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800000074

第74章 五万个老板的战场(1)

商界的弄潮人永远是那些执著的老板们。常熟服装城内从事经营的大大小小老板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共有三万多个,而要加上那些在外围和不在管理部门注册、却常以市场为中心业务的固定经营者,就恐怕谁也说不清个准确数了。服装城的“老工商”拍胸脯说:绝对不会少于五万个!

在一块不到4平方公里的地界,聚集了如此众多的商海战将,足见这里的“战火”之激烈。

那是一种真正的战斗。

一种金钱与物质、智慧与战术的战斗。

一种灵与肉、道德和非道德相交融的有序战斗。

所有的战斗集中了一个目标:赚钱。

所有的战斗体现了一种精神:自我价值的升华与沉沦。

战例之一:老彪的“收网术”

老彪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他在近乡远邻算得上个老板,所以大家把他原来的大名“小彪”叫成了现在的老彪,以示对他的一份敬意。

三十来岁的老彪在常熟服装城里始终没有注册,因而他在市场上也始终没有名分。但像他所采用的经商之道--“收网术”,却是当地相当一批老板普遍采用的一种战术。老彪的全部经商家底是他的那辆摩托车,他的经商之道也是随这辆摩托车走出来的。在采写此文时有几天我就住在老彪家旁,开始我并没在意还有像他这样的常熟小老板存在,这完全得感谢他的那辆昼夜轰鸣的摩托车。当然,起初我十分地恼火那摩托车声,原因是它总在我准备入睡的深夜十一二点和清晨四五点钟时“哒哒哒”地响个没完。如此几天下来弄得我白天不能正常采访,夜晚不能按时入眠,有一天半夜时我终于爬起来到老彪家问个是非因果。“实在对不起,看把你折腾的。”老彪知道我的意思后很是抱歉道。然而他告诉我,他的生意必须在这两个时辰做,否则就不成。经他一介绍,我终于明白了这位老板赚钱的全部秘密。

老彪本人对服装是个门外汉,而他的服装生意开始,则是有人让他“顺便”往常熟城里的那个市场里带几件几包衣服,这样一次两次给“顺便”捎出来的。带的趟数多了,邻居们不好意思了便给老彪3块5块10块8块钱的。后来老彪想,既然这“顺便”也能“带”出生意,何必不来个干脆。专门像打鱼收网似的,帮有织机的各家各户,把已做好的服装成品送到市场去卖呢?这一干脆,他的生意还真做成做长了。

常熟的广大农村过去几乎家家有纺线织衣的机子,但并不是家家都有人又有时间到市场去买卖成品。这就必须有专人帮助他们把每天生产出来的衣服,拿到市场上迅速换回利润--即使最笨最小本经营的生意人,也知道尽快把成品换回现钞是一种最有效的赚钱方式。老彪正是适合了这种需要才把生意做成做长了的。

一台织机一般一天能织成二十来件衣服,这二十来件衣服由一个人做,其工时大约得十五六个小时,也就是说从早晨6点干起,得到晚上10点做完,也就是说在每天刚刚把衣服做完时把成品送出去,能最有效地赚钱。老彪正是每天在此时此刻,骑上摩托车去做完衣服的各家各户收成品,所以他的生意有了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源头。那些做衣服的人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看到自己由劳动到货币之间最短的交换过程。虽然这时的劳动价值可能比自己直接将衣服成品拿到市场卖掉要少赚些钱,但他们也愿意眼前的这种交易,因为它来得快速、简单、不受骗、不耽时。而老彪这样的老板也正是依靠这个时间,能以最低的价格拿到货物。每天这时,老彪开着摩托车飞驰在乡村巷间,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家各户的衣服成品像收网似的收到自己家中,第二天一早,他又开着摩托车直飞常熟城内的大市场,卖给那些有摊位有门市部的老板们。当晚,老彪又用早晨赚来的钱去各家各户“收网”……如此循环往复,老彪口袋里的钱也跟着鼓了起来。农忙,当农家人暂时放下织机下地收割时,老彪的摩托车还是不闲着,他开始去贩卖各种农副产品,所采取的还是“收网术”。

像老彪这样的小老板在常熟乡间田头数以万计,虽然他们并不是常熟服装城内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却是常熟服装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的存在为常熟广大农村那全民性的服装加工业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战例之二:坤师的“撒网术”

坤师原来是位颇有小名气的木匠,后来受蓬蓬勃勃的服装生意诱惑,而搞起新行当来的。比起老彪那样的小老板,坤师一起步的实力就充满了经商味道。

他直接进原料,然后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决定一种或数种服装款式,将原料分发到那些没有实力直接进料、却愿意稳当赚些加工费并自愿与他长期合作的各加工者手中,各加工者只完成一件服装的成品或半成品加工,然后一天或两天或再稍长些时间将成品半成品送回到他家,由坤师再在自己家完成全部加工工序后分批发往市场。某一种款式好时,某一个季节的生意旺时,坤师便把他的“网”撒得大些,某种款式、某个季节生意不好时他便把“网”口撒得小些,这撒“网”的过程便是坤师赚钱的过程,而撒“网”的大与小,决定着他赚钱的多与少。

