐渐微弱起来。这扇太过寻常的草门,竟似可以将所有的风雨与血腥关在门外,而让门内的人自成一统,偏安于庐中,自寻遁世之乐。

许久之后,范闲缓缓地站起身来,眯着眼睛看着那扇门,知道云之澜和狼桃既然先前没有杀进来,那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勇气进行第二次尝试。

根本不用思考,他也知道这是为什么,剑庐虽是武道圣地,但对于云之澜来说,能够把他赶出去的,只有剑庐的主人,那位性情怪戾的大宗师。

范闲并不意外,先前之所以选择强突剑庐,也是估到了四顾剑一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吃大亏。他只是好奇四顾剑是用怎样的手法表现了他的态度。

剑庐内一片安静,范闲转过身去,发现北齐小皇帝正半坐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扶着自己的脚,似乎是先前那次撞击把他摔伤了。范闲没有心情去管他,只是平静地环顾着四周,然而却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影。

他没有看到那截树枝和那片青叶,但在转身前的刹那,他的眼角余光隐约捕捉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正是这个身影让他觉得有些奇怪。今天来剑庐,他当然不敢带着影子,那个身影是谁?如果是四顾剑,为什么自己会觉得熟悉?

青石板地上,有草屑在随风慢慢挪动,庐外的喧嚣似乎已经成了很多年前的故事。范闲走到北齐小皇帝身边,伸出一只手将他扶了起来,然后向着剑庐内的第三道门行去。

就在二人离那道门不足三步时,这道草门被人缓缓从里面拉开。一个童子伸出了脑袋,眼睛精灵无比地转个不停,在范闲和北齐小皇帝的身上扫了两下,嘻嘻笑着说道:“二位谁姓范?谁姓战?”

“朕便是北齐皇帝。”北齐小皇帝脸色煞白,看样子脚踝处的伤势让他痛的有些禁受不住,但是在剑庐内部,他依然是习惯性地抢先开口说话。

范闲此时的感觉很奇妙,他不知道在这座剑庐之中会遇到什么,微嘲一笑说道:“那我只有姓范了。”

那名童子听到二人自报姓氏,很开心地笑了起来,将草门完全拉开,恭敬行了一礼,说道:“二位贵客请随我来,房间还在里面。”

童子转身带路,范闲怀中的北齐小皇帝的眉头却是皱了起来,他来东夷城已有数日,数次入庐,对此间道路并不陌生,然而却一直没有见到四顾剑的真人。今日范闲破了自己与云之澜的阻挠强行入庐,看来四顾剑非但不怒,反而有了与自己二人见面的意思。

一念及此,北齐小皇帝的心神便凝重起来,隐隐查觉到了一丝不妙。

而范闲的目光却是投注在那名童子的身后,童子的背后背着一柄长剑,看上去与他瘦削的身材完全不合。

不多时,童子便将二人带到剑庐深处的一个房间里,又有仆妇端来热水吃食后,便退了出去,将这个安静的房间留给了范闲与北齐小皇帝二人。

主人家一直没有发话相见,这两名客人也只好有些被动地接受着安排。问题是此时深在剑庐之中,房间安静异常,范闲与北齐小皇帝二人静室独处,气氛顿时变得怪异起来。

范闲走到窗边,推开窗庐向外望去,一眼,便瞧见了回字形庭院中间的那个大坑,眼瞳微缩。

而此时北齐小皇帝坐在他身后的床边,冷冷地盯着他的背影,说道:“范闲,此时只有你我二人,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范闲没有回头,轻声应道:“你我说的任何一句话,相信四顾剑他都能听的很清楚……不过,我确实很好奇,你为什么猜到我躲在理理的房间中。”

北齐小皇帝有些怪异地笑了笑,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反而说道:“朕也很奇怪,你为什么会猜到朕知道了你的下落,安排人手杀你。”

范闲耸耸肩,将目光从那大坑中各式各样的剑枝上收了回来,转身望着北齐小皇帝安静说道:“这个问题不用解释,其实我只是有些生气,你现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愚蠢和幼稚。”

他缓缓垂下眼帘,说道:“你可曾想过杀了我之后,这天下将要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小皇帝的眉头皱了皱,不知道是因为脚踝处的疼痛难忍,还是因为范闲给了他一个如此不入流的评价。

范闲从窗边走了回来,坐在了床前的凳子上,平静地看着小皇帝的脸庞,忽然开口说道:“你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可我还是习惯性地把你看成一个小皇帝。”

对着北齐皇帝,却像是对着一个普通人一般说话,范闲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绪,着实有些震撼了北齐皇帝的心。这不是实力的问题,而是一种根植于骨血最深处的平等感觉,就算是狼桃或云之澜,面对北齐皇帝时,依然会恭敬无比,谁也不会像范闲这样,视君王之尊如无物。

范闲静静地看着小皇帝清秀而寻常的容颜,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处,他比世上任何人都清楚,这位小皇帝的厉害。数年前尚嫌稚嫩的他,就已经率先在庆国江南一带布局,不论日后是范闲还是长公主控制内库,他都会从中得到某些好处。再比如北齐锦衣卫指挥使沈重的死亡,这位小皇帝妙用上杉虎,一举三得,不得不说帝心如镜,人己自明。

然而范闲始终想不明白,对方会什么想要杀死自己。如果说庆历七年京都叛乱时,北齐小皇帝可以通过长公主的手杀了自己,再扶大皇子登基,对北齐有极大的好处……可是如今已经三年过去,在东夷城杀了自己,北齐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在东夷城杀了你,至少可以迫使东夷城无法降庆。”小皇帝冷漠地看着范闲,似乎不惮于在他面前解释什么,“至于你的死亡会不会激怒南庆朝廷,根本不在朕的考虑范围之中……难道说,你不死,你那位皇帝老子,便会不对我大齐用兵?”

