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100000023

第23章 蔬菜水果:荟萃东西,口中美味八方来(4)

刚刚传入时,它叫“伽”,于是就有人认为它是草本植物,因而就改为“茄”。从此,“茄”一字有两种读音。古代时候,伽和茄是互用的,后来统一写作了“茄”子。起初人们把它当成瓜,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里,茄子就是被附在“卷二·种诸色瓜”之后的。茄子还有一个称呼是“紫菜”,这是由于它大多都为紫色的缘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紫色的蔬菜”。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这句谚语,简练形象地表达了茄子的生长属性。还有一句谚语是:“茄子不开虚花,细伢子不讲假话。”可见茄子在深入民间以后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地接近。

茄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P的含量非常高。每100克中就含有维生素P750毫克。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食物,在夏天食用较好,有助于清热解暑,特别是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更适合多吃。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意思是吃多了会腹泻,一些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一般体质多为虚寒,所以不宜多食。

北瓜趣谈:

送给冥府神君只是个“北瓜”空名儿

世上有西瓜,有南瓜,还有东瓜(冬瓜),为何没有北瓜?《西游记》中有一段虚构的故事情节,说唐太宗招募奇人去阴曹地府进献瓜果,一个叫刘全的人为了寻觅爱妻的亡魂,情愿冒死去地府一趟。刘全头顶南瓜服药自杀,他的幽灵携带着礼品去见冥府神君,阎王爷非常感动,使他夫妻灵魂双双还阳。于是很多地方说书人为了说得更过瘾,给改了一下,把南瓜改成了北瓜。他们说:因为北瓜献给了阎王爷,所以世上再没了北瓜。说书人却不知道南瓜和北瓜其实是同一类。《西游记》中聪明的唐太宗,送给冥府神君的人情只是个“北瓜”的空名儿,实物仍留在阳世人间。

以东南西北命名几种最重要的瓜种,大约是在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汉唐盛世。当时国家的中心本身偏于北,因此“北”瓜反倒被忽视掉了,这就是少了北瓜的奥妙。南方人离得远些,所以看得更分明,他们曾经把一些瓜称作“北瓜”。那“北瓜”到底哪去了?其实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番瓜即是北瓜的一个典型代表。历史上一直有“北番南蛮”的说法,不过中国人也习惯把外域传入的蔬果冠以“番”号,古时中原大多数地区都把番瓜叫做葫子或葫瓜,但进入兰州市后,人们普遍把它称为番瓜,难道它真的是从外国引进的吗?据考证,葫子、葫瓜,正是瓠子、瓠瓜的简写,而瓠和瓠瓜的名称,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番瓜,只不过是外地移民带来的俗称,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华夏地域属于海外,所以称之为“番”瓜。其实北瓜(就是番瓜)只是南瓜家族成员之一,那北瓜(葫瓜)与南瓜有什么区别呢?南瓜主要是吃壳里面的肉,而北瓜主要为了要外面的硬壳。从植物学意义上讲,南瓜也属于葫芦科。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葫芦,断是摘下的意思。可以看出,在那时老祖宗就把葫芦与“瓜”分开了,南瓜当时既可能涵括在“瓜”中,又可能包容在“壶”中。在南国珠海,现代农科举办的“南瓜节”里,有各种各样的南瓜,当然北瓜也包括在内,它们在亚热带展现出了全部的魅力,可谓是奇形怪状、五彩斑斓。

有一首周人歌颂本族历史的歌谣是:“帛系帛系瓜瓞,民之初生。”它的意思是:绵绵延延的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瓜儿,这正是我族人丁兴旺的生动写照啊!看来,不论是南瓜还是北瓜,还是其它种类的瓜,从古到今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里生长的青霉素”:

大蒜为何又叫“胡蒜”

大蒜既是可口的蔬菜,又是美味的调味品,它的原名叫“胡蒜”,被誉为“地里生长的青霉素”。大蒜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内地的,所以叫“胡蒜”,因它比中原的蒜个头大,所以又称大蒜。

