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下此刻--
1993年5月5日13时30分。同为炎黄子孙的海峡两岸登山者,挽手并肩屹立于地球之巅……
海拔8680米突击营地的六位勇士一夜无眠。在这里,吸着氧都无法入睡,昏昏沉沉的,人似飘了起来。帐内的温度有摄氏零下30多度。脚下是岩石和冰,头上顶着的帐篷上也结着厚厚的冰。帐篷的一个角,就在悬崖边上。
大本营一夜无眠。指挥帐篷里的报话总机开了一夜,预防山上出现什么情况。
5月5日,悄悄地到来了。
这是1993年的5月5日。
2时30分,老曾起身,出帐,到外面去看天。
整个珠峰,此时也睡着了吗?远处,冰山的裂响;近处,侧脊山上滚下的石块声,愈显出珠峰的静。
天上的星星很亮,个儿也显得很大。
凌晨4时,曾曙生和李淳容坐在了指挥帐的报话机旁。老曾把头低下去,闭了闭眼,抬起头再次看了看表,握起了报话机。
“BC呼叫,BC呼叫突击营地!加措、小齐米、普布、开尊、王勇峰、吴锦雄,听到没有,请回答……”山上3号营地,金俊喜和吴俊也在呼叫突击营地:“3号营地呼叫,3号营地呼叫7号营地,7号营地的队友们,听到没有?听到没有……”7号营地没有任何声音。
5时,呼叫继续。老曾打开身边的录音机,插进一盘磁带,放出歌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6时,老曾的嗓子几乎喊哑了:“突击组的队员们,今天天气很好,请准备起身化雪烧水……”但是,昨日一天的攀登加上一夜的苦熬,山上的队员们太累了。报话机压在了身下,没有打开。
7时30分,王勇峰的声音终于出现:“大本营……听到了,昨天太累了……”老曾问:“队员的情况怎么样?”王勇峰答:“休息不好……放心,不会影响行动。”(其实,近三天队员们都没有吃什么正经东西,体力已严重透支。开尊爬起身,到帐外取了一点儿雪,用瓦斯炉烧了一点儿水,每人只喝了一点儿,吃了几口糌粑。加措吃下去,就全部吐了出来,他的胃坏了……)大本营。秘书长于良璞已把60倍的单眼望远镜向着珠峰架好,他和达瓦主任开始密切观察7号营地。
近8时,珠峰渐渐清晰地露出脸来。可以看到“第一台阶”北侧山脊边的7号营地帐篷了。
天气很好,高空风比昨日小,达7级。
8时30分,“黄点”内仍未见有人出来。
(这时,队员们在整理冲顶的行装和所带物品--氧气、绳子、冰镐、铁锁、照相机、摄影机……)大本营。所有的人全聚集在架起望远镜的石坡上。在珠峰脚下的日本游客、爱尔兰队员、瑞士队员都闻讯跑来,团团围聚在这里,一下子聚了几十人。
老曾说:“队友们!出发!向顶峰出发!”8时55分,望远镜观察到第一个人影走出了“黄点”。
(这是普布。)“勇士们出发啦!看见人出来啦!前进!……”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地呼喊起来。
“黄点”内又出来一个,又一个!9时整,六个人全部出来了。
(依次是:普布、开尊、小齐米、加措、吴锦雄、王勇峰。B组和A组同时行动,普布、开尊在前方架绳开路。王勇峰把一瓶苏制氧气放在冲锋衣内。每人带一瓶苏制氧气,每瓶2升,210个大气压,重量为2.5公斤。)可是,从望远镜中,我们隐隐见到黄色帐篷的门口蹲着一个人。会是谁呢?已经出来了六个人,怎么会多出一个?刚才没看清?--后来证实,这是帐篷门没有拴上,被风吹得一动一动的。
(幸亏没有拴上,否则当天王勇峰归来后就惨了--他的手被冻伤了,解不开门。)(没有人能想到,王勇峰此时已右眼失明……)有一个人走出后,又回过头来往回走。怎么了?
