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40

第40章 流行的颓废情怀:论林夕歌词的传播 (1)

黄笑愉

歌词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为传唱而作的词",它最突出的文化特殊性就在于它必须依靠歌众来完成其流程,没有得到传唱的歌词是未完成的文本。 林夕的歌词有着一丝颓废的色彩,他的歌词亦因大众所喜爱而广泛流传。他的歌词并非"未完成的文本",而其歌词能广泛流传的动因亦应是值得关注的。

一、林夕歌词的传播语境及传播方式

1.林夕歌词的传播语境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传播语境有可能对信息的传播有促进作用但也有可能对信息的传播起消极作用,因而,在探讨林夕歌词传播的时候便不能不先阐释它的传播语境。

林夕最早创作的是粤语歌词,众所周知,粤语是香港人日常使用的语言,粤语歌词无疑是比较符合港人的审美乐趣,毕竟粤语歌是香港乐坛的主流。粤语歌曲产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但在当时却没有形成主流,一直到了60年代,随着港人"本土意识"的出现,港人开始认同香港本土文化,粤语歌曲不再被认为是"老土"的,此时的粤语歌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发展。而到了80年代,香港创作粤语歌词的词人也越来越多,粤语歌曲也成为了香港文化消费的一部分,粤语歌词地位的提升,对于创作粤语歌词的词人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林夕在此时进入词坛,对他的歌词的传播无疑是有益的。

林夕歌词的传播除了得益于香港粤语歌曲地位提升这个客观条件之外,还得益于港人对通俗文学的包容以及内地对香港流行音乐的接受。

林夕的歌词是流行歌词,虽然说歌词是诗歌的一个变体,但是歌词并不像诗歌那样一直处于象牙塔之中,可望而不可及。歌词比诗歌更亲切,这是源于歌词的通俗易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歌词应当属于通俗文学,既然歌词属于通俗文学,那么流行歌词作为歌词的一种自然亦是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而香港正是一个对通俗文学非常宽容的地方。"在香港,一切艺术都要走通俗路线,这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通俗艺术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坏。" 金庸可谓是一语道破了香港文艺的"天机"。在香港,一切艺术都要走通俗路线,在这个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中,人们似乎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欣赏那些情节沉闷的书籍,通俗与高雅之间,确实很难有准确的划分。"大部分的香港人都依靠流行曲、电影、专栏、流行小说甚至广告等文化产品来吐露心声,寻找共鸣和实现梦想,香港文化几乎是普及文化" ,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之下,流行歌词之"俗"使它有了一席之地了,而林夕所创作的歌词也在这样的语境下得以传播。

林夕歌词的传播地并不局限于香港,他的歌词也传到了内地,林夕歌词之所以能进入内地也是得益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林夕刚出道时创作的主要是粤语歌词,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进入了音乐工厂,开始大量创作国语歌词,并准备打入内地市场。而这个时候的内地正是改革开放之后,流行音乐兴起的第三波。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逐渐放宽,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少香港流行歌曲进入了内地,这些清新活泼的流行乐曲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内地的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发展到90年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流行音乐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这样的传播环境使得林夕的歌词得以在内地传播。

2.林夕歌词的传播方式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媒介,歌词亦是如此。歌词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歌曲的传播,当歌曲流行的时候,歌词也传入了人们的耳中,换句话来说,歌曲流传的两种载体也是歌词传播的载体。所以探讨林夕歌词的传播方式实质上就是探讨歌曲传播的方式。根据陆正兰《歌词学》中对歌曲流传的阐释,歌曲的流传有两种载体,一种是物质载体,另一种是语境载体。物质载体可以比较长久流传,例如磁带、唱片、CD等,语境载体是临时的,例如现场演唱会、电视剧、电影等。 因此,在探讨歌词的传播载体时也能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物质载体磁带、唱片、CD、VCD、DVD、MP3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也成为了歌词传播的新途径。

语境载体主要有现场演唱会、电视剧、广播节目等。现场演唱会、电视剧、广播节目都是传播歌曲的一种载体,与物质载体相比,这种载体具有临时性的特点。但是,这些语境载体也能让歌曲流行得更加广泛。特别是电子信息时代,光纤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在网上看电视剧,听广播节目。可见,歌曲的传播是越来越广泛的。