关于大蒜的由来,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河南登封有一座竹林寺,寺中有个名叫龙啻的小和尚,后来静心修炼而成仙,玉皇大帝命他看管御花园。有一天,龙啻在瑶池看到金花仙姑在采蒜果,他就请求仙姑给他几瓣,想种在御花园里。仙姑不答应,龙啻就趁仙姑不注意偷走了几瓣。他刚走不远,就听到仙姑的哭声。他回头看去,原来是王母来查花,发现蒜果上有缺失,王母非常生气拿起拐杖就痛打仙姑。龙啻看到后,马上回去跪下,说是自己偷的,不关仙姑的事。可王母却认为是他两人私通,气上加气,又打龙啻,混乱之中,蒜果花篮一下子全部落入河南省密县超化寺内。王母一看,蒜果不见了,火冒三丈,将龙啻和金花仙姑贬入凡俗。从此,他俩变成了人间的清泉。后来,蒜果破土而出,人们发现后,就用清泉的水浇灌了它。从此,大蒜就在人间传播开了。所以后来人们也说大蒜最初是种植在河南省密县超化寺内,又叫做超化大蒜。

大蒜在我国和国外用来治病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古埃及的学者普利尼说大蒜可治61种疾病。古印度人还认为它对人们的嗓子和智力有益。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十分推崇大蒜。大蒜曾被我国神医华佗用来调酒驱虫。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指出,大蒜可以散痛肿匿疮,除风邪,杀毒气;《新修本草》又说,大蒜可下气、消谷、化肉。大蒜也是宋朝著名成药“青蛾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名医李时珍还曾用大蒜敷足心,治愈过衄血症。

大蒜的功能有抗菌、杀虫、解毒、消炎、健胃等。大蒜对流感病毒、葡萄球菌、链球菌、脑炎双球菌、伤寒、副伤寒、痢疾等杆菌,以及霍乱、白喉等致病菌,都有杀灭作用。大蒜还含有能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力的有效成份。大蒜生吃要比熟吃好,因为大蒜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就会被破坏。

大蒜精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可防治血脂过高症。研究表明,每天吃3克大蒜,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会明显降低。英国医生还发现大蒜能溶解体内的淤血,因此可以预防冠状动脉血栓等症。

大蒜对预防某些癌症也有效果。比如它可以抑制胃内产生硝胺的细菌。因此常吃大蒜的人,胃癌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1/3。大蒜中含有的磺胺成分,能够聚集人体器官中的重金属,并将它们带出体外。它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它含硒量十分丰富,可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羟基化合物。它还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日本人认为,常吃大蒜可以延年益寿。由此可见,养成爱吃大蒜的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黄瓜的由来:

石勒改“胡瓜”为“黄瓜”之谜

黄瓜原本叫“胡瓜”,后来为什么改名呢?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很多少数民族纷纷侵入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公元3l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在今河北的邢台立都,中原的汉族人民称之为“胡”人。黄瓜,是由西域传入的,那时也被称为“胡瓜”。“胡”字在当时有一种鄙视的意义,所以统治者石勒对此很不满。

石勒建立政权后,下令把羯族人称为国人,但老百姓却依然称他们为胡人。于是石勒下令,禁说“胡”字,违者问斩不赦。有一次,石勒在举行宴会时,故意指着一盘胡瓜条问一位汉族官员樊坦:“卿知此物何名乎?”樊坦知道这是石勒在试探自己对他是否忠心,于是他不敢说是胡瓜,而是恭恭敬敬地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此菜当称‘酸辣蓑衣黄瓜’。”石勒听后哈哈大笑,十分满意。从此,胡瓜的称呼就被黄瓜取代了。

黄瓜的原产地是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热带雨林带区域。最初野生的黄瓜带黑刺,味苦不能食,后来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驯化,才使苦味变轻,变得能被人食用了。很快,被驯化了的黄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还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引变,形成了很多变种。又经过各地的不断淘汰和改良,现在已发展成了多种栽培品种。

