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53

第53章 红卫兵运动 (2)

这些红卫兵中的大多数人,充满热情,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当的"革命行动"。但他们政治上很幼稚,处于狂热状态,政策和法律观念十分淡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们中间迅速泛滥起来,做出许多荒唐的举动。有些人更在"革命造反"的旗号下为所欲为,造成骇人恶果。从8月20日起,在"破四旧"的旗号下,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里都相当普遍地发生强迫抄家和侮辱人格、打人等践踏法制的野蛮行为。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被任意指责为"黑五类"的人员被打致死,更多的被强行遣送回乡。

8月下旬起,红卫兵运动已形成全国性"大串联"的浪潮。北京学生分赴各地,向全国播撒"文化大革命"的火种。各地红卫兵也纷纷拥入北京"取经"。

到8月28日,外地来京学生已达14万人。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由于参加"大串联"的学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他们的伙食和住宿由当地政府安排,费用由国家财政开支,"大串联"更加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从北京开始的那种对党政机关的猛烈冲击迅速扩展到全国。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纷纷被围攻,被"炮打"。相当多数的党政负责人因遭到红卫兵的责难和攻击被迫一再检讨,而始终无法"过关",有的被野蛮揪斗以致失去人身自由,实际上已无法正常工作。许多党政机关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对于红卫兵冲击各地党、政、军机关和揪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周恩来、陈毅、陶铸等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不同意,毛泽东也不赞成。在第三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师生的大会上,周恩来说:"大专学校的红卫兵和革命学生,现在不要到工厂、企业单位和县以下的机关、农村人民公社去进行革命串联。那里的革命,要按照原来的'四清'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农村不能像学校那样放假,停止生产来搞革命。"这个讲话是经过毛泽东审阅的。

随着"大串联"的兴起,全国各地又统一开辟了"串联接待站"。红卫兵,包括一部分青年工人,后来还有一些"红外围"甚至"黑五类"学生都先后加入了"大串联"的行列。红卫兵最初是抱着把毛泽东思想传遍四方的冲动和决心进京和北上、南下、西征、东进的。哪里传出了"黑帮"压制革命红卫兵的消息,哪里就会出现前去串联、声援造反的红卫兵。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一个重要流向。其次,出于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光荣历史的钦佩,著名的"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韶山等都成为红卫兵的第二个流向。第三,红卫兵出于对某些先进单位的兴趣,常常参观诸如大庆、大寨等地,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三个流向。年轻好动的红卫兵在"斗黑帮"的过程中,还常常到著名的风景区一睹为快,这是红卫兵的第四个流向。

这么多的流向,这么庞大的人数,立刻给中国铁路、公路、水运交通部门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9月中旬,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发出了紧急通告,调整买票、上下车和火车到开时刻等有关事项,以"积极支持广大革命师生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保证从全国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往返乘坐火车的需要"。然而,有限的交通工具无法满足无限的人员流动的需求,中国出现了交通运输史上罕见的客运量最高峰。长途汽车、内河船只、海运轮船和火车的超载都达到了极限。每节原定装载100多人的火车车厢,现在装载200至300之多。二排座之间的3平方米的空间,有时就要坐上20至30个人。茶几上、行李架上、坐椅下面、椅背上、过道里都是人。有时车厢厕所内同时挤进去6至7个人。

最早外出串联的红卫兵大部分是"破四旧"时的勇士,他们自认为是最革命的。所以,每到一处,看到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就是一阵痛砸。每到一地,就参与那里的揪斗"黑帮"活动,把他们揪斗的经验、打人的特技传授出去。

1966年冬天,参观革命圣地和先进单位的红卫兵们已是遍布全国各地。由于革命纪念地一般地处偏僻,地势险要,常常发生死亡事故。在大寨,同时有10万余名红卫兵参观。大寨无法接待如此众多的参观者,只得电求中央军委用直升机空投食物和大衣以解燃眉之急。在井冈山也有10万人蜂拥而上。9月份就有东北工学院等15个单位的红卫兵参观井冈山。10月份有"红卫兵共计40批,5743人"参观井冈山。到11月份,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由于人太多,每天闭馆的时间推迟到23点30分。井冈山红卫兵接待办公室下辖的17个接待站,仅炊事员就有近千名。在"大串联"中,井冈山先后接待红卫兵达100余万人次,耗资2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早一点能够进京串连的大连海运学院的红卫兵,在上不了火车的情况下,15名红卫兵决定徒步而行。8月25日,他们打着"大连北京长征红卫兵"的旗帜出发,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辛,行程2000多里,终于抵达北京。这一举动正巧给了为"大串联"造成交通运输严重困难而苦恼的中共中央一个启示。10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高度赞扬"大串联,是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伟大创造"。"不坐火车汽车,徒步行军进行大串联,这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社论希望"各地的革命师生,在自愿和可能的条件下,也这样做"。

在中央文革的鼓动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积极响应步行串联的红卫兵。一支支命名为"长征队"的红卫兵串联队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移动。

然而多数学生依然乘车串联,毕竟乘车比徒步快捷、舒服,少数学生徒步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大量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的难以调运,工业用品和粮食的调拨极为困难,已开始危及许多城市市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此外,外出串联使各地的学校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就使各校的斗"黑帮"、批"走资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搞起来。大批学生利用"串联"之机,到处游山玩水,四处游荡,乐不思归,大大分散了青年学生政治热情和注意力。所有以上因素,都将大大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发展。因此,动员红卫兵和学生停止串联,回到原地区继续参加运动,已成为恢复各地区"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形势的必然之举。

