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52

第52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5)

而这个"道"又不是一个悬在天上而不降临人间的"道",如果悬在天上而不降临人间,即非儒道,而刘勰所说的道既在天上又要干预人世、鼓动天下,这确实是活生生的儒道。正因为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对"文"与"道"的关系作了如此深入的探讨,所以得到了近现代很多学者的称赞,范文澜先生在《原道》篇的注释二里面就说:"彦和所称之道,自指圣贤之大道而言,故篇后承以《征圣》、《宗经》二篇,义旨甚明,与空言文以载道者殊途。"并且,范文澜先生还引用了纪昀评论《文心雕龙》的话:"《纪评》曰:'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又曰:'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首揭文体之尊,所以截断众流。'"这确实是刘勰论文异于近代论文之作的根本处。为什么《原道》篇这么重要,因为其明文之根源、本原也。

《原道》篇中的问题清楚了,那么接下来的《征圣》篇就容易解读了。《征圣》篇中关键就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圣;第二,何方之圣。什么是圣?刘勰说:"作者曰圣,述者曰明。"所谓"作"是"制作"的意思。什么样的人能够制作呢?在中国传统中不是什么人都能制作。在儒家思想里面对"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中庸》里面说:"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而"礼乐"在先秦就是"文"的代名词,所以说这里的所谓"作者",不能按一般意义去理解,那是制作者的意思,是人文的制作者,只有圣人在其位者才是"作者",一般的人就只能作"述"的工作,孔子就自谦地说自己"述而不作",被后人称为圣人的孔子都不说自己是在"作",只敢说他是在"述"而已,所谓"述"就是述先圣之道,述先圣之典。

"征圣"又是征什么样的圣呢?这就是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如果"征"的是佛教里面的释迦牟尼或者道家里面的哪一个,那这个"圣"就变了。我们在《征圣》篇里面能够明确看见刘勰他所谓的"征圣"对象,他说:"征之周孔,则文有师也。"既然所征的对象是周、孔,那么可以反推,刘勰《原道》所说的道肯定是儒家之道。从"道-圣-文"三位一体的结构自然可以前推也可以后推,如果"圣"是周、孔,向前推,"道"自然就是儒家之道,向后推,所谓的经或者"文"也自然而然就是儒家的经典。对于后世写文章的人来说,在刘勰看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故后世之征圣立言者当以此为标准。

圣人在世的时候,其文不叫"经",但圣人死了之后,后人就追尊为经,故而又有宗经的问题了,这就是《宗经》篇中要讨论的内容。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经",刘勰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恒久至道"、"不刊鸿教"这些词汇的涵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永垂不朽,经里面载的是恒道,道"恒"故经亦"恒",故不刊灭也。既然"经"永不刊灭,那么当然就必须"宗"。刘勰在《宗经》篇里面所谈的"经",具体内容就是《易》、《书》、《诗》、《礼》、《春秋》,也就是常说的"五经"。后世人写的文章和经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写的文章和经没有关系,那也不存在"宗"的问题。在刘勰看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后世之文章体裁无不是经的流裔,这个观念后世称之为文章原出五经,这与刘勰在《序志》篇里面所说的"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详其本源,莫非经典"如出一辙。

那么"经"到底有何具体内容可宗?刘勰列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他说:"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这六个方面是刘勰从经典里面总结出来的内容和标准,其中三条是关于内容的,另外三条是关于形式风格的,"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是关于内容方面的,"风清而不杂"、"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是关于形式方面的。刘勰总结的这六条,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这也是后人宗经能够效法的具体对象与内容。既然文章来源于经典,那么后世的文章就不应该背离经典,但现实中又看到文章背离了经典,故在刘勰看来,后世的人们做人的时候能够师圣,写文章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宗经,所谓"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描述。这一点实际上也被萧纲言中,萧纲在《诫当阳公大心书》中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就让为人和为文分裂了,其实也正因为现实中有人与文的这种分裂,所以宗经的要求才显示出它的时代价值。

文之枢纽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前面三篇及其体现的文学思想,但也不能忽视另外两篇的思想价值。《正纬》、《辨骚》这两篇的核心内容是"执正驭奇"。在刘勰看来,经典是正,纬、骚是奇。刘勰在《正纬》篇里说"经正纬奇",在《辩骚》篇里面又说:"奇文郁起,其《离骚》哉!"那么,纬、骚奇在什么地方呢?在刘勰看来,纬书有"事丰奇伟,辞富膏腴"的特点,纬书中多言天人感应,故"事丰奇伟"是当然之义,同时纬书又"辞富膏腴",辞采富丽堂皇。刘勰为什么要把纬书列在"文之枢纽"呢?在刘勰看来,为文除了文心之外,还有另一半--"雕龙",雕龙就是辞采修饰,而纬书刚好就是"雕龙"部分特别发达,所以刘勰说纬书虽然"无益经典"但却"有助文章",故取之以为文用。刘勰在《辨骚》篇中以为骚或者《楚辞》有同乎经典者四,也有异乎经典者四。

