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40

第40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3)

如果按南朝时期裴子野的观点来看,此期不但不自觉,反而很不自觉。裴子野写了《雕虫论》讨论此期的诗文,他以"雕虫"称之,显然在他那里此期诗文是极其不自觉的,虽然他以"雕虫"称之有点过分。唐代初期的人批评魏晋南北朝的诗文也很多,包括陈子昂在内。这些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的批评集中在说此期诗文缺乏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忽略大道,远弃风雅。什么叫大道?也就是刘勰所谓的离本弥甚的东西。如果没有"本",文章背后就没有价值观。到了中唐时期,批评就更盛了,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面,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几乎全盘否定,虽然这样有点过分。我们现在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是自觉的,但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都不认为自己自觉呢?唐代的人也不认为魏晋南北朝诗文自觉呢?到中唐,除了白居易的批评外,另外一个批评者就是韩愈了。韩愈批评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的"文",主要是批评骈文,以为其文不载道。

正因为韩愈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不载道的时期,所以韩愈就起来主张文要载道,这样才开始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目标就是要革新文章,要让文章回到韩愈所认为的正常的轨道,如果现当代的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是自觉了,那就意味着韩愈太不自觉了,但是在韩愈看来他自己自觉得很,他认为他是自觉地起来恢复儒家的文章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是诗还是文,唐代人都认为魏晋南北朝不自觉。到了宋代,苏轼写过一篇文章,叫做《韩文公庙碑》,苏轼在文章中写过一句话来称赞韩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那就意味着在苏轼眼中韩愈前面八代之文是"衰",既然在苏轼看来是"衰",那在苏轼眼中也不可能此期是自觉了,而是很不自觉,"衰"的文章时代不可能是一个自觉的时代。这八代是哪八代?这八代指的是东汉加中间六朝再加隋代这八代,既然苏轼认为这八代文章都是衰的,那就意味着韩愈才把文章振兴了。那么,在苏轼看来,韩愈才是自觉的,这才是中国文化传统与"文"的传统中的文的观念和自觉观念。

我们要考察中国历史上某个时代的"文"是不是自觉,不能用近代的或西方的纯文学眼光来看待。用西方的纯文学眼光来看待西方可以,用来看待中国的文化与文学现象就不是一个历史性的、学术性的判断了。鲁迅先生在演讲中的这句话本来还是严密的,因为有"近代的文学眼光"这个定语存在,但是后面的人就把这个定语有意或者无意地抛诸脑后不管,只要鲁迅先生说的后半段话,从而形成学界如今这样的情况。而我们现在问的是,不用西方的文学眼光来看,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或者情况。

刚才已经讲了,不用西方人的眼光来看,而用魏晋南北朝人自己的眼光看,用唐代人的眼光来看,用宋代人苏轼的眼光来看,这些"看"让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些时代的人的眼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是一个诗文自觉的时代。中国人对"文"是否自觉有一个最根本的判断,那就是载道与否。文载道,或文原道,这才叫文的自觉。如果文章不载道,不原道,那就叫不自觉,而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章刚好在中国传统中看来是不载道、不原道或者不怎么载道不怎么原道的,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就不叫自觉,只有载了道才叫自觉。那么这个"道"用来干什么?是用来批评社会的,中国古代士大夫写文章就是用"道"来评判社会、批判社会、干预社会,文章只有与社会的关系越紧密才能说发挥了文章自身的功能,如果文章逃避于自我的小角落里面,自娱自乐,在中国传统中看来那是文章的汩没,而不是文章的自觉。正因为如此,韩愈才要发起一个古文运动,重整儒家的道统和文统,这样他才认为"文"走向了自觉。

