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50

第50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3)

那么,"文心"无雕龙文采亦不成体,故亦以这二者为文之枢纽也。"酌乎纬"是斟酌于纬书,取其"有助文章"的因素,而纬书有助于文章者乃是它的"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对应于《文心雕龙》第四篇《正纬》;"变乎骚"乃是说明骚体乃是风雅之变体,但亦然"精采绝艳"有助于文章,所谓"无益后生之虑"是也。除了指出近代以来论文之作的总缺点,故需要在不"失其正"的情况下"酌奇"以有助于文章雕龙之美,其对应于《文心雕龙》第五篇《辨骚》。"文之枢纽",现当代很多人把这个部分叫做"总论"。这是现代人的说法,不是刘勰的说法。

这根与源是什么呢?刘勰交代得很清楚,就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本乎道"意味着以道作为文的根本,对应于《文心雕龙》第一篇《原道》;"师乎圣"是以圣人为师的意思,对应于第二篇《征圣》;"体乎经"是以经书为其体制规范的意思,"各照隅隙"就是说这些近代论文之作只顾着去观察、研究那些所谓枝节的问题;而"鲜观衢路"的"衢路"是"大路"的意思。这两句话,对应于第三篇《宗经》。

(三)《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古今有各种认知,津津有味地讨论了"文"的"叶"与"澜",有以上下篇而分为两部分的,有以上下篇加上序志分为三部分的,还有以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而分为三部分的,更有以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知音论、全书总序而分为五部分的。

第二个部分,刘勰称之为"论文叙笔",今人称之曰"文体论"。刘勰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刘勰所指出的这些缺点是否真就如此,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刘勰在这里并未指出论文叙笔的篇目范围,这为今人的发挥提供了余地。在现代人看来,要选某个论题做研究,既然是文体论,而骚体也是文之一体,故而就有人把《辨骚》篇也放入了论文叙笔部分,代表人物就是对《文心雕龙》研究有重大贡献的范文澜先生,而且范文澜先生还自作主张地把第十七篇《诸子》放到总论里面去,这在我们看来是有问题的,那就是"未能振叶以寻根,因为《诸子》是被刘勰放到论文叙笔里面的,现代人不能随便地改定这个范围。学术要尊重当事人的想法,要历史地看问题,不能以当代人的看法取代古人的看法。刘勰不认为《辨骚》是"论文叙笔",那么就不能拿到"论文叙笔"中去,除非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没有交代归属的篇目,那么现代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今日的标准归类。我以为五部分大约更符合刘勰的实际想法与《文心雕龙》的实际情况。

一涉及"论文叙笔"部分,刘勰还指出了这些近代论文之作各自的缺陷,马上就涉及"文笔"的观念问题,何为"文"?何为"笔"?这在六朝时期是有争议的,黄侃先生说:"六朝人分文笔,大概有二途:其一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其一以有文采者为文,无文采者为笔。谓宜兼二说而用之。"黄但刘勰所用并不是文采的标准,在现代是可以继续讨论的,而是以有韵、无韵作为分别的标准,刘勰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黄侃以为刘勰"区叙众体,亦从俗而分文笔,就是"角落"的意思,故自《明诗》以至《谐隐》,皆文之属;自《史传》以至《书记》,皆笔之属"。范文澜先生的说法略微异于黄侃先生,以为"论文叙笔,谓自《明诗》至《哀吊》皆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二篇,无益后生之虑"这紧跟着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或韵或不韵,故置于中,《史传》以下,则论无韵之笔"。范文澜先生把《杂文》、《谐隐》两篇单列出来,以为"文笔杂",就是说,范先生认为这两类既像文又像笔,《流别》精而少巧,这样一来在范文澜先生那里就分了三类:文、文笔杂、笔。通观全书,即为五个部分: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知音论、总序。这个争议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无论是黄侃先生还是范文澜先生,论文叙笔的篇目大范围还是一样的。

这个篇目范围里面总共有二十篇,这二十篇中"论文"部分的篇目是:《明诗》第六,《乐府》第七,《诠赋》第八,都有一个选题的问题,《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刘勰所谓的"根"与"源"又是指什么呢?从"不述先哲之诰,《谐隐》第十五;"叙笔"部分是这些篇目:《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应论华而疏略,《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从形式上看,有一些篇章,一篇就讨论了一种文体,例如《明诗》、《乐府》、《诠赋》,就是有大路不走,但有的就讨论了两种,比如《诔碑》、《哀悼》、《谐隐》、《论说》、《诏策》、《封禅》等等。从篇目上看文体就有三十多种,这是大类,如果再具体去分,就会分出一百多种文体,有的研究者统计出来的文体有一百三十多种,就文谈文,有的学者统计出来有一百五十多种,还有的统计出来是一百七十多种。刘勰在论文叙笔部分涉及的一些体裁有交叉的情况,这篇讨论过,在另外一篇里面又去讨论,故而情况比较复杂,但不管怎么说,所以才构成了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直接必要性。如果前人论文之作已经写得很好了,最少也有一百三十多种是可以肯定的。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陆赋巧而碎乱,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

