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恩曾争官
徐恩曾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自从进入“调查科”后,他就开始编织自己的特务帝国了。先是立山为王成立了“特工总部”搞出一个土司令的角色,后来加冕“中统局”,徐恩曾由科长到局长真是呕心沥血啊!1942年,徐恩曾兼任交通部政务次长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犯了“官瘾儿”,以至于他深陷种种恶斗旋涡不能自拔,最后导致丢官。
当上交通部政务次长以后,徐恩曾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觉得自己离飞黄腾达的时日已经不远了。但是蒋介石出于“保护”徐恩曾的目的,还是找他谈了次话。蒋介石语重心长地对徐恩曾说:“安排你出任这一职务,是党国对你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你不要让党国失望,好好工作!”
徐恩曾有些激动:“谢谢委员长对我的期望,我不会令你失望的。”
蒋介石进一步补充道:“其实安排你这个职务,还是为了特工工作的需要,你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工作经验,在全国交通范围内布置一个完整的调查网,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特工工作,尤其是在共产党方面!”徐恩曾知道蒋介石的意思,还是让他继续“反共党”!此时他想:恐怕这一辈子他都要跟共产党作对了。
得知徐恩曾升官的消息,许多人都发来贺电,有请客的、送礼的,各式各样溜须拍马的。徐恩曾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似乎有点得意忘形了。就在这个时候,陈果夫出现了。陈果夫不但没有恭维客套的话,似乎如一盆洗脚水泼在徐恩曾的脸上。陈果夫一脸严肃,他毫无保留直接告诫徐恩曾:“不要被眼前的一切所迷惑,你的主要工作是中统,脱离了中统,你什么都不是!更不要因为做了官就忘了本,如果那样,得不偿失!”
但是徐恩曾并没有因此而清醒,他的官梦如同失控的水龙头,表面上他点头认可,其实他已经完全“疯魔”。他觉得交通部政务次长的官职太小,如果能够当上交通部部长,那就厉害了,也就能够演绎出从科长到部长的神话。为了腾出时间当官,他把顾建中提拔上来,从而分担了他一部分精力。但是徐恩曾对顾建中也不完全放心,他担心此人一旦掌权,便会利用手上的权力做文章。为了防止他大权独揽,徐恩曾把审核定夺权交给了另外一个大特务王思诚,以此制衡顾建中。
徐恩曾的升官计划中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尽快找到一座靠山。过去徐恩曾的靠山是二陈,但是自从徐恩曾当上交通部政务次长之后,他的政治企图已经表露无遗。他想迅速摆脱二陈的束缚,独立门户。二陈觉得此人已经当不了棋子了,于是故意疏远徐恩曾。当然这还不是关键之处,最关键的是徐恩曾早就开始觊觎经济部部长一职,而这个职位同样也是陈立夫想要竞争的。想要取代自己的“主子”,成为主子的主子,这就是徐恩曾“黄粱之梦”!当然促使他有如此之野心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一、中统局是个清水衙门。中统局自创办以来,主要资金来源是上级“拨款”,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拨款”,中统局就会挨饿。负责拨款的人是朱家骅,但是朱家骅与徐恩曾的关系不好,所以他在“拨款”方面处处为难徐恩曾。徐恩曾虽然假借中统局的名字开办过实业,但是那些实业大多是个人实业,与中统局无关。徐恩曾明白一个道理:倘若一个人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没有资金保障是万万不可的。中统局受制于人,资金又不能自主,说白了就是“苦力”!尤其抗日初期,经济膨胀得厉害,基层特务为了谋生计叛变的叛变、退出的退出,徐恩曾感到十分痛心!他时常想,如果上级多拨些款,给特务们涨涨薪水,恐怕就没有这么麻烦了。经济部与中统局不同,经济部是掌管钱财的,这个部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只要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说。
二、中统局的工作是“为人做嫁衣”。这个还应该从“党务调查科”说起。起初蒋介石让陈立夫成立这样一个部门,目的就是通过调查、破坏等手段打压异党,维护自己的统治。说白了这个中统局就是蒋介石的一只“黑手”!一只见不得人的“黑手”又怎能出人头地呢?徐恩曾常常把中统局比喻成私生子,而这个私生子又常常不受待见!不是徐恩曾发牢骚,而是徐恩曾打小就瞧不起这个职业,想必穿越到过去,恐怕他也不会选择中统,还不如宣传部这类部门。中统局的特务们也时常发牢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每当徐恩曾听到这些怨言,胸口也隐隐作痛。他不晓得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为何得不到同样的重视?但归根到底,还是这个部门的原因。为了安抚特务们的情绪,徐恩曾也时常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当然这也是信仰所赋予我们的!如果牺牲小我换来大我,那也值得!”徐恩曾劝归劝,但是小特务们却没有高尚的思想,他们的想法更趋于大众。既然钱又少,又干不出什么名堂,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徐恩曾也想努力一把。
三、现实很骨感,想象很美好!接二连三的挫折也让徐恩曾有些力不从心。自从制造“南委”事件之后,中统局鲜有出色的战绩。这一点也有三个原因:1.款子不到位,特务工作积极性差;2.共产党加强了防御,没有可乘之机;3.抗日之后,蒋介石对中统的关注度下降。徐恩曾常常想: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他看到别的部门“生机勃勃”,他心里就更加难受了。有人说:绝望是站在悬崖上抱有的最后一丝期望。眼瞅着自己的生命过了一半,再不努力一把,恐怕就要抱憾终身了。1941年的某一天,徐恩曾在“特务座谈会”上亲口对张炎茂、谢永存说:“我们不能专干保卫政权的特务工作,而让政学系的人去做大官发大财,我们也必须分享几分!”
