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600000025

第25章 "定行诗体"的意涵和运用

--从万龙生《十四行八行诗百首》看借鉴与继承

王端诚

新诗的格律问题,继闻一多、何其芳两先生之后,终于在世纪之交又被提上了议程。新时期的诗人和学者们经过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已为其构建了略具规模的雏形。万龙生将其划分为整齐、参差和复合三种诗型,并通过理性分析与作品实例,给予了充分的论证。考万氏诗作,莫不中此规范。而他同时提出的"无限可操作性",又赋予诗的形式在"不逾矩"的前提下有了"随心所欲"的发展空间和行动自由。

新诗的格律,皆可用此三种体式囊括之。然万龙生此后又有"定行诗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原来,前述三种体式,规范的是诗行的字数与顿数(整齐式)和诗节之间的相互对称(参差式)以及二者的有机配合(复合式),而对每首诗的行数没有(也不需)像旧体律绝那样作严格限定,此乃新诗格律的常态;但常态之中(不是"之外")也允许特殊的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要论及的"定行诗体"了。

所谓"定行诗体",万氏把它规范为"十四行体"和"八行体"两种,也就是在"常态"(不限行)的总体式中来一个特殊的"限行",在两种"定行诗体"中,严格限定:它们可以或整齐或参差或复合,但每首只能是十四行和八行。因何要作此特殊规定?因何没有另外的诸如十行体十二行体之类?所谓"十四行体"、"八行体"仅仅是简单的限制行数吗?如果只是简单的限行,在诗体创建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不由得要引人深思了。

任何一个民族文明的演进,必须是一种在对本民族传统精髓的继承与对异民族文化精华的借鉴中的创新发展。而这种继承与借鉴应该是同步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同时,继承和借鉴的对象应该是"精髓"与"精华"。这样才能作到创新,才能作到健康发展。九十年的中国新诗史表明,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是做得很不够的。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伊始,陶醉于白话取代文言在散文方面的成功,一些挣脱诗词格律束缚的诗人误以为"做诗如作文",匆忙地"如作文"那样来"做诗",全然斩断了同传统诗艺联系的纽带,丢掉了对精髓的继承;另一方面,一些通过翻译后已全然筛去原作格律与韵味的外国诗歌华文版本,此时被一些诗人奉为圭臬,殊不知此时接受的已非原貌更非精华了。于是,废弃音韵节奏的"说话"般的诗遂充斥诗坛。所以,20世纪末散文化非诗化的滥觞,是其来有渐的。因此,在新诗格律化的进程中,"继承传统精髓"与"借鉴外来精华"必须同时并重。由是观之,仅就"定行诗体"而言,就不单纯是"限行"的问题了。除此之外,"定行诗体"是还应该有"深意存焉"的。它的深刻意涵,通过对万龙生本人作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约略窥其奥妙了。

十四行体(即商籁体,Sonet)原本是与我国国风、乐府近似的民间诗歌,后在文艺复兴中受到文人的青睐,遂形成风靡欧洲的一种固定诗歌体式。从意大利彼得拉克到英国莎士比亚,成一时之尚。"五四"时传入中国,也为部分中国诗人所喜好。它在中国的流传,许霆、鲁德俊两先生合著的《十四行体在中国》已有详论,此处毋庸赘述;所要提及的是,他们分析的中国"十四行"作者的三种情况:遵守固定格律不变的、对原有格律有所变革的和仅只是十四行而无格律的。万龙生进一步认为,前两种才是真正的"十四行体",而第二种最"符合格律体新诗的规则"。因此,他的创作中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了。

在彼得拉克那里,诗节和诗行是这样搭配的:4/4/3/3,万诗中如《等待·三解》:

等待是一种美丽?

学生等待着

考试的成绩

那是焦急

等待是一种美丽?