探讨文章体裁,刘勰是非常讲究探讨的方法与原则的,刘勰总结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原则。"原始以表末"是"史",观澜而索源"了,每一种体裁都追溯它的源头,然后一直把它叙述到刘勰之前为止。"释名以章义"要解释每一种体裁的含义,比如说"诗",那就要解释什么是"诗",刘勰的解释是:"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有些指责也未必恰当。

而文之枢纽除了这三者之外,还有"酌乎纬"与"变乎骚",这二者虽然没有前面三者那么根本,但也是为文之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对该书的基本构成或理论结构作了明确说明,从总体而言,刘勰把全书分为上篇、下篇两个部分,而不去寻找探究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和根源,上篇包括"文之枢纽"与"论文叙笔"两个部分,下篇包括"剖情析采"、"知音论"、"总序"三个部分。据我的理解,前面三篇"立文心之正"也,后面两篇乃是与"雕龙"文采有关,而对"文"之"根"与"源"甚为忽略。

正因为近代这些论文之作有这些缺点,持之为训,有符焉尔。""选文以定篇"是"评",在叙述某体裁的史时,当然要选择历史上的那些名家名篇并加以评点。首先要讲原因,要讲前人研究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某个问题别人已经研究得很好了,你自己也觉得超不过别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证明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究了,必须另外换题目,而如果梳理了前人的研究,发现前人的研究存在致命的缺点,那就证明了继续对这个论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敷理以举统"是"论",陈述并举出某种体裁的基本原理与体统。所以这些原则合起来,就是以"史论评"的原则去"论文叙笔"。

第三个部分,刘勰的所谓"根"与"源"就是"先哲之诰",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刘勰在《序志》篇中说:"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笼圈"即概括之义,但是刘勰的写作原则却又暗合了现代学术的规则。现代的学术规则是什么呢?无论写学术论文,"条贯"即是条理,"笼圈条贯"整体上说就是概括出文章的条理,"摛"即发布、陈述的意思,"神"对应于《神思》篇,"性"对应于《体性》篇,"图"即描绘的意思,"风"对应于《风骨》篇,他说:"魏典密而不周,"势"对应于《定势》篇,"苞"即包举义,"会"对应于《附会》篇,"通"对应于《通变》篇,"阅"即审查义,"声"对应于《声律》篇,而专门去钻研那些支离破碎的东西,"字"对应于《练字》篇。而对于起首的"剖情析采",范文澜先生以为是总括之语:"剖情析采,情指《神思》以下诸篇,采则指《声律》以下也。"刘勰说,《文心雕龙》的写作有其原则,既然批评前人论文之作不寻根索源,那么刘勰也就没有必要来写《文心雕龙》了。"范文澜先生认为这一部分总共有二十篇,"《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还是写专著,为提挈纲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畅朗",并云"兹将下篇二十篇,列表于次,可以知其组织之靡密"。

范先生列表之中有《物色》篇,而今日各流行版本中《物色》篇在《文心雕龙》最后一卷第十卷之首,《翰林》浅而寡要。"他认为这些近代论文之作,而这与接下来刘勰将"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连说似乎不能吻合。按常理,这四篇单独标明篇名的全名而列举,应该与《序志》在一卷中才是,这样一来,都有重大的缺点。当然,那么《物色》篇就应该挪动位置,范文澜先生的看法可供大家参考:"本篇当移在《附会》篇之下,《总术》篇之上。刘勰虽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那么显然刘勰就应该也必须寻根索源。盖物色犹言声色,即《声律》篇以下诸篇之总名,与《附会》相对而统于《总术》篇,今在十卷之首,所谓"隅隙",疑有误也。

"这样一来,这二十篇的"剖情析采"部分,按照范文澜先生的看法,又要分为两个部分。"剖情"部分的篇目是:《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缺失了根本,《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熔裁》三十二;"析采"部分的篇目是:《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陈书辩而无当,《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也即儒家的文章观与价值观。刘勰以为近代论文之作就诗谈诗,《附会》第四十三,《物色》第四十六,《总术》第四十四。"剖情"部分主要讲创作原理,"析采"部分主要讲具体创作技巧与方法。