较之老彪的那种“收网术”,坤师的“撒网术”所产生的效益要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当然其风险也同样要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坤师的“撒网”过程中,其加工者和在市场上那些将服装卖给消费者的销售者是不冒风险的--因为加工者在坤师尚未完成“撒网”时便早已拿到了应得的加工费,而那些市场销售者如果发现坤师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好销时,就不会再要他的货了。干坤师式的“撒网术”必须具有市场的正确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否则将可能撒一次网而破了一辈子的家产。我问过已有七八年经营服装生意的坤师是否也有过失败史时,他极为坦诚而平静地回答不止一两次,即便是现在仍然难免。“要不为什么说商场就是战场,要不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像我一样玩‘撒网术’?”坤师如是说。

但我看到的坤师却明显是位商界的“撒网”高手。他家那座气派非凡的三层楼宇和他在当地所享有的声誉,足以证明这一点。

他告诉我,他现在的“撒网”已非小打小闹了,那没劲。他现在撒“网”一般都是按一个季节撒一次,而每一次的投入也常常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当然赚钱的绝对值也在相应上升。

坤师这样的“撒网”高手,使常熟服装界有了一批高明的生产经营者,然而这样的“撒网”者在常熟服装市场上,仍然是打外围的中小老板而已。

战例之三:黄希芝的“地盘术”

当她默默走到你面前时,你或许永远不会相信这是个拥有千万元资产的“大财主”。是的,她普通得像在常熟城里每一条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见到的那种上了年岁的老妇人形象。但你不得不承认,她是那个闻名天下的常熟服装城内有名的大老板。

已过花甲之年的黄希芝,现在是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常委和常熟招商场商会会长。她的“翔祥公司”与她的名字一样在常熟服装城内颇有影响。我是先采访黄希芝而后知她的“翔祥公司”的。在采访完她本人的第三天,我正好在服装城内现场观摩,却无意被黄希芝的那个“翔祥公司”所吸引。这倒并非因为她的公司有什么特别的气派,而是我一路发现有好几处是她公司的招牌。那其中有服装门市的、有饭店的、有旅社的……这一发现使我彻底相信了黄希芝这位极普通的常熟“老阿婆”,绝对是个“千万元户”。有人告诉我,她现在就是坐着不动脑筋每年也能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稳定收入。

早在常熟服装商城还仅是个大棚棚的时候,黄希芝就已有先见之明,与当时的市场场部签下了代建合同,出资两万元自建了一个服装辅料专营店,成为商城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这一吃可就吃出了味。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在常熟服装城内最值钱也来得最快的是摊位及门市的地盘,但黄希芝的“地盘术”却并非靠倒腾地盘发财。她的“地盘术”是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和在别人谁都不敢时,就能审时度势地把握机会。她先是开门市搞服装辅料专营,后来常熟火爆了,她就直接与名牌产品的厂家联营搞服装销售。之后常熟市场的规模大了,她就开始占据好市口,经营起饭馆等服务行业的生意来。如今,黄希芝的“翔祥公司”已在服装城内有十几个经营点,共计10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商城内她不战也能获胜。

黄希芝的好名声不仅在她善于把握机会占据有利地盘,更难得的是她有颗慈祥的“阿姨”心。十余年间,在她手下曾经当过“伙计”的张水琴、龚雪莲、守青华等二十来位年轻人,如今都是服装城内的经营好手,这些人的经营之道差不多都是黄希芝手把手教出来的。有时候这些新手独掌门面后,在资金、经验不足和碰到难处时,她们的黄阿姨总是倾心相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黄金”地盘让出为其所用。身为服装城的个体经营者领头人的她,这些年为地方公益事业所作的贡献更是数不胜数……