病人等待着

化验的数据

那是焦虑

球迷等待的结局

也许是忘形狂喜

也许是垂头丧气

将军等待的战报

或是台儿庄大捷

或是滑铁卢铩羽

在布局上严格遵循原始格律,前两节各四行写客观世态,后两节各三行述主观感受。但在用韵上却是ABAA/ABAA/AAA/CDA,在体式上运用了参差与整齐的复合式,算是在借鉴中又有了变化。

其实,早在莎士比亚那里,"十四行体"就已有了创新,他是这样搭配诗节与诗行的:4/4/4/2,韵律作如是分布:ABAB/CDCD/EFEF/GG。这是为中国诗人常用的体式,万诗中不乏其例,如《雁殇》:

长空万里再不闻雁唳

万里长空竟没了雁路

只因在大地无处暂栖

消失了浅草平沙丛芦

远古就有的迷人风景

从此只留在诗里画里

是否该质疑现代文明

美的杀手是人的贪愚

趁没有污染所有沟渠

趁还有燕子檐前啁啾

再莫蛮横地与天为敌

而要诚心与万物为友

归来吧雁阵,请重返天宇

你不能只是永久的记忆

这里的用韵是ABAB/CACA/ADAD/AA,与莎氏相近而末节再重用A韵,更收回环往复之妙。

此外,《旧货市场》用ABAB/CACA/DEDE/FF,《六十初度自寿》又连续三节用ABAB,到末节两行异军突起,用CC,更加重了此诗所要突出的心理感受。

总之,万龙生在处理"十四行体"的韵脚时,很注意保持英诗中ABAB这种韵式,但只在适合的时候才用。而在更多情况下,他是宁肯用中华诗词中常用的偶句(有时包括首句)押韵法的(如《重逢》、《为龙吟兄贺寿诗》、《长冲食鱼怀飘飘》等等皆是),这种变革就使得外来诗体更容易融入汉语诗坛,更加中国化了。

而在诗意的结构上,这种"莎氏"体的十四行,最后一节的两行是很关键的。就以莎翁的"十四行"第十八首(梁宗岱译)为例: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请注意末节二行,它是在歌唱了"你"比夏天更可爱、温婉(第一节),感叹所有芳艳终将销毁(第二节)和赞美惟独"你"的"与时同长"(第三节)之后,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突出表达了"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艺术给美以永恒的生命这个主旨。

充分运用末节的两行收束全诗,突出主旨,起卒章显志的作用,这是很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习惯的,万诗亦准此,如《为初中校友聚会作》的末节:

幸福的聚会又多了一回

让咱们感谢生活的赐予

就正是在前三节聚会时对往昔的感性回忆后,在末节回归现实的理性总结。《在母亲遗像前》的末节是:

正是您永远深情的凝视

帮助我在黑夜永不迷航

原来母亲的关怀不仅只在生前,而且永恒长在。这也是在前三节12行诗后顺理成章的余韵。

最妙的是《惊艳》,片刻停车在陌生的小站,偶见美丽如月的"她",只是"一瞥之缘",却在诗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车向相反的方向分别开走后,末节云:

记不清是哪个车站

那片刻却成为永远

"哪个车站"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片刻"成为了"永远"。这末尾一节二行在"十四行体"中,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对于十四行体,万龙生遵循了它的整体框架结构及意蕴有机布局,用韵则以符合汉语语音实际的传统诗歌的偶韵为主,但对英诗中诸如ABAB之类的交韵并不排斥且在适合的语境下加以运用。而对诗节又全然以汉语格律体新诗的整齐(如《重逢》等)、参差(如《七月半》等)和复合(如《题汉代画像砖拓片》等)的体式安排。这种不忘中国传统的对外借鉴,且借鉴的正是异域文化中精华的可为我用的部分。既非盲目照搬,又能攻我之失,这于我岂不正有所得乎?

中外文化间有同有异,相互见面难免相互碰撞;中外传统各自有优有劣,相互借鉴难免优劣错位。而善于借鉴者,既能辨人之短而扬己之长,又能借人之长矫己之短。在发展当代汉诗并使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中,这应该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如果说,在继承中华传统的基础上对十四行体的革新运用,是对异域文化的成功借鉴的话;那么,所谓"八行体"就是对本民族自身传统的现代化创新形式了。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唐之前本无行(古人称"句")数的限制,逮唐初近体诗格律成型,八行体就成为标准的句式了。它只有八句,字仅40(五言)或56(七言),但涵盖面广,通过起承转合的匠心安排和艺术布局,可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作者的心声,且极为精练,绝无拖沓繁冗之弊。近人高步瀛评老杜七律时尝云:"五十六字纵横变化,直欲涵盖宇宙,包括古今,又非唐代所能限。"就以杜公《秋兴八首》之一为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秋景,是为"起")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气氛压抑,是为"承")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家国感伤,是为"转")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情势逼人,是为"合")

