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900000024

第24章 中国江河将会永远铭记 (2)

为了《中国治水史诗》的写作,笔者曾四赴故乡梅州采访,完成了《梅江在我心上流》和《绿水为弦谱新曲》等篇章。程贤章亲自陪同笔者采访。我们沿着百里梅江,看了许多江堤和水利设施,访问过周章新等县委书记、市、县水利局长和许多普通劳动者,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是一条简明扼要的真理。感谢治水史编辑部、感谢杨总、程贤章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得以在40年后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故乡:带着游子深情的爱,带着17岁前一个学童的记忆,围绕着治水的主题。感谢故乡的父母官和日夜奋战在风雨第一线的水利工作者们。是他们挥彩笔写出了故乡山水的变化和自然界文明的进步,使一个穷乡僻壤的粤东山区县变成林业部的绿化造林模范县,水利部的全国农村改水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我在文章里说了,梅江,只是中国江河中的小弟妹。但她确实是中国江河变化的缩影,治水的缩影。我前半生写过不少的报告文学,但是,梅江治水和梅县保水、涵养水源这两篇,是怀着一种特殊的真挚的虔诚的感情来完成的。就如同一位人物画家,曾为世人画过千百幅画,而今却要为母亲画一幅肖像一样,当然是全情投入非比寻常的。所以,我在文末情不自禁地写道:“是的。梅州和梅州山水,是联结海内外游子和客家母亲的脐带。游子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记挂母亲,关注梅州山水。故乡送我的《梅州水利志》放在枕边,将夜夜伴我入眠。”情不自禁地呼唤:“梅江在我心上流!”

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这本书创造的一个经验:编辑部从一开初就定下一个原则,就近组织最著名的作家写身边的江河,是熟悉的母亲河。作家布点的合理,不但大大缩短了写作时间,减少了采访费用,使原定三年完成的书最后一年完成,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写作质量。

由最熟悉的作家去写他身边最熟悉的江河,正如江西省作协主席陈世旭说的:“我写的是江西的治水。自己当年插队时就在长江中下游,连年抗洪。九八抗洪时,我亲身去过第一钱。今日写江西治水,感受是很深刻也很真切的。”因而,他的《天地英雄气赣鄱云水间——江西治水三章》就写得视野开阔气势恢宏史料翔实真切动人,笔墨点染于数千年时空和一江(长江)五河(赣江、抚河、信河、饶河、修水)注入湖(鄱阳湖)的壮观水系,使作品更真实更立体更亲切更感人。

其他如天津的蒋子龙写海河(《海河水系的沧桑》),上海的赵丽宏写上海(《为了上海母亲河的清澈》),山西的作家焦祖尧写引黄入晋工程(《大河来高原》),西北的作家雪漠写塞上(《石羊河与大凉州》),黑龙江省的阿成写中俄界河黑龙江(《气壮山河的黑龙江》),长期生活在雪山高原的部队作家王宗仁写长江源(《长江源头记》),等等。可以说,90%以上的作品,都是贯彻了“组织最著名的作家写身边最熟悉的江河”这一原则。

作品出版了,孩子出生了。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

这部作品的问世,是2010年中国出版界的重大事件。从文化积累的角度看,有填补文学史和治水史空白的意义:只要我们系统地读内中的文章,就会觉得,我们从前读过的有关水的历史大都零碎,而《中国治水史诗》在囊括地域的广度和几千年时间的纵深度方面,也都填补了此前的空白。

这是中国作家的一次前沿的集体大写作。他们围绕着一个很有价值的主题:表现中华民族不同地域几千年的治水。可以想象,在其中可以表现的空间是多么大。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家的最大特点是作品以情动人。如果是自然科学家来写这部治水史,也许会把过程平铺直叙一点不漏地写下来。也许会变成枯燥的流水账,内中没有动人的故事,缺乏现场的描写,当然,那也会成为有价值的重要的记事,但肯定不动人。这次程贤章组织的是作家写作,选题气势磅礴,作品富有感情,有故事,有文采。以“长江卷”中的主要篇章《百年梦想——中国几代伟人与长江三峡》为例,可看出这部史诗的特点和分量:这篇作品,时间跨度极长,从公元前五、六亿年造山运动生成长江,到一个世纪前孙中山把目光定格三峡,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震、江泽民、李鹏如何关注长江、关注三峡;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到萨凡奇的《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到1958年的南宁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建设三峡工程问题,再到1979年文革后第一次三峡选坝址工作会议在河北廊坊召开……内中的决策,多么漫长,多么繁复。这些历史,每一段都是一个严肃的课题,需要何建明付出多少精力去调研、权衡、比对,才能拂去历史的风尘,还其本来面目。何建明不愧为驾驭大题材的高手。他用翔实的史料,丰满的事实,形象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百年三峡的发展历程,写出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袖人物,在三峡筹划建设过程中的谋略,可以从中看到决策者的音容笑貌,看到重大建设项目的发展英姿。像这样的有分量写作难度高的好文章,在其他如“黄淮卷”、“珠江卷”、“海河卷”、“松辽卷”、“西部卷”和“东南卷”中,都能看到。

