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100000041

第41章 称谓沿袭:妙语奇言,历尽沧桑定今生(1)

陛下、殿下和阁下:

为何建筑被用来形容君王和大臣

古时君王,每天都得登殿早朝,历世皆如此。再说朝臣吧,也是几年如一日,进殿朝拜。面朝皇帝,带着笏板,高呼万岁;有折上奏时,言必称陛下。退出宫殿,遇同僚,则或称:“阁下为何令在下在皇上面前为难?”走出宫来,路遇王子,则或称:“殿下,老臣有一事相求!”如此这般,群臣生态尽演。所作所闻虽然都熟悉,仔细想来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这“陛下”的陛,古时是指帝王宫殿的君王座前的台阶。“殿下”的殿,指宫殿;“阁下”的阁,意思也是阁楼,都是古时候的建筑物,古人却化意为称呼,这有什么样的秘密呢?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密码的另外一种密码,历史文化密码!

公元前227年,大名鼎鼎的荆轲向秦王进献燕国督亢之地的地图,到了大殿,“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荆轲刺秦王》),意思是秦国近侍武阳奉君王命去取地图匣,然后缓缓行至“陛下”——君王的阶下,在陛下两侧还站着帝王的卫士呢。春秋战国,文化武功俱兴时,当臣子与帝王谈话,不能过于接近天子,而是由台阶下的侍者或近臣传语相告。后世逢皇帝喊“陛下”就由此礼节演化而来。

东汉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向君王进言时处在陛下,即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以显示卑者向尊者进言的礼节。

时代渐进,汉朝制礼仪,天子尚亲民。但是礼节的实质还在,于是对皇帝以陛下相称,就是表达了自己的谦卑之意。后来陛下一词就成为了对皇帝的专称。那么同理,所谓殿下、阁下,都是古人为向对方表达尊意的意思,按照对方所住的环境,表示一种敬称。殿下最初也是对天子的敬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或者皇太后、皇后的尊称,因为他们大多都住在宫殿里,去觐见他们都要门卫传话呢。

“阁下”一词据说流行于唐朝,因为那时的高级官员的官署往往称为阁,如东阁、文渊阁、龙图阁等。在同僚的日常来往中,去其家园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换而言之,“我”也如是你的阁下,“我在您的‘阁楼(亭台)’之下”,以作为书信中的礼节。后来,这种称呼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到今天依然用于各种外交场合。

在外国文学作品也存在这样的敬称。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以前尤其是中世纪,人们的等级观念较强,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人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很强的自尊心。这种观念与我国古人不无相似之处,所以近代我国的翻译家在翻译其作品时也沿用了这种称呼,如“(尊敬的)总统阁下”、“总理阁下”、“王子殿下”、“女王陛下”等等。

贵贱有别:

“百姓”和“黎民”在古代并不是一回事儿

从前有一个皇帝,坐在皇城里,终日郁郁寡欢。大臣见此很着急。一日觐见,大臣问皇帝何以忧愁,皇帝说,见天下苍生,不知何去何从?大臣再问,皇帝说:天主宰所有,地孕育万物。天地由来已久,我不知道理由,我不明白它们的意志。大臣说:老臣明白了,是这样的,皇帝你是上天的儿子;我们不知道天地的意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厚德与宁和,所以我们尊崇你就像看见天一样。黎民百姓生活在天恩地德之中,不也是你的恩典吗?普天之下,皆是你之所有,你的作为只要不偏离于百姓,人民就会称颂你!

皇帝就是这样坐拥天下,黎民百姓臣属于他。那什么是“黎民百姓”呢?从古至今都是人民的意思。不过大概在秦以前,黎民和百姓还有明显的区分,就是黎民是一个阶层,百姓是另一个阶层。从字面上看,有一个过渡,便是先黎民再百姓,即黎民在社会的底层。“黎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是上层官宦对非官阶层的所有人民的称呼。那么这一称呼又有怎样的来历呢?