(这是小齐米,忘了准备带上顶峰的火炬。队员们还带着一面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旗。)好,他又从帐篷里出来,赶向前去。
行进的速度不慢,几乎一个跟着一个。
9时40分,前组已到“第二台阶”下。
9时57分,前组开始攀登“第二台阶”。
10时01分,前组三人已上金属梯。三人,很清楚。
此时,后组接近“第二台阶”。
(翻越七八米的一道大雪坡后,面前就是珠峰最著名的“第二台阶”。这是一面五米多高、坡度近90度的陡崖,几乎是直上直下的灰褐色岩壁。1960年,王富洲等人第一次通过这里,这五米多的高度用了三个小时,这是人类第一次攀上和征服这道天险。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此架了四米多的金属梯。站在这里往下看,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了。)(普布和开尊首先到达“第二台阶”。见金属梯还在,还有1988年拉在上面的两根绳子。但这绳子不敢用了,必须再架保护绳。开尊脱下鸭绒手套,只戴一双薄手套,爬上岩壁。这是绝不允许的,但只能这样了,为了抢时间,也为了后边的战友快速通过。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马上将他的指尖冻伤。)10时35分,前组已攀越“第二台阶”,后组也开始准备攀登了。
10时45分,后组攀上了“第二台阶”。
顶峰在望。
10时52分,一人向上攀,又一人向上攀,前面是雪坡岩石。
(前面是普布,后面是开尊。)11时05分,前组已到珠峰东部的三角雪坡之下。
(开尊在岩壁上攀登时一脚踩空,滑坠十几米!幸亏抠住岩石停住了。脚下不远处就是2000米高差的冰谷。)(小齐米向下看到,吴锦雄和王勇峰跟上来了。他向他们挥了挥手。)12时整,前面的三个队员攀上三角雪坡的中部,已达海拔8800米。
12时10分,有一人已过了雪坡,上了顶峰下最后的平台。又一个上了平台。
(这是普布和开尊。)12时15分,又有两人过了雪坡,在山脊上走过,连红色登山服都可看清。
(这是小齐米和加措。开尊回过头来,在狂风中向小齐米喊道:“齐米!你的耳朵怎么了?白了,大了。”齐米一摸说:“坏了,冻伤了。”)大本营全体人员此时在欢呼雀跃!老曾一会儿跑进指挥帐向山上呼叫,一会儿跑出来奔向望远镜这儿。
老曾喊:“大本营呼叫突击组!呼叫突击组!”顶峰上的报话机传出一点儿声音,但很快又没了。
3号营地金俊喜报告:“大本营,刚才好像是开尊的声音。”12时20分,最前面的一人已上了顶峰的边缘。
12时30分,后三人在前进,最前面一人稍停。
12时40分,最前面的人登上了顶峰,不动了。后面几人也上来了,不动了。
依次是:普布、开尊、小齐米、加措。
达瓦主任喊道:“登顶了!”老曾从指挥帐跑出,挥拳向天吼道:“勇士们冲上去了!报下话来啦,12时40分!12时40分!登上顶峰啦!”我们所有的人全都跳起,呼喊、拥抱在一起!
13时18分,又一人攀上顶峰。
(这是王勇峰。)13时30分,最后一人攀上顶峰。
(这是吴锦雄。)老曾眼含热泪,达瓦眼含热泪,李淳容擦去泪水又流下来……(吴锦雄一踏上顶峰,喊了一声“啊”,就哭了起来。六个人抱在一起喊道:“胜利啦!成功啦!”)(六名勇士在顶峰打开了“海峡两岸珠穆朗玛峰联合登山队”队旗,照相。照了几张机器就按不动了,气温太低,摄像机打开也不转了。)在顶峰看到了什么?
(普布:云在我的下面,好看极了。我还看到尼泊尔的波切小村,很清楚。云像流水一样在脚下流。下面的山那么小……顶峰只有五六平方米那么大的一点儿地方。上面东西很多,有外国的旗子、山灯、氧气瓶、眼镜等,有的一半被雪埋住,有的露在外面。)藏族队员都没有吸氧,创造了我国运动员无氧登顶的奇迹。他们说一吸氧时,嘴里的热气出来,眼镜上全是水汽,就看不见路了。所以,干脆不吸。
吴锦雄在攀过了“第二台阶”后,在向上攀登时也滑坠了七八米,险些出事。
吴锦雄成为台湾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并改写了台湾8200米的登高纪录。
应该记住这个时间--1993年5月5日13时30分,海峡两岸的登山者,共同的炎黄子孙,挽手并肩站在地球之巅。
是的,历史将记下这辉煌的一刻。
13时40分,六名登顶队员开始下撤。
意想不到的是,可怕的险情出现了……老登山们都说过:“登山出事,往往在成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