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1

第1章 概述 (1)

一、古汉语判断句研究现状

(一)古汉语判断句研究的推进历程

判断句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下面简要概述这一研究历程。

从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诞生,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还没有把判断句作为一个句类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研究,此时期涉及判断句的有关论述主要围绕系词展开。马建忠《马氏文通》(1898/1983)"表词"一节论及判断句问题,"表词"指"静字成为语词",实际包括了名词等体词性成分作谓语的情况,可以说涉及到了判断句,但没有把判断句独立出来。马氏把联系起词与表词的"是"、"非"、"为"、"即"、"乃"等称为"断辞",又称为"决词",这些词就大致相当于后来所说的系词。不过在书中,马建忠有时又把"犹"、"若"、"有"、"必"、"也"等称作"断词",这样"断词"似乎又泛指一切表示判断语气的词。

后来,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1982)把"为"、"是"、"系"、"乃"、"惟"、"斯"、"谓"、"曰"等词称为"断动",属于"不完全自动字"。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1983)首次使用了"系词"这一名称,把"是"、"为"、"乃"、"系"等称为"系词",属于"联系虚字"。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1992)把"是"、"为"、"系"、"即"、"乃"、"非"、"为"、"作"、"成"、"有"、"无"等称为"决定的同动词",把"像"、"如"、"似"等称为"推较的同动词"。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1984)把"是"、"为"、"乃"、"则"、"即"、"曰"、"谓"、"惟"、"有"、"伊"、"繄"、"斯"、"然"、"徒"、"非"、"否"、"不"、"无"、"微"、"彼"等称为"不完全内动词"。

以上对系词的研究术语杂乱、名目繁多、范围宽泛。使用的术语有"断词"、"决词"、"系词"、"同动词"、"不完全内动词"等,而这类词既包括了后来的专职系词,又包括了一部分副词、语气词、动词等。1937年,王力为使行文简洁,本书在提及前修时贤名讳时一律省去"先生"二字。发表《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对系词进行了深入研究。集中研究了"为"、"是"、"非"三个系词,对这几个系词的来源、产生时代、基本功用等作了详尽探讨。王文的研究有了历时的观念,并且注意到了中西方语言的差异。该文不仅对系词研究有总结梳理之功,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也有开创意义。

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法学进入革新时期,判断句作为一个句类开始被独立出来并加以研讨。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82)把汉语句子划分为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和有无句四类。指出判断句用处在于解释事物的涵义或申辨事物的是非,基本式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是名词或指称词。以"作为"义、"变化"义、"称谓"义、"犹若"义等动词为准系词联系主谓语的句子为"准判断句"。吕著指出"为"、"乃"、"即"、"者"、"也"等都是判断句里的联系词,但是纯粹的系词只有一个"是"。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85)把汉语句子分为三类: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指出: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语的;描写句是以形容词为谓语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系词"是"字,为联系的工具的。王著把"是"、"非"、"为"、"即"、"乃"、"系"等看做系词,把"像"、"似"、"如"等看做准系词。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1986)没有对判断句作句类研究,而是就系词的性质、来源等问题作了探讨,高氏把"是"、"乃"、"为"、"即"、"系"等看作系词。总之,这一时期基本是按照句子谓语的性质划分句型,以在句子中的连接作用为准界定系词。

建国后对判断句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1958年,王力《汉语史稿》出版,《史稿》详尽论述了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对系词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系词是在判断句中把名词谓语联系于主语的词。并且指出汉语中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这就基本结束了系词研究中的混乱状况。五六十年代的判断句研究关注点主要在系词"是"的产生与来源问题上。(关于系词"是"的产生、来源等问题下节单独评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在继续关注系词"是"的产生与起源的同时,也对判断句的性质与地位展开一些讨论。关于判断句在汉语句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判断句等同于名词谓语句。比如朱星《古代汉语》(1980)认为:判断句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的句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直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任,因此也叫名词谓语句。荆贵生《古代汉语》(1995)认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名词谓语句,即分别对应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判断句属于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小类。

