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姐不多说了,以后还有得是时间。如果你看了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回信。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写信告诉姐姐。希望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一样。希望姐的这些话能给你带来好的引导。
最后祝弟弟学习努力。更上一层楼。
心灵感言:只有情同手足的姐姐,才会这么关心自己可爱的弟弟,只有兄妹之情,才能说的这么全面,才会发自内心的把最好的学习方法和人生道理说给弟弟听。换作是常人,是不可能有这份心做这样的事情的。感谢亲情,让我们体会到爱和关心。
姐姐回来吧
文/伤小夏
她恨母亲。她恨弟弟。她恨姐姐。
姐姐是那样的优秀,每次期末时,总会带回来好厚好厚的奖状和好大好大的奖杯回来。只有那时,她才能看见母亲的微笑,那从未向她绽开的微笑。
弟弟是那样的调皮,每次与她吵架的是他,弄得家里乱糟糟的也是他,母亲总是会用那种很溺爱的眼神看着弟弟,无论他做错了什么,也会轻轻的说一句”没事“
.但为什么,最后挨骂的却是她。她记得,母亲总是对她说,苏果,你怎么那么没用……你看看你姐姐啊,又温柔,学习又好。同样是当姐姐的人,怎么你就不能像你姐姐对你一样来对待你弟弟吗……每次母亲说完,转身离去后,父亲便会出现,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她。不言语。
对,苏倾很温柔。每次在她很难过的时候,苏倾便会假惺惺的来安慰她。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她不会叫苏倾姐姐,因为她不喜欢。
在学校的时候,每当她想捣捣乱,走走神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冒出来一句,看看你姐姐。然后她就什么力气也没了。软软的趴在桌子上,握紧拳头,暗暗的下决心,她要超过苏倾。那时,指甲刺进肉里也不觉得痛。
时光如细沙似的,顺着指缝,匆匆溜走。现在的苏果,已经不是当年的苏果了。
现在的苏倾,也已经不是当年的苏倾了。
她终于超过了苏倾。顺理成章的,取代了苏倾在家里受宠爱的位置。但,那朵怨恨所有人的,邪恶的花,慢慢的盛开着。
虽然苏倾还是会拿回来一个个奖状和奖杯,但是,时间,间隔很长。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宠爱,她发了疯的学习。每天得意洋洋的,因为她能够感觉到,苏倾的学习,渐渐地在滑落。她笑了。看着弟弟每天都在受妈妈的训斥,她又笑了。所有的事情都在某一瞬间颠倒了。她还在享受胜利的滋味时,却没有注意到,她的身后,苏倾一直在微笑。
直到苏倾要高中毕业。苏倾在毕业那天,自杀了。她从高高的鼓楼上面,了无怨恨的跳了下来,轻盈落地。当她知道后,她想要大声的笑,庆祝自己终于没了障碍……但晶莹的液体从眼里掉落到舌尖时,她却忍不住的嚎啕大哭。
很久很久以后。她从国外留学回来,带回了大包小包的东西给母亲和父亲,路过苏倾房间时,才想起,她已经睡了很久了。推开门,苏倾的房间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了。就像受伤了潮湿的味道,在开门那一瞬间扑面而来。
之后,不愿意提起那件事情一般。她慢慢的整理着苏倾生前的东西,一点点的整理着。在大的怨恨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干净,况且,不是苏倾,她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她翻开苏倾的日记。记得都是日常生活。但,在苏倾死的前一天的那篇日记,却只有一句话:为了小苏果的幸福,只能如此的话,我愿意。她合起日记,慢慢默念那句话,她不懂。然后故作轻松的耸耸肩,继续整理。
那天晚上,她跟母亲聊了一晚上,第二天,她便去了苏倾的墓前。轻轻跪下,叫了几十年来的第一声姐姐。然后,她便看见墓碑上,苏倾的黑白照片,温暖的笑了……母亲跟她说了些什么,谁也不会知道。但……知道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总之,天晴了。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苏倾会如此待她了。只是为了能够让苏果好好的生活下去。你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刺激我,是怕以后让我知道一切之后来感激你吗?对吗。苏倾?呵呵。苏果轻轻的看着苏倾的照片,轻轻的笑了。如果你现在能够出现在我面前,那么,我一定会对你说,你猜错了,我才不会感激你。我才不会感激你呢!为什么要死,为什么……苏果狠狠的紧握着苏倾的照片,歇斯底里的哭了。
心灵感言: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恨,那么,放下你的恨吧,放下你的妒忌,放下你自以为是的不被宠爱,其实你是幸福的,因为还有爱你的亲人在,失去了,你一定不会像你想象中的那样笑,而是会嚎啕大哭的。妹妹宁可要失去眼前所拥有的,也想要回她的姐姐,这说明亲人比名誉比胜利都重要!