林夕歌词之所以能广泛传播亦是得益于歌手对他歌词的演绎。歌手也是歌词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歌手既属于物质载体也属于语境载体,歌手在歌词传播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体现在他们是歌词的载体,也体现在他们与歌词流行的关系。词人与歌手的关系十分微妙,林夕面对不同的歌手时通常会根据他们自身不同的气质而填写不同的歌词,"当然歌手的形象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为新人和旧人填词的做法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从写新诗到填词》林夕)歌手对歌词的诠释与歌词的传播有着深刻关系的。由于歌手自身的气质和经历都会对歌词的诠释有着影响,所以词人在创作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歌手自身的因素,不同类型的歌由不用类型的歌手演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在香港的词坛中,林夕与歌手的关系亦是属于十分微妙的那一种,林夕与王菲、陈奕迅、杨千嬅等歌手的关系,并非仅仅是词人与演唱者的关系,很多时候林夕会为某个歌手"特制"歌词,这些歌词与歌手的气质相符,因而在演唱中更能深入人心。

林夕的歌词除了上述的传播方式之外还有文本传播方式。虽然说,歌词要依靠歌曲而传播,但这并不代表歌词没有自身的独立性,歌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也能依靠文本进行传播,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都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歌词的电子文本,林夕歌词亦能通过网络上的电子文本来传播开去。

二、受众对流行歌词的需求本质

流行歌词摆脱不了其商业性,这也就是说流行歌词需要依靠满足受众的需求来生存。那么,受众对流行歌词有什么需求呢?一切能满足人需求的文学首先是要给人以愉悦感,唯有先达到这一点,受众才有兴趣对文本进行细读,感受蕴含于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受众对歌词最直接的需求就是愉悦。大众不要说教式的歌词,而是轻松的,富于娱乐性的歌词。"流行曲世界并无必要讨论太严肃的问题,因为要倾的、新闻已经有,洗脑式的灌输不有答案,最多是提高听众意识,但做得太过火又未必适合。" 对于受众而言,说教式的君师姿态是不符合他们对流行歌词的需求的,大众所需的是娱乐,从这个角度来看,受众的需求是"俗"的。因为那些富于娱乐性的歌词往往会缺乏一般的文学美感,语言俚俗,浅白直接。受众的这一个需求本质,使得词人在进行歌词创作的时候注意到了歌词的娱乐性。

但实质上,受众对愉悦的并不是停留在"欢笑""娱乐"这样浅白的字眼中。"心理愉悦的心理内涵,既包括愉快、喜悦、轻松、和谐等所谓快感,也包括悲愁、哀怨、感伤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感受。" 在文学接受中,心理愉悦不仅是生理层次上的快感同时也是情感层次上的愉悦。而在流行歌词中,情感层次上的愉悦亦是必须的。受众在享受歌词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时候,也同样注意歌词背后包涵的思想内容,流行歌词并不一定都是用完即弃的。陈清侨在《情感实践:香港流行歌词研究》中引用到学者费里夫关于听者在消费流行音乐时的四个特点:一、创造认同,二、经营感情,三、组织时间,四、巩固自我意识。受众在消费流行音乐时所呈现的这四个特点恰好说明了流行音乐在受众的眼中不仅仅是一种享乐,而是有着更多指向心灵的功用。可惜的是,被视为市场的受众,很多时候他们的审美能力都是被低估的。

不过,不管受众的审美能力多高,流行歌词的商业特性都是无法摆脱的,受众即市场,词人在进行流行歌词的创作时绝对不能忽视市场。林夕早年的歌词创作有着新诗的痕迹,例如创作于1982年的《雨巷》。这是一首参赛作品,林夕亦坦然这首词的灵感是来自于戴望舒的《雨巷》。由于此时的林夕尚未是专业词人,填词仅仅是出于兴趣,所以将歌词当做新诗来写亦无不可。然而,当他成为专业词人之后,将歌词当做新诗来写很明显是行不通的,诗与词之间的区别林夕本人是相当清楚的,"歌词的听众却是难于估计的。虽然一般意味流行曲是属于年青人的,但我以为每一首歌除了买的人以外,收音机的不断播送,收听的会是什么人那是难与预料。这是写诗和填词的另一个分别。" 歌词的创作要考虑到听众问题,也就是说歌词的创作要符合听众的需求,由于这些听众不是词人所预料得到的,因而"填词人的做法往往是针对歌词的需要"。"歌词的需要"说白了就是歌词要满足市场需要,林夕虽然不把市场看作歌词的唯一需求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填词的一个"硬件"。而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则是广大的受众,因而,词人创作歌词与受众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然词人创作歌词要满足身为市场的受众,那么这就可能牵扯词人自身的个性问题,甚至是到"媚俗"的问题。"媚俗"一词带有贬义,在这个贬义词的背后似乎让人看到一个毫无个性的创作者,媚俗者所创作的作品应该是无法经历岁月的洗礼。我们很难断言林夕歌词中的颓废色彩是否有媚俗的成分,不过作为流行乐坛的词人,林夕从来都没有否认自己进行歌词创作是以大众、以市场作为指标。林夕对流行歌词的商业性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曾坦言:"流行歌词仍洗不掉商业产品的身份。但不要误会苏东坡定然比现代词人清高许多,双方不过都是用切合自己时代的表达模式来创作而已。" 流行歌词作为商品不得不遵循商业化的要求去运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词人要做的不是去改变流行歌词的商业化特质,而是思考如何在这个运行机制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流行歌词要生存就不得不依靠广大的受众,但这并不意味着流行歌词中没有高质量的作品,优秀的词人往往可以创作出一些既优秀又满足大众需求的作品。

