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900000008

第8章 同心干,灯火斑斓梅江畔 (1)

——见证《中国治水史诗》的诞生

缪俊杰

首都,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2010年7月3日,《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暨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到会的中央有关领导,文艺界、新闻界以及有关各界著名人士的席位上,摆放着一部二百五十万字的大书(上下卷)。著名政治活动家、该书总顾问叶选平先生书写的“中国治水史诗”6个遒劲秀美的大字,在封面上闪耀。与会者兴奋地称赞这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的史诗式的著作,是我国自《水经注》以来难得的有关水利的华章。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共和国上将、著名诗人周克玉先生作诗咏赞:“百位诗仙著水经,程门杨将领旗旌。戎禹蜀郡惊梦喜,大吕黄钟遗世倾。疏凿贯通利万众,道遵势顺循者荣。古来经验堪珍贵,要知功效在践行。”他所说的“百位诗仙”是指参与本书写作的近百位著名实力派作家;而高举旌旗的“程门杨将”,指的则是本书的总策划杨钦欢先生和本书主持人、主编之一程贤章先生。当我们在回顾这部巨著问世时,不能忘记为这部书的写作、出版给予支持的功臣们,特别是它的总策划杨钦欢先生和程贤章先生。我为这部书的出版做过一点工作,本书杨先生的“序言”和程先生的“后记”都多次提到。我在这里提供一些情况作为这部书出世的见证,谈些看法也算我对本书的评说。

一、“前瞻”:策划者的目光和思路

水利,是国家的命脉,民族的命脉,人民生存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是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主政者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兴则举国欢,水利虐则国家悲。广东梅州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经理杨钦欢从上学懂事时候起就在琢磨这个道理。他在改革开放时代兴办实业,几经摸索,最后还是归宿在“搞水利”、兴办水利产业这条道路上。他对水利情有独钟。有一次,他在同老作家程贤章谈话中说到:“我一直认为,从某种意义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哪个明君不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明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我想,今天我们讲发展,我们在用水、治水的同时,还要给子孙留下绿水,然而我们呼唤的声音还不够强大,常常被市场的讨价还价声给淹没了。我想求助于我们的历史,弘扬华夏千百年来的治水文化,会不会唤起某些人对历史与未来的良知呢?”(见《序言》)

杨钦欢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观照中,把问题提到了文化的高度。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个民族的灵魂。他想要求助历史,他想要通过弘扬历史文化来唤起人们对历史和未来的良知。从这里可以看出,杨钦欢对于问题的思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不仅自己自省、践行,还要通过某种努力,某种行为规范,来唤起社会需求的良知。

但是,从思想到行动,从反思到实践,毕竟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做不成大事业的。有些人虽有高人一筹的思想,不一定有高人一筹的行动。杨钦欢想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超越,开始从思想走向行动。他求贤若渴,虚心拜师求教。他想到了对他来说亦师亦友的程贤章先生。从年龄和经历来说,程贤章是他的叔辈、师辈,但眼下程贤章又是他企业内的一名“职工”。这位编外职工程贤章是资力颇深的老作家、原广东省文学院院长,退休后告老还乡,回到了他生于斯养于斯的故乡梅州,并把党的组织关系落户到梅雁公司,以普通党员身份过组织生活,交纳党费,每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党员”。在一个组织里,党员对党员、同志之间就好交心了。在一次闲聊中,杨钦欢同程贤章谈到当下国家的水电开发情况,谈到对水利事业的看法。也谈到想编一部书,借鉴历史,启发国人,特别是水利干部的“良知”。虽属闲谈,但思路很明确。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程贤章听了杨钦欢的一席话,拍案而起,激动地说:“你说得太好了。这样吧,你先注资一笔经费,我来接招。”杨钦欢听到程贤章要“接招”,心情激动。但他知道,程贤章是靠近八十岁的人了,为何要“接招”?想问个明白。便问道:“你为何接招?”程贤章很干脆地回答说:“这题目太好了,千年一遇。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了。”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这次谈话,可以说是一次略带“前瞻性”的对话,也就是这部书最初的策划。