因深秋之萧瑟,感心情之沉闷,思家国之沦亡,面临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寒冬的将至,尾联突出了"对前景更加忧虑"的主题。这样的匠心布局,更辅之以平仄、对仗与音韵的协同配合,便构成了小巧精致的语言艺术品。因此,唐宋以还,这种体裁成了学诗者起步的基本功夫。只有对律体掌握纯熟的作者,驾驭起长篇歌行等古风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而不致堕入"散文化"的泥淖。

新体诗使用的载体是语体白话,等量的内容所需篇幅较文言要多是无疑的。但对初习格律体新诗者,八行体却不失为一种"启蒙"的课程;而那些对格律已驾轻就熟的作者,在表现其即景生情和瞬间感受的兴会上,也仍是一种"合身"的体裁。万龙生深谙此理,故常用八行即兴抒感言情,在继承律诗的音韵结构的同时,于起承转合中根据新诗的特征在行与节的安排上有4/4、2/2/2/2、3/3/2等多种样式。新诗八行体继承了旧体律诗的合理内核,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启迪;同时又充分运用从域外诗歌借鉴来的分行分节模式,使之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独树一帜而魅力无穷。至于律诗中必备的平仄和对仗,新体八行不作规范。不过,凡是深具古代诗歌修养的作者,孕思构句时是会在自觉不自觉中注意音节抑扬顿挫的合理搭配的;而篇中排比句的经常使用,也是受古典诗歌的诱导而来,更为诗句的对称美感生色不少。万诗中如"曾经领略过工作的美丽/而今该享受闲暇的乐趣"(《为初中校友聚会作》)以及前引《兰亭》的1-3节等等即是。

附带说明的是,万氏的体式划分,还有"四行体"、"六行体"之说。不过,有如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故称"截句"一样,四行体亦可视作八行体的一半;六行体可视作十四行体的一半(十四之半为七,诗行是奇数不合汉诗习惯,故略为六行),均适用于表达诗人偶感的即兴情怀,它的特色与八行体、十四行体基本相同,故本文略而不论。笔者一直认为,我国千载传承的儒学是在具有固守本身文化精髓的所谓"保守性"的同时,从不排斥外来的文化精华的。此种先例古已有之,如传自印度的佛学,在中土与儒学相逢,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一派,就可以看出儒学的这种与"保守性"并行不悖的包容性了。

继承与借鉴,前者为历代文明演进中固守本民族的精髓以图创新发展之所必需,后者为后世时代发展中吸收异民族的精华以求发展创新之所必备。中西文化结晶的相融相通,优势互补,是创建现代文化工程之两翼,曷可缺其一乎?万龙生《十四行八行诗百首》,对西诗十四行的借鉴变革和对国诗八行律绝的继承创新,在当代格律体新诗的勃兴和发展进程中,应该是一种值得人们赞许和钦佩的努力。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

    《闻一多大全集》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闻一多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演讲、文艺评论、学术研究、散文、杂论、书信等作品遴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闻一多在诗歌方面成就最大,《闻一多大全集》的遴选也比较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如诗集《死水》《红烛》《真我集》等,无一不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主张。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热门推荐
  • 古墓探索之谜

    古墓探索之谜

    “人点灯,鬼吹灯”,古墓一直是被人探查的地方,不仅因为其埋藏的珍宝,更因为其有太多的让人感到新奇的事物接连出现于人前。千年干尸为何死而不腐;金字塔中承载着怎样的秘密;海底如何能建起成群的墓地……走进本书,为你打开通往古墓谜底揭开之路的大门。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帝王殇:天赐红颜