比如朱振家《古代汉语》(1988)认为名词谓语句应该包括判断句和描写句两类。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1992)根据句子谓语的性质首先把句子分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四大类,名词谓语句又包括了判断句、描写句、说明句和对答句四小类。不过该书又指出判断句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判断句的谓语既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而狭义判断句必须满足主谓之间等同关系、名词性的主语和谓语、系词联系主语和谓语三个条件。以上各家主要以谓语的性质为标准来界定判断句,所认定的判断句基本局限在名词谓语句的范围内。

近年来,汉语学界划定判断句这一句类的依据有所改变,对判断句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张双棣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2002)根据句子的表达功能(主语、谓语之间的关系)把古代汉语的句子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三个基本句类,认为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与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存在着不严格的对应关系。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2004)根据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把古汉语句型分为叙说句和论断句两类李氏的句法体系严格区分了句类和句型,本节提及的其他各家的论述没有严格区分这对概念,叙说句又包括叙述句和说明句两个次类,论断句包括了判断句和按断句两个小类。李氏所论"判断句"包括了各种实体性词语充当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另外,近年来学术界对系词"是"的成熟时代、特殊"是"字判断句的来源、"为"字能否作系词用等问题也开展了一些讨论,下文详述。

(二)系词"是"的产生、成熟时代及其来源

关于系词"是"字的产生时代,最早对系词进行研究的王力认为产生于六朝,后来他在《汉语史稿》中修正前说认为产生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洪诚(1957)和周法高(1975)认为系词"是"出现于汉代。刘世儒(1957)也认为"'是'字作为严正的系动词用法在先秦还没有"。赵立哲(1957,1959)最初提出秦汉间已有了系词"是",后来又指出系词"是"字在《诗经》时代已经产生。裴学海等(1963)搜集了先秦汉语大量的"是"字句,证明系词"是"的产生是在《尚书》《诗经》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者多倾向于上古已有系词"是"的观点。唐钰明通过变换分析、利用出土文献论证系词"是"的出现当在战国后期。后来的学者利用新发掘的语料又作了一些系词"是"产生于先秦的补证。总之,系词"是"出现于战国晚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通行的看法。

关于系词"是"字发展成熟的时代,王力(1958/1980)认为系词"是"的普遍使用是在中古时期;唐钰明(1992)认为系词"是"在东汉已经走向成熟;汪维辉(1998)认为系词"是"的普遍化使用不会晚于汉末;何亚南(2004)认为系词"是"的成熟时代宜定在两晋之交或稍前,即公元4世纪前叶;石毓智、李讷(2001)认为系词"是"字完全发展成熟约在5世纪。各家对系词"是"字发展成熟时代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系词"是"的成熟期在中古基本是肯定的。

关于系词"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来源于指示代词"是"。王力(1937/2000)首先指出系词"是"是由复指的代词"是"发展而来的。后来,郭锡良(1990)对王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代词"是"本用于复指过长或过于复杂的主语,后来在短主语后也用"是"复指,这种情况下复指的意味便减弱了,"是"字只起联系的作用,当句末的"也"字失去时,"是"字就成了纯粹的判断词。他还指出在"是"的词性演变过程中,曾受了形容词"是"的影响。石毓智、李讷(2001)认为指示代词"是"的高使用频率和其占据的回指话题的句法位置,导致了"是"的语法化。冯胜利(2003)认为"是"字由指示代词到系词的发展,是由于副词前移把"是"推进到了话题与说明之间的语音停顿位置,从而使"是"获得了语法化的环境。

另外,持"代词说"观点的还有洪诚(1957)、马忠(1959)、高名凯(1948/1986)、敖镜浩(1985)、向熹(1993)等。第二,冯春田(1985)、洪成玉(1980)、Yen(1986)等认为来源于形容词"是"。此观点认为系词"是"与表示"正确、对"的形容词"是"的语法性质是一样的,由形容词"是"向系词"是"的演变主要是词义引申问题。第三,洪心衡(1964)认为来源于表示"确认"意义的副词"是"。第四,赵立哲(1957)认为来源于《诗经》中的语气词"是",语气词"是"与指代词"是"同源而异流。第五,孙锡信(1992)认为系词"是"的来源不止一途,既来源于代词性的"是",又来源于谓词性的"是"。第六,肖娅曼(2003)认为"是"本来就有系词的用法,它是一个集"本真"、"断真"、"存在者"三者意义于一身的统一体。总之,在系词"是"来源问题的看法上,前两种观点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代词说"的观点。

