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25

第25章 在海外(一) (4)

文人自古好相轻,井蛙蝌蚪互品评。

断槛缺甃称割据,跳梁没水誉奇能。

规规若失语东海,适适然惊闻北溟。

有识悠然付一笑,蚊雷终究是虫声。

足见诗中流露出对左派作家的不满情绪。

四、宣传抗日救国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林语堂的命运,他本想回国以后到北平定居,可现在,北平沦陷了,上海也成了"孤岛",没有办法,他只好留在美国。战争的阴云也一样笼罩着美国。华侨们对于国内的战事更是关心备至。他们同仇敌忾,组织各种活动,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林语堂每天都要到《纽约时报》大厦前的广场去,看大厦顶上霓虹灯打出的最新消息。广场上的广播也在随时向人们发布新闻:"日本进攻上海,守军奋力抵抗。""中共军队在长城边打败日军。""苏联将要进攻日本。"......林语堂要想知道的最确切的消息,是美国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

1937年5月,美国国会修正了中立法案,规定物资出口,必须支付现款。并且,只能用外国的船只运输。这样一来,海上运输力量薄弱的国家,可就惨了。林语堂感到愤怒。他明白,美国虽然是在保护本国的利益,实际上却等于支援了海上强国日本。日本有的是钱,有的是船,可以随时购买美国的货物,增加实力,而中国呢?这是美国的惯用手段!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美国采用的就是所谓中立主义,对交战双方一律实行武器禁运。结果,意大利不怕你禁运,被侵略的阿比西尼亚则陷入绝境!西班牙内战时,美国的中立态度又来了。政府命令美国船只不得接近危险地区!现在,美国国务卿赫尔宣布:美国对日本保持"友好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在美国对于中日战争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坚持孤立主义立场的美国人,主张美国不应介入中日冲突的漩涡;另一种是同情中国的美国人,他们认为日本是侵略中国,应该受到谴责!

纽约的《泰晤士报》发表了题为《美国之袖手旁观》的长篇社论,批评美国的"孤立主义"。林语堂应美国《新共和周刊》主笔之邀,撰文痛斥了这些美国的"中立家"。

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请林语堂到华盛顿进行演讲,向美国人阐述中国的立场。

1937年8月29日,林语堂在纽约的《时代周刊》上发表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国》一文。文中说:"日本征服不了中国,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1937年11月,林语堂在《亚洲杂志》发表了《中国人与日本人》一文,在肯定日本人优点的同时,着重分析其劣根性。林语堂说,日本人由于缺乏明理精神,缺乏圆熟、机敏和幽默,也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所以才会出现现代危机。文章最后说,日本已陷入了自我毁灭的无望战争中。

1938年,林语堂写下《美国与中日战争》一文。他说美国表面上保持所谓的"中立"立场,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日本的"经济同盟"。他指出,美国政府仅在1937年的9、10月间,就卖给日本3.37亿加仑汽油!他开始为中国奔走呼号。当年在国内,痛骂军阀的劲头又来了。他又写了《日本必败论》。他说,日本的军力不足以征服中国,日军深入长江以后,其防线达一万华里,处处为游击队袭击,必将反攻为守,军力财力消耗太大,势必无法与中国打持久战。在政治上,日军的野蛮残暴,将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经验丰富、组织有序的八路军和民众联合,将使日军无法与土豪劣绅相勾结,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无立足之地。在经济上,日本的物资依靠进口,经费不足,生产面临崩溃,无力支持战争。在外交上,日本愈来愈孤立,苏联和英美必将加入对日战争。所以,日本必败无疑!这样透辟的分析,竟出自一个身在异乡、与政治拉开一定距离的林语堂之口!