当我问起这位驰骋商界的女强人,为什么有那么敏锐的商业地盘意识和慈母般的善心时,大老板黄希芝竟然掉起了眼泪……

她说她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曾经是位军人,那时她才15岁,是个很富有浪漫色彩的少女。苏州女中毕业后正值人民解放军南下,她瞒着父母偷偷跑到华东军政大学报名参了军,后因军队考虑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将她的工作关系转到了地方政府,成了当时常熟市政府机关的一名年轻干部。1958年,一件不经意的生活琐事铸就了黄希芝后来曲折的一生。她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家庭幸福,更失去了美好的青春理想。后来她一病就是好多年,在这其间她结识了远在新疆支边的老陈并与之结合。1979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黄希芝有了第一个孩子,但小孩才几个月,她却身患癌症动了大手术。生活真像一杯无底的苦水,手术刚出院的黄希芝就不得不一边为了儿子能有口奶水喝,一边让正在新疆办回内地手续的丈夫安心而上街头摆摊。可在那时,街头摆摊仍被视为是“投机倒把”行为而被列入打击范围。无奈的黄希芝每天只得肩背儿子手提货篮,忽而在码头忽而在车站,整个儿似“流窜犯”一般地被东赶西驱地度着艰难岁月。城里呆不下去她就跑到乡下,可乡下还是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于是她只得长途跋涉几十里跑到别的地方摆摊,而在他乡异地的遭遇就更是苦不堪言。所以,当1985年常熟招商场一开张,饱尝无地摆摊之苦的黄希芝,凭着自己的经商经验和久积的那份期待,倾囊两万元,把自己用汗水和泪水凝结成的辛苦钱,全部用在了买地盘上。而这一招,黄希芝也真走对了,并且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后半生。从1985年第一批进市场到今天的十来年时间,她不仅成了拥有千余万元资产、年收入稳定在百万元的大财主,而且又是常熟服装市场上一名深得管理部门、同行老板和广大客户爱戴的“好阿姨”。

战例之四:老K的“搭桥术”

这位老板眼下生意做得正“火”,再加上用他自己的话讲:他现在玩的一套经商术就夹着那么一张纸,捅穿了戏就不好唱了,所以他再三希望我不要露了他真名,故此处我只好以老K来代替他的大名。

老K说他十分后悔当初没听人劝,到服装城里租下那么几个好市口的门市部,所以现在他在常熟市面上没啥值得叫人一瞅就很气派的牌子。“但我绝不比别人少赚钱。”从小爱好武术的他说起来总带几分武行话,“中国的武术像赵长军他们善用棍棒称雄天下,可日本人玩空手道也照样能让世人叫绝。虽说我在常熟服装城内的市场比别人少了几块用武之地,然而我看准常熟这块地面上有成百上千的乡镇服装企业,于是从1991年开始我就专门给外地来常熟的那些急于要货的客商牵线搭桥,结果发现此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哈,赚了。老K得意地如此对我说。

他确实赚了,他领我到他的“寒室”参观,一套近200平方米面积的居室内,地面用的全是高级大理石,浴室和厨房用具均是意大利进口货……老K说他乡下宅基上的那套房比城里这套多花了至少3倍的钱。老K将我叫进他那富丽堂皇的客厅,说还是谈谈生意经吧,你们作家不是就喜欢“细节”吗?他说其实他的“细节”并不复杂,只要广结朋友,耳听八方,双腿勤跑,就能赚钱。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了无数个人名、厂名和货名、价码等等。老K指点道,说穿了他是靠“信息”吃饭。比如某乡镇企业的服装厂有那么几千套衣服压着,一下出不了手而又急着盘活资金,这时老K得知此批货后,马上打开他的“信息库”一查,结果可能就会发现某地市场正需要这样的货,于是一个电话过去,对方说我要而且全要,一笔生意就这么做成了。老K不仅从中得了一笔可观的差额收入,而且卖主买主双双还向他道谢,因为在他们看来,老K是在为他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朋友就这么交上了,下次有货必定先想着老K。这时的老K不仅嘴里朝他的朋友连连飘出“OK!OK!”,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口袋里也早OK了。

当然,老K的“OK”并不是所有都那么简单容易。有一回,某厂说有5000件夹克要赶在春节前出手,否则准砸在库里,故请老K帮忙。“老关系”的事能袖手不管吗?于是老K胸脯一拍说这5000件我老K全包了,因为前几日宁夏有个百货店正巧曾问过他有没有夹克。谁知这时宁夏的那个老兄出差到了哈尔滨。这可急死了老K,几十万元的货如果不在春节前弄出去可就全砸在自己手里了。电话打了一宿还没找到人,老K不得不连夜直飞哈尔滨。到哈尔滨后却又得知宁夏那老兄回山东老家准备过节去了。等到老K追到山东再回头从常熟把5000件夹克发出,千家万户喜度除夕之夜时,老K正一声高一声低地哼哼唧唧着被家人抬向医院……

谈起此事时,老K仍是十分潇洒地说道:“赚钱没有不苦的,但比起苦来,赚钱的乐趣要更多些。”

