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000000032

第32章 亲政风云(3)

《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实际上是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例如,《吕氏春秋》吸收了儒家主张维护君权的思想,又让它以独特的面目出现在书中,主张拥护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权国家。这与孔子主张维护周王朝一统天下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还强调君主专制问题,这显然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又如对墨家思想,《吕氏春秋》赞同墨子提倡的“节葬”的观念,对当时厚葬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对墨子“非攻”(即反对战争)的主张却进行了批驳,提出兴“义兵”的主张。《吕氏春秋·怀宠》中有言:“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这实际上是在为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中国的战争而辩护。再如在社会历史观上,《吕氏春秋》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告诉人们: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同时强调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等等这些,都说明《吕氏春秋》确实是一部经典,具有博综众家的融合倾向。

吕不韦之所以编撰这部《吕氏春秋》,就是想综合各家学说之长,用以指导他的秦王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实现长治久安。吕不韦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而他的第二个愿望,却破灭地让人不敢相信。秦王朝不但没能长治久安,并且寿命短得让人吃惊。这是后话。

吕不韦的门客办事效率是惊人的,刚过去三天,《吕氏春秋》就挂在了咸阳南门的城墙上。人们果然蜂拥前去,观看议论。可是,所有的学士、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竟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书上的一个字。满满的一箱黄金,只好让它天天都放在那儿。

或许,《吕氏春秋》在当时确实算得上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没人能改得动;或许,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敢出头一显身手。吕不韦曾在城墙下站了很久,欣赏着自已的杰作。在回府的路上,他对自已说:如果秦王能熟读此书,并以此治国,这将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吕不韦的这一渴望终不能如愿,但不管怎么样,经过这样一搞,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无论是《吕氏春秋》还是吕不韦,都由此名声大造,远播东方诸国。这是后话。

58、秦王要奔雍城举行冠礼

秦王杀了成娇,将其军吏也一律斩首,对战死的士卒还进行了戮尸。只有把这些叛逆的士卒都戮成了烂泥,秦王这才能解一些愤恨。除此之外,还下令将饶地的老百姓,一律赶往临洮,让他们也尝尝流离颠沛的滋味。这些事情办妥,他兴奋地凯旋而归。

自庄襄王去世,给秦王留下的三位耋耄之将,如今蒙骜、王齮均己战死,就剩下了麃公。秦国先祖只是些怀有养马训马技艺的人,从头到尾都靠一个“打”字,才使嬴氏一族不断发展壮大,封候称王。就连早年周孝王所赐的秦地,赐前也是为戎人所占,全靠嬴氏一族的拼打,才赶走了戎人,第一次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发祥地。几百年战争不已,秦人的武将,早已遍布军营。父王留下的老将军在沙场上虽然又战死了两位,却有更多忠于秦王朝的战将,来到秦王的身边。通过灭王弟叛乱的这一战,秦王凭了一双慧眼,不但更加地重用了王翦,还启用了蒙武、蒙恬、李信、王贲、等多名武将。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表明,秦王的眼光,是多么的犀利。

秦王骑着高头大马,从东门走进感阳城,受到了文武百官及城中百姓的夹道欢迎。他走进王宫,又得到一个天大的喜讯,他的长子扶苏出世了,扶苏的母亲郑妃,是郑国的王族,是秦王娶了王翦将军的孙女儿王灵钰之后的第三位夫人。灵钰夫人与之后娶的赵夫人也都有生育,只不过生的都是女儿。如今看着白白的儿子,秦王高兴地合不上嘴。“儿子,儿子!老爹凯旋归来了!”秦王接过儿子,高高举起、大声地说。

“大王,给儿子取个名字。”郑妃靠在床上,满脸都是幸福。

秦王听了,把儿子交给宫女,来到郑妃的床前,望了她笑着说:“辛苦你啦!”

郑妃摇摇头,说:“谢大王关心,臣妾能为大王生下一子,不辛苦,而是十分荣幸。”

秦王点点头,思索着,突然问郑妃:“你进宫的第一天给我唱的一首歌,很好听,叫什么?”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这首歌真好听。而且,‘扶苏’是形容树木枝叶茂盛,出于诗经,为香草佳木之意。我看我们的儿子就以此命名,叫‘扶苏’。”

“扶苏,真好!”郑妃快乐地笑了,连声呼唤着:“扶苏、扶苏!”