小皇帝冷笑一声:“既然不论你是死是活,都不能阻止大战的爆发,而你的死,至少可以让东夷城投向朕。这等好事,朕为何不做?”

范闲的眼前浮过五竹叔的身影,望着小皇帝嘲讽而怜惜地笑了起来,一指头狠狠地敲在了他光亮的额头上,说道:“陛下或许自重身份,不会亲自出手,只会出兵替我复仇,但如果你真的杀了我,我向你保证,没有了苦荷的北齐,只会变成一片血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同类推荐
  •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超级战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北洋军阀掌权到抗日战争初期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太平天国十四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晚清微历史系列:太平天国十四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不第的年轻人、上帝和他在“小天堂”的儿女们、金田树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永安城中不安宁、江南江北几战场、挂着十字架跳舞的天王和诸弟们、天京周边,剑拔弩张、太平天国不太平,天京城里杀杀杀、天国没有刹车,仍在奋斗、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辉煌“小天堂”的幻灭、强弩之末,天京失陷后的继续等。
热门推荐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马斯·曼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迷失威尼斯》、《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等四部中篇小说。追寻美,追求爱,期盼逃离现实的藩篱,渴求外在世界与内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永恒求索的话题,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答案。
  • 苍灵渡

    苍灵渡

    在雪尘马上,身披银光闪闪的铠甲,他是俊美威武、精明凌厉的小将军,然而卸下戎装,她又是一番怎样的面容?似男非女的模棱两可,身世隐含的种种谜团,始终盘桓在她身上。不该开始的错爱,在刀光血影中展现柔情,她的身份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却幽怨了一份泣血的辜负。白莲怒放,圣洁如沐佛音。上苍有灵,她似莲的良善,缔结了天下太平。除去血染的征衣,按照自己的意志,她找到了宁静的归宿。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深宫浮云

    深宫浮云

    “楹儿,今天可小心着点儿,朝廷选秀,听说宫里的娘娘们都厉害着呢,别出错啊。”“二娘,宫门深似海,您放心吧,最多就是选不上,这一年,能出什么大事儿呢?”云楹一派悠闲,在侍女的搀扶下上了马车……但她不知道,富贵帝王家。又到了三年一度秀女大选的日子,这一去,就陷入了永无止境的后宫争斗,帝王择妃,谱写了一代帝王的传奇爱情。云翳将军的女儿云楹正当妙龄,也在秀女之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冥妻,上仙有请

    冥妻,上仙有请

    扔骰子,扔出一点就可以去九重天上当战神--重华的奴仆!!!感情这重华上仙是不是活了十几万年?活得太无聊了?居然用这样的方法选奴仆,而且还指定要地府的鬼魂。虽然这方法不靠谱,对地府鬼魂来说可是一介好事。成了他的仙奴,就可以脱离鬼籍一跃成仙。身为地府万年钉子户的花无芽,对于此事一点都不在乎。她在冥界活了三万年,还打算再活千万个三万年,可谁能告诉她,她怎么就那么倒霉?地府千万个鬼魂都扔不出个一,怎么她一扔就出一了?而这个传说中的战神上仙,性格孤僻,为人还腹黑。闲暇时,还以捉弄人为乐。————————情景1:重华上仙蹙起眉头,问:“无芽,我厉害吗?”花无芽一头冷汗,答:“您是天界第一战神,谁还比您厉害?”重华再问:“那我聪明吗?”花无芽继续答:“您当然聪明,不然您怎么会率领天界众天将?”重华继续问:“像我这么聪明的人,性格会孤僻吗?”“怎么会?上仙您能说会道,幽默至极。还会调戏良家小鬼,怎么会孤僻?”重华点点头,说:“那说我性格孤僻的人,想必是羡慕我妙嘴生花,仙见仙爱,鬼见鬼追。”花无芽冷汗无语。情景2:骰子气呼呼地跳到重华上仙面前说:“花花是我的,她自己都答应要嫁给我了。”重华上仙伸出修长的手指弹开骰子,摇摇头说:“无芽真是笨,怎么可以这般就断送自己的“幸”福?我该去“好好劝劝”她才行。”——-于是,可怜的小鬼奴在腹黑上仙名为好意的条件下各种被压迫,打压。
  •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本书精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以供借鉴。这些故事覆盖了多个方面和层次,归为28类,分上下两篇,上篇以成功者的经历来讲述追求财富必备的一些主要素质和必知的方式方法;下篇则分别讲述各类商业发达的地方人群致富的故事。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