同乎经典者四是典诰之体、规讽之旨、比兴之义、忠怨之辞,异乎经典者四是诡异之辞、谲怪之谈、狷狭之志、荒淫之意。总体而言,虽异于经典者有四,但刘勰并不因此就低估骚或者《楚辞》的价值,他认为《离骚》或者《楚辞》有极大可取者,因为提供了"雕龙"最需要的"惊采绝艳"这一面。在他看来,《离骚》是"自铸伟辞",不能舍弃其所最擅长者,这同样大大有助于文章,故刘勰同样把骚或者《楚辞》纳入了文之枢纽。总之,纬书奇,《离骚》奇,不仅事奇,而且文亦奇。既然奇那就要"酌奇",而酌奇时又不能失其正,所谓"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是也。刘勰除了在经典之中寻找"文之枢纽"的原则外,还在经典之外寻找原则,这是非常开放兼容的精神。经典之内的原则是"原道、征圣、宗经",经典之外的原则是"酌奇"。

总之,文之枢纽部分实际上是两个部分,《原道》、《征圣》、《宗经》主要是正文心,《正纬》、《辩骚》主要是"酌奇"而有助文章。在整个文之枢纽部分,刘勰把"文心"和"雕龙"都考虑到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五篇才能够成为所谓的文之枢纽。

四、"论文叙笔"与南朝时期的文笔观念

在前面讨论《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时已经涉及对论文叙笔的相关论说,前面已经论说过的这里不再讨论。刘勰在《总术》篇里面谈到文和笔时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既然是"今之常言",应该是当时流行的看法,那么刘勰是否同意这个流行的观点呢?从刘勰后面的话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同意这个流行观点的,而且还在这篇文章之中对颜延年提出的"言笔"说表示了异议,整个《总术》篇体现了刘勰对待文笔说的基本态度。那除了这常言之外,当时其他的人对文或者笔又有什么看法呢?这是我们关注的重心,以此可以补刘勰赞同的文笔说之不足,更可以全面反映南朝时候文笔说的情况。这一层面,涉及两个人,一个是萧统,另外一个是萧绎。

我们首先来看萧统心目中的"文"的观念。萧统编了一本书叫《文选》,《文选》前面有《文选序》。既然萧统编的总集是《文选》,那总得有个"文"的观念,如果没有一个"文"的观念,这本书是无法编撰的。事实上,萧统确实提出了一个"文"的观念作为收文入总集的标准,这个观念有一点特殊,因为他是要编选一本文集,如果把什么东西都编进去,那么这个集子会大得不得了,大到无法编辑这个总集的程度,故而需要缩小范围才能够实际编辑此总集,而要缩小范围,自然而然就会对"文"作特别的规定以方便编辑工作的进行,对这种情况我们今日作同情的了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否则就会以为萧统的"文"的观念已进化到接近纯文学观念了。萧统提了他的设想,第一个就是不选经进去。为什么不选经进去呢?他说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裁剪?"也就是说,对经典不敢裁剪。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 (3)

如果从《论语》里面选几段话,从《诗经》里面选几首诗,进入编辑的《文选》,在萧统看来是亵渎经典的行为。不要以为这是萧统的客气话,这应该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经不选入,那么子书选不选入呢?萧统说也不选入,他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以"能文"而不以"立意"为标准而不选诸子,其不选的原因和不选经典的原因不一样,经典是不敢选,而诸子是因为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没有炫目的文采。这个标准应该有些勉强,实际上诸子之文立意与能文兼备者多有,萧统也应该心知肚明,真正不选入的理由应该是诸子之文集大多流行在世,已经很方便别人观览,不需要做这种转移功夫选入《文选》,而且诸子书籍数量规模庞大,如果都选入那么《文选》体积也就够庞大了,势必与萧统设想的总集规模相冲突,故而也就不打算选入了。接下来,萧统又针对新的对象说:"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他以为这些虽然"事美一时,语流千载",但是都"概见坟集,旁出子史",且"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难以收集,故留于原来典籍而不选入,萧统最后还说这些虽"传之简牍",但却"事异篇章",不是成形的文章,故而"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这个不选的理由我以为是大体成立的,片段言辞选入势必难以处理,也与其他整篇文章不伦,而且去筛选这些片段言辞也是一件极其费时费事的事情,故放弃。最后一个就是有关史书选不选入的问题,萧统的原则是选一部分进去,大部分不选入,他说:"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也就是说,史书正文整体不合《文选》选单篇文章的体例,故不选入,这一理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史书中那些"综辑辞采"之单列的"赞论","错比文华"之单列的"序述",则可以采入。但对这些赞论、序述又加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限制条件,如果达到这些要求则与《文选》编辑体例与构想相合,故而萧统说:"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同类推荐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热门推荐
  • 办公室正能量(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办公室正能量(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办公室同样需要正能量。正能量不仅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也是一种软性竞争力。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打造及提升自己的正能量,让你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激发自身潜力,从而活出属于你的精彩职场人生。"
  • 九霄风云录