我个人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言诗、山水诗、田园诗、骈文等大量出现并不是自觉的标志,只能说,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无奈的选择。他们想不想干预社会现实呢?肯定是想的,士大夫传统的惯性就是要干预现实,但是在这个时期他们又不敢干预,干预就会被杀头。之所以说这一代人走向玄学、走向怪诞、走向魏晋风度,走向玄言诗、山水诗、田园诗等,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只要真正读懂了这个时代,你就会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们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他们本来想干预社会但不敢干预,最后只好放弃干预,走向一种远离社会性的写作方式,或者说把社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写作方式,这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这个不能叫自觉,只能叫无奈的选择。这样选择是为了避祸,不这样就避不了祸,后面的人即使没有避祸的需要了,也因为前面几代人出于避祸的需要而形成的文风而自动走上前面文章写作的路径。在现代有一个学者也谈到了这个时代整体文化的态势,这个人就是柳诒徵先生。他在谈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候,以为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的中衰时期,而且以此作为一章的题目。柳先生以为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中衰时期,如果反而认为这个时期文学在自觉,这显然是很矛盾的。"文化中衰"中怎么可能又文学自觉呢?柳先生的这个大判断当然可以商榷,但是从中国文化史自身的逻辑看,柳先生的看法是能够站住脚的,否则就不会有唐代以后开始的华夏文化复兴运动。

如果此期不能称为文学的自觉,那么也就不能称为人的自觉,这二者逻辑上是完全一样的。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怪诞这样放达?不得已也。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而不是人的自觉,如果称之为人的自觉,很有可能亵渎了这一代人。可以去问问阮籍、嵇康他们同不同意说他们自觉这个看法,如果他们能够起死回生的话,估计也会对当代人的这个说法感到愤怒。我们还可以再推,如果你把这个时代称之为人与文的自觉时代,就没办法解释前面,也没办法解释后面,如果这样定位魏晋南北朝的"文"与"人",那就意味着汉代不自觉,唐宋元明清也不自觉。但是,汉代的人认为他们自觉得不得了,例如董仲舒、扬雄、班固等人就认为他们很自觉,唐宋元明清的人也认为他们自觉,而且他们批评的往往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中的主流观念,在"文学"的观念上没有采用西方的观念,同时在"自觉"的观念上也没有采用西方的观念,而以自身的观念与逻辑对自身的文化文学现象进行判断。

第三个大问题是这个时期算不算中国传统文论的高峰时期。学界到目前为止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这个时代的文论是中国文论的高峰。现代人之所以认为这个时代是文论的高峰,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他们认为这个时期的文学观念最接近于纯文学观念,是文学观念的净化与进化。郭绍虞先生就是这样讲的,他讲这个时期是"文学观念的演进期",这是第一个理由。是否这一代人在有意写纯文学呢?我刚才已经讲了,他们为什么要去写社会性很弱的诗和文,主要原因是避祸,是没办法的选择,而现在的人却以为他们是在有意搞文学观念的净化、进化,这古今的思维错位是很明显的。

这是否就真正接近了纯文学的观念呢?也不是,大家去看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的"文"的观念以及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文"的观念,就可以知道,在他们那里,"文"并不是指诗、赋纯文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曹丕《典论·论文》是在论"文",而其所指之"文"包括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刘勰《文心雕龙》的"论文叙笔"中,我们不谈"笔",仅仅谈"文",就已经远不是今人所谓的纯文学了,此期确实有个别人有纯文学的倾向,但那不是主流的东西。第二,现代人之所以认为这个时代是文论的高峰,还因为这时期有两本系统的文论专著,而其他时代却没有。这两本系统的文论专著是《文心雕龙》和《诗品》。《文心雕龙》是讨论文章的专著,《诗品》是讨论五言诗的专著,《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的话,显得更为系统。拿现代西方学术的标准来看,《文心雕龙》确实是非常系统的,那五十篇的结构非常紧密,所谓"体大思精"。而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有两本系统的文论著作就是文论高峰吗?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细细探讨。