三、歌词的颓废色彩与受众的接受

同类推荐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热门推荐
  • 替身新娘

    替身新娘

    暗夜里,沉寂中可以听见水珠落在地板上的细微声响,滴答滴答,如同死神那轻微的脚步声。风卷起了厚重的窗帘,带来一阵清晰的空气,也吹来了夹杂在空气里那淡淡的血腥味。“为什么?”声音断续着,角落里,蜷缩的男人如同被汽车碾压过的破烂娃娃,微弱的气息下让人感觉到他离死神愈加的近了。“为什么要杀我?”喘息着,从苍白而干涸的嘴角里终于吐露出一句完整的话。一滴一滴的鲜血由他的双手双脚,慢……
  • 前世今生爱相随

    前世今生爱相随

    【本故事纯属虚构】林青青同学意外坠马,竟然穿成了一朝废后,不就是一个皇后吗,她不稀罕!她要做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米虫!她要活色生香地调戏美男!哦!NO!她不要和顺治玩亲亲!什么?他胆敢接乌云珠入宫!这还没完,他竟然和乌云珠夜夜狂欢!好你个顺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穿回现代当明星去!呃!怎么顺治的影子总在她眼前晃呀晃,晃得她忧心忡忡......好吧!她当他已改过自新,在穿越之门开启的时刻重新穿越回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玉锁姻缘(民国佳人完结)

    玉锁姻缘(民国佳人完结)

    【民.国年间四大家族的故事】虽然那个时代是灰色的,但爱情是没有历史的。一段老套的包办婚姻,不一样的是唯美的画面。胡府之清冷,何府之豪华,女主不甘于沉寂的性情,男人逃婚,女人原该守着那个孤寂的家,等待男人回心转意,而她不会!“即使我爱的死去活来,也绝不容许自己留下来……”民.国立,大清皇帝退位。那些末世的皇室及官宦人等,又该何去何从?【韩玉露&胡云山】韩玉露——书香门第,官宦后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腑有诗书气自华,人淡如菊,原本温婉的大家闺秀,却不裹脚,不扎耳眼,她有着古典女子之柔美,又有着新时代女性之刚强。胡云山——苏州首富次子,上海滩首席风云人物。英俊潇洒,受新思想薰陶,不满父亲凭‘金风玉露一相逢,云开雾散现青山’而包办婚姻,于新婚夜逃婚。她不甘被弃,也于新婚次日,易名韩冰剪发离家,咫身来到上海,做了何府的西宾。他与她有缘亦是无缘,有缘则失之交臂,无缘却又再次重逢,重逢后,是夫妻团聚,还是各寻幸福?【胡佳红&何靖华】胡佳红是忠良之后,幼时被寄养贫寒之家,何靖华是宦门之子,家财万贯。为寻表妹,佳红来到何府,何靖华不嫌贫爱富,爱上不为富贵折腰的佳红。【何雯蓝&谭庆生】何雯蓝出身豪门,洁身自爱,谭庆生是上海都军,为筹措军费与雯蓝等相知相交。【胡慧珊&溥宽】胡慧姗是豪门之女,溥宽是护法军成员,亦是清末皇族,为了心中的理想,顾大家而舍小家,她则云,男儿志在四方。可是在他被击落与滔滔河水中,她缘何抑郁成病,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一群大男人与一群小女子的故事,他们顶天立地,为朋友为正义,挥金似土。她们柔美动人,却有着男人的所没有的刚柔并济。此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男性我独爱袁克文,女性我则最爱谭芷。
  • 公子太妖娆