我为什么用“前瞻性”来说他们这次谈话呢?中国的语言丰富得很,同是一个意思放到不同人的身上,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如果这两位谈话的人,有一个大人物,就可能使用“高瞻远瞩”这个词了,一定会说某某伟人“高瞻远瞩”。而在伟大的历史面前,程贤章和杨钦欢还不是“大人物”。他们的思想虽然很“超前”,站得高,看得远,我们仍然不用“高瞻远瞩”这个词称赞他们,而是用“前瞻性”。否则就有“僭越”之嫌,或者被人指为“用词不当”。

为什么说程贤章和杨钦欢这次谈话具有“前瞻性”呢?事物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程、杨作出这个决策是在2009年初,大概是那年春节前后吧。他们说干就干,工作紧锣密鼓地在进行。一年多功夫,于2010年5月,这部二百多万字的治水史书就出版了。

过了半年,即2010年12月31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真是说到全国人民心坎上了,说到策划《中国治水史诗》的程贤章、杨钦欢的心坎上了。这个《决定》一开头就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利资源可持续利用。”说得何等好啊。中央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又用这种集体的智慧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杨、程两位在思想认识上的“前瞻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在阅看这本大书的初稿时,读到广西著名作家冯艺一篇文章:《雁鸣柳江》。这篇文章写于2009年夏天。文章记录了杨钦欢关于水利建设的一段谈话。文章写道:“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给广西的水电开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被称为红水河龙头电站、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的世界级巨坝龙滩水电站动工兴建,成为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它与世界魁首三峡电站遥相呼应,展现了我国水电工业的灿烂前景,把广西的水电开发推向了鼎盛时期……因为敏锐,因为胆识,使杨钦欢一开始就瞄准了柳州市推介的柳江红花水电站……杨钦欢清楚地认识到水电是一种清洁廉价和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水电开发……这远景是西部的诱惑,把东部的杨钦欢紧紧地吸引。杨钦欢心头正在描绘着他的蓝图。”冯艺在文章中还写道:“采访中,我得知他(杨钦欢)是一个很低调,几乎不出席大型活动,甚至连自己赞助的项目落成都不拿剪刀、不喜欢被媒体报道的人。他说,他喜欢本分地做好工作,说干就干,不要畏惧失败。脚下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攀登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要把梅雁建成‘百年企业’,必须全力以赴。……坚决、果断、雷厉风行,这是柳州市政府评价梅雁集团时用得最多的词。是的,正是他们的坚决、果断造就了项目提前就投入运行的辉煌成绩。”

杨钦欢做实业如此,做文化事业也是如此。他同程贤章商定要做“治水史”这个巨大文化项目时,不计个人和企业的名利得失,立即注入巨资,让老作家程贤章带着一拨人大胆地干。就这样,同心干,灯火斑斓梅江畔。在广东偏东北的山区一隅,梅江岸边的客都大酒店里,开始了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

二、躬行:刀山火海都要闯

现在,我想转过来写一写“治水史诗”的策划者和执行主编程贤章先生了。程贤章是大家熟悉的广东老作家。为了说明他在编纂“治水史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拼命三郎”精神,我还想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经历。这位在印尼度过童年的广东梅县丙村的农民的儿子,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故乡,大学毕业后当过文化教员,报社记者,甚至当过县级“高官”,后来当了专业作家。30岁开始写小说,发表出版过《樟田河》、《彩色的大地》、《胭脂河》、《云彩国》、《青春无悔》、《神仙·老虎·狗》、《围龙》、《神仙洞》、《大迁徙》等十余部长篇小说,近些年还写了不少报告文学,几次到北京领过奖。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办文化事业,他都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拼命三郎”精神。这次编“治水史诗”,也充分表现出他的“拼命三郎”本色。

作为一个作家,程贤章深谙“文学来自生活”的道理。他知道,即使作为一个编辑家,要编一部好书,也必须了解熟悉他编的书所反映的内容和描写的对象。他知道,要编一部中国的治水史,必须对中国历史上治水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工程有所了解。于是,他下定决心先去各大型水利工程考察一番。

