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14

第14章 在上海(一) (2)

林语堂与鲁迅的认识大约开始于1925年,到鲁迅在1936年去世,只有11年的时间。林语堂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是北大的同事,应该是先认识周作人,后认识鲁迅。其时,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已经"失和",在《语丝》聚会上,一般只要周作人参加,鲁迅是不会参加的。虽然林语堂在《记周氏兄弟》里记载:"单说绍兴周氏两位师爷弟兄,每逢《语丝》茶会,两位都常来,而作人每会必到,作人不大说话,而泰然自若,说话声调是低微的,与其文一样,永不高喊。鲁迅则诙谐百出。"这里,可能林语堂记忆有误,但对他们两人的描写是真实的。

林语堂与鲁迅第一次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原因,现已不可考,大约是在1925年鲁迅向林语堂约稿以后。应该说,林语堂与鲁迅无论在北京或厦门都是交往比较密切的。刚开始,林语堂赞成周作人的"费厄泼赖"精神,他写了《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主要针对思想而不是针对个人,当鲁迅发表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后,林语堂赞同了鲁迅的观点,写出了《论骂人之难》和《祝土匪》等一系列"打狗"文章,并且还画了一幅漫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发表在1926年的《京报副刊》上,后来林语堂陆续写出了《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讨狗檄文》、《"发微"与"告密"》、《打狗释疑》等等文章,积极配合了鲁迅对北洋军阀及其"正人君子"们的斗争。在厦门,林语堂对鲁迅从工作到生活都做了自己的努力,鲁迅也表示感激和感谢。初到上海,两人都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就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当林语堂因写《子见南子》引起风波之时,鲁迅写下了《关于〈子见南子〉》,表示对林语堂的支持。那么,两人第一次"疏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事情得从北新老板李小峰对鲁迅的欠薪说起。李小峰在北京创办北新书局,鲁迅的著作大多都是交给北新书局出版的。李小峰也是鲁迅教过的学生。当孙伏园脱离《晨报》副刊后,在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支持下,李小峰就做了《语丝》的发行兼管印刷的出版业者。北新书局的发达,主要靠了鲁迅等人的著作起家的。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与李小峰在版税上产生了矛盾,鲁迅要诉讼,李小峰到处找熟人做工作,如把郁达夫请来,把川岛请来,当调解员。经过几次交涉、调解,鲁迅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不再提起诉讼。北新书局的李小峰也答应把历年积欠的两万余元分十个月还给鲁迅。1929年8月28日,李小峰请来了鲁迅夫妇、林语堂夫妇、郁达夫夫妇等到上海的南云楼吃晚饭,其实也是私了的意思。鲁迅虽然赴宴,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彻底改变了对李小峰的看法。宴会临结束时,不知因林语堂说了一句什么话,鲁迅站起来训斥林语堂,林语堂也毫不示弱,反唇相讥,于是闹翻了。对于当时的具体原因和情况,当事人各有自己的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鲁迅是真生了气,从此好长时间鲁迅的日记里没有林语堂的名字。(二)这可能是一个误会。

先看《鲁迅日记》1929年8月28日记载:"......晚霁。小峰来,并送来纸板,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其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

时隔多年后,林语堂在1966年7月18日写《忆鲁迅》中说到了此事:"有一回,我几乎跟他闹翻了。事情是小之又小,是鲁迅神经过敏所致。那是有一位青年作家,名张友松。张请吃饭,在北四川路那一家小店楼上。在座记得有郁达夫、王映霞、许女士及内人。张友松要出来自己办书店或杂志,所以拉我们一些人。他是大不满于北新书店的老板李小峰,说他对作者欠账不还等等,他自己要好好的做。我也说两句符合的话。不想鲁迅疑心我在说他。真是奇事!大概他多喝一杯酒,忽然咆哮起来,我内子也在场。怎么一回事?原来李小峰也欠了鲁迅不少的账,也与李小峰办过什么交涉,我实不知情,而且我所说的并非回护李小峰的话。

那时李小峰因北新书店发了一点财,在外养女人,与新潮时代的李小峰不同了。(我就喜欢孙伏园始终潇洒。)这样,他是多心,我是无猜,两人对视像一对雄鸡一样,对了足足一两分钟。幸亏郁达夫做和事佬,几位在座女人都觉得'无趣'。这样一场小风波,也就安然度过了。"由于时间太久,林语堂的回忆难免有张冠李戴之处,这次请客是李小峰,而不是张友松。林语堂误记成张友松了。按林语堂的说法,"风波"是因鲁迅的"多心"和"神经过敏所致",而他自己是"无猜"。那天,鲁迅心情不好,又多喝了几杯,是由李小峰欠账引起,林语堂并不知道。鲁迅怀疑林语堂袒护李小峰,所以酿成风波。林语堂女儿林太乙说过:"语堂心目中无恶人,他认为鲁迅易怒多疑,是因为他身体不好的缘故。"

川岛(即章廷谦,亦即鲁迅日记中说的矛尘)在9月4日给周作人的信里谈到了此事:"在上海,小峰请我们吃饭的席上,语堂和鲁迅闹翻了,几乎打起来,彼此以'畜生'骂,我和达夫费了多少口舌好说歹说的才劝开他们。自己一伙中人,常这么闹,真是糟!"又说:"这回,我将我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如开纱厂......,都问小峰,小峰说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奸人?)的挑拨',语堂也说张公在和他捣乱,说语堂在汉口发了笔洋财。那天鲁迅和语堂的相骂,也是这么引起来的。葫芦中人总不大能明白他们内中究是怎么一回事,张友松不也开了一片春潮书店吗?"