    公子太妖娆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经在那神秘的千家庄中有那么一位小主子,长得那是翩翩撩人,当然,牵动了万千少女的心。】凡是得罪过这位公子的人,不是翌日突发恶疾,就是不出三日之内家财尽失,男主强大,可谓百试百灵,绝没有一次落下。】*北澜王朝,都城——落都之内,无人不知,女主情痴,无人不晓,这上官大将军府上的小公子是大将军的心头宝掌中肉,打不得骂不得,女主也毫不逊色。所以,芙城之人都人人唯恐哪天运气不好遇到这位小公子。凡是得罪过这位公子的人,就算你是皇亲贵族,也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数年前,女主更腹黑,边城——紫玉关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那边关之地曾将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本文一对一宠文,那就是,“惹天惹地,也莫要惹到上官小公子!”因为,后期越来越强大,结果都会‘惨不忍睹’。*【女主前期卖萌,活生生的一个二世祖。也是越来越妖娆了。【男配很强大,男主绝对身心干净!】☆★☆★☆★☆★☆妖孽的异族皇子,温润的太子爷、自傲的二皇子、冷酷的四皇子、可爱搞怪的七皇子,男主腹黑,还有那塞外桀骜的雄鹰.而江南芙城之内,男主痴情,美男多多,总有你喜欢的一款!☆★☆★☆★☆★☆偶简介无能,亲们自行补脑吧
  • 雷神嫁到:邪尊狂妻惹不得

    雷神嫁到:邪尊狂妻惹不得

    她乃堂堂雷系异能者,Z国十三处的大杀器,再睁眼却成了可怜的家族庶女,跟别人私奔了的小白花……男尊女卑?哼!她手掌雷霆之威,何人敢让她卑?且看她怎么上得厅堂,下得酒坊,杀得了强盗,骗得了吾皇,狠得过小三,废得了色狼!更能将有君子美誉的夫君调教得极品腹黑,让她为所欲为!
  • 融化冰山王子:笨丫头,爱我

    融化冰山王子:笨丫头,爱我

    第一次见面被小妮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夺走初吻……本少爷吃素的啊!被个黄毛丫头这么欺负!死丫头,惹我你就死定了!论整人,本少爷的手段可多着呢,接招吧!嗯?人家怎么睡在那个冰山男的怀里?这个衰人占我便宜?以为就你长得帅啊,想欺负本小姐,先问问我的美男军团们吧!
  • 总裁老公有点贼

    总裁老公有点贼

    安若若知道沈文瑞恨她,却不想他这么恨她。五年的婚姻,他从未碰过她,她亦从未逼过他,因为在这份婚姻本来就是她逼迫而来。她等着他,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安氏破产,她的父亲变成植物人,而她因涉嫌盗取他人商业机密而做了三年的牢。八年的时光,女子最美好的时光都葬送在了这里。安若若是在牢里签下的离婚协议寄给了沈文瑞,她从未想到沈文瑞这么恨她,可是却并没有签下这份协议。更没想到出狱那天沈文瑞会来接她…………他说:“安若若我不欠你!”安若若想起病床上躺着的父亲,这都不算欠,“那沈文瑞我也不欠你,所以我们离婚吧。”……“沈文瑞我已经二十八岁了,我老了,我的时间已经经不起你的折腾了。”“安若若我已经三十二岁了,我的时间也经不起你的折腾了,所以,老婆我们生个娃吧!”……后来当沈文瑞以为苦尽总会甘来,枯木也会逢春,他和安若若也该是修成正果的时候,她却哭着对他说,“沈文瑞离开你我才能活下去,给我一条生路吧?”……某日一个小奶娃看着准备离家出走的妈妈,被爸爸逮了个正着。安若若不明白明明自己计划的天衣无缝,为什么还是被沈文瑞发现了,只见小奶娃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她不允许他吃的棒棒糖,瞬间就明白了。“沈文瑞你这个奸商,收买小朋友的事你也做的出来?!”沈文瑞笑的无害,“老婆我们是不是该给他生个弟弟妹妹了?”生了两个拖油瓶,看你还怎么逃!……某日,沈先生惹怒了沈太太。“老婆要不要吃苹果我给你削?”“滚!”“老婆要不要吃蛋糕我给你买?”“滚!”“老婆要不要滚床单我来效劳?”“我说滚啊!”等等他刚刚再说什么……,“啊,放我下来,沈文瑞你个奸商!!”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全能修仙系统

    全能修仙系统

    携最强修仙系统,极品纨绔无敌异界!只要满足系统要求,绝世功法、无敌神兵、逆天丹药都可兑换到手!鉴灵石,灭妖兽,杀强敌,霸九州……巅峰路上……系统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