(三)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关于中古汉语判断句,学术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考察描写、系词"是"字产生及发展成熟的过程、特殊"是"字判断句的来源和专书判断句研究。

中古汉语判断句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是"字句的考察与描写。刘世儒《略论魏晋南北朝系动词"是"字的用法》(1957)较早考察了系词"是"的基本用法和它在词义与词性方面的引申用法,并且探讨了判断句省略、判断句变式、判断句中的系词与副词等相关问题。柳士镇《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1992)详述了中古"是"字判断句的句式类别、结构成分的扩展、"是"字功能的引申、"是"的否定形式等。向熹《简明汉语史》(1993)对中古时期"是"字判断句的基本用法和引申用法也作了详细论述。

系词"是"字产生及发展成熟的过程是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关注的热点,这方面的成果也较为丰富。冯春田(1985)全面考察了《论衡》中"是"的用法,提出系词"是"来源于形容词"是"的观点。胡湘荣(1993)利用佛经异译阐述了魏晋时期系词"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系词句在判断句中占优势、系词"是"常位于副词之后、系词"是"之后的表语复杂化、系词"是"出现了一些扩张用法等。唐钰明(1992)通过分布率、见次率、"也"字煞句率、"X非是X"格式的出现等论证了"是"字判断句在东汉已走向成熟,唐代完全成熟。

汪维辉(1998)通过考察东汉佛经"不是"的实际用例、"是"字受副词修饰的情况,得出系词"是"的普遍化使用不会晚于汉末的结论。何亚南(2004)对系词句发展成熟的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是"受副词修饰、"非是、不是"的产生和"是"受助动词修饰是系词句发展成熟的三个层级,指出"是"受助动词修饰是判断"是"字句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而判定系词"是"的成熟时代在两晋之交或稍前。此外,范妍南(2003)考察魏晋六朝小说中的判断句,认为"是"字判断句在魏晋六朝还没有发展成熟。董守志(2004)讨论了"X非是X"、"X不是X"、"X未是X"产生的机制,对"是"的否定形式从东汉到元明时期发展变化的轨迹做了历时描写,并对发展变化的动因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同类推荐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读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也是这样,起初必然是从蹒跚学步开始,从有老师的指导开始。而最后能否化蛹成蝶,则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社会喧嚣只是表象,静心读书才是根本,为未来读书,为梦想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仙子凡尘之恋

    仙子凡尘之恋

    银河深处莲花乍开,仙女突现,惊得众仙前来探望,才华出众、美貌倾国,本以为仙界可以成为其永远的归属,无奈万魔复苏,群妖并出……肩负使命,辗转人间,拯救苍生……一切皆是定数,女娲传人定当全力以赴……
  • 巫医邪妃

    巫医邪妃

    狡诈叔婶抢了她爹的侯位?她握着一纸圣旨,冒天下大不讳抛头露面,招婿入赘。恶毒堂姐抢了她的未婚夫?就算是她不屑要的渣男,她也不会留给仇人。世人都知晓她寄人篱下,臭名昭著,蠢笨痴傻不堪,更被人在及笄之前退婚。世人都只知晓他地位尊贵,冷峻无双,杀伐铁血,是当今皇上唯一的侄子,大晏百姓心中歌颂的常胜战神。可谁知,她一笑倾城,勾魂夺魄,人前是无人问津的侯府嫡女,背后却是行踪诡秘巫宫之主,一手巫术可起死回生。他背负仇恨,面冷心冷,掌控着整国家的命脉。
  • 契约鬼妃

