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文人学子按序一一落座左右两旁,中间的大台子上,有五个座位。已坐有三人,一人正是太傅大人,而另两个是三院文士中的二人,最年轻的一个文士作为主考官,负责在下边抽题和维护秩序。
白瑜他们刚一入座,便有一个太监的声音高宣道:“太子驾到,七皇子驾到!”在场所有人皆起身躬身行礼,白瑜翻了翻眼,混了过去。
太子坐在了最中间的空位上,而一旁坐着一身形健硕,浓眉大眼,面容较为粗犷的男子,腰间佩剑,正是七皇子洛查。监考人员全部到齐后,台上的主考官,敲了一声锣,预示文选大会正式开始。
白瑜从洛晋一进会场就在暗暗观察他的腰间,结果那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虽然白瑜心下奇怪,但她更专注于今天的文选大会,只要能混进顺昌朝堂,一切好办!
考官在太子的示意下,公布了第一道题:“在场所有学子皆知我顺昌多渔业,耕田尚少,然却有许多人肆意浪费粮食,若在场文人学子他日能为我朝出力,将以什么样的警世言辞来提倡大家勤俭节约?请大家在一炷香内,或作诗,或作对,来写出你们的警世言辞,开始!”
文选大会不单单是在考验文人的才学,更是贴近时政治民,这倒是让白瑜觉得大会还是蛮有意义的。关于节约粮食,白瑜信手捏来啊,提笔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考题自是难不到白瑜。自信的放下笔,抬头看向其他文人,张良还在提笔写字,有些人抱头苦思冥想,还有一些人甚至紧张的坐立不安,头上都出了汗。
起初场上还很安静,但香越短,围在外面加油打气的人就开始呐喊助威了,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最后,一声锣响,考官示意大家停笔。随即便有三人垂头丧气的起身离开。原来,在文选大会上不能答出题者,可在结束时自行离开。
考官吩咐大家依次念出自己所做,公开公正的让考官和所有在场的人来评比。
为首的是京都的学子,就见他得意的站起身,摇头晃脑念出了自己所做,白瑜也没有仔细的听,反正台上的人都没有什么反应。依次排下,到了张良,他站起身,微微行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座上太傅微眯双眼,暗暗点头,又过了几人,期间也有几人所做不错,太傅和太子都露出了笑容。最后终于到了白瑜,太傅眼底闪过一亮,往前探了探身,见她悠然起来,大声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瑜一说完,在场之人皆安静了下来,片刻后,太子拍手,大声道:“好!好!好!”三个好字,让大家回过神来,白瑜甚至听见了外面传来佐官的呐喊声:“小白兄弟好才情!小白兄弟加油!”
“太子也觉得好吗?我在商城县初试的时候,就看中了此人,此人年纪虽小,却才思敏捷,对国家政事见解独到,若是能为我朝效力,则是百姓之福啊。”太傅笑眯眯的捋着胡须对洛晋道。
“太傅师父都对此人如此夸赞,想来定不会错,我们且看他下面成绩如何。”洛晋回到,太傅微笑点头。一旁坐着的七皇子洛查冷哼一声,转头望向白瑜。
仅是第一局,白瑜就已经震惊四座,开了好头了。对面的张良向她抱拳致敬,白瑜回他淡淡一笑。
考官敲锣示意在场的人安静,开始第二回合的考题,此时场上只剩十五人。
“诸位,请看此画,”考官手执一长画卷,向众人展示后,挂了起来。“这幅图乃我太皇祖所做,请在坐者在半柱香内为此画题赋,若能得太子、太傅赏识,将为太皇祖此图题上在坐者的辞赋,不但会得到黄金百两的赏赐,更是极大的荣耀!”
考官的话一落,在场所有人都激动了,能给太皇祖的画题赋,这是多么大的荣誉?而且还能得到百两黄金,这次文选大会朝廷真是下了大手笔啊!相对于其他人的热忱,白瑜则更关注于画的本身。
那画上有一男子,威武骑在一战马之上,手持碧剑,战袍随风飘动起来,男子面上一脸肃杀之气,好不威风。白瑜看到这画,暗自腹诽:看来顺昌想吞并三国的野心越来越明显了,这画表面是为太皇祖题赋,实则是要看文选大会上才子们的心声。连自己都知道,顺昌的太皇祖是善战的大将军出身,没有什么文才,但骁勇善战,倒是征战了顺昌这么一片天地,自己坐上了皇位。难道顺昌现皇也想要效仿太皇祖?继续征战天下!哼哼,那恐要失望了!
白瑜有了这些计较,便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台上的洛晋和太傅都在暗暗看着她。半柱香后,又是一声锣响。站起了五六名学子摇头离开,一脸懊恼。还有三四名文人未能写完,捶胸顿足,一脸沮丧,不舍的离开。
白瑜望向满场,加上自己,就剩五人,张良也在其中。白瑜不得不对他侧目,看来这个张良不但为人谦逊,还真有几把刷子啊。
考官又让剩下的文人开始读自己所做,前两人写的无非是些歌功颂德的恭维话。座上的太子和太傅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倒是七皇子洛查,一直听的很起劲,应该是很敬重顺昌太皇祖的缘故。
到了张良,他作了一首诗,白瑜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从太傅赞许的目光中,也能看出,张良所作定是不差。
到了自己,白瑜起身,微微一咳,道:“烽火照陇州,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铿锵震地的声音落在每个人耳边,换来的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寂。因为太皇祖当年打天下时是从陇州开始征战的,便将原诗改了一下。这样高举士军的地位,又怎么不顺出题者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