历史倒退几千年,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后,原始积累使我国的先民在黄河流域集成了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其中九黎族在蚩尤的领导下,实行严酷的奴隶制度,势力越来越强大并开始扩张,吞并了很多小部落,接着打败了炎帝部落。炎帝部落逃到涿鹿,炎帝求助于轩辕黄帝,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在逐鹿之野一次大战中战胜了九黎族,使中原一带成为了一个统一的部落。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由此看来百姓与黎民,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首先为什么称为“百姓”呢?这与“姓”的起源有关。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古人造字“从女生”(见《说文解字》)以为孩子的姓。在国家制度产生后,才出现了“氏”。氏来源于官职。如黄帝初随母居姓姬,后受封为爵,按爵称而姓公孙。所以《史记·五帝本纪》又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后黄帝以云而命官,产生有青云氏、缙云氏、白云氏等。从母而得姓,从父而有氏,姓名可以区别血缘关系用于婚配,氏则主要表示社会地位、家族,用以区别贵贱。一般有土地有官爵者才有姓氏。

炎黄结成部落联盟共同攻打蚩尤之时,并非人人有姓。大致一个部落只有一至几姓,近一百个部落,故称这个大联盟中的人群为“百姓”。

“黎民”也被称作“人鬲”,鬲为炊器,又为葬礼中用的陪葬器皿。如《令簋》记:“姜商(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蔡沈集传》说:“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这里所说的“民首皆黑”,是指“墨面”、“黔首”,是奴隶的标志。

所以春秋以前,“百姓”是贵族的标志,“黎民”是奴隶的通称。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战国以后,百姓、黎民的差别越来越小了,到今天就变成了一种合称,不过身份依然不那么尊贵而已!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志”的涵义历史变迁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积极分子经常各地奔走,组织联络,书信来往之间还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称号。先生?足下?都有些老套,有隔阂,不能表达受新思想熏陶的新一代人的心声、友情和激情。思前想后,“同志”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吗?简洁意明又颇有来历。后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使同志成为当时正式的称呼辞令!

“同志”作为称呼自国民党时期始,由共产党人发扬光大,到今天变为同性恋的同义语。其间既有惊心动魄的热血过程,又有婉约内涵的历史情怀。其中复杂内化的变迁,具有史学参考价值。

在古汉语中,同志很少连用,即便连用,也没有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名词。此词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撰《国语·晋语》:“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一语。《红楼梦》第120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两个“同志”,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连用,用以表示同“德”同“心”和志同道合的意思,并不是一个称谓语。

这里要解释一下志是什么意思。《礼记·曲礼上》记“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论语·为政》篇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第一个志有心情、情意的意思,第二个字是志向的意思。可见“志”在春秋战国时的意义与现代相差无几。汉郑玄解释朋友说:“同志曰友。”这个志就是指志向、情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互称同志。如前所言,他们取同“志”之意而为称呼,承和了古人语出必有出处的习惯,也表达了革命者之间的信念。后孙中山在《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句,顿成历史名句。此时革命党人在通信中互称对方为同志已渐流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受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同志一词,使同志一词产生了新的含义,也表明了这样一种新的关系,即是党员之间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之同“志”。在建国之前,“同志”称呼仅限于党内使用,具有革命色彩,与党外人士、人民群众没有必然的关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同志”逐渐成为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时髦称呼。自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同志称谓开始衰落。因为政治倾向上的划分,致使同志这一人民内部的称谓的使用得格外小心,用错了可就犯了敌我不分的错误。

“同志”称呼的一波三折,足可印证时代发展变迁。在其消声偃息的时候,1989年,香港人林奕华将自己筹划的首届同性恋电影节命名为“香港同志电影节”,是同志成为同性恋的代名词的开端。

唐玄宗泰山封禅:

岳父为何被称为“泰山”、“丈人”?