早在3000多年以前,西亚地区就开始栽培黄瓜,后传到西方,10世纪传入日本。据记载,我国是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张骞从印度带回了黄瓜种子,又经新疆传到了北方地区,后来经过驯化,形成了华北系统的黄瓜。它的特点是节间和叶柄长,根细长,再生能力弱,果实长,皮薄,有刺,早熟。黄瓜传入我国还有另外一条路,是由印度从东南亚经水路传到华南,后来形成华南系统的黄瓜。特点是叶片较厚,根系较强,果实粗短,果皮较硬,无刺,晚熟。到了唐朝,我国已出现了温室栽培,这在“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一诗中就能看出。元、明朝以后,《学圃余蔬》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这说明北京农民的温室栽培黄瓜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了。

18世纪到20世纪初,黄瓜的露地栽培变得比较普遍了,福建、广东,东北的黑龙江等多数省份都有种植,不过用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非常少,只是在京城郊区有用阳畦、小暖窖、温室等形式进行小面积的种植,仅供达官贵人享用。解放后,露地黄瓜的栽培面积大增,就连西藏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都试种成功了。保护地黄瓜的栽培也从城市郊区扩展到了农村。

“燕美人”玉米:

玉米最初竟是皇帝的专利品

潮汕人把玉米称为“燕美人”。它拥有金灿灿或者是白莹莹的颗粒,像是丽人的金钗、皓齿;那薄如蝉翼的外皮,又恍若随风飘曳的罗裙。而且在玉米刚被引进时,被视为珍品,只有鹅油蒸饼、熏鸭烧鸡一类的美肴才配合它摆在一起。迷人的外观,加上高贵的身价,确实非“美人”莫属。玉米从华北传来,华北古称燕赵,因此,以“燕美人”代称玉米也是约定俗成的。

玉米原产地在美洲的墨西哥,距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栽培历史。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哥伦布将玉米带回了西班牙,西班牙又把玉米带到了全世界。据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玉米才由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带到中国,所以又称“西番麦”、“西天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指出“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甚罕”,这说明当时种植的人还很少。也正是由于物以稀为贵,最初玉米只是皇帝的专利品,故又有“御麦”之称。后来才在华北一带种植,一直到了清代,才推广到了南方。由于是新引进品种,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新的名字,如番麦、玉蜀黍、西天麦,还有包谷、苞谷、六谷、腰芦等名。开始引进来主要是用来做副食品,后来发现它适应性强,容易栽培,春玉米成熟早,可填补青黄不接时候的空白,因此很快就成了山区农民的口粮,并逐渐扩散到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玉米栽培大为发展,成为了排在稻、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还有核黄素等营养物质。专家们曾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过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对比,结果表明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到10倍。

每100克玉米就含有近300毫克的钙,与乳制品的含钙量所差不多。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保持6周后血压就能降低9%。玉米中所含的植物纤维素还能加速致癌物质的排出;其中的维生素E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并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的衰退。黄体素、玉米黄质可防止眼睛老化,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玉米皮和玉米油有益于降低人体的胆固醇。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能够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可协同作用,从而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壁上。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玉米中还有一种长寿因子叫谷胱甘肽,它与硒一同起作用,可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效。此外,它丰富的钙、磷、镁、铁、硒,和维生素A、B1、B2、B6、E及胡萝卜素等,也可辅助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和糖尿病等。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重生三国之我是郭嘉

    八月,钱塘潮起,曹操在邺城问身旁的郭嘉道:奉孝,我想去江东看潮,你说该怎么办? 郭嘉歪着脑袋想了想,答曰:灭掉孙权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突然又想吃火锅了,这又该怎么办? 郭嘉又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答曰:灭掉刘备便是! 曹操低下头,暗自纠结了起来:那我究竟是先吃火锅呢,还是先去看潮呢? 郭嘉顿时一个踉跄,他看着曹操那张无辜的脸,小心翼翼地问:要不咱们猜丁壳? ———————————————————————————————— 本简介由[重生之郭嘉书友群87763108]提供
  • 青楼掌柜