秦王高兴地看着郑妃,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与郑妃告别。回到王宫,他让人传来李斯问道:“本王行加冠礼之事,现在该如何进行。”

李斯听了,说:“大王现在行加冠礼,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

李斯刚停下来,秦王就瞪了他一眼。情急之中,李斯冲口而出:“只是要提防两股势力。”

“说下去!”秦王催促道。

“一股是吕相邦,他如今虽然交出了兵权,但仍然掌控朝政。这么些年来,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对他忠心耿耿。”

“你认为,相邦也会反我?”

“不会,依微臣之见,相邦绝对是忠于大王的。”

秦王不言,目光罩住李斯。分明在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这么说。”

“相邦对大王的忠心,日月可鉴。只是,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就在昨天,相邦还将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悬于南城门的城墙上。”

“有这事?”

“如今还挂在那里,相邦还发出通告,说是有人能改得了一个字,就赏金一斤。”

“这样!”秦王沉思良久,问李斯说:“他这是什么意思?”

“玄耀自己的博学,标榜自己的治国经验。正因为如此,微臣才认为相邦并不一定就那么希望将所有的权力都交归给大王。”

“难道他还会阻碍我行加冠礼?”

“不会,一定不会。因为他不敢,也做不到了。”

“既然这样?”秦王又把问询的目光罩住李斯。

“微臣是想,相邦经营朝廷这么些年,根深叶茂,如果他心里不愿意,大王亲政后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一定要尊重他,十分地尊重他,让他放心,大力地支持大王行加冠礼。纵然他心里不那么愿意,只要表面上支持,大王的加冠礼就会顺畅的多。”

秦王听着点点头,只听李斯接着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把握地防止另一股势力作乱。”

“你是指那个宦官嫪毐?”

“就是他!”李斯果断地说:“这个嫪毐,势力已经很大了,大得可以跟相邦抗衡。上次大王说要查一查他是否是假的,当时微臣劝了大王。回府我一想,不管他是真假,这么急着掌控王宫的卫队,还是应该查清楚他的情况,于是就私下安排人去查了。据所查的情况来看,长信侯十之八九是假太监。”

“去灭了他!”秦王两眼圆睁,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他是太后身边的人。”李斯说。

秦王听了,长啸一声,愤然地喊道:“对啊!太后!”

“大王不要过份担忧,只要我们认真提防,是不会有事的。”李斯劝道。

秦王再不吭声,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好一会,他住了脚步,突问李斯:“筮日的事怎么样?”

所谓“筮日”,就是通过卜筮的办法,选择一个吉日作为行冠礼的好日子。李斯听了回答说:“己妥,最早的是外后日,其次是第十日,再次是……”

秦王听到这里,打断李斯的话,说:“你去准备一下,安排仪仗,记住,后日一定起呈,直奔雍城,外后日举行冠礼。”

59、吕不韦的心情沉重

吕相邦府里,正在大摆宴席,祝贺《吕氏春秋》的成功。吕不韦从来喝酒有度,这回却喝红了脸。张唐有些担心地问他:“相邦,大王凯旋归来,我们却没有去迎接,只怕他会怪罪吧?”

“没什么,我是他仲父。况且,带四十万大军去灭叛,胜利是意料中的事情。”

吕不韦正说着,有秦王身边的蒙恬来,对他一揖说:“相邦,大王有请。”

听了蒙恬这话,吕不韦的酒早已醒了三分,红着眼看了看蒙恬,又垂下头来。他心里清楚,秦王传他是为了什么。可是,也不要这么急嘛!他在心里说,慢慢地抬起头来,朝大家一挥手,说:“我去去就来。你们继续喝,等我回来。”

门客们都站起来,望着他随了蒙恬走出相邦府,这才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知道大王传相邦去做什么吗?”甘罗大声地问。

大家摇摇头,甘罗见了,眠着嘴,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瞄着众人问:“你们要我告诉你们吗?”

“要!”好些人齐声说。

“是谈大王行冠礼之事。”

“真是这样啊!那以后……”

众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这时候,吕不韦已经进了王宫,秦王远远地见了他,就迎了上来。吕不韦看着秦王急不可待的样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心里又冒出那句话:何必这么急呢?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大王凯旋归来,老臣来不及去迎接,还请大王恕罪!”

“仲父!”

“不要这么称呼我,你就要行冠礼,要亲自打理秦国军政大事,老臣只希望在旁继续为你做些事。”

“这个自然。”秦王客气地说:“只是,不知道仲父安排何时给嬴政行冠礼。”

“只要你这边安排好了,立即就可以起程前去雍城。”

“我已经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请筮师给卜算一下,选择一个吉日,就可以起程。”

“己经卜算了吉日。”

“什么时候?”

