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08

第8章 "变色"与"色变":文学史叙述中的何其芳 (2)

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解放潮流的鼓荡下,现代文学史写作以"拨乱反正"的方式重新开启。史家在渐趋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开始有意稀释史著中的意识形态,加强对作家个性、作品艺术性的关注。但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何其芳的《预言》仍被定性为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而《夜歌》,也因革命思想的不彻底受到批评,"《夜歌》表现了作者对旧世界的仇恨,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知识分子在参加革命队伍而还未同群众真正结合时的矛盾心情" 。

稍后由林志浩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80)较为完整地介绍了何其芳的创作情况,但论述重心仍在《夜歌》上。它结合《成都,让我把你摇醒》、《夜歌二》、《夜歌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指出"诗人还没有真正和劳动人民结合,因而不时流露出旧的知识分子的感伤",但"为革命事业而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这两本史著虽都肯定了何其芳的"变色"在政治层面的进步意义,但都有意忽略了《预言》,都批评了《夜歌》革命色彩的不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现代文学史,大多仍坚持以革命意识形态来建构历史脉络、衡定作家作品价值。它们所做的仅仅是对"十七年"的返归,且止步于"极左"思潮已疯长的五十年代中后期。

1980年,由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隆重推出,将现代文学史著提升至全新高度。它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重建文学史叙述中长期缺失的审美之维。具体在何其芳身上,史家将三分之一的相关论述放在诗人的前期创作,"作者开始创作时就注意形式的整齐,音节的和谐,韵律的严格,特别是诗的形象的描绘,以求意境的完整。所以这些诗歌大多具有细腻、缠绵而又低徊的情调。" 这是在王瑶《史稿》(上)之后,《预言》所得到的首次赞扬。不过较之《预言》,《夜歌》在这部著作中所占的篇幅还是要更多一些。

著者既肯定了《夜歌》思想进步的一面,又指出它缺乏时代实感、有抽象化的弊病。全篇论述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著者指出"其他很多读者在描写着现实变化,何其芳似乎更多地在细致地剖析着这变化的现实中,一个要求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的发展"。 著者没有简单将《预言》与《夜歌》对立起来,厚此薄彼,而是成功挖掘出二者在艺术风格、政治倾向的巨大差异下所共有的精神基点--对自我灵魂的审视。这一陈述也道出了《夜歌》未能成功融入革命主流话语的重要原因。整体来看,这套文学史对何其芳的观照方式与阐释定位与王瑶的《史稿》比较接近的,在意识形态评判外强化了对作品艺术性的品鉴;但在表述上又比《史稿》周详细致,将王瑶一些未说尽、未说明的话都说清了。

1988年,黄修已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将何其芳在三十年代的"汉园"创作置放在现代派旗下,强调其诗歌"浓妆艳抹"的唯美倾向应属诗歌"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其后,又将何其芳的后期创作置于"表现新的感受"一节(这一节专门论述那些由国统区奔赴解放区的接受过思想改造的诗人),结合《叹息三章》等曾遭何其芳删略的诗篇细致剖析诗人所遭遇的精神矛盾与情感困境。同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也都将何其芳列入"现代诗派"的重要成员,突出诗人前期创作所具有的色彩艳丽、思绪缥缈的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现代性"或"现代化"成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写作的重要概念。将何其芳归拢于"现代诗派",一方面是对历史事实的揭示,即何其芳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承纳,以及与以戴望舒为首的现代诗派的交集;另一方面,则是要以"现代"之名对抗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宰制,强化文学的本体性、文学史的独立性,为何其芳的唯美追求正名。

总之,伴随意识形态在文学史写作的淡出,《预言》所包孕的"现代性"特征得到新时期史家的普遍关注。这一一度遭受压制的作品成就了何其芳在八十年代新文学史叙述中的辉煌。而曾在五、六十年代以"进步的革命倾向"为何其芳提供"保护色"的《夜歌》则被遗落边缘。凭借以唯美与革命为两端的"渐变色带",何其芳在"十七年"与"新时期"两个迥异的时代语境中都争得到了一席之地;但同样因为"渐变色",在任一段落里,他的文学史地位都因色彩不纯而受到限制。

三 繁复的渐变色彩

进入九十年代后,"重写文学史"已经由理论倡导转变为实质性的写作理念与史学成果,史家的个人见识得到突出体现。1993年,凌宇等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汉园诗人"专设一节,将其视为与现实主义相对峙的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一环,特别强调"如果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从西方汲取艺术养料,那么'汉园三诗人'则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一代"。 这一言说的重要性在于,他所使用的"现代性"不再简单等同于"西方化",还包含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激活与再造。如此,"汉园诗人"、特别是何其芳的古典情结就具有了独特的现代意味,"《预言》集里的早期诗歌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精致的艺术,是同时交汇着东西诗歌的影响的"。由于著者着力勾勒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脉络,突显文学作品的审美流变,所以并未谈论何其芳抗战后的现实主义创作。事实上,九十年代后,文化审美已取代意识形态而成为最为重要的史学线索,此后的史著已很少论述何其芳的后期创作;即使涉及,也多将其作为抗战后文学思潮转向、知识分子分化的一个例证而已。

