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一、课题意义

本书是从城市景观建设的变迁中去思考清代地方城市在明末清初动乱后重新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城市景观就是城市建设的对象与结果。在随后的"概念界定"中会详细辨析这一概念。本书以成都为研究中心,关注明清更替之后地方城市的城市建设状况,希望通过研究城市建设呈现出的城墙、官署、寺观庙宇等各种景观的建设与变化,去反映在物质状态之下城市社会内部的涌动,包括社会秩序的重建,地方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传统文化的变化,地方士绅在其中的作用等等。

清初战后城市的重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视角:当特殊事件粗暴地中断城市的发展,破坏原有的城市物质形态与正常的功能时,我们正好可以通过其重建过程观察到当时当地的城市所需要的正常功能和当时当地的城市中所孕育的价值标准。"城市重建中所使用的价值标准是最为重要的"这些价值标准是我们研究城市的最好切入点,它们影响着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建设。

我在开展这项研究中所持的核心理念、研究视角和基本思路,是从前辈学者有关城市史的思考,城市景观对于城市的意义等许多精辟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清代城市景观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成为我的研究主题。

(一)选题背景:关于城市史的思考

1.城市的容器与内容:城市物质表层与城市社会生活

刘易斯·芒福德多次提到,城市的物质外壳像一个容器,而其中所进行的丰富的城市生活被包容在城市物质外层之内。当然,内容永远决定形式,容器的物质外壳是为容纳内容而制造、存在的。当内容变化,超过了容器所容纳的程度时,容器就会变形,甚至破裂。

但是城市的物质表层像容器一样是丰富的城市生活的贮藏库、保管者、积攒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存的同上。城市的物质表层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甚至规定城市内容,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

在我的研究中,城市内部的各种物质形式及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表现形式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变迁,研究在其中曾发生的生活、生活过的人,是我们思考传统城市的一个最好视角。人们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进行不同的选择,这选择的出发点决定于城市需要什么。因此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物质环境是我们所处社会的直接产物,与所在时代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有直接关系,由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所决定。

2.关于城市的重建:中国传统城市的连续性与断裂性

在中国城市史中,城市作为物质容器一次次在战争和王朝变更中被打破,但由于其中的内容--城市生活的性质没有本质变化,所以这个容器在一次次重建中重复着原来的形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材料的历久性及文化传统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物质外表的保存是忽视的,但其文化的连续性在城市建设中是一个主旋律从没改变的连奏。

"纵观中国城市建设的漫长历史,我们发现在城址选择与城市规划上,存在着一种古老而烦琐的象征主义,在世事的沧桑变迁中却始终不变地沿传下来",长期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感,力图创造一个有着位置秩序、时间秩序、行为秩序、服饰秩序的安全世界,它的核心是安全的等级制社会秩序。这样的理念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奠定了中国城市的基本空间结构。

在中国城市建设的漫长历史中始终不变地沿传下来的除了难以变更的思想结构外,还有社会机制、生活方式、城市的功能人们认为中国城市一直是政治权力的工具,张光直说得更为直白:"与其说它是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不如说它是统治阶级用以获取和维护政治权力的工具。",城乡关系,城市的居民观念,城市中的建筑形态等等许多因素,尤其是人们对城市物质建设的态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没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件永久性的纪念物,没有号召过人民为一个永恒的世界工作。无论房屋或者整个城市,古旧了,破坏了,或者已经不再适合当时要求的时候,便索性全部抛弃了来重新地建造"。因此中国城市的景观必须不断更新;它们在物质状态上的经久性与它作为历史地点的连续性并无多大关系。中国城市建设面临一次次在原址重新建设的命运。因此在中国,城市建设永远没有完成之日,在战火与时光中旧的城市塌陷消失,新的城市开始建设。

当社会发生动乱时,城市就遭到破坏。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每隔一段时期就要发生分裂和动乱,残酷、激烈的战争造成社会的大破坏,而城市是破坏的首要目标,毁地屠城的记载不绝于书。易代之际,不少城市曾经变成废墟,发展中断,即使幸存的城市也是残破不全。而新的王朝大多必须面临着从都城到地方城市的重建。

我曾疑惑:这一次次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什么使城市景观、建筑在一次次重建中保持着文化与形式的连续性,在一次次城市重建中城市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不同的统治者,甚至来自异族的统治者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建设同样的城市?如果有人们不易察觉的变化,这变化又是什么呢?对于城市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目前关于城市重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都城或江南少数地方城市,对于大多内地城市缺乏研究,因此成都这样的西南中心城市在17世纪以来的重建值得关注。