    九霄风云录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的嫡孙段思辰自幼因皇室之变而隐身于深山跟随师父修行苦禅和段氏绝学。然而当其无意之中结成金丹暴露神迹的时候,一连串的故事开始发生了。而段思辰的惊天身世也逐渐的清晰了......
  • 你管得太宽了

    你管得太宽了

    天上还真有掉馅饼的时候,莫名其妙被一个大公司所录用,又莫名其妙被老板“罩着”,还莫名其妙被高富帅接送,她这是被哪个神仙看上了,得到这么多恩宠?拨开迷雾,却发现,原来是他在背后搞鬼,我说小子,你管的也太宽了吧!
  • 欢喜冤家:校草恋上女汉子

    欢喜冤家:校草恋上女汉子

    【此文很抽,三观太正者入坑须谨慎】校草也会写情书?而且还是给我写的?开什么玩笑!信封用sao包的粉红色也就算了,撕开一看,尼玛内容还是古香古色的甄嬛体!我去,这二货校草是魂穿回来的吗?想跟我玩穿越时空的爱恋?啊呸,当我白痴啊!我敢肯定这不是个阴谋,就是个圈套!于是大笔一挥,在信纸写下三个大字,托人送还那校草,于是……从此后……我就陷入一片水深火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哭……讨论小群:166958510(有意者可加,敲门砖任意人物名)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贵女其华

    贵女其华

    云丰二十五年,回到命运转折那一刻。本为贵女,但处处受制。诱骗她的秀才,心怀鬼胎的丫鬟。府中姨娘各怀心计,庶女长姐颐指气使,胞姐冷漠疏离,祖母爱财,唯一能庇护的母亲却是清冷。她要改变这一切。贵女之位徐徐图之。帝师外祖父本疼惜女儿。长公主干妈却豁达豪爽。她助父亲步步高升,帮哥哥赢得心爱女子,令王家显名于云丰。她意外结识穿越人士,发展商业,助世子,支持太子,又倾尽全部事业驱除外敌。当走出府门,她仍傲然于世。且看贵女如何显耀其华!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第一妾妃

    第一妾妃

    惊世才女,权倾朝野,受尽宠爱,却不料一遭被人弃,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秀才一朝朝堂,休妻弃子,抚着她姣好的绝美之貌,那个脱离了秀才本相的驸马,变得狰狞惨绝,‘知不知道我一直不喜欢你出口成章的嘴巴’说完连根拔起了她的丁香舌。狠狠地攫住她的下颌,面色扭曲且狂笑,‘你的眼睛总是让男人着迷,还有你的脸,红颜祸水……’说完的同时,眼睛被剜了,脸颊划得面目全非。带着怨愤,独生爱女被一剑杀死,哀莫大于心死,携着全部的恨跳崖了。却不知,此一时彼一时,她以血为誓,用灵魂跟魔鬼做了交易,重生后的她却成为了昭阳帝国苏家嫡女,身份成谜的苏涟卿,开始慢慢剥丝抽茧,解开一个又一个的真相的时候,才猛然发现……
  • 毒姬傲世:别惹五小姐

    毒姬傲世:别惹五小姐

    她本是公爵贵女,却因出生卑微,又是天生不能习武的废人,背负着“妖女”的恶名,受父亲冷落,庶母陷害,姐妹欺凌,最终被赶出国公府,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惨死在雪地里,惨遭抛尸荒野。她是现代顶尖特工,精明睿智,才华绝世,在执行任务时发现对手的首领就是自己最信任的上司,在对决中和敌人双双横死!当现代顶级特工穿越到柔弱孤女的身上,怯弱纯良的眼神不再!善良无助被刚毅狠绝代替,天真无邪转化为城府深沉!命运开始逆向,大陆开始掀起波澜。请看一代绝世女枭雄,如何在异时空谱写属于自己的史诗!
  •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日更,喜欢请收藏】她,黑道头目的大小姐,暴力冷情,孤傲自我。他,流连花丛的太子爷,魅惑多情,狂妄自大。第一次相遇,他轻佻地在她耳边呢喃,于是她挑眉一脚招呼他的小/弟!第二次撞见,他大手笔的想要买她一夜,她却扔了五十万给他,喊他一声鸭/子……待花心的他为她抛却万千女人,才发现她的身边不乏男人,他该止步不前,还是巧言豪夺?而当众多美男来袭,她又是如何hold住内心,又是为谁展颜一笑?
  • 琴瑟无端

    琴瑟无端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