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20

第20章 被困在世界最高的寺院

她们在这世界上最高的寺院里心静如水,燃灯诵经,为的是什么?生命,在她们身上表现得如此顽强,可这顽强中,又少了些什么呢?

3月3日下午,西藏登山协会为我们举行了一次会议,主要是和台湾队员见面,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晚上举行了欢迎宴会。

我知道,最重要的会议是在第二天。第二天,是大陆全体人员的会议。说白了,这是一次交底动员会。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西藏登山协会主席洛桑达瓦主持会议,因我们的队长曾曙生还在北京住院,过几天才能进藏。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喜欢开会的,但这次会议非同寻常。这标志着我们将如何对待这次向珠峰的攀登。台湾队员的实力是明显不如内地队员的,攀登当中我们应当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尽管在北京时双方进行了周密的商榷,共同提出“同是炎黄子孙,就是一支队伍;一人登顶,代表全队成功”,但是,假如攀登失败,假如只有内地队员登顶,仍是很遗憾的。所以说,这个会议,预示着中国内地的登山者,将如何对待这次极有意义的登山行动。

登山是体育运动,不是政治,但这一次攀登活动的指导思想,将检验攀登的精神和价值。

我很感动,感动这次会议的真诚,真诚代表了内地登山者的胸怀。

达瓦主席的话,我做了记录:

昨天的话不好多谈,今天我们把内地队员召集起来,再说明一下。中国登协主席王富洲也再三强调,这次行动,意义是深远的,是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贡献。通过和台湾队员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这次行动,已酝酿多年了,今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对海峡两岸的人民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而你们,就要亲自去实施。

我问过老曾,开始他说,两岸队员这一次都要登顶。后来有了变化,双方提出“一人登顶代表全队成功”。这是担心台湾队员的实力差,到关键时刻咬不住,又怕出危险。但是大家想想,假如登顶的仅是我们,这成功,是一个多么不圆满的成功。所以,要求大家动动脑子,尽一切力量,争取保护着台湾队员登顶。我注意了一下他们的气色和身体,高山反应的程度不大,人员结构也还是可以的,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珠峰的三大难关是7000多米的北坳、7790米的大风口和接近顶峰的“第二台阶”。珠峰攀登的难度是巨大的,你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1990年我在那儿两个多月,一直头疼,高山反应厉害。大风口闯了多少次才过去?还有,千万注意安全、防止冻伤。要保护好台湾队员!同志们,这要靠你们了……这不是一般人说的话,这话很重,是一个老登山人的话。连我也感觉到了此行的压力……3月6日10时10分,海峡两岸珠穆朗玛峰联合登山队自拉萨出发,向珠峰行进。

从拉萨到珠峰,路经日喀则和协格尔,最后进入珠峰的群山地区。

7日,自日喀则向西南奔协格尔,路上越来越少见到村庄,远方都是苍茫而洁白的群山。中午,路过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口时,大家下了车,在一个很大的经幡前照像。由于刚过了藏历年,这里挂着的经幡有不少是新的,五颜六色,十分醒目。这是藏族的风俗,你顺利过了山口,要感谢山口的保佑。它们在风中飘飘扬扬,更显出山口的冷峻与荒凉。我一下车,先是感到奇冷,随后马上就有一种在船上晃晃悠悠的感觉。我明白,在拉萨的高山反应虽已过去了,但从这儿开始又将接受珠峰高山反应的考验。我算了一下,加措拉山口的高度,应该和我将去的珠峰大本营高度差不多,刚到这里就昏沉沉开始头疼了,到大本营怎么熬那两个多月?