不过,同样重视文学"现代性"演进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则在现代主义脉络中大大淡化了何其芳,而在三十年代的节点择取戴望舒与卞之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内涵的繁复以及这种纷繁差异带给何其芳的"色变"。与凌宇相异,朱著将西方现代主义作为现代派诗歌的基准,将"非个化"、"智性化"视作现代派诗歌最为重要的特征。如此,"西化"倾向更为突出的戴望舒与卞之琳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诗派代表。至于何其芳,他的前期诗作虽受"班纳斯"影响,但与西方现代主义追求的思辨的繁复精深、情感的广博深沉、表意的曲折隐晦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其文字抒情胜于哲思,古典胜于欧化,被边缘应在意料之中。

九十年代以来,分体文学史备受重视,新诗史著也大量出现。1997年,朱光灿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中专辟一章论述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等人的诗歌,力图确立以何其芳为首的"汉园诗派"的经典地位。著者结合大量诗歌文本,细致分析了《预言》三卷之间的起承跳跃,探讨了这一时段内诗人的文学观念、创作心态、政治理念的转变,确证了《预言》在文体实验上取得的成绩。这段评述充分体现了史家立足个体、回归主体、关注本体的史述倾向。但对于《夜歌》,著者则力图以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必需为何其芳的诗艺衰退加以辩护,着力强调其政治的进步性、形式的民族化,"不仅可以看到诗人从'自我'走进大众的身影,更可感受到他那心灵之海的波涛汹涌,滚动,涨落"。 表面看来,著者是要以还原具体历史情境的努力、"理解并同情"的态度为何其芳全面平反,但又暴露了史家秉持的评判标尺的不一致。《夜歌》自是特定时代语境的产物,是历史感召的产物,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但是作为文学史述,其评价标准始终不能背离文学审美的中轴。在九十年代语境中,这部史著的观念偏于保守。

不过总体来看,九十年代以来绝大多数文学史家都已全然放弃政治之维,而坚守艺术审美立场。但接踵而至的问题是,以此消彼长、二元对立思维重新确认《预言》、放逐《夜歌》就能更好地反映文学的历史原貌吗?显然不行。因为何其芳的"渐变色"在这样的史述中依然不能得到全面显现,其复杂而微妙的渐变过程仍被简单化处理了。幸运的是,进入新世纪后,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著者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指出,《预言》在语言使用上力图调和文言与外来语,显现"贵族化"倾向;在"通感"等技法运用上,拥有"现代性"特征。

但同时指出,《预言》与《夜歌》并不完全对立,《预言》已预示了诗人由个人抒情向社会革命的转向,"愈到后来,对社会不平的愤激之声愈强"。从《预言》到《夜歌》,诗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前期追求的是幻美的个人理想,后期则转变为炽热的革命理想。但是社会现实与革命理想的距离又使诗人时时回首个人理想。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文风的相对细腻与个人化特征,但同时也回避了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诗人是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革命、看革命根据地的生活","他几乎没有触及生活的另一面"。 著者直言何其芳后期创作乏善可陈,但又尊重并努力还原《预言》至《夜歌》之间的渐变过程,将二者间的折线改写为自然平滑、开口向下的弧线。这无疑是何其芳在文学史叙述中的取得的大胜利--逼近"渐变色"。

同类推荐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中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食疗》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异界兽神

    异界兽神

    地球人罗杰,是个刚走出校门的一个高校毕业生。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罗杰被一个神秘之人调了包,带到了一个名叫格兰大陆的地方。从此罗杰开始了他的异世生活,几经周折最终成为了这个大陆的强者武将侯,消除了敌对者,成为了这个大陆的掌控者。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没有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

    作者在《人生没有不可能》中不仅分享了他成长的人生故事,"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更在以自身为例,传播坚持梦想、乐观面对、勇敢拼搏的正能量。拳击、橄榄球、水球、网球,不可思议的刻苦训练,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付出,截掉了膝盖以下的腿部。在他看来,11个月大时,只要你在梦想的路上一直前进,他不断尝试着各种运动,人生便没有不可能。但怀揣对体育的热爱,最终帮助他迈入了短跑的赛场。... "
  • 空窗

    空窗

    这是一个青春飞扬的故事:一群优越而忧郁的宠儿,透过都市扑朔迷离的浊流,流露出心灵深处的真情。复杂多角的人物关系为故事营造悬念,奇特的人物设置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章元的小说既具备新生代作家的多元视角和现代性,又不乏女性的敏感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