“外后天。”

“外后天,是不是太伧促了些?再算算后面的吉日。”

“不用,外后天正好,就是外后天。”

吕不韦听了,看了看秦王,看到秦王挑衅的双眼正盯着地,便轻轻地说:“既然秦王认为好,那就这样吧。”

“只是,本王还要请仲父去做一件事。”

“什么事?”

“母后那里,你去替我通报一声。”

“遵命,我明天一早就去。外后天我一定赶赴雍城,与太后一道参加秦王的加冠礼。”

“谢仲父!本王明日出发,就在雍城的蕲年宫等候仲父。”

吕不韦点点头。回到相邦府,门客们已经散去,只有甘罗、张扬等几个还在那儿等着,见吕不韦回来,众人都跟在后面,默默地进了书房。

“你们有事?”吕不韦问。

“听说秦王要举行冠礼?”甘罗大胆地问道。

“什么时候?”

“就在外后天。”

“是不是太快了些。”停了一会,甘罗又说。

“你们是怕我失了权势?”

“不,绝不是这样!”甘罗迎着吕不韦的目光,坦言道:“我们是担心秦国的军政这时换人,恐怕会影响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秦国恐也难治理得这么好!”

吕不韦听了,目光滞重地看着远处,良久才挥了挥手说:“你们要说的我都知道了,去吧,我累啦!”

众人走后,吕不韦靠在太师椅上,瞪大了一双鹰眼望着大堂上面雕龙画凤的屋梁。看来,甘罗他们不了解嬴政,只说对了一半。对于一统天下的大计而言,秦王亲政后是会比我做的好,只是对于天下的百姓,秦王亲政后肯定做得比我差。至于我个人,确实正是做大事的时候,秦王一旦亲政,我最多只能从旁辅政。从旁辅政,凡事自己都不能做主,真没劲。吕不韦想到这里,不由又笑了。吕不韦啊,你本来就是一个商人,只在乞丐之上,待嬴政亲政后也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还有什么不满?更主要的,这秦王是谁啊!是你的儿子,你是在你的亲儿子之下。

想到这里,吕不韦忍不住哈哈地笑了。他大声地笑着,一口气笑了很久,突然地又止住了笑声,在心里说:可是他不知道啊,我的儿子不知道啊?吕不韦叹过之后,又摇摇头,说:这不就对了嘛!他能知道吗?他如果真知道了,难道会认我!不可能!他认了我,还有王位给他坐?不可能!就是他愿意,我也不愿意!依我的观察,嬴政是不会愿意的,他只会杀了我。对,他一定会杀了我。这就对啦,为了他的王位,我死是值得的!想到这里,吕不韦的热血沸腾起来,好象就要去为儿子的王位而献身。他倏地站起来,象前赴刑场的英雄一样,挺胸塔腰地站着,目光直视前方。

不一会,他冷静下来,也感到有些累了,又坐下去。突然又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嬴政亲政以后,会不会对我不利呢?应该是不会的。他虽然不知道我是他的生父,可是这么些年来,他一定感觉到我对他真心地好,对秦王朝的绝对忠诚。自从庄襄王死后,我成了秦国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握者,但这是合理合法的,我这些年继续地为秦国开疆拓土,已经将秦国的国土进逼到魏都大梁,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重要的战略准备。在国家的基础建设上,我亲自主持修建的“郑国渠”也差不了两年就完工了。在人才招览上,我为秦国聚拢了大量的人才。至于文化建设,我的《吕氏春秋》……

吕不韦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自己这八年来主政的业绩,最后终于自豪地笑了,自言自语地说:“我做得还不错,对秦国是有大功的。秦王只会因此而感激我!”

第二天早早起来,吕不韦踏上了前往雍城的路。他要去告诉太后,让她高兴地接受这件事,让秦王行加冠礼,把秦国的政权交还给他。在路上,吕不韦在想:我昔日的欢媛,这个今日秦国的太后,她会不会对这事有什么看法呢?应该是没有的,秦王毕竟是她亲生的儿子。可是听说嫪毐与她也有了儿子,而且是两个。作为象她那样的女人,该如何想儿子亲政的事呢?她应该是没问题的,那个愚蠢而又可恶的嫪毐呢?