我不由得紧张起来,慢慢走回车上,不敢再动。透过车窗,我已看到了珠穆朗玛峰,它似雪山群中的一柄长剑,统领着群峰。

当晚,我们住在协格尔。冷极了,屋里都结着冰。

队里决定让大部分台湾队员在协格尔再适应两天,内地队员于10日进山。

10日凌晨,天上还悬着明朗的月亮,我们的车队就驶出了协格尔。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后,进入群山之中。这已是边境地区了,我们过了边防检查站。接着,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开始颠簸爬行。

一会儿在山的低谷,一会儿在山的腰间,一会儿又攀上了山顶。汽车走得很慢,摇篮一样晃着前行。即便这样,车还是快开不动了,憋得吭吭直响。一是山路太陡,二是高山缺氧造成的油料燃烧不充分。渐渐地,我们“摇”进了冰雪的世界里。山和路,都是洁白的。从高处望去,远方的冰山,白得发出刺眼的光。这是喜马拉雅山脉群峰的中段了。雪山似海,银波无边,让我想起了两年前去藏东的南迦巴瓦峰,一见到雪山,我周身的热血马上就沸腾起来。而如今,我为什么没有了这种感觉呢?——珠峰的严酷,我开始领略了。

我似乎不再去思考。头沉、昏、疼。

这里已进入的海拔高度,至少在4500米以上,但奇怪的是竟有人类生存。我们路过两个小村庄,听说叫帕卓乡和曲宗乡。极原始的自然条件下,藏民们能够在此生存,这本身就是奇迹!我们的车路过曲宗乡时,秘书长老于把身子探了出去。果然,他遇到了老熟人,一位曾多次给登山队当民工的藏民兴奋地跑过来,拉住了老于的手就不松。村里的孩子拥来,围在车头不走,朝我们笑。提前随行而来的台湾山友张铭隆和邵定国,拿出一些糖果,分送给孩子们。于是,他们走到哪里,孩子们就围着他们跑到哪里。

过了这两个村庄之后,前方真正是渺无人烟了。

路越发难走,基本上没路了,就在乱石中穿行。有一处地形极险,老于说这叫“老虎口”。汽车似从老虎口中通过,一侧是悬崖。七辆车的司机,个个技术过硬。

老于说:“快了,前面不到30公里就是珠峰了。”但天上飞着雪,看不见珠峰。

车队突然在一道冰河前停下了。

最前面的一个司机走来,说:“坏了,前边的路被冰吞没了,车过不去了!”我们是第一支进珠峰的车队,冰河阻路,这是没有想到的。今年怪,雪水下来得早,横在前面的冰河有40多米宽。我们的四大卡车物资很重,若强行通过,一旦掉下去就完了。怎么办?

只能选择一处最窄的山地强行冲过,而这儿对面的岸上全是石头,太陡,车爬不上去。

“修路!把对岸的石头挖掉!”老于皱着眉头下了令。

队员们马上从车上拿下工具,开始修路。我也拿起一把铁锹,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老于说:“你别添乱了,快回车上去,你保证自己别出事就行。”我还不服气,看到队员们都在修路,我决不能躲开。然而,我咬着牙刚一弯下腰,就感到头轰地一下子,天旋地转,几乎站不住了。我张大了嘴喘气,胸口咚咚直跳。我知道在这种条件下我的体力等于零。但我不想走开,宁愿站在那里。只有藏族队员在这个高度没有什么事,其他队员也明显没有多少体力了。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三个当地的藏民,他们赶到一看,什么话也没说就加入了修路。真厉害,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大石头,他们往地上一坐,用脚一蹬就把石头蹬动了。多亏了他们的帮助,否则修到天黑路也通不了。

由于修路误了我们近四个小时。车队闯过去之后,老于松了一口气,说:“行了,今天到大本营没问题了。前边别再出现冰河就行。”我们向三位藏民告别。车走出很远,仍见他们在向我们挥手。

车队沿着绒布河谷缓缓前行,这已是下午4点多,天就要黑下来了。

又走了五六里路,拐过一道河弯后,前边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左侧赫然挺立着一所寺院。我知道,这就是著名的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绒布寺了。

在这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珠峰的全貌,离珠峰直线距离17公里。但天气阴,珠峰被云雾锁裹,没有露出脸来,只能见到下半腰的山体。

总算要到了,我吐了一口气。

一群身着红衣的喇嘛从寺里跑来,向我们挥手。有几个跑到我们车前,一边向前方指着,一边示意我们快停车。一会儿,前面的司机停下了车,他失望地走来告诉我们,前面又遇到冰河了。