郁达夫是南云楼"风波"的见证人和"和事佬",在9月19日给周作人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近事之足资谈助者,是鲁迅与北新算版税,与鲁迅和语堂反目两事。前者是鲁迅应有的要求,后者是出于鲁迅的误解。这两事,我与川岛都在场作中间人,大约川岛总已经和你讲过,细事不说了。"在鲁迅去世后的1940年,郁达夫写《回忆鲁迅》一文中又谈到了此事:

这一场事情,总算是这样的解决了;但在事情解决,北新请大家吃饭的那一天晚上,鲁迅和林语堂两人,却因误解而起了正面的冲突。

冲突的原因,是在一个不在场的第三者,也是鲁迅的学生,当时也在经营出版事业的某君。北新方面,满以为这一次鲁迅的提起诉讼,完全系出于这同行第三者的挑拨。而忠厚诚实的林语堂,于席间偶尔提起了这一个人的名字。

鲁迅那时,大约也有了一点酒意,一半也疑心语堂在责备这第三者的话,是对鲁迅的讽刺;所以脸色变青,从坐位里站了起来,大声的说:

"我要声明!我要声明!"

他的声明,大约是声明并非由这第三者的某君挑拨的。语堂当然也要声辩他所讲的话,并非是对鲁迅的讽刺;两人针锋相对,形势真弄得非常的险恶。

在这席间,当然只有我起来做和事老;一面按住鲁迅坐下,一面我就拉了语堂和他的夫人,走下了楼。

这事当然是两方的误解,后来鲁迅原也明白了;他和语堂之间,是有过一次和解的......

川岛和郁达夫两人的话,是分别说的,意思相同:在宴席上,川岛说了他"在杭州所听到关于北新的消息",小峰说这是"奸人在造谣,即此次鲁迅与北新的纠纷,也是由于张友松的挑拨",林语堂顺便说了张友松对他的胡说。郁达夫文中的"某君",即张友松。李小峰和林语堂恰好都跟这人有矛盾,所以都指责这人。张跟李小峰的矛盾,鲁迅可能知道一点,张跟林语堂的矛盾,鲁迅不会知道。另一方面,鲁迅跟李小峰打官司一事,林语堂"实不知情"。这样,在川岛和李小峰说到张友松的时候,林语堂插上来也说张在挑拨,是很自然的;由于林语堂只是"于席间偶尔提起了一个人的名字",语焉不详,鲁迅产生了误会。

那么,林语堂所说张跟他的矛盾,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友松在《鲁迅和春潮书局及其他》一文里已经说出:他和几个青年朋友合办春潮书局,为了加大"号召力",向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等人约稿,林语堂答应译一部书,并"预支了一笔版税",才开始译书,"译了一半,就甩下不管",由张友松自己将书译完,这是林、张产生矛盾的原因。张友松曾说:"此公(指林语堂)是个地道的伪君子、真小人。他曾在北伐时期武汉政府外交部由陈友仁主办的一个英文报社任职,后来乘汪精卫叛变、武汉政府垮台的机会,卷走了一笔公款。他听说我传播了他这桩丑事,就把我恨之入骨,到处说我造谣中伤了他这位'正人君子'。"据郁达夫说,当时张友松"不在场",张友松的文章说明,他和林语堂确实存在着矛盾,林语堂在席间顺便说他(指张友松)造谣生事是必然的,所以,川岛、郁达夫说林不是对鲁迅的讽刺,是鲁迅误会了林语堂。

林语堂与鲁迅的"闹翻"不仅仅因为南云楼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两人在北京时期,面对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有着共同的对敌目标,在厦门时期就已出现不同的看法了,林语堂对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人都一视同仁,而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人则耿耿于怀。另外,两人在性格、气质、人生观、文艺观和思想上都存在着差异,"南云楼"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把鲁迅与林语堂之间的"相得"结束了,开始了两人的第一次"疏离"。

四、教科书版权之争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语堂的高收入是十分引人注意的。林语堂在上海属于自由职业者,由于收入颇丰,过着优裕的生活。我们拿鲁迅这个自由职业者和他对比一下:从1927年两人同为大学院任职或兼职的每月300元外,其余都是靠写作、翻译和编辑所得。鲁迅月收入最高达1260元(1930年),而林语堂几乎是鲁迅的三倍多,其主要来源是:开明书店的每月700元左右;中央研究院月薪300元;编辑《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每月收入不下1000元;《天下》创刊后的编辑费等等,再加上在中外报刊上零星投稿所得的稿酬,每月收入2000个大洋。所以说,林语堂在上海简直成了一个暴发户。文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有钱,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首屈一指的。