    契约鬼妃

    如果有一天我被尘世遗忘谁能透过我的灵魂找到我…当她醒来,周围一切变得虚无缥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算触碰自己都只会穿身而过。原来她变成了一抹幽魂,不知自己的过去,更不知自己的未来。没有身份的幽魂无法投胎转世,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从此她代替别人活着,为的只是寻找真正的自己。当她一次又一次用别人的身体睁开眼睛,她用自己的思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听遍天下承诺誓言。却没有人在她用另一个身份出现是认出她。她是被尘世抛弃的人,她是不记得过往却苦苦寻觅的幽魂。…只知阎王掌管凡尘众生的生死,其实他座下有三大聚魂灵尊,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世人应该生或死的生死判官。其中一聚魂灵尊——东陵邪觉得自己很悲催,因为他所负责的地盘正值乱世硝烟。万事皆有法则,虽为生死判官也只能按法则行事,无奈乱世硝烟中人命皆如草芥,总有些人还没到该死的时辰,便因为种种原因嗝屁了。阎王传命于他,不该死的人就绝不能引入地府也不允许游魂在外。东陵邪听到这样的命令,皱起眉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之后,东陵邪创造一道地府之令——逐梦令。何谓逐梦令?东陵邪邪魅一笑,让那些不当死之人活下去就是逐梦令。谁来执行逐梦令?是东陵大大您亲自去吗?东陵邪再次邪魅一笑,开玩笑,本灵尊怎么会干此下等活儿,自然是让她去。她?她是谁?东陵邪觉得今日自己笑得有点多了,遂冷了脸色。她是谁?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谁,她会跟着本灵尊正是因为她想知道她是谁。既然她没有身份,便可以用任何身份活下去,所以若谁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她便得遵从逐梦令代替那人活下去,活到那人该死的时候。无论是否到该死的时辰,但凡死去的总不是什么好命人,那她岂不是永远在苦命中徘徊,这她也肯?她若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就必须遵从逐梦令,或许在执行逐梦令时有人认出她来,她还有翻身的机会,不然她就永远魂魄难安,永世不得超生。…她想活着,却不知自己为何死去。那些人明明能活着,为何偏偏选择极端之路。古琴一响,逐梦一令。她能否寻找回真正的自我?…特别说明:1、此文略带玄幻色彩,不过只属于轻玄幻范畴。没有打怪练级换地图,却有宅斗宫斗人心斗,顺便还加了点触动心灵的爱情。2、此文人物背景皆为架空,偶尔出场的神话人物也只是杜纂而出,请勿寻瑕伺隙吹毛求疵。3、此文作者只接受一对一的结局。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我们都被遗落了

    我们都被遗落了

    “所有的生命都像个苹果,有缺陷的,是因为你太完美,上帝怕别人嫉妒,所以咬了一口。所以,有缺陷的生命,都是上帝的宠儿。”“所以,你幸福吗。”“我还年轻,不懂得回答这句话。”“我知道,我还知道,幸福不是能馈赠的东西。”灰色的三年。有些时候,有些事,是我们不能把握的,就如命运.离落,菲岢,莫以安,徐格,浅释,等等.这些,站在青春的人,却面临着悲伤的洪流.是时光遗落了我们。还是我们被时光遗落。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妈咪情人(全本)

    妈咪情人(全本)

    天啊,离奇的一夜,孕育了两颗种子,为日后又一段爱埋下了炸雷。江若非和江小雨,一对离奇的母女,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几个酷酷多金男。爱,被爱,千百年来被多少人描来写去,本文也难免俗套,到底是灰姑娘和王子是一对儿呢?还是注定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呢?看看女主笔下那些帅哥美女是怎么抉择自己的爱情吧。新坑也开始填了,喜欢小白文的同学,别忘记了收哦。http://m.pgsk.com/a/106948/喜欢的tx可以加群:60595721霉运还是霉运为何倒霉的总是汤家二女小洛原本可以嫁入豪门享受一世荣华的儿沦落陪酒女好歹熬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想再次被逼成为契约情妇为了老爸老妈老姐她都可以忍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居然小算盘打到她肚子里的宝宝头上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大冰块受死吧小洛我现在可以是有人撑腰三岁的宝宝小迷糊给我上哇谁敢欺负我妈咪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