我国有五大名山,简称五岳,其中东岳泰山坐拥山东,为五岳之首。自古及今,人们把妻父称为“岳父”“泰山”“丈人”。这里“泰山”“岳父”,是否与山东之岱宗“泰山”有关呢?事实上确实有关。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泰山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我们在这里就介绍一下岳父为什么又被称为泰山和丈人。

丈人在古代最初是专指老年男性。《论语·微子第十八》:“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这里,丈人就是老人的意思。隋唐时期孔颖达注:“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说明隋唐时期丈人是对受尊重的人的一种敬称。在三国之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称呼,所以那时妻子的父亲被叫做“舅”或“妇翁”。如《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南朝裴松之注说:“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於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按裴松之的注的意思,南朝时期,丈人已有岳父之意了。在唐朝以后,丈、丈人才专指妻父。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祭杨凭詹事文》,写到:“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

“泰山”和“丈人”的具体来源据说出自一个典故:《酉阳杂俎》载,唐玄宗泰山封禅,任张说为封禅使,封禅使即是先去做准备工作的人,以迎皇帝亲驾。泰山封禅,是在山顶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山下辟场以祀地,报地之绩。张说奉旨前往,乘机把无名小卒的女婿郑镒也拉上一齐赴岱,事实上能陪同皇帝封禅的只能是高级官员。唐明皇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封禅仪式后,按照惯例,除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外,凡随行官员都晋升一级,并大赦天下,以布功德。郑镒本是九品小吏,由于他老丈人的作用,连升四级,骤迁五品,赐华服。其他人知道此事后,开始议论纷纷。传到唐明皇的耳朵里,皇帝便召张说进殿,问是怎么回事,张说还未说话,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旁边一语双关地为他开脱说:“此乃泰山之力也。”此事遂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

在这之后,人们还把泰山上祭坛旁的那个有些像老人形状的石峰取名叫“丈人峰”,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自唐代开始,“泰山”、“岳父”便成了妻父的专称,“丈人”也由原来泛指老人的含意而演变为“岳父”,而沿袭至今。

医生的别称为何叫“杏林”:

三国时名医董奉的善举

东汉时期,有“建安三神医”一说,指的是大名鼎鼎的外科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另外一位,是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的董奉。

董奉不仅懂养生之术,使他年迈之时还有三十岁的容貌;还有已被医家传为传奇的行医故事,而被后世誉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最初就是指他的故事。

那是在三国时代,吴国有一位名医叫董奉。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有个特点,当时远近闻名,就是他看病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几年过去了,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有近十万余株。春天杏子成熟的时候,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把杏子储存起来,他宣告,凡需要杏子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自行去仓中交换。这样,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谷仓,接着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庐山附近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董奉去世后,人们在他隐居的地方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十分敬佩董奉,在其所居山下,种下千余株杏树。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并常以病人馈赠的东西接济贫民。明代的书画家赵孟病危时,被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治好了,他赠送给严子成的便是一幅《杏林图》。杏林的故事越来越为人所推崇。所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直到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讲究医德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界的别称。

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的董奉馆依然存在;在其家乡长乐有一座山还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也是为了纪念董奉而建。

太太的称呼:

汉时贵族妇女用的称谓为何现在泛滥?

太太这一词有很深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周氏的家族,始于公元前2357年的后稷时期,在后稷的第12代孙古公亶父时,约公元前1320年,周室得以兴旺。

夏末,孔甲帝“好鬼神,事淫乱”,致使朝纲大乱。后稷之子不窋失去农官一职,于是遂率部族离走到庆阳一带,开始了先周早期的农业氏族生活。至八九代后传位于古公亶父之手,即周文王的祖父。他重兴了先祖后稷的农业政策,所以“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人民都拥戴他)”。当时戎、狄等游牧部落却常来侵犯,“欲得财物”,给了之后依然一而再再而三。“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我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因此,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学他的远祖不窋一样,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周原水源丰富,地理条件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又是天然屏障,于是率领人民在此定居。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被称之为周人,指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古公亶父进一步改革过去的习俗,同时建立官制与职责,全面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边境豳和其它地方的人民,视古公为贤者,皆纷纷来归附。随着人口增多,国家雏形具备,不久定国号为“周”。所以历史称他是周朝的“大王”。

同类推荐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 大明帝国的黄昏

    大明帝国的黄昏

    明朝开始衰败从万历皇帝始,以崇祯皇帝终,又以南明四帝为余音。在近八十年的黄昏期里,明帝国像是一个被砍掉了脑袋的巨人一样,疯狂地向悬崖边冲去。如果在帝国的黄昏期,有人,哪怕只有一个做对了那么一件事并且取得了成效,明帝国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除了扼腕叹息,更多的是对 “事在人为”老话的一再咀嚼! 想要知道明帝国是如何“发疯”的,是如何走向悬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帝国的黄昏期是如何度过的,本书将带您解读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热门推荐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索多玛的苹果