    帝王殇:天赐红颜

    她,是我的朋友!他,将是我的丈夫!婚礼!话说是最幸福的时刻,但在此刻,我却遭逢了友情的背叛。友情!话说是最珍贵的情感,但在今天,她却因爱情背叛了友情。难道友情与爱情就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我醒来后,看见的不是医院雪白的墙壁,而且蓝蓝的天空,枯黄的野草,一望无际的荒原。命运就如同脱离了轨迹,让我来到了一个奇异的空间,神奇的世界;也让我遇见了一个本不该相识的他。他有时霸道、冰冷、狂傲;有时却悲哀、寂寞、空虚……当一个心沉沦下去时,命运再次回归正轨,我才终于明白,我只不过是一个爱情的替身,他做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我,而是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她。这难道只能说明这场穿越终究只是一场华丽的错爱么?随着命运的齿轮继续运转,当我们异世相隔,虽说伤心,但更多的却是绝望。不同于地区的不同,而此刻却是时空的不同,原本以为只要看着你也会是一种幸福,但是此刻连见你的机会也被剥夺……前尘事,今世了,一朝既离两空空往事葬,情难还,几度心殇透心肠
  • 茶山俏姐妹

    茶山俏姐妹

    车祸,穿越。一家五口,几亩茶田,生活困苦。娘亲多病,父亲憨厚,弟弟可爱,妹妹能干;而她——是个忤逆不孝,好吃懒做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家人神色各异,她淡定自若;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可是这个妹子实在是太固执了,打死都不相信她的改变;居然将她要发家致富的想法当成败家散财?!日子长了,能干的妹妹终于对她诧异;包起头巾一起来采茶,她兴奋过了头,唱了一嗓子茶山情歌——咳咳,她是唱歌,为什么真的引来了“砍柴的少年郎”!?
  • 酒鬼的故事

    酒鬼的故事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不做你的妃:太子请让开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请勿雷同,请勿盗版!】【搞笑版】不就是爬山么,居然一不小心穿越了!穿越过来居然还遇见一只熊,还好出现了一个帅哥相救!一,这不是长的像熟人么?当然要到他家去混吃混喝。不就是逛逛街,英雄救美一番么,居然把身边的朋友弄丢了,呜呜这可怎么办?居然还遇见一个冰山酷男,抓着人家的手不放,我命怎么那么苦啊!变态冰山男接招吧,姐就是要勾引你,让你爱上姐,然后一脚把你踢掉!哈哈......———————————————————————————【正剧版】她,一朝穿越,邂逅如同冰山的男子,针锋想对,误会重重,最终是什么化解他们之间的芥蒂?他,冷漠无情,却不想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一次次的针锋相对中潜入他的心,当昔日的对变为错,曾经的最爱逝去之后,他们的爱又将何去何从?她说:“我要的爱是全部,如果不是宁可不要。”他说:“今生如果无法与你携手,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一定会找到你。”爱就如毒药一般让他们相互纠缠、刻骨铭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丑女大翻身:爱情180磅

    肥肉……粗腿……这些在帅哥男友驾到之前统统都是浮云啦,瓦滴瘦身计划现在才刚刚开始捏!神秘富家少爷pk180磅贪吃没耐心的小肥妹,瓦滴“人参”不要“杯具”!
  • 百鬼夜行

    百鬼夜行

    “女鬼姑娘,我看你面犯凶煞,怕是大难临头。不过你不要急,先去我家避避风头。黑白无常那边跟我熟,他们是不会欺负你的……”天赋阴阳体质的李萧凡,除了是高中生以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抓鬼师。在因缘巧合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女鬼住进了他的家。往后,又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江湖不挨刀

    江湖不挨刀

    漂亮伶俐的颜小刀身怀飞檐走壁的好轻功及破解机关寻踪觅宝的绝学,并携带她的娘亲传授的一整套防止被男人骗的爱情理论作为护身法宝入了江湖,立志做个江湖不挨刀的聪明女人。刚入江湖,便在无意中救了北海派众叛亲离的帮主薛北海,让自己卷入了一场由他人精心布局的阴谋中。一路跟薛北凡作对,吵吵闹闹,却也心甘情愿随之深入五处险境寻宝,虽危险重重,却笑声不断。在集齐五块龙骨图,找到武林至宝月海金舟和圣武皇谱后,不料却陷入更大的危险中……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