我们吃了一惊,山上融化的雪水结成冰,把唯一的道路封锁了,而路右边就是陡峭的绒布河谷。路面本来就是一个大下坡,如果强行通过,车一打滑将会翻下河去。怎么办?30多米的冰面,刨去冰已是不可能,只能用碎石和沙土来垫。但时间不允许了,天正渐渐黑下来了。

在珠峰的脚下,我们被困在了这世界上最高的寺院旁。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寺院旁临时扎营了。

从青海借来的几辆运输大卡车,次日必须返回。

大家只好卸车、扎营、化雪煮方便面。

出师不利,珠峰的脸色这么难看。

我遥望着珠峰,应当说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实实见到它。雪雾之中,此时只能隐隐看到它的山尖。这就是令全世界登山者惊心动魄的全球最高峰吗?如今,我绝不是从电视和图片上看到它了。我曾千百次预想过见到它时的激动和兴奋,但是,今天我顾不得了,头晕目眩,两边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恶心得想吐。我昏沉木然,总是发呆,成了个木头呆子。

风雪之中,严寒降临了,心似乎也结成了冰。

我吃不下什么东西,钻进帐篷里赶快躺倒。这一夜没怎么睡,只张着大嘴喘气。我并没有觉察出自己在睡袋里呻吟,老于吓坏了,半夜里,他一次次爬起,用头灯照我,又摇我。

“怎么了?干什么?”我迷迷糊糊地问。

“不要紧吧?”“没事。”他松了一口气:“没事你吓我。看你还有气没有,没有了就往外抬,明天给你刻一块碑。”我勉强笑了笑,想说:“还没到珠峰呢,死也得死在山下呀,半路上就倒了太亏。”但我没有说话的力气。

次日,寺里的喇嘛跑来帮我们修路。这时我才发现,这寺里有僧也有尼,而且尼姑很多。来帮助我们修路的,主要是尼姑。她们背起石块就朝冰上走。有几个看样子只有十七八岁,还有一个几乎是孩子,顶多十岁。昨天我们的车队一到,她们就笑着从寺内跑出,一见我们被冰河所困,马上跑去找来工具修路,似是听了神的旨意似的。

随我们先遣队同来的台湾队员邵定国先生,约我去寺里走走。

我很佩服他。北京的海拔高度40米,台北的海拔仅十米左右,他竟能适应这个近5000米的高度。我们从拉萨的3700米到协格尔的4300米,再到这儿的5000米,是三次对身体极限的冲击。能过去,便可以适应;过不去,就只有下撤。在日喀则,我看到宾馆里有一个酒吧似的小店,名字为“氧吧”,进店的人不是喝酒而是吸氧。邵定国先生为何竟能适应?修路、装卸车、扎营,他和队友们一起苦干,只是吃力地大口大口喘着气,鼻涕结成冰挂在胡子上。

进寺院,进经堂,我和邵先生蔼然对佛。先进了僧的经堂,又进了尼的经堂。尼的经堂中经卷很多,翻开着,想来她们比僧更爱学习,也更爱劳动。我们随着她们的指引转拜释迦。一女尼端然手持孔雀翎壶,往我们手上洒一点儿青稞酒,让我们喝一点儿,余下的抹在头上,以示神降福于我们。此时的僧尼,同修路时判若两人,代神施惠,庄重威严。

她们在这世界上最高的寺院里心静如水,燃灯诵经,为的是什么?生命,在她们身上表现得如此顽强,可这顽强中,又少了些什么呢?

一出寺院,在佛塔下突然见到僧尼精心围起的小石墙内,有七枝白杨的插条。想来是去年插的,活了,每根枝条上已抽出了几条小小的幼枝。这恐怕是珠峰唯一引进的绿色生命吧!待我们下山时的5月,它们会吐绿吗?