1939年,《吾国与吾民》将印刷第十三版,林语堂立即补写了《中日战争之我见》一章,表明了他对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坚定信念,并且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1939年版序》中说:

这样一个四万万人团结一致的国家,具有如此高昂的士气,如此能干的领袖人物,绝不会被一个外来势力所征服。我相信,经过西安事变,中国获得真正团结之后,她就度过了现代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在新增加的一章中作了阐述,它的标题是"中日战争之我见"。其中,我记述了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获得新生,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1932年至1937年奠定的抗日基础;那些年代中无法忍受的局面,以及我自己的看法--武装冲突已不可避免,中国通过战争而获得新生也同样不可避免,不言自明;最后是我对最终胜利的预见--中国最终会成为一个独立和进步的民主国家。

林语堂的宣传,使对中日战争不甚了了的美国人开始明白地球那一边发生的事情了。

最关心这些问题的,当然还是华侨。那时,旅美华侨约有七八十万人,集中在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的唐人街里,他们大多从事洗衣业、制衣业等低级的体力劳动。然而,正是他们,成为在海外支持抗日的中坚力量,他们抵制日货,进行募捐,游行集会。活动声势浩大,有声有色。每一次活动都少不了林语堂。他的著作那时正风靡全美。他的出现和言论立即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美国人是通过林语堂的宣传了解中日战争的背景和前途的。林语堂的老朋友徐后来回忆说:"当时日本舆论界觉得他们没有一个林语堂这样的作家可以在世界上争取同情为憾事。"

林语堂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应该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到美国,他本来的计划是向西方宣传、介绍中国文化。而今,他明白,"只有当我们将日军从我们土地上赶出去,或者强迫它撤退,我们才会再费时间,思索所有这种文化论底大混乱是什么道理,并考虑又将如何来保存我们旧有的文化"。

早在1936年,林语堂离开中国前夕,上海文艺界就发出《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同仁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不必强求抗日立场之划一,但主张抗日的力量即刻统一起来"。二十一位代表不同倾向的知名作家签了名,其中有骂过林语堂的"普罗文艺家",也有林语堂骂过的旧派文人。但是,他们都是主张抗日的,个人恩怨,文艺观点,都不在话下了。林语堂当时也签了名。

身在海外的林语堂是一个使者,他在把中国的战事向美国人做宣传,也把美国人,尤其是华侨们的抗日热情及时传递回国。他在一篇《海外通信》中写道:

三月来美国华侨所捐已达300万元,洗衣铺、饭馆多按月认捐多少,有洗衣工人将所储3000小币(值五分者)全数缴交中国银行,精神真可佩服。所望维何?岂非中国国土得以保存?国若不存,何以为家?此华侨所痛切认识者。

林语堂对美国人这样说,中国抗战的意志系来自民间,是由民众着力迫使政府前进,搁置延长时间的政策。全国人民终于觉悟过来,若再妥协,当危害无穷。他们既看出日人野心永无止境,也看出日人一心想征服中国,决难途中翻改,更明白再让予中国一寸土地,绝非一个自尊自爱的民族所能容忍。全国人民已有了抵抗日本的决心,即使甘冒大战之危险,亦义无反顾。

演说、宣传、政论,林语堂都尝试过了。他仍然觉得有点缺憾。这些活动虽然能起到一时之功效,但毕竟太短暂。他希望能写出一本作品,让所有的人在灵魂深处都得到震动,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于是,他写出了《京华烟云》。

1939年9月,《时代周刊》的书评说:"《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林语堂自己也说:"我写过几本好书,尤其以写《京华烟云》自豪。"

五、梦想成真

每个人总要有自己的喜好。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林语堂的痴性,就在于从小想发明创造。

初入圣约翰大学时,我注册入文科而不入理科,那完全是一种偶然。

至今我仍然相信我将来最大的贡献还是在机械的发明一方面。我仍然相信我将来发明最精最善的汉文打字机,其他满腹的计划和意见以及发明其他的东西可不用说了。如果等我到了五十岁那一年,那时我从事文学工作的六七年计划完成之后,我忽然投入美国麻省工学院里当当学生,也不足为奇。

林语堂虽没有成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学生,但他五十岁之后确实开始了研制他痴迷已久的中文打字机。为了发明这台打字机,林语堂不仅花尽了毕生的心血,还欠下了巨款,并且与美国作家赛珍珠由挚友变成了仇人。

林语堂的一生与中文打字机有不解之缘。早在1916年,他就对中文打字机及中文检字问题发生了兴趣,后来,他在上海买了《机械手册》,进行自学。他把各种型号的外文打字机买来,拆拆弄弄,到处摆放着拆散的打字机零件,"有不为斋"快变成了打字机修理厂了。

商务印书馆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推出了中文打字机,以康熙字典检字法分类排列,机上有2500个印刷铅字的常用字盘,遇上冷僻字,得从备用的3040个字盘里找出来,再安在机器预留的空白处。打字员要学习三四个月,才能熟练地打字。这样的打字机太笨拙了,林语堂坚信他一定能发明一台人人可用、不学就能会的打字机。