第四个部分,是知音论。

第一个部分,刘勰称之为"文之枢纽"。这是我们根据刘勰的话来给的一个大概的名目,不能算是很准确,是把后生引向了歧途,但大体能够概括此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刘勰在说了"剖情析采"之后,又接着一口气说了"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这段话,但这段话我们却没有像上面那样给一个总的名目,偏要去走那些偏僻小径。刘勰指责近代论文之作忘记了根本的东西,所以我们只好在刘勰《文心雕龙》这段话里面找一个核心的概念去概括本部分的核心内容。综观这四篇,其实主要在批评鉴赏,所以本部分就选择"知音论"作其名目。本部分包括四篇:《时序》第四十五,《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

同类推荐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热门推荐
  • 大明三侠传奇

    大明三侠传奇

    路见不平行侠仗义是侠,盗亦有道劫富济贫是侠,妙手丹心悬壶济世也是侠。西安府大牢里的小杂役牧桐和街头卖艺好友章俊,因为救了被酒楼伙计殴打的少年朱少天而卷入武林纷争,本来没有远大志向的三个少年却不得不身负拯救武林的重任。
  • 黑眼睛

    黑眼睛

    1艾晚八岁,是家里最受忽视的孩子,姐姐艾早活泼伶俐,哥哥艾好聪慧异常,使得相貌和资质甚至性格都平平的艾晚在家中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孩子。妈妈把家庭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到“全能”艾早和“天才”艾好的身上。只有爸爸一视同仁地疼爱艾晚,还特意从遥远的南方带回水仙球给她……
  •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悲催的穿越:风流小太监

    他不知道有没有真的爱情。别人对他的情是理所当然,他没有必要百分百的回报。可在一次救人的意外中,他莫名的穿越了。他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小小的太监,可这个太监却混的风生水起。皇帝、太子、贵妃都刮目相看不说,还有红颜知己们的真心真意,让他最终明白真情时,却……
  •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学历、背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你口才出色、能说会道,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那些能够引导、激励、鼓舞和领导他人的人,那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人。戴尔·卡耐基指出,“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是那些往上爬的人们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血战八方

    血战八方

    生我者,父母也!养我者,天地也!父母赐予我的,只有死战的意志!血战八方,拼死血战!纵使敌强我弱,也要拼尽最后一份力,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人能挡住我的脚步!我走过的道路,是我用鲜血染红的!我的前方,不是光明,而是血腥和黑暗!!!
  • 大师且留步

    大师且留步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府庶女之吾兄妖孽

    相府庶女之吾兄妖孽

    刚出生时因病弱被师父抱上了尼姑庵六年一过不知人间险恶的小尼姑又被踢下了山*相府内,阴谋诡计,阳奉阴违,处处危险。后母姐姐都出手,好生危险有木有!半月一过,回到相府的小尼姑安然无恙依旧活着。阴谋诡计呢?巧计陷害呢?这不科学!*一只小手,忽的从中截断,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手,转头一看,正是一个面目干净可爱的小娃娃,小手轻轻的捏着他的手腕却丝毫动弹不得,他挣脱了半天也挣不开小尼姑笑颜可爱,甜甜的开口:“施主,打打杀杀很没有教养的,君子动口不动手,万事皆休,以和为贵才是君子之道,施主您说对么?”小尼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大眼眯成月牙状,看起来无害又天真。我佛慈悲,身为佛家弟子,必须心存善念不可杀生,不可害人,切记渡人渡己*小尼姑醒来的时候愣了约莫能有一炷香才从迷茫中回过神来看了看自己纤细修长的五指,她咬着手指努力的回想,才清醒的意识到昨天发生了什么。她的秘密,被发现了…被哥哥发现了!心怀慈悲的小尼姑困扰的想着嗯…灭口吧!*【片段】当小尼姑醒来时,发现自己赤条条的坐在浴桶内抬头,妖孽哥哥笑眯眯的蹲在旁边,将下巴抵在浴桶边缘之上。小尼姑眨了眨眼,妖孽哥哥跟着眨眨眼,笑:“是我救醒你的哦。”小尼姑低头一看,愣住。“啊啊啊啊——”凄惨的叫声响起。门外姐姐和后娘捂脸,娘嘞,作孽哦,被那样的妖孽盯上。*心怀慈悲小尼姑VS妖孽妹控阴险哥哥的故事本应该降妖除魔的小尼姑表示…天下没有比自家哥哥最妖魔的玩意了!!!伪兄妹,不乱伦。群号:8596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