系统不系统这个理由我们也必须质疑。这只是一个形式的标准而已,如果按照形式标准去下个形式判断,这时期确实可以说是文论高峰。如果真要说此期文论是高峰,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但是成立的前提是只使用形式上的标准。但中国传统中是以系统不系统来作为标准而认知某时代的文论吗?刚好中国文化传统中是不以形式的标准来做标准的。两本文论著作很系统,中国传统中刚好不重视系统,越系统越不重视,相反很重视那种看似很不系统的东西,《论语》系统吗?一点也不系统,但是,是系统的东西影响大还是别人不系统的东西影响大呢?很显然,孔子随便说几句话都比那很系统的东西影响大。还有我们前面第二编讲过的《毛诗序》,《毛诗序》就这一点文字,系统吗?不系统。但是《毛诗序》这短短一篇文章,哪个系统的东西也比不了它的影响力,整个魏晋南北朝在文论方面的文章著作加在一起对后世诗歌思想的影响恐怕都比不了汉代的一个《毛诗序》,梁启超说中国传统中把《毛诗序》奉为千年宝典就说明了这一影响力。

这说明,在中国传统中是不能采用形式的标准来判断的,中国传统中的判断标准是实质性的标准。所谓实质性的标准就是看实质性的影响有多大,不管写得多么系统,如果没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或者产生的影响很小,那就不重要。实际上,《文心雕龙》诞生之后,直到晚清之前,基本上就没有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候本来就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刘勰想尽办法交给沈约看了一下,沈约只说了"深得文理"。如此而已,虽然沈约常"陈诸几案",但恐怕也就停留在几案上的影响而已,对实际的文学创作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何影响。刘勰的书在唐代也没有任何影响,宋代也如此。明代梅庆生、王惟俭对《文心雕龙》做了很简单的注,但恐怕很多人是在此时才第一次听到梅庆生、王惟俭这两个人的名字,既然这样,那也说明影响非常小了。直到清代,黄叔琳对刘勰的《文心雕龙》的注才开始有了点影响。

而《文心雕龙》真正产生影响不是在古代,而是现代,但是对现代产生影响也不是对文学创作本身和文学思想本身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是现代人受西学"系统"、"体系"之类的观念影响后回头一看,发现《文心雕龙》才是最系统的,所以《文心雕龙》在现当代就"热"起来了,"热"是因为它刚好在形式上符合西方的著述形式这个标准。所以说《文心雕龙》产生理论上的影响(而不是实质性的影响)是在现当代,整个古代它基本上默默无闻。既然《文心雕龙》在整个古代基本上是默默无闻,那它怎么能够成为实质性的标准呢?以此去说魏晋南北朝是文论高峰,当然就不合适了。

判断一个时代不是用形式来判断,一定是用实质性标准来判断。那么从实质性标准来判断,真正对中国诗文的思想产生实质性的重要影响的,反而是先秦和两汉。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不能用数量的多少和书写得系统不系统来作为标准去判断。先秦、两汉关于"文"论的东西写得并不多,但是它们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哪个时代能够超越这两个时代的影响力,无论在哪个方面,这两个时代的影响力都占据主流。正因为如此,我们怎么能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论的高峰呢?我们要掌握一个时代,就必须要把这些问题先搞清楚。其实现当代学人把这个时期称为文论高峰时代也和前面说的他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自觉时代有关系,都自觉了当然就高峰了,这是惯性逻辑使然。

同类推荐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热门推荐
  • 校园至尊:王牌男友

    校园至尊:王牌男友

    他花十万想娱乐她一笑,她潇洒的拿出金卡在他面前:“你的双倍,二十万,给我一个皮笑肉不笑。”……这世界,没有人可以拿她来娱乐!神秘的背景是她曾经的灰暗,性格上的极端,却成了他眼中致命的吸引……
  • 一生一世:妖孽王戏盗墓妃

    一生一世:妖孽王戏盗墓妃

    :我有喜了。:你是男人,哦不,你连男人都不是,一个宦官有什么喜?宦官确实有喜了,不过这孩子是谁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皇子,总有一个是他爹吧?当所有的阴谋退去,所谓的怀疑,不过是自卑与逃避,曾经以为,坚守与否,自己只是路过这一场盛世繁华,最后谁与谁君临天下,锦衣华发,都与她无关,可是待她看清一切,却已天人两隔……
  • 养妖成夫