1966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北京大中学校革命师生暂缓外出串联的紧急通知》。11月16日、12月1日,又连续发出通知:一律暂停乘火车、轮船、汽车来北京和到各地进行串连。11月20日,首都红卫兵一、三司令部、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兵"和蚌埠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联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誓师大会"。周恩来参加大会并说:"我支持你们开这个大会。"会议通过了《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倡议书》,向在外串连红卫兵发出了号召,步行串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尽管中共中央结束串联的《通知》贴满了全国大、中、小城市的车站、码头,催促在外串联的红卫兵尽快返回原单位,但还没有过足免费旅游瘾的红卫兵一时无法转回头去,他们想方设法,用互换车票的办法继续按照原计划游动。

随后,全国各地的接待站逐渐撤销,从而限制了串联的学生们,散布全国的学生开始陆续回原学校。到年底,由于进入冬季,除部分继续完成其宏大步行串连计划的学生组织外,大部分学生都返回了原学校。但在北京、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泸定桥、延安等"革命圣地"依然人满为患。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长途步行串联,在全国都停止。各地也开始坚决拒绝接待参加串联的红卫兵。

1967年2月27日,陈伯达在接见首都红卫兵"三司"驻外地联络站代表时说:红卫兵在运动初期搞串联起了煸风点火的作用,有功绩,但后来各地造反派起来了,继续留在那儿可能起不好的作用,所以驻外地联络站一律都要撤回来。1967年2月3日和3月19日,中共中央又连续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取消了原定当年春天再进行大串联的计划。希望各级领导向学生和群众妥为解释,并作为通知在全国张贴宣传。"串联"活动至此才逐渐减少,范围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

红卫兵组织在历史舞台消失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了"安亭事件",王洪文率一部分造反的工人卧轨拦车,造成全国主要铁路中断。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造反组织又夺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又支持了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事件"。此后,毛泽东主要注目的是工人。他在此后的一系列批示,都是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很少再有批示支持红卫兵夺权了。十分明显,毛泽东已经决心依靠工人阶级搞"文化大革命"了。

对于青年学生及其组织红卫兵,毛泽东是不再信任了。不仅不信任,他还认为,这些青年学生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派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工人维持学校的秩序,甚至在党委已经倒台的情况下,由工人代表来当学校的负责人;二是派军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军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三是在后来成立的"三结合"领导班子中,让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担任主要领导人,青年学生代表虽然也结合进领导班子,但是位置排后,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

再到后来,毛泽东看到,学校的秩序仍未稳定下来,而且全国的大学、中学都停课闹革命。加上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怎么办?毛泽东想出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学校也相对安静了下来。

此后,红卫兵组织大多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了。

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备委员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红卫兵组织可不再继续存在了。文件下达后,学校中的"红卫兵"组织即行撤销。

同类推荐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鬼王的异世新娘

    鬼王的异世新娘

    一千年前,她是神界的瑶池莲花仙子,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受尽轮回之苦,而在21世纪她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地地道道的宅女,生平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平时就靠拉拉小工程,敛点小财。然而这么个普通的女子却糊里糊涂穿越了,摇身一变成了传说中的天命新娘……却偏偏遇上“轮回转世的鬼王”,从此一切生活齿轮陡然变了轨迹,究竟一枚宅女和鬼王的爱与仇,情丝寄何处?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不可预知的战争

    不可预知的战争

    没有任何反应的余地,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人类自己创造的电子人,突然向人类发起了进攻。人类的反抗无济于事,最终,人类需要靠时光穿梭来解救自己,但能够成功么?
  •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妃常时刻:下堂王妃要翻身

    大婚之日,他让她跪着听家规和家训,还让她顶着盆清水跪到天亮。什么?连他家都狗也不许她碰,每天护卫盯着她,婆婆管着她,而他则眠花卧柳,逍遥快活。既然他无情,别怪她无义,给那只像狗的狼找个良配,给忠心护卫配个美貌丫鬟,更让美丽高贵的婆婆,老王妃大人顺利爬墙,打算老梅重新绽放,气得他暴跳如雷,她才气顺。他那是什么眼神,咬牙切齿的,怎么?要休了她,没想到他那么绝情,她愤然接过休书,对他说:“既然缘尽于此,那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云在飘,水在流,青山绿水不变,她自逍遥自在,可他为什么老跑过来扰她的清梦啊。停,停,停,她不玩了,她已经找到良人,她打算再婚了,什么?他说不许。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儿,什么?休书没盖章,无效。这次她真生气了,冲天怒吼:“南宫黎,老娘要拔了你这棵花心大萝卜,剁了喂猪。”
  •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炽爱似火:夺心邪少

    他妖孽般俊美脸庞,自认为能迷惑世间所有女人,游戏人间玩世不恭在莺莺燕燕之中徘徊,她的出现成功夺取了他的心房,第一次付出真情!结果她成了他嫂子。痛苦万般从大少爷落魄成流浪汉,在他人生最低谷期遇到了,宛如一朵蓝玫瑰似的她,她的出现改变了他人生观价值观,可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发誓这一生必须追到她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