1929年前后,林语堂因编写英文教科书而成为"版税大王"的同时,却卷进了一场有关版权问题的诉讼案。林语堂的运气,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都运气好,这次麻烦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话的正确性。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上海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从商务印书馆《模范英语读本》赚钱的事实中受到启发,也准备在英文教科书市场上插一脚。章锡琛一开始委托方光焘编写,可方光焘忙于学校的教课,把编书的事一拖再拖,搁浅在那里了。有一次,林语堂与孙伏园在一起谈论文化人赚钱的事,孙伏园说编教材最赚钱。孙伏园以商务印书馆因周越然编《模范英文读本》而赚大钱,周越然也大获其利。孙伏园说,周越然没有出国就能编英语书,可你是出过国的,如果编一本英语教科书,肯定能超过他的本子。孙伏园还透露,开明书店老板有这个意思,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试一试。林语堂觉得为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呢?于是,孙伏园就找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联系,结果章老板听后非常高兴。一来是自己早有此意,二来是林语堂留学的是以语言学驰名世界的莱比锡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请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林语堂来编写一套初中英文课本,在质量上肯定能超过从未出过洋的周越然的读本。

林语堂很快与章锡琛敲定了计划,与开明书店也签订了协议。一路顺风顺水,林语堂计划编辑三本一套的读本。这套书由读本、文法和英文文学作品选集三部分构成,经过认真努力的编撰,终于搞成功了。送教育部审定后,于1929年出版。林语堂的本子以质量取胜,立即打开了销路,开明书店也因此而异军突起于上海出版界。林语堂本人又多了一条经济来源的渠道,随着林氏的《开明英文读本》印数和销量的直线上升,林语堂成了"版税大王"。

同类推荐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热门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倾国

    倾国

    东昭公主晏倾君十一岁丧母失宠,十五岁被情人及兄长设计和亲贡月国,心中不甘做父兄王位权杖下的牺牲品。谁知和亲途中发生意外,晏倾君顶替封姓女子身份来到了祁国,掀起内廷一片血雨腥风。东昭太子晏珣新婚之夜见到新娘“绍风郡主”,不禁大惊失色。双料的身份,双料的阴谋。情节环环相扣,动人心弦。作者文笔大气,以一种浓墨重彩的画卷,展示了几国纷争下的爱恨情仇。南临平,东昭乱,商洛逼,祁国扶,贡月亡,五国大乱。美人笑曰:倾你一国,救我一命,如何?他眉尖微扬,似笑非笑,“好处?”
  •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少年顾枫纵横都市,成就一段不朽传奇!推荐新书—无敌奶爸在都市
  •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背后的一枪,就在那抹璀璨的晨星滑落消失的一刹那,她发誓,如果再有活路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谁知醒过来的时候,周围出现的却是无视自己的父母,瞧不起人的妹妹,视己如无物的哥哥,不怕,即使是这样,她也要活出精彩,大展芳华。凌家废物大小姐,愚蠢之极,恶俗的打扮,鄙陋的言行,还有见男人就扑的花痴行径,实在是让众人恶心到不行,可是突然到了某一天,睁眼的却是满眼锋芒,凌厉的杀气被遮盖剩下的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女子。一朝重生,父母无爱,兄妹无良,可是为何周围美男环伺,身世强大。皇甫弈,嚣张的红发俊颜,配上那犹如吸血鬼般的白皙肌肤,冷淡的对待所有人,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千般爱恋,百转柔肠。牧清歌,热情如火的性子,天使般的容颜却有着恶魔般的灵魂,只有她救赎了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原本的情债。易墨冷,苍凉的眸子里透着同类人的凄凉,显赫的家世让这个本来就有如神邸般存在的人,更加让众人痴迷,可就是这样一个冷漠冰封的心却让这个女人硬生生的开出了只容她一人的角落。男主女主身心干净
  •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本书根据全新的健康理念,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针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日常膳食、科学运动、婚姻与性生活、更年期保健、心理与健康、用药与生活细节、常见病的防治、家庭常规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详细地介绍了养生保健的知识。旨在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饮食、健康运动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教会老年朋友如何预防和应对疾病的困扰。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我保健水平,从而延年益寿,快乐健康地享受晚年。
  • 重生农家种田忙

    重生农家种田忙

    "现代普通白领,穿越农家幼女,真个是奶奶不疼,舅舅不爱,小姑难缠,二叔无赖;好在爷爷还算明理,爹娘尚称慈爱;挽起袖子,种田赚钱养家盖房,带领全家奔小康;老爹一朝科考成名,小三姨娘负心汉,纷至沓来;谁敢进我罗家门,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昔时温柔白领,化身彪悍女狼;斗极品,安家宅,棒打无情郎;这是一部女儿当自强的励志成长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美容营养学教程

    美容营养学教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光滑润泽,富有朝气,体形矫健优美,渴望延缓衰老,而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善营养,改良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着手,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健美形体,焕发青春的活力。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是人体健康和颜面美容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全面合理地从食物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是美容健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