    养妖成夫

    孟其姝:我去,没想到新姑爷如此的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丫鬟阿乙:真是帅的惨绝人寰!小姐阿乙:陆公子真可怜啊。丫鬟阿丙:简直帅的合不拢腿!片段三:提亲孟其姝:卧槽!这头色狼!不是说好一夜之后一拍两散的么?这几个意思!【文风轻松,待到成年之后以身相许。被抛弃的是我,最可怜的是我好么。片段二:退亲五岁的孟府大小姐打猎归来带回了一头受伤的狼,礼金万两,那是一头狼啊…“你们听说了么?陆公子今日特地召开诗会是专门宣布退亲的!”“孟其姝那个粗鲁的女人哪儿能配的上陆公子啊。”“这下看孟其姝这小丫头还如何炫耀!”片段一:宿遇“陆公子总算是摆脱那个魔女了,宠文,爽文,整个孟府顿时炸开了锅。家丁阿甲:还以为小姐没人要了呢,真不知是倒了哪辈子的霉跟那个魔女定下了亲事…”聘礼百担,你会怎么办?是一脚踹出去还是一脚踹出去还是一脚踹出去呢?小姐阿甲:陆公子真可怜。小姐阿丙:陆公子真是太可怜了。丫鬟阿甲:大小姐带回了一头狼!丫鬟阿乙:大小姐真的带回了一头狼!某狼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贵公子凤越登堂入府,受到孟老爹盛情款待,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个陌生男人压在身下,交易…不,提亲成功。家丁阿丙:天哪,欢迎跳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总裁的命定女佣

    总裁的命定女佣

    ***“咣”的一声,她把手上端的黑咖啡泼到了他那价值不菲的西装裤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她惶恐地道歉,却看到一双魅惑的眼眸,禁不住慌张地低下了头。他藏匿于眼底的戏谑在看到她如出污泥般的清颜时却陡然一震,被逼相亲的晦暗一扫而光。***“贱货,你和你妈妈一样,都是狐狸精,为什么要来搞砸我的相亲宴,你知道这对我来说多么重要吗?还是靠你那个傻样能救我们蓝家吗?你以为他会看上你吗?”一个女人怒极的咆哮声在蓝家的客厅里响起,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蓝天素白的小脸上印上了一个大红印,她没有哭,只是漠然转身进入自己的小房间。被辱骂的日子,早已是一种习惯。***“纪总,这是我们蓝氏企业的合作开发案,只要你愿意娶我的女儿,我们就可以共同赢利了。”明明是自己有求于人却还要摆出一副高姿态的蓝振林,在纪正哲玩味的笑容下心里直打鼓。“噢,是吗?我们合作可以,但是我还有个条件,我正好缺个女佣,让你的二女儿到我家当女佣,怎么样?”......亲们,这是飘的最新文噢,还盼着你们给我多多支持啊!!我会努力的,别看简介不怎么样,但内容还是很精彩的噢!!!推荐好友黛墨儿的文《花心恶少恋娇妻》自己的新文《亿万前妻》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死水微澜

    死水微澜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 前尘:民国遗事

    前尘:民国遗事

    这也是已故作家汪曾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受戒》、《大淖纪事》等小说,其实任何时代都有,意在勾沉扶奇的动机。只不过,文学对既往的书写,大时代的火车轰轰隆隆过后,着眼点不同;文学对人物的书写,路边的野菊花狗尾巴草之类,标准照似的行止,而是被大时代话语遗忘的栩栩如生的个性。,尤看重的并非其端正的思想。那种率见性情、俯仰自由、我行我素、癖好不遮、胸臆无碍的面目,要么零落,与历史教科书的臧否扬抑,要么被遗弃与遗忘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