这部作品除了抓住诸如长江三峡、黄河变清、治淮工程、珠江北江治理、松辽嫩江的变迁、三江五湖、韶山灌区红旗渠、千岛湖填池等著名的大工程骨干工程外,还注意抓了从化的广蓄发电、梅县的植被保护、北疆荒原找水、新丰江万绿湖的保护供水等一系列新领域新课题,宣传了治水的新理念。内中有一篇《堰塞湖泄洪纪实》,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后,组织作家赶写的。这篇纪实,详尽地记录了灾区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决战唐家山,排险泄洪的艰苦卓绝的30个日夜。从胡锦涛、温家宝到省长总指挥,从水电部队、成都空军官兵到现场民工,各种排险方案,各种险情,水在上涨,坝体又管涌,挖土机、推土机争分夺秒,奋战了一个月,终于泄洪成功。这是“中国式的胜利!”这篇纪实的意义在于,它不光以难得的最快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真切详尽地记录了汶川抗震救灾堰塞湖排险泄洪这一大事件,再现了处理堰塞湖的千辛万险。同时还有力地说明,中华民族是优秀的在困难面前富有智慧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她能在经历无数次的历史灾难中锻炼成长。

《中国治水史诗》,在“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的观点统率下,时间跨度极长,题材和选题都开挖得很深,全书每一卷都洋溢着浓郁的“治水文化”的气息。内中有一篇写灵渠的作品《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主编的选题、组稿独具匠心,写得有深度。灵渠,这是2000多年前秦皇朝贯通南北水道的力作,为当年秦兵进军岭南、统一岭南作出过贡献。今日编者不因其完成了历史使命而遗忘它,也不因为被现代南北铁路开通取代失去经济作用而冷落它,相反,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向我们详细报告了当年为什么要开凿灵渠;开凿灵渠在当年的艰巨地理条件和技术条件;介绍灵渠的重点工程铧嘴和大小天平;详述了引水工程南渠和秦堤;开凿灵渠的人物;灵渠在今日的价值,等等。为我们勾画出“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闸、最古老的运河、运行时间最久仍完好无损的大坝”。“是世界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这被郭沫若称之为可以同长城比肩的工程,《治水史诗》又怎么能忽略它呢?像这一类文章,体现出编者和作者慧眼,大大丰富了中华治水文化的内涵和分量,也丰富了《中国治水史诗》的内涵和分量。

《中国治水史诗》是由众多作家集体完成的一部史诗式作品。出版一年来,评论界多只注意到她的文学价值,而忽略了她“史”的价值。笔者认为,这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这也正是笔者在文章的开头,说她填补了两个领域的空白的意思:文学上的空白和治水史料上的空白。只要我们认真读过全书,读过每一卷每一篇章,每条江河的来历、起源;历史上的记载,民间的传说;水文记录,流量,山洪暴发,枯水期;洪旱灾害,历朝历代的建设修浚资料,重大事件,等等。一个个数据点缀其间,翔实而又丰满。其中不乏史料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是作家们注重追寻历史从故纸堆中梳理在民间寻找挖掘的收获,表现出作家严谨治史的态度,灌注着作家的大量心血。

