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000000023

第23章 郎毓秀来自东方的云雀 (1)

穿过音乐学院竹园的小径,来到了郎毓秀先生隐于校园内的居所。如今,这位90岁的美声名伶早已退出音乐表演舞台多年,而她的名字却从未被世人淡忘过,每年都有慕名前来的青年,就像膜拜金字塔似的想探寻一下这位传说中的歌剧名伶。

现在她在校园里的身份是一位教师,每周拖着病体数次往返于学校的新老校区。为了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为了让这些西学后生能够接受更正统的美声训练,她每周都坚持亲自来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无论严寒酷暑她从未停止过声乐、意大利语、法语三门课程的同期教学。

一生中她曾数次踏出国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定居国内。如今回国已有六十七年,她脱离意大利语、法语的语言环境也有六十七年,而每当与外国友人交谈时她那纯正的语言依然流利到无可挑剔。曾经有无数人都想探询这其中的秘密,而郎先生只是淡然地笑笑拿出了书桌上的课本,数十年如一日,她几乎每天都在找机会练习语言,无论是清晨的朗读还是傍晚翻译国外学术资料,她从未有过懈怠。

语言,是声乐--特别是外国声乐演唱的基础,而想克服这座大山可能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在这个名人云集的学院里,每次上完课,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她还要为索要签名的学生签完名,才能离开课堂。她是娱乐明星时代的传奇,而她也有着自己的传奇。

四川音乐学院,流传着很多郎先生的故事。

而当我们走进这间光线微暗的寓所时,老先生正安静地守在书桌旁阅读。环视四周,除了大厅里的三角钢琴,墙壁上几张年代久远的照片,也在诉说着室主人的传奇人生。

郎先生说话声音不大,却很坚定。身着浅色软质地的短袖衬衫,精心梳理过的齐耳银发,朴素与大方的装扮之外,粉色指甲油却悄然地流露出她雅致的生活品位。

也许,没有太多人知道,她就是奠定中国美声唱法的四大美声名旦的"郎"--另外三位分别为:黄友葵,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喻宜萱,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副院长;周小燕,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前,"黄、喻、周、郎"四大美声名旦,与京剧界"梅(梅兰芳)、尚(尚小云)、程(程砚秋)、荀(荀慧生)"四大戏曲名旦,以及演艺界明星阮玲玉、胡蝶、周璇等,分别活跃在不同类型的舞台上。

我的父亲,郎静山

成就"黄、喻、周、郎"美声四大名旦的时代,与"Miss郎"声名并肩的,还有一位"Mr郎",他就是"Miss郎"的父亲郎静山。

今天,在网络上搜索"郎毓秀",有6600项条目,而搜索"郎静山"竟有35700项条目!

他的简历上写着: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1926-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1926年,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这是我国早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入选作品千余次,获奖数百次,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员,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39年,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开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1949年到香港,后到台湾,创办"亚洲影艺协会"等多个国际摄影组。

郎静山12岁到上海读书,他的父亲原是清末的武官,后来做了湘军幕府的文案。这个青年才俊可谓是能文能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戏曲音乐金玉古玩行当里更是交游广阔,频频与当时的名士雅集,此外他还是个超级京剧须角票友。在这样一个充溢着名士气息的家庭里长大的郎静山,对新事物特别是西洋舶来品总保持着每日常新的好奇心。

郎毓秀回忆父亲时总是提到当时他总喜欢去的一个地方--百货公司。

郎静山眼里的百货公司就像博物馆,就像洋务科技的展厅,每日成列的商品都来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社会,他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心目中的新大陆的探寻。而今日看来,这个梦却也只是套着西方的外壳的中国魂魄。

父亲不擅理家,却懂得生活。这是时年六岁的郎毓秀对这个还保留着公子性情的男子的概括。

而父亲广博的爱好与对西洋音乐的狂热,也让郎毓秀从小对西洋艺术有了莫名的亲切感。父亲为人豪爽且交友广阔,这也为郎毓秀的一步步成长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十五岁进入国立上海音专学习,后来,受到父亲的朋友冼星海的鼓动,十八岁便走出国门,远赴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其中的每一步,都与郎静山的关爱扶持相系相栖。

就是这样随和的一位父亲,在外人口中却是中国摄影界的开山鼻祖,而在郎毓秀眼中,她的父亲只是爱摄影,就像她爱唱歌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种对艺术纯然的热爱,仿佛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与父亲血脉相连的一种情结。

郎静山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女儿嗓音确有可发掘的潜质,又见她着实迷恋上了西洋音乐,那执著的模样就像当年自己才迷上摄影晒像时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从她身上找到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青年时代对理想渴慕追寻的身影。