3.社会的镜子:城市景观的研究意义及作用

"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的对象及结果。如果说,城市建设是一个建设的行动过程,而景观则是建设后所呈现的结果。城市景观不仅包括城墙、道路、官署、寺观园林等物质形态,即当时当地的人看到的活生生的画面,也包括景观的物质形态中存在的生活。

对于城市景观的意义结构来说,它和任何空间一样包含着三层含义:一层是其本质即物质意义;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的社会性产物,包含着社会关系及社会背景;三层是附着在景观上的意象及表达景观背后人们的思维与寄托。

居伊德波曾对景观的政治意义进行过深刻揭露,景观乍看起来是去政治化的,然而其中的隐性控制才是最深刻的奴役。贝斯特对此进一步概括为:景观的现实是一种真正的社会阶级统治的机构设施,景观作为化身为物质的意识形态拥有一种真正的"催眠行为"和"刺激力量"。

同类推荐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太平天国十四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晚清微历史系列:太平天国十四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不第的年轻人、上帝和他在“小天堂”的儿女们、金田树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永安城中不安宁、江南江北几战场、挂着十字架跳舞的天王和诸弟们、天京周边,剑拔弩张、太平天国不太平,天京城里杀杀杀、天国没有刹车,仍在奋斗、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辉煌“小天堂”的幻灭、强弩之末,天京失陷后的继续等。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察言观色识人术:教你透视人心的132招

    古人云:“心者,行之端,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福祸自知。”本书旨在引导人们通过感知他人的动作、体态、服饰、目光等“身体语言”隐藏的玄机,达到洞察他人内心之目的。阅读本书,既可防止上当受骗,也可避免误解他人,还能准确领悟他人意图,走进他人内心:事业上会助你一臂之力,商海中会助你一路顺风,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毒吻邪王

    毒吻邪王

    六岁的她,轻挑起他冷漠的俊脸,接着吻上他的唇,一瞬的相遇,十年的分别。十年后,霸气外露的唐朝公主挥剑欲统一江湖。那张冷漠邪气的脸出现,她一眼便认出。她的混入,江湖一片混乱。她自傲,也有足够的智谋。他冷洌,只想一世清明,与神秘的她对抗着。看傲女与邪男,谁诱捕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灰熊王

    灰熊王

    一部描写北美荒原动物的小说。小说根据作者真实经历创作。故事中,灰熊托尔是加拿大北部山谷中的王者,后来它遇到并接纳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熊,一大一小两只熊相依为命。猎人兰登和布鲁斯来到山谷,小熊被猎人活捉。在追杀与逃避中,托尔与猎人兰登相遇了,咆哮着恐吓兰登,但最终却饶恕了这个看起来苍白弱小的人类。兰登幸存下来后顿悟生命,放弃了猎杀,将小熊放生。这种态度转变在《灰熊王》的前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最激动人心的,不是猎杀,而是放生。”“自然是我的信仰,我的愿望,我的志向;我想达到的最大目的,是让读者随我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腹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妾风流

    嫡妾风流

    人生终究会残忍到何种程度?她自以为的夫妻恩爱,夫君待她的一往情深转眼成了杀她的刀。她记忆里高贵美丽的继母,活泼可爱的妹妹成了送她命的利剑。而她的父亲——却是无意间成了那挽弓投箭的助力之人。***********那一夜,寒风肆虐,大雪飘飞。承相府三少夫人凤九含冤而死。那一夜,凤尚书府嫡长女凤九含悲绝望而亡。************雾里看花,水中镜月。人生一世,不过一个睁眼闭眼间。再睁开眼,凤九仍是凤九,却回到了年少末嫁时。待字闺中,携一腔恨意重生的凤九将如何演驿自个的人生?是重复一次之前的悲剧,静静等待属于她的短暂人生。还是凤凰涅磐,破茧而出。自重重血路里杀出,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含冤早逝的母亲…重生的凤九如何择决?…………………………推文:逼良为“兽”——部长别太坏:(很精彩的现代文自己的完结文:庶女玩翻天: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夫君太禽兽》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离婚那一天,徐晨曦告诉顾唯安,其实,我们有过一个孩子。你还记得吗,那天我被你的行李箱绊倒。丢下这一句,自此她离开了他的生活。后来,她才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
  • 兔儿岭

    兔儿岭

    热血男儿终究抢杀恶人,报了杀父之仇,却又被人利用。最终难逃非命……,本书主要讲民国十八年、八百里秦川遭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兵荒马乱、盗匪四起。良家子弟墩子父母双亲死于保安团长罗玉璋之手、孤儿虎口逃生、含愤远走他乡,不料途中误入匪巢。兔儿岭上,年轻貌美的压寨夫人雪艳救墩子逃离匪窝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