    青楼掌柜

    阎王满足某人三个愿望---长寿,有钱,有美女。于是,主角轮回转世,成了响当当的青楼掌柜,且看主角怎样带着MM走出新一片天地。目前每天10更。各位朋友可以多看看。请大家有什么意见都留在书评区,好的坏的都可以,来者不拒。或者加到这个群里面来。群号:110771300,110900727。验证的时候输主角名字就可以了最后,求收藏,订阅,推荐。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热门推荐
  •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识人、用人、管人、沟通、决策、创 新六个方面,领导者要想熟练掌握、运用它们,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与 锻炼。本书是对领导科学理论的普及,有助于领导干部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它突出领导艺术的方法、技巧,选例力求典型、精彩,是提高领导权威 、增强领导魅力的理想读物。
  • 妇科病调养食方

    妇科病调养食方

    为了帮助女性朋友有针对性地选用食方,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编者们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生编写了《妇科病调养食方》一书。《妇科病调养食方》围绕妇科常见病症介绍食养、食治方法。每一种病症先介绍不同类型的辨证特点,然后列出常用的食物和中药,并简要叙述其药性功用,以备应用时查考。接着介绍具有辅助治疗和调理作用的食方。女性朋友们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病情特点灵活选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妇科病调养食方》,能够熟悉食物、药物特性,了解配伍方法,真正做到对证食治。
  • 只和皇帝玩亲亲

    只和皇帝玩亲亲

    五岁那年,她饿的快昏迷的了,无意中咬了一口眼前的肉,结果把他的毒全吸到了自己身上,从此后她成了武林盟主的救命恩人。她一身武功,可惜只是用来压制体内的寒毒,随意的动用真气不死也要呕一大口鲜血,再衰的是,她的医术天下无双,可惜却解不了自己身上的寒毒。十年后,江湖发出一执追婚令,害的她连天下第一庄也不要了,连夜卷铺盖落跑。普天之下,莫非江湖,江湖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皇宫。终于混进了和亲公主的队伍里,顺利的以丫鬟的身份进了皇宫,可惜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她,那个传言中英明神武的皇帝,竟是个高深莫测的危险人物,一个不小心可就连小命都没有了。好不容易因为救了公主毁容的那张脸,却又冒出了鬼魅帮,害的她被当成人质抓了去,这也就罢了,还因为她手腕上那个月亮行的胎记,竟说她是前朝的九公主,拜托,她只是名字叫阿九罢了。复国?呵呵,开玩笑,皇帝是那么狠,她敢吗?再说天下太平,她虽然是贵为天下第一庄的庄主,虽然她的未婚夫是武林盟主,可她还是没胆量和皇帝对着干。其实这一生只要开开心心的她就谢天谢地了,她的寒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也就是说她的小命随时会被阎王爷招去,有时间复国还不如和皇帝玩亲亲。~~~~~~~~~~~~~~~~~~~~~~~~~~~~~~~~~~~~~~~~!!!!!!!!!!!!!!!!!!!!!!!!!!!!!!!!!!!!!!!!!!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力求贴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是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家庭保健必备读本。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没有健康,再灿烂的生命也只是流星一瞬,再辉煌的梦想也无从实现,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享用。远离生活误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家庭医生保健丛书》以家庭保健为主要任务,从预防、就医、用药、生活、饮食、运动等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读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会快乐

    读者文摘精粹版2:放下就会快乐

    人的心总是在远方,走的越远离自己的心就越近!人的灵魂总是在天空,登得越高离自己的灵魂也就越近。那么,让心灵去旅行吧!去聆听寒风萧索,细看人生沧桑,——体味世间甜酸苦辣!徘徊在生疏的国度,那里有熟悉而真正的自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本书讲述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才没有烦恼。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虛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