    索多玛的苹果

    在一次航海旅行中,少年御景风对一种名为“索多玛的苹果”的毒品紧迫不舍,与他一起参与整个事件的少女橘真绫也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了好奇与疑惑,与此同时,一连串神秘的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随后,令御景风更为惊讶的是,一个名为“STH”的神秘程序总是被人反复提起,而因追逐STH秘密而亡故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程序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和御景风从不愿意多提的身世有着怎样的联系?接下来的变故与转折,御景风和超级骇客杰比又该怎样面对?亦正亦邪的神秘少年御景风到底会路向何方?于索多玛城内幻化的苹果到底象征的是希望还是失望?一在劫数与结束来临之前一切已然开始……“苹果”在《圣经》中是智慧之果,但产于死海之滨索多玛城的一种苹果,却有着另外一种含义,即“空欢喜”与“失望的源泉”。面对离奇的身世、飘忽的爱情、忠实的友情以及人与人之问的狡诈争斗,少年御景风该何去何从?作者以独特的笔触细致抒发了一种独立、叛逆、迷茫而又坚定的少年情怀。
  • 销售礼仪的塑造

    销售礼仪的塑造

    销售人员的个人修养,在销售过程中主要体现在销售礼仪的表现上。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销售人员,掌握好销售礼仪十分重要。本书就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介绍销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让读者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者。
  • 我还在唱那首老情歌

    我还在唱那首老情歌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http://m.pgsk.com/fengshang/-----------------她曾是唐家千金;他只是被捡回的沉默孤儿;她曾和他温存后急急和另一个男人订婚;他也消失过好几年,那几年相思成灾,爱情未死。然后她追他躲;他不说爱,却也不放手。其实,只是唐谨和欧院长的一段温暖小情事。请支持新文哈http://m.pgsk.com/a/428676/《你怎知,那不是我的温柔》【他是虞仲之,如果你遇见这样的男子,你敢天长,他一定敢地久】
  • 误嫁妖魅王爷(全本)

    误嫁妖魅王爷(全本)

    推荐璇的新文《凤凰烙:泣血冷妃》http://m.pgsk.com/a/288564/一场阴谋与背叛中,他娶了她的姐姐——大将军的嫡长女,而她却嫁给了他的弟弟——世人皆知的断袖男子,妖魅王爷。以为得了一份宁静与安详,却又是谁扰了这份平和,硝烟起、战火飞……他眼中的冰寒化作了戾气,踏江而过:“今生,我定要让她成为我的后,不然,我便踏平你水悠国!”他掩去了自己的柔情,披上战甲,直逼城都:“除非皇上放她与我走,不然,我现在便攻进城去!”他阴沉的眼中带着点点的笑意:“我已放手一次,这次绝不,除非我死!”妖娆的凤眼凝聚着一份坚定:“你是我的王妃,我定要给与你幸福,不然,不然我颜面何存……”在这场动荡中,终是谁错过了谁,谁又赢得了谁的心……心在痛,却无血可以滴,只因那凤血早已寻到了自己的主人。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主要讲了俄国现代文学精品和苏联现代文学精品两大部分,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 异世之欲血修罗

    异世之欲血修罗

    帝王将相,终有一死,有些人修道,是为求脱离生老病死,长生不灭。<br/>千乘铁骑,敌不过天威,有些人修道,是为追求超越旁人的力量。睥睨天下.<br/>天地玄妙,星辰浩瀚,有些人修道,是为追寻本源,参透宇宙奥妙。超脱三界六道.<br/>&nbsp;&nbsp;天地之间,肉身的结构,神通的奥秘,逍遥自在的长生者,傲世苍生的永生者,睥睨天下的祖神,超脱三界六道的不灭者!<br/>&nbsp;&nbsp;一个卑微的生灵,怎么样一步步炼就不灭之体?<br/>&nbsp;&nbsp;人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神界的争斗,尽在《异世之欲血修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