综合以上三点,徐恩曾的“升官”梦就不那么意外了。说实话,有谁愿意一辈子屈尊他人之下?又有哪个人不喜欢当官?就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找到了那座靠山:吴铁城。吴铁城,九江人,外号国民党“铁老”。1928年此人任广东建设厅厅长时曾建议张学良易帜,后来他调至上海,担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1940年担任国民党海外部部长,翌年当上了中央秘书长。此人与蒋介石等一同参加革命,颇受蒋介石重视。又因为吴铁城是国民党内著名的“万金油”,他既不拉帮,也不结派,有些崇尚中庸之道。至于“铁老”的来历,是因为他在“国民大会”上提出一条折中方案,这条方案称之为“吴铁城条文”。
吴铁城也是徐恩曾生命之中的“贵人”,为何这么说呢?早年吴铁城有意接管中统局,没想到朱家骅抢先一步当上了局长,这个事情也令吴铁城难以释怀。于是他瞅准了郁郁不得志的徐恩曾。徐恩曾之所以能够当上交通部政务次长,就是吴铁城推荐的结果。其实徐恩曾十分明白吴铁城的用意,但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将计就计”!于是他脸带“感恩之意”,千方百计在吴铁城面前表现自己。
1941年,吴铁城授蒋介石的旨意协调中央秘书处、中央宣传部和中统局的工作,以便达到“反共”目的。但是徐恩曾深知吴铁城不懂地下工作,所以竭尽全力帮助吴铁城。为了表示对吴铁城的尊重,他规定凡是内部刊印的情报资料,必须抄送一份给“铁老”审阅。后来徐恩曾还私下开了家“豆腐坊”专门为吴铁城送豆腐,吴铁城家里缺酱油了,徐恩曾也特意安排工作人员为吴铁城“打酱油”!一来二去,吴铁城觉得徐恩曾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便为徐恩曾单独留一点“好处”。
抗战后期,蒋介石找到吴铁城、国民党行政院秘书长张厉生和中央设计院秘书长熊式辉起草战后方案。由于熊式辉有事在身,于是将自己的“份额”交给吴铁城处理,此时的吴铁城便想到“天天送酱油”的徐恩曾。后来吴铁城给徐恩曾写了一张纸条:“可均同志,总裁令我和张、熊二位秘书长拟战后复员方案,盼速代拟一份!”
徐恩曾接到这个任务后十分兴奋,于是找来几个专家研究方案的写法。几日之后,一份十分翔实的方案出笼了。吴铁城看了一遍方案后,十分满意,而且还在蒋介石面前表扬了徐恩曾一番。
后来徐恩曾拉拢吴铁城一事被二陈看到了,吃了醋的陈立夫有些气愤不平,他对自己的兄长陈果夫说:“看来徐恩曾的翅膀真的硬了,离巢是早晚的事!”
陈果夫也叹了一口气道:“看来此人真的留不住了!”
“那怎么办?”
“让他继续折腾。”陈果夫似乎沉得住气,纵观他几十年的为官所得,凡是“背叛师门”者均没有好下场。后来陈果夫的这一判断也得到了验证。
陈果夫、陈立夫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任由徐恩曾“跑官”,而徐恩曾似乎也沿着这个轨迹“运行”着。后来徐恩曾发现“仅仅只有吴铁城这一座靠山是不够的”,还要多找一些贵人才行。为了完成“升官大业”,他竟然开始四处拉拢,拉拢的对象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大致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