想到这里,吕不韦心里沉重起来。

同类推荐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会做生意的人有1%和你不同

    财富是每个人向往并且毕生追求的,但是在追求财富的浩荡洪流中,99%的人被洗刷下来,惨败而归,而只有那少少的1%的人逆水行舟,冲破险阻,到达了黄金彼岸。他们多了什么,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有什么稀奇的地方呢?其实生意人也是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并不多出什么,唯一多出来的就是那少少的1%。那1%是什么呢?本书就来告诉你。有了这1%,你就会是一个“质检合格”的生意人,财富大道上任你驰骋。
  • 不要丢下相公我

    不要丢下相公我

    宠文,绝世宠文,亲们记得收藏一个哈!大么么。《盲妃十六岁》【宠文,甜蜜一对一,无背叛,无虐身虐心。】她是丞相府人人可欺的瞎子三小姐。她的生命里只剩下那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狗。她不知道他的颜色,但却问过下人,他们告诉自己,这是一条黑色的狗。她不知道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却依然相信。所以给它取名:小黑。还记得,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对她说,“唯一,不要难过,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那时才六岁,她不懂,却依旧点头。十六岁这年,她明白了。娘说的这扇窗,就是龙殇彦。她不懂,丞相府里的大姐和二姐都被夸的美若天仙,可他却依然要娶她,他就像天上的云,而她,就是地上的泥。她不懂,为什么每次他都霸道的抓着她的手,任凭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她不懂,不懂的太多太多…她像个受伤的小兽,习惯了孤独,习惯了黑暗,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抗拒着任何人的靠近,包括他。可他却硬闯入她的心中,不肯离开。他会抓着她的小手,放到他的脸上,告诉她:“唯一,记住我的样貌,一点点的记住。”他会在她跌倒之际,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唯一,不要怕,我永远在你身边…”他还在伏在她耳边,轻轻的说道:“唯一,今生,我就是你的眼。”后来的后来,他再次告诉自己,陪伴了她那么长时间的黑狗,其实是白色的。这次,她相信,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他,永远不会欺骗她。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眼前…★【片段一】“不要…不要过来…”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听着耳边渐渐朝着自己走来的脚步声,吓的抱着自己的身子,惊恐的瞪着前方,晶莹剔透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焦距。“唯一,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他一身大红喜袍,清隽的面庞满是怜惜。“不要…不要过来…求你了…”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离自己好近,吓的啜泣,身子不停的颤抖。“好,我出去,别哭了,我出去…”人人敬仰的谪仙三王爷,大婚之夜睡书房,人人传言,新王妃不受宠。却不知,其实是他们的三王爷被赶了出来,不受宠的…是他。【片段二】他将她手中脏兮兮的‘黑’狗提了起来,唯一立刻像乍了毛的猫,抓着他的手臂,“还给我!把我的小黑还给我”。“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他故意将脸凑到了她的嘴边,坏坏一笑。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

    《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卡耐基夫人写给女人的一生忠告》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女人要做的就是发现男人心中的渴望和野心,帮助男人树立奋斗的意识。只有让男人具备这样高涨的热情,他的事业才会飞黄腾达,你们的小家才能衣食无忧、和谐美满。在你的男人身边,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同角色的女人,身为妻子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女人对丈夫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太强硬的干涉不行,男人像沙子,“你攥得越紧他就溜得越快”。这就需要我们以细心观察为前提,以掌握方法为关键,在无形中给丈夫念上紧箍咒、套上玻璃罩,让丈夫体会到家庭和婚姻生活的乐趣,避免掉入“画皮女狐”的温柔陷阱里。
  •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黄沙掩隐的死灵之城,神秘莫测的黄金面具,棺椁里的木乃伊突然复活……
  •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相遇的简简单单,相识的不明不白,是宿命还是缘分。一直到她离开的时候,她也不明白。原来蓝色混合红色是紫色。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扬帆大明

    扬帆大明

    落魄富二代沈崇名横空出世,运筹帷幄短短数载间位置中枢。他是锦衣卫,率领精兵强将专治各种心怀不轨、玩弄阴谋的野心家;他是人间财神爷,莅任海事衙门总督,开海禁通商贸赚尽天下真金白银;他是多情种子,纠缠于武艺高强的小师妹,娇蛮无礼的大小姐,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为父报仇的女刺客之间……有人说,他是心机深沉玩弄权术的奸臣;有人说,他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国的贤臣。沈崇名笑着说:No,咱只是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喜欢数银子、爱好泡美女的实在人。风云莫测的官场、神秘狠辣的无为教、凶残自卑的倭寇,喜好打劫的俺答,再加上无敌幸运星主人公,让大明天下热闹非凡。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