这大概是所有老板们的共识。

老K说,现在他已是“搭桥专家”了,像“夹克事件”一类的风险已很少再出现,当然难免还可能出现“风衣事件”、“西服事件”……做生意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经商就像打仗,越打越精,越打越高明。而今常熟服装商城里从事“搭桥”生意的中介式老板很有一批,他们每天活跃在常熟的乡间和城内,进行着一桩又一桩的买卖,在装满自己腰包的同时也帮助那些企业盘活了资金,销出了积压产品。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这些人也把“桥”搭到了附近地区的广大城乡,而常熟市场则永远是他们赖以赚钱的中心,因为常熟市场本身就是服装交易的最大信息场所,像老K他们之所以能赚钱靠的就是信息,玩的也是信息。

同类推荐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军歌

    军歌

    哨子响了,尖厉的喧叫把静寂的暗夜撕个粉碎。战俘们诈尸般地从铺上爬起,屁股碰着屁股,脑瓜顶着脑瓜,手忙脚乱地穿衣服、靸鞋子。六号大屋没有灯,可并不黑,南墙电网的长明灯和岗楼上的探照灯,穿过装着铁栅的门窗,把柔黄的光和雪白的光铮铮有声地抛人了屋里。铁栅门“哗啦”打个大开,战俘们挨在地铺跟前,脸冲铁门笔直立好,仿佛两排枯树桩。六十军五八六旅一。九三团炮营营长孟新泽立在最头里,探照灯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热门推荐
  • 邪魅女上神

    邪魅女上神

    撕裂般的疼痛让安馨不由得呻吟出声。太他妈的疼了,安馨挣扎着睁开眼睛,职业本能令她快速扫了一眼。入目的是一间病房,50平米左右,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液晶电视,身下是雪白的床单,手上挂着吊瓶。这是哪?她获救了?被谁救了?最后她只记得飞机爆炸了,她还没来得及跳下去,那么高的地方爆炸了,她竟然还没死。安馨支起身子一把拔掉手上的针头,双手撑在床上想要下去。“哎,……
  •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球类体育运动的起源很早,中国在2300年前,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至汉代,蹴鞠运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专业足球队、竞赛规则,还设立了裁判员。汉代,我国的踢毽子运动也十分盛行,至清末,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而且还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可见对其的宠爱程度。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东汉王朝(一)·绿林聚义

    东汉王朝(一)·绿林聚义

    《绿林聚义》一经完成,便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重金打造,而于近日全线推出的《东汉王朝》系列,一出版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本书也延续了路兴录作品一直以来大开大合的气势,大情大爱的胸怀,朴素凝练的语言,令人不忍释卷的故事情节。
  •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邻班有帅哥:繁星似海

    曾经是“繁星的骄傲”的师情因为爱上同样是“繁星”里熠熠夺目的介海聪而开始隐藏自己的光芒,继而先后换上自虐症和自闭症。为了不让家人和朋友担心,她离开家并和以前“繁星”里的朋友断绝来往,一个人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偶然遇见了为了她来到这个学校的高中时邻班的帅哥——樊京,心怀愧疚的她不忍直接拒绝便偶尔与其来往,不久痴情于“繁星的骄傲”的韦盛便找上了门,为她离家出走多年的介海聪也有了下落......介天威变态的教子计划,情敌们的迫害,周毅的复仇,龙影的默默付出使她开始一点点地苏醒......
  • 绝色养成妻:蜜糖小王妃

    绝色养成妻:蜜糖小王妃

    冷酷俊美,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唯独只对她展露柔情,将她捧在手心宠爱有加。他不是个喜欢压制自己的人,可被这双清澈澄明的眼睛注视看,就什么念想都没了。他舍不得吓坏她,他可以很有耐心的等她长大,人养在手里,也不怕吃不到嘴里,所以,他一点也不急。他要的不单单只是宣泄,他不会伤害她,他会把她捧在手心里宠着护着。
  •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战国录之百鬼夜行

    一段流传千古的神话,却暗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段轮回千年的恩怨,却只是上天的一颗棋子。一段烽火连天的历史,竟是诸天神圣最后决战的序章。姜子牙封神未成功,一代妖仙苏妲己突破千年封印,肆虐天下,阴谋祸乱,此后,诸仙重生,群妖乱舞,一场巅峰的对决徐徐展开。
  • 周家情事

    周家情事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佣兵女帝养成:凰权倾天下

    佣兵女帝养成:凰权倾天下

    她,21世纪即将出道的雇佣兵少女,却一朝穿越成为女帝王朝的痴傻小公主。他,天启国太子,天下首屈一指的驱魔师,却被当作贺礼送给了女帝。机缘定,最终她与他成婚,可谁知新婚夜,他摇身一变成了七岁男娃娃!又萌又帅!她宠他护他纵容他,更不惜为他寻药冒险去天启,还他本尊,助他夺位,他却执意封她为妃,将她禁锢在深宫。她本是凤命可逆天,岂会与三宫六院共有一夫?!霸道的他欲用强权来囚禁她,她便倾覆了这天下,唯她独尊,任她凤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