到哪里?他首先想到大禹出生地川西北和秦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相传大禹是川北人,至少他的祖先是出自川北。历史上有“禹生川北”的说法。川北也就是今天四川绵阳的地界。恰好,都江堰也在川西北。于是他决定先去探访川西北,去看一看那享誉几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009年5月,也就是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他带着他的助手罗炜新和程勇芳奔赴四川成都。他选择这个日子是有特殊含意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他没有能够奔赴现场参加救灾,而一周年之后去,是想去凭吊地震灾害的遇难者,用来赎自己的道义和责任,给自己一丝慰藉。他想亲自去汶川、什邡和映秀。他们行程的第一站,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他看到了一个奇迹,汶川、映秀等地虽然被毁了,二王庙也损毁了,“而雄伟的2000多岁的老人——都江堰,除了‘鱼嘴’震裂一条缝外,依然英雄般地屹立在浪花飞卷的岷江中,依然滋润灌溉着肥美的成都平原”。他看到此情此景,深刻地感到“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奇迹,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关注都江堰”。他想:“2000多年前建堰的水圣有什么绝招?”“都江堰,奇迹、神秘,客观存在有密码吗?”他从都江堰回来之后,同杨钦欢谈起都江堰的密码。他们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定要请作家再写都江堰,把古人总结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秘密,用诗一般的语言告知今天广大的群众。对历史上那个水圣李冰父子给予更充分的历史评价。

程贤章从川西北参观考察都江堰回到广东,又去考察了建于秦代的广西“灵渠”。“北有长城,南有灵渠”成为千年佳话,灵渠千年犹存。他了解到,修建“灵渠”的灵感,大都来自秦始皇曾祖父当朝时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这样一个看法形成了,那就是更加广泛地去考察古代的水利工程。

程贤章想到了新疆的“坎儿井”。“坎儿井”是新疆天山南北的著名历史水利工程。但程贤章居住的梅州离新疆的“坎儿井”几千公里。这时正是7月,7月盛暑正是新疆“火州”发威的季节,也称为“七月流火”的季节。程贤章毫不犹豫地买好机票飞赴新疆乌鲁木齐。那时,乌市刚经历过“7·5”事件,社会还有点“乱”,杨钦欢劝他们晚一点去,程贤章没有退缩。他对杨总说:“最危险的时候也是最安全的时候,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程贤章的“固执”,正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刚强。他带着助手炜新和勇芳以“拼命三郎”的勇气和魄力,硬是飞赴新疆。到新疆后,程贤章写下的几篇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火焰山”一带的遭遇。程贤章写道:“读《西游记》就知道唐僧取经时经过火焰山,全凭孙悟空的法力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今年大暑第二天,我们就去闯火焰山,火焰撩起的是我的活力与热情,去吐鲁番,我们去考察水利工程坎儿井。”他又写道:“在新疆最难得一见的是水。高速公路沿河而修,坐车靠窗的位置上想一睹婀娜多姿的河水,那你百分之百会失望,惆怅半天。因为干涸的河全是沙石,滴水不见。”但是,他在天山脚下的吐鲁番却看到了坎儿井的奇观。“坎儿井长流的雪水使荒漠的大沙漠出现了绿洲,出现了盛产瓜果的沙漠江南。”这时,他下定决心,要请作家好好地写一写“坎儿井”奇观,歌颂包括林则徐、左宗棠这样一些对修建“坎儿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官吏。

程贤章和他的助手们走川西,上天山,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不是为了去猎奇。他们的心目中只装有那部书,那部还没有出世的大书。

经过一番考察,程贤章心里已经有些底气了,他从新疆直飞北京,他说,他是来找靠山,找支持的。他到北京的当天晚上,请我去他住宿的那家酒店。对我说:“老缪,我们要编一本大书。我已经找到作家出版社的何建明社长。他是在水利部门工作过的作家,他支持我并答应担任该书的主编。我请你,是想通过你的影响获得新闻舆论界的支持。”我同程贤章已经交往二十年,是“风雨同舟”的老朋友了。当晚我们就商定,请《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文艺报》等有关报刊的负责同志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请他们在舆论上给予支持。程贤章的另一位助手杨国立从梅州专程飞到北京,代表杨总主持新闻发布会。事遂人愿,这些新闻界的朋友给予了及时的帮助,陆续在报刊披露了这个信息。消息很快就传到杨总那里,杨总很高兴。他决定把《中国治水史诗》(当时还称为《中国治水史概要》)编辑部设在梅州。他要在“小地方”做一件大事。