我们以写都江堰的《天下奇功都江堰》、写北京的《北京的水》为例,看看作家们给我们提供了多少历史材料,解说世界闻名的工程多么细致多么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描述都江堰,涉及了岷江和成都城的生成来历;成都平原的来历;都江堰的巨大作用,灌溉的州县面积;围绕着这一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引述的论著和资料就包括《史记》、《尚书》、《汉书》、《唐书》、《华阳国志·蜀志》、《蜀王本纪》、《水经》、《山海经》等经典,查证和引用的地方志包括了《四川通志》、《蜀中名胜志》、《金堂县志》、《舆地纪胜》等不下数十部。有的是一本经典反复引用多次,不同材枓,信手拈来,作者似有熟读翻烂的感觉。让我们从中看到都江堰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史料价值。《北京的水》也一样,作家徐坤从历史纵深开掘,写出了作为皇城的北京五大水系的来源,历史上特别是作为帝都后的水利状况,以及解放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库容、蓄水量、用水量、缺水差距以及南水北调工程进度等,娓娓道来,数据确凿,十分难得。

从这点来说,《中国治水史诗》的贡献在于,内中的许多篇章,作家们不但为我们了解中国江河湖库,提供了情感上阅读上的审美愉悦,同时,也给我们认识中国江河湖库,提供了系统的庞大的历史数据。每一篇作品,都留下一条江河湖库的详尽的系统的档案资料,留给子孙后代作研究参考。特别高明的是,作家们引用的史料和大量数据,通常都埋藏在他们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布局里,读来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而感到有更厚重的史实感。在更加重视环境更加重视水的今天,她不但是我们从事文学的人和宣传工作者、领导干部要读的书,而且有必要号召更多的历史地理学家和水文历史工作者,都来研究这本书,也肯定能从中获益。

关于文学家修史的问题,历史上有过先例,也有过争论。著名的司马迁的《史记》,是文学作品还是记史呢?是审美价值文学价值重要,还是历史价值重要呢?我们认为,凡是历史上留得下来的经典,都应该是二者的统一,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都反复引用她。也许,文学家太看重作品的生动性而忽略了历史的严谨,而史学家因强调严谨的纪实而无法解决生动问题。我觉得,《中国治水史诗》中最优秀的篇章(这在每一卷里都有),已经在这方面作了很有益的尝试,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他们,无疑都具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是两者高度的融合和统一。

2011年4月至5月10日于广州,病后。

(李钟声,资深报人,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兼南方日报出版社总编辑,现任《报告文学》顾问,广东文化学会副会长。)

同类推荐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热门推荐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科学狂人在异界

    科学狂人在异界

    他,本是地球的一位顶尖科学家,由于以身试验空间传送器而导致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意外中的意外让他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做灵师。在这里,他发现了上古的秘密。在这里,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凤凰谋

    凤凰谋

    一道道宫墙,一重重宫门,把情爱权力和欲望编织成网,让他们身陷其中,为之纠缠不休。盈盈舞袖,暗藏杀机;飞花轻梦,硝烟四起。他们深受这红墙碧瓦所害。却也正是这片红墙碧瓦,让他们相遇,相知;让他们相恋,相怨;再让他们相守,相随。让那些曾经为爱、为欲,厮杀纠缠的影子重重叠叠地融进了那道红墙碧瓦之中。直到繁华落尽,一身憔悴时,方知早已掩埋了我的青春,你的爱情。
  •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他是北齐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先皇第六子,奇谋睿智,骁勇善战。传闻他生的俊美如斯,待部下如同手足;传闻敌国军队只要听闻他挂帅,便主动退降,不愿与他交战;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可传闻中他最终却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舞姬夜闯皇宫禁地,血染宫墙,犯下谋逆之罪,筋脉尽断,成为废人。她只是现代的一缕幽魂,跨越千年,成了大玥王朝的亡国公主,被赐给北齐国那个传闻中残忍嗜血、古怪暴戾的废人王爷做妃子。大婚之夜,竟有狂人当着王爷的面,洞房之内敢调戏与她,而她那王爷夫君却视若无睹,冷眼旁观……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幼儿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拥有什么样的才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而经过实践证明和专家验证,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成长经历,并大幅度地提高其智力和思维。本书经过编者精心设计,涵盖了适宜幼儿智力成长的六大类游戏:肢体成长游戏、思维故事游戏、猜谜游戏、造型能力游戏、趣味数字游戏和科学异想游戏。这些游戏对幼儿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游戏,相信一定能给可爱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并提高他们的智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傲世医妃

    傲世医妃

    怯弱胆小的尚书之女,深夜失洁遭弃街头,当她屈辱失魂,当她成为她,逐一清醒,步步为营,深深杀机,只为将失去的慢慢找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