这天午后,路修通了,我们开进了大本营——5120米的古冰河床一侧。

13日,台湾方面的队员抵达大本营。

向珠峰的冲击,开始了。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

    《红墙警卫》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
热门推荐
  • 我的王妃太有肉

    我的王妃太有肉

    推荐水儿新文《黑道“傻”后》《朕的皇后太爱钱》轻松搞笑文:+++++++++++++++++++爆笑贪吃小肥女,一张吃嘴闯古代萧纤柔——一个身材惹火的女孩子,舞蹈界新升起的一颗明日之星。在外人眼中,她光鲜亮丽,充满活力。殊不知真正的她最大的愿望则是做一枚坐吃等死的懒女。(米虫)为此还特地给自己定了一个懒人十大梦想,每晚睡觉前都会默念几遍。话说人倒霉,那是接二连三的,一个重要的舞蹈大赛前,一不小心感冒了,真的很倒霉。她自认了。比赛时一个喷嚏,害得她与冠军失之交臂,真的很惨,她也接受了。害得被父母惩罚,逼着每天加紧练习舞蹈,她也服了。可为什么倒霉的事还没有结束呢?练舞练累了,本想偷个懒,却没想到喝口饮料被呛到,居然穿越了?穿就穿了呗!接受现实,可却倒霉的穿越到了一个体态臃肿,超级肥胖的女子身上。但既然命运如此,她也欣然接受了,好歹人家的父母也蛮有钱的,只要能在这个朝代实现她坐吃等死的十大梦想,她也就觉得值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霉运居然也跟着她穿越了——刚穿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女生活没过几天,皇帝就给她来了个什么赐婚?听说还是个冰冷的王爷?唉!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行,她接受了,只要依旧能让她做米虫,让她坐吃等死,她嫁就是了。毕竟人家也是位大帅哥,有权有势,拒绝了多伤人家的面子啊!调戏美男,是她做懒女以外的另一个梦想,既然上天让她实现这个梦想,她就美美的享受吧!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可是——没想到这个王爷夫君有些太不识抬举!本姑娘不嫌他冷,愿意下嫁。他居然不知好歹的嫌自己肥,还给自己起了个很吉祥的外号“福娃”唉!要不是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傲天国人,还以为他也是穿来的呢!精彩一:“女儿啊!快进来!看你的未来夫君来看你了。”“真的吗爹爹?”屋内的三个俊美男子,听到外面这声娇柔的声音,便猜测起这人定是如声音一样的美丽动人——随后三人就觉得地晃动的厉害,地动山摇的,好似地震却又不像——好似有什么东西快速的朝他们移来——片刻后,只见一肥的像球一样的女子。拽着肥肥的身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定眼扫了屋内三个俊美男子一眼,脸一红,扭捏了下肥胖的身子,故作一脸害羞状的亮起娇柔柔的声音道:“爹爹,那位是我的未来夫君啊?”
  • 妩媚帝姬为谁痴:凤囚金宫1

    妩媚帝姬为谁痴:凤囚金宫1

    她是大宋骄纵的沁福帝姬,兵临城下,她替兄出使金营议和,惨遭金国元帅凌辱,毁去清白……为亲人为家国,她曲意承欢,强颜欢笑,忍泪成为金帅的宠妾,却在金营遇见心爱的石头哥哥。她随石头哥哥出逃,换得至亲被掳,身受万般折磨,国破家亡,山河变色。而昔日恋人变成冷血的仇敌,从容走开,海誓山盟消逝。在叔侄之间挣扎,在缠绵悱恻中煎熬,爱恨纠缠,凤凰为谁所囚?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长腿叔叔

    长腿叔叔

    每个女孩子在看了《长腿叔叔》后都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孤儿,羡慕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幻想着也能够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长腿叔叔。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亲笔写封信,无论他们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我们出版这本书信体小说的目的了。
  • 越狱

    越狱

    本书是湖北知名作家曹军庆的小说集,收入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作品,曾在《天涯》、《上海文学》、《长江文艺》等刊物发表过,作者从小村、小城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文笔成熟,内容充实,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小说集。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描绘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牵涉出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痴情如他,第一眼,就认定她,于是霸道的把她囚禁在身边,他宠她上天,可她还是要逃,她说:“这里再好也不是我家”他的王爷身份留不住她,他的帝王身份她更不屑,不惜请谕旨,在有生之年绝不嫁他,誓不为后!否则她死后永不轮回!他为她倾尽天下,她始终冷淡如初。未了。她还说她恨他......
  •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月亮和一杆老枪

    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感悟和融合 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叛逆和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