来自东方的云雀

郎毓秀,父亲给她取这个名字时一定是参透了这孩子钟灵毓秀的本质,而最好的璞玉也需要最好的工匠去细细雕琢。郎静山恰恰正是那位慧眼识玉的伯乐,正是这位卓越的父亲将女儿的一生推向了另一个领域的高峰。

在郎毓秀很小的时候,郎静山就发现女儿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悟。一次,学校要排演黎锦晖作曲的《麻雀与小孩》的歌舞剧,能歌善舞的小毓秀很幸运地被众人选为主角扮演小麻雀,这下可乐坏了他们一家人。特别是那位身为艺术家的父亲,他几乎把这场小孩子的游戏看成了当时这个家庭里最大的事件来对待。

他腾出了自己宝贵的工作时间,连夜为小毓秀设计出了一套样式别致新颖的戏服,第二天他就找了裁缝按他的设计量身定做了两身颜色各异的舞衣,一件粉色一件蓝色,穿上戏装的小毓秀实在让人惊艳。而为了符合剧情需要和刻画人物,他还特地为这个"小麻雀"装上了一对轻盈的翅膀。这颇具美感的奇思妙想令小毓秀的舞蹈更显得生动逼真,连旁边的兄弟学校也风闻"小麻雀"的精彩表演而纷纷前来观看。

正是这次成功的舞台体验更坚定了小毓秀对音乐表演艺术的热爱,那个五光十色的绚丽舞台就像是一块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子。以致这一生她都注定要为这个美丽的梦而不断追寻,追寻。

1936年,时年十八岁的郎毓秀受冼星海鼓励决定去比利时深造,为此专门找到精通法语的肖济医生补习语言。这位肖医生,就是后来成为她的丈夫,也是继续陪她走完后半段音乐之路的男人。

肖济八岁跟随大哥来到法国,从小便接受了欧洲正统教育熏陶。高中毕业,父亲退休后才给他们二人去了封信,叫兄弟俩立刻回国。而当签证官看到肖济高中时各科优异的成绩单时,好奇地问到这个优秀的华人青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回国,以他的成绩在法国一定可以申请到很好的学校还能拿到高额奖学金。肖济向他解释了家中的情况,当他知道肖济的去意已决时,便为他申请奖学金,让他在国内一家教会医学院里继续攻读学士学位。

所以即使后来与郎毓秀定居到了四川,两人在一起时仍坚持用法语对话。郎毓秀说,丈夫自幼长在法国,母语也基本就是法语,平时生活交流起来也更方便,而对她自己而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尽量自己创造出环境来维持自己的外语水平。

1941年,二十三岁的郎毓秀结束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四年的学习,决定回国。当时她的祖国正在遭受着日本兵火的蹂躏,于是她从比利时辗转非洲历经周折终于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她参加了抗战义演。当时抗战的条件都相当艰苦,演员们和一线战士们一样少吃少喝,很多天都不能洗澡。像她那样对生活和美有着严苛追求的人,很难想象那时她是如何坚持在一线那么多时日,最后直到身体不能支持才被连长抬了下来。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在她眼里并没有闪现出艰苦年月给人带来的沧桑感,她说那段时间她从少数民族官兵那里还学会了不少民族歌曲,一位朝鲜的女上尉还教了她十多首朝鲜族歌曲。

抗战结束,国内形势稳定了下来。而她和丈夫又萌发了继续学习的想法,通过法国朋友的帮助,他们得到了奖学金再赴美国学习。在欧洲接受了良好教育的郎毓秀觉得还应该研习一下美洲的教育体系,而这次她选择了作曲和管风琴。那一年,她刚好三十岁。在国内有了稳定的事业,很多人都慕名来看这位留学欧洲的女高音的演出,此时她也刚刚生下她的第三个孩子。

同类推荐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讲述了数十位福建商界英雄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令人起敬人物的人生理想、创业历程和成功法宝、情感世界,读来引人人胜,引人思考。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热门推荐
  • 极品皇家夫妻