程贤章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说:“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他一边请作家朋友(如陈世旭、杨克、缪俊杰等)帮忙替他们组稿,但是他的实地考察并没有停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他从北京东进,去济南、济宁考察黄河出海口和古运河。他们在济宁古老的街道上漫步,在古运河边徘徊,看见满载货物的木船在运河上航行,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京杭大运河上舟楫繁忙的情景。他们又到东营去看黄河入海口,美丽的山东平原引出他们无限的遐想。他看到,黄河口淤积造成的一片湿地,是一片富有生命的世界。他们在济南找到了实力派作家张炜。张炜对他们的想法给了极其热情地支持。

回到梅州以后,程贤章坐在新设立的编辑部客房里,对他的助手罗炜新和程勇芳说:“这还不够,北方还没有去呢?”程老果决,说到做到。过了几天,他们就从深圳北飞4000多公里,飞抵长春,目标是去考察鸭绿江和东北其他几条河流。

同类推荐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斛珠【全本+出版】

    一斛珠【全本+出版】

    对郗屹湘来说,过去几年的生活像是一场浑浑噩噩的逃离。逃离记忆,逃离亲人,逃离情感。斗转星移,事易时迁,她攒足勇气,回来面对曾经逃离的一切。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依旧恨她入骨;偶然邂逅的温润君子,则步步紧追……一场又一场的遭遇,让她身心交悴、疲惫不堪。是向前,还是回头?当浮华褪去、恩怨呈现,他们确然明白的只是——如果生命能够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爱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飞贼妈咪太狡猾

    飞贼妈咪太狡猾

    她不仅光明正大地闯入他的车城偷走了一辆名车,还扬言:“你再追我,我就偷走你的儿子!”嚣张的话出现在娱乐周刊的大标题上,一时间大家都好奇这霸气侧漏的女飞贼要怎么偷走大名鼎鼎的CEO的儿子,谁都知道他还没有结婚,更别说有儿子,那么这个女人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难道是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收服?宝宝语录:“妈妈,我看到那个比点点帅但是妈妈说没有比点点帅的男人了。”“夏点点,你能不能说话简洁一点?”“不能啊,这句话就应该这么复杂。”“不行,必须简洁地说。”“好吧,妈妈,我看到男人了!”
  • 妈咪,爹地找上门

    妈咪,爹地找上门

    肖深觉得,女人如衣,图的就是一个新鲜,所以肖大少花名在外,人人羡慕肖深的花容月貌和亿万身家,这两样是让女人趋之如骛的根本。但是谁知道,一天一个女人的肖大少竟然…!童颜愣愣的大喊出声。肖深咬牙切齿看着眼前单手插腰的小女人,“这都是谁害的?要不是当年你,会造成我的心理阴影吗?”
  •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谎言有时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说谎要讲原则,仃尺度,切不可事事说谎,处处说谎,那样自会付出代价。 说实话要讲技巧,不懂变通,直来直去,赤裸裸的大实话最容易伤害他人。会说话的人不会直话直说,他们善于以迂代直,或委婉,或间接,或含蓄,曲径通幽地把实话说出口。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说实话的分寸。
  •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对于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似乎还是从未有人涉猎过的处女地。可能也正是这一课题无人涉猎,不能不说是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100年之后,其科学性仍然被质疑的一个原因。管理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来讨论一番。这实在是管理学的悲哀,也是管理学者的悲哀。管理的实施,是从权力的运用开始的,对于手握大权的人,他可能丝毫不在乎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他运用权力能达成他想达成的目的就足矣。但相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而言,不解答这一问题,其所涉足的立足点就无法确定,管理学的研究也就不免范畴不清,界限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盛世情侠:草莽王侯

    盛世情侠:草莽王侯

    一个隐没于草莽间的北周皇室遗脉,一段旷世爱情传奇,一场鲜血染红的爱情战争,一段称霸江湖的铁血故事。兄弟相残,血溅五步;权力倾轧,彼此利用;热血男儿,肝胆相照;但为红颜,冲冠一怒……他弑父杀兄,屠戮江湖,结交邪佞,阴谋复辟;他一言九鼎,豪气冲天;他有无数红颜知己,却将一腔热血付给了一个女人。是正?是邪?
  •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战神记

    战神记

    乾坤无极,通天指,天禅玉清诀,御龙神功,天机书,如来神掌,万剑归宗......无数神奇玄幻的仙法神诀横贯七届;宿敌的追杀,妖魔的残暴,红颜的痴恋,兄弟的情义,天道的正义......弥漫天地!看秦驭天如何集众神功于一身,荡平七届,匡扶大义,一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