20世纪30年代初,他代表中央研究院到瑞士参加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年会,顺道到英国和工程师研制了打字机的模型。廖翠凤带着孩子在娘家住了大半年,面上无光,满心以为丈夫会从国外带点礼物封住亲戚们的嘴,结果林语堂口袋里只剩下三毛钱和一台不完整的模型。

1946年,林语堂五十一岁,发明打字机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这几年,他大走文运,书是一本接一本地畅销,又接连被美国好几所知名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哲学家"、"作家"、"才子"、"爱国者"、"世界文士"等头衔,可以说,在文坛上已经获得了成功。二是这几年经济有了保证,他已经聚集了十几万美元的家产,有了发明打字机的财力--他自称是"现实主义的梦想家"。年过半百的林语堂被这个念头折磨得日夜难眠,仿佛回到青春年少的激昂岁月,为了一个不可能的理想忘我地往前冲杀。以他当时的名望,要申请某个基金会的研究经费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他想自己想办法,一则,"自小一见机器便非常喜欢,似被迷惑"。二则,中文打字机的发明权不能落入外国人之手。他找出在英国制造打字机的设计图,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坐在书房的大皮椅上,排字、拆字、画图,把汉字排列了再排列,键盘改了又改。

同类推荐
  • 秦始皇出巡记

    秦始皇出巡记

    本书审视了两千多年以来鲜为人知的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历史,并恢复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在发掘秦始皇心灵深处的秘密,揭示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本质,佐证对秦始皇和秦代历史的研究。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水到渠成的人生智慧。,要想洞穿世事,洒脱自在,长者随心所欲,却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这里讲述的就是季羡林的道法自然,这是进退自如的人牛智慧。这是一本凝聚了季老一生的思想精髓,引申出现代人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有别于一般快餐式的哲学书籍,并未简单讲述人情世故,而更着重于坚守内心。就要学习以淡泊之迈处世,智者乐,仁者寿,以逍遥之道修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豪门盛宠:首席的天价妻

    豪门盛宠:首席的天价妻

    十年前十八岁的他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高材生十六岁的她是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小罗罗一个他们相识、相恋四年后,二十二岁的他问她:“和我一起回国嫁给我。”她笑着抬起头看着他:“你可以为我留在美国吗?”他说:“要么和我回国,要么分手。”她沉默了,只是轻轻的拥住了他,主动亲吻了他第二天醒来以后,空空的身边已经没有她的身影然后他一个人回国了二十八岁的他是商界奇才身边有着一位众人眼中门当户对的妻子只是他的心底眼底依旧只有十年前的那个小女人二十六岁的她只是一家小小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外加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咪再次相遇他发誓要让她再回到自己身边而她只是摇摇头对其说道:“我才不要。”......
  •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爱情的坟墓:第三种离婚

    梁筱雨与赵雷是中学同学且是两年多的同桌,他们在艰苦的高中岁月里日久生情,成为恋人,然后从学校到社会,再到一起步入婚姻的围城。但十几年的感情,最终还是没有敌得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咒语,婚后三年,他们就离异了。重归单身的梁筱雨,曾一度对继续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失去信心,屡屡拂了好友林丽为她寻找下一任接班人的好意。却不料,一次偶然,梁筱雨在工作中邂逅了曾被她三番两次拒绝见面的相亲对象庄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梁筱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似乎又一点一点走进了她已年过三十的生命中来……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师傅

    师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欧阳翰庭,炙手可热的钻石人物,黑暗中的帝王!在他的世界里,但凡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他以为,这世上,只有他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以征服他,直到遇见一个叫做夏羽沫的女人……夏羽沫:“我要衣服要鞋子要名牌包!”“可以”欧阳翰廷看着手里的文件头也不抬。“我要项链要戒指要宝石!”“没问题!”欧阳翰廷依然盯着文件目不转睛;夏羽沫咬牙“我要股票要债券要期权”“好啊!”欧阳翰廷云谈风轻。夏羽沫戳着手指小心翼翼,“我要离婚找男人!”“男人何须离婚找,我不就在你面前?”欧阳翰廷抬眼,起身,剥光,推倒所有动作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