    极品皇家夫妻

    俗话说“龙配龙,凤配凤”那么傻女配草包是不是也是绝配呢?一次穿越,一纸婚约,丞相家的嫡傻女搭上了皇帝家的草包儿,成为满朝闻名的一对“极品”夫妻。皇帝老子太深沉,皇兄皇弟个个太腹黑,妯娌阴险加八卦,小妾、男配赛妖娆,试看一对啼笑皆非的夫妻如何在一连串的阴谋、阳谋中奋斗出属于自己的悠闲蛀虫生活?精彩语录:崔鸢:穿越了,装失忆,不是最稳妥的狗血情节莫?为什么自己却落下一个傻子的名声?还被拉郎配的狗屁圣旨,指婚给满朝皆知的草包皇子,作为接受过十几年现代的教育的小白领,呜呜,仰天悲鸣道:“老天不带这么玩人的!”七皇子:爷是皇帝的种,贵妃的儿,随地一站,那也是玉树凌风,风流倜傥,浊世翩翩一佳公子是也!不就是拳头硬了一点吗,嗓门大了一点,外加稍微真诚、单纯了那么一点点,怎么就被人称作草包了呢?哼!这绝对是赤裸裸的妒忌!儿子朱悟:“爹娘,孩儿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像你们?”“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说就你和娘的低智商,估计生不出我这么高智商的孩儿,人家说这叫隔代遗传,孩儿觉得自己还是像皇爷爷多一点!”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情到处流传

    爱情到处流传

    “母亲”和“四婶子”围绕“父亲”有了一场较量,这场较量,表面不动声色,暗里波涛汹涌,这是一种太沉重的平和,作为悲哀的胜利者,“母亲”耗尽一生的力气。“父亲”的文化和“四婶子”的风姿是很协调的,是很靠谱的一种互相吸引。“母亲”“危”中不用费尽心思寻“机”,需要做的只是在游离着的爱情逼迫自己时告知:我们都是被绑缚的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母亲”和“四婶子”都是刚强,隐忍的,“母亲”继续苦心经营着这份爱情,“四婶子”用终生逃离的方式也在远远守卫着自己的爱情。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霸宠,限制级小妻

    霸宠,限制级小妻

    苏茗发誓,她看到眼前这个雕塑般近乎完美的裸男背影,纯属意外,真的!★★★二货版简介★★★苏茗和死党说:“如果上天愿意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只看三十秒,三十秒一到,立马转身离开!绝不拖沓!”总之,她一定不会让那该死的霸道男人发现自己!更不会再给自己一不小心滑倒,然后狠狠向他扑去的机会!更更不会给自己一嘴巴啃在人家屁股上,并顺手用唇膏将对方爆了的机会!死党问:“口感如何?”苏茗:“......”但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正剧版简介★★★她空有苏家二小姐之名,却处处受尽冷落,住阁楼啃馒头,只因头顶被烙上了“小三之女”四个大字。明眸再睁......她还是苏茗,却已不是苏茗,不管你是亲爹不是亲妈打她?她不还手,可下一秒就让你变猪头脸,保证亲妈见了都不认得你!骂她?她受着,可转眼流言散布,比尖锐的侮辱更让人无法忍受!设计她?呵,老娘一定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于是乎,世界乱了.可那个罪魁祸首却躲在暴风泉眼好不恣意。一边抹着泪眼扮无辜,另一边数钱数到手软。不过苏茗始终坚持一个无上的原则——低调,低调做人,高调赚钱。可自从她将那个男人看了、啃了、插了。宁静不再,尤其是看着手边那两本红艳艳的结婚证,苏茗知道,乱x的后果很严重......要知道,他,是谁?!★★★噔噔噔噔,精彩片段抢先看★★★【片段一】:某女人坐在太师椅上,好不傲慢地看着来人,久久才道:“原来是邵总啊!幸会幸会。”邵擎一:“说正事!”苏茗:“邵总果然痛快,那就算邵总一个友情价吧!”话落,苏茗比划了五根纤细的手指,附赠一枚好不甜美的笑容。“成交!”邵擎一冷笑着转头,吩咐道,“来,给苏小姐开一张五百万的支票。”苏茗:“喂!我说的是五千不是五百!”邵擎一:“是五千万啊,不过其中的四千五百万算是你给我封口费,苏家二小姐?”“好!”某女咬着牙关挤出一个字!而某男的“欺压”,才刚刚开始......【片段二】:苏茗:“邵总,今天的晚宴宋家大小姐也会去哦。”邵擎一:“嗯。”苏茗:“人家宋家大小姐模样俊,脾气好,还是留洋回来的呢。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淑女,而且我听说.”邵擎一:“说吧,这次我被卖的筹码是什么?”
  • 大魔神王

    大魔神王

    在这里魔法与斗气始终是这个世界不二的交响曲。魔法与斗气,这里是一个魔法与斗气竞相奔放的世界,二者之间水火不相容,但是当二者相互交融时,又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王爷要吃回头草,弃妃拼命往外跑!吃了王爷的一次霸王鸭,前相公追着要还卖身钱,一万两?不如去抢,先逃了再说!下堂妃也是有行情滴,白衣帅哥青睐有加,毛头小贼也想着要撬王爷的墙角。想要让她再滚回做王妃?对不起,本妃已经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