个性的哥哥
文/王希鹏
在我没写他之前,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不知道写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伟大,还是因为他的平凡。我也不知道一个在别人眼中是优秀的人,而总不能成功的创造一番事业,是什么原因呢?至少他有自己的个性,他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我要写的是一个我认为很优秀,很可爱的人,但最终他不是我理想中的优秀,不是我理想中的哥哥。这一切的现实是因为他的性格。但是,他如果没有他那种性格,我也不会觉得他优秀和可爱。
我的哥哥长得酷似刘德华,他比我大10岁。提起他的年龄我想我要是比他大十岁就好了。因为我很想看看他的童年。他童年的一些事,我也听父母说过,也看过他小时候的照片。从照片中看他显得很活泼可爱,更看他那顽皮的模样显得很聪明机灵。他可爱的让人哭笑不得。他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他竟然不知道上课是看黑板的,他告诉妈妈说他上课总是盯着讲台前壁上那幅伟大的毛泽东的像。
我的哥哥很聪明,我想用聪明去形容他是毫不夸张的。而且他的聪明使他超越了很多同龄人。他读小学就被选到乡中学去读书,他们学校就只有他一个人选上了。乡中学离我家大约有十几里路,但他没寄宿。因为寄宿要多交钱。另一个原因我去年才知道,去年他过年回来,我问他读小学那么小路又那么远,怎么没寄宿。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很好笑。他说那时候不寄宿,早晨起来做饭还可以吃一个鸡蛋。如果寄宿的话,妈妈总是炒一些酸菜送去给他吃,那是很难吃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深有感触的。因为那时我的家特别的穷,我爸爸就在我出生那年被人损害,幸运的是挽救了生命,但也花去许多钱,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半残废的人,经常还要吃药。那时候,家里的负担只能靠妈妈一个人扛起,而且家里的四个孩子都上学,也确实只能每天吃酸菜。
我的哥哥他也和许多青少年一样,他不只是聪明,他更叛逆调皮,他读初中时很爱玩,经常逃课,甚至厌学。但他的成绩并不差,尤其是数学。他的老师上课,但他总爱睡觉。
但当老师抽到他时他也会答出来。因为他在没上课之前就把书看了一遍。有时候一些数学问题连老师还没算出来他就知道答案了。因此他的同学都嫉妒他在心底里佩服他。听他说他读初中有一次考试考的很好,老师不相信他,结果又要他单独考一次,但他第二次考的更好,不得不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他们老师总是对我妈说:”你这孩子就是爱玩,学习不认真,不过他脑子确实很灵活。你们家长要严格教育他,如果他发奋的话,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初中毕业了,虽然,他学习一直懒散,但他还是考上高中(在他们那届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所以我的父母也很信心送他读,希望他能考上大学。于是,他也接受了上高中。
也许,人的性格就决定人一生的命运。他也不例外,那年他十六岁,正在读高一第二学期,他抱着好奇与向往,开始闯荡北京。他说:”他看到外面打工的人穿的潇洒,有钱,而自己家里又穷,他是四兄妹中最大的,高中生活苦,穿的衣服也破烂。于是一个愿望在他心里酝酿而成了。他说:“他要出去挣很多钱帮家里修楼房,送妹妹读书,让家里过上好生活,让妈妈不要那么受苦受累。”于是,他拿着800元的学费偷偷地去北京流浪。但是你们也可以想像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出去能做什么事呢?所以十几天之后他就回家了。那一年他休了学。学校给他再次读书的机会。但他从上次的流浪中并没成熟,还是那么跃跃欲试。
第二年他读了半个学期,他的眼睛有病很痛。于是,他又放弃了读书的机会。他又偷偷拿了父亲给他的学费,他选择去闯广东。他真的太让父母失望了,他的天真真让人哭笑不得。也许这也说明他很蠢。但是这一切或许不能全怪他,毕竟在那们的环境下,坚持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他是家里的长子,或许他看到的只眼前的某点利益。他暂时不读书是会给父母带来轻松的。但是他没想到父母望他成龙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他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他没看到看到自己的将来,他没想到打工是条充满酸甜苦辣的路。那条路不会像他想像的自由自在潇洒走一回。他开始走入了迷途。那次闯广州没有成功,后来两手空空的回家了。他的回来使原本欢乐的家多了一丝忧伤,使原本年轻活力的父母多了几根白发,面对他的日子,父母和家人是沉默再加沉默。沉默告诉他的选择将要持续一生一世。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1997年哥哥退了学,正式南下打工了,由于他没有高文化,真技术,1998年他回家了。他帮家里搞了双抢,由于他性格的倔强,还加上爸爸的坏脾气。他们俩经常吵架,他从1998年出去打工之后,就有四年没有回家。四年里他没忘记家人,他也支持了家里许多,他一直在闯荡在流浪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梦想。但现实的残酷总是打击着他,他没实现他曾经憧憬的种种梦想。
我的哥哥虽然性格倔强,但他也会体贴孝顺父母。他说:“我虽然没有做出多大的事业,没赚到很多的钱,但我学会了感恩,当我有钱时,我马上就会想到给父母分解负担。”2003年过年,他本来说不回家,但出于意料他回来了。我问他以前不是说不回来,怎么突然又回来了呢?他说
:“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四年不回家了,因为父母已不是那么年轻了,虽然今年我没挣到大钱,我也要回来看看父母。”听了他的话我很感动,也很心酸。我想难道这就是我哥哥注定要走的路。难道这么平庸的路要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吗?我想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哥哥。
我的哥哥爱好很多,他爱唱歌也爱看书,他性格开朗幽默。他是一位很能独立的人。可能是由于在外面打工的必需而形成的。他总是独来独往的辗转不同的城市。他说这已成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