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万事不求人的人,哪怕你家里再富有,你再有本事。所以邻里之间应该谦恭相待,互助友爱为乐,切忌自扫门前雪。自家过日子,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再说谁家也没有挂着“免事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事。自己有了弄不转的事儿,就得靠大伙儿帮忙。邻里之间往往朝夕相处,彼此对家庭的人口、性格、经济状况等日常生活方面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当家庭发生一些实际困难,出现某些临时需要或者意外事故时,这就需要知情度高的邻居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帮忙。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邻里街坊,一家有人病重了,大家帮忙送医院;水龙头没关紧漏水了,邻居发现了及时告知;一家有喜事,大家来庆贺捧个场……这种水乳交融的人际关系,使邻里每个家庭成员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邻里的这种关系,体现了人际之间的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情谊。
平时,我们应该处理好邻里关系,争取需要帮助时顺利地获得邻居的帮助。“人到难处邻里亲”,我们需要保持谦虚,遇到难处的时候邻居才会乐意支持帮助你,你可以用谦虚的办法征服、求助于邻居,结果对你是有利的。对于任何一个骄横不顺者,邻居都是不愿意帮助的。况且如果平时老是在邻居面前骄横炫耀,跟邻居的关系自然冷淡、心理距离拉远,那么当你家里遇到急事、大事需要帮助解决的时候,又怎么好意思开口向邻居求助呢?而“远水难救近火”,找不到相助之力,就“如丧左右手”,到时候为难的还不是你自己?!
另外,为增加了解、消除疑虑,平时还应适当谦虚而主动地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这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出门碰面时打个招呼或简单寒暄几句,适时地到邻居家去串串门儿,拉拉家常。邻里间的这种交谈往往能使个人情感得到一定的释放和交流,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安慰和满足。这也是增加接触、密切关系的一种简单而友好的表示,是社交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果每天下班回家后,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不适当交往,与邻居见了面也不打个招呼,邻居也会认为你可能是个高傲的人,是个孤僻冷漠而没有人情味的人,也不会再与你交往,最后便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
2.谦让少计较,少个冤家少堵墙
《象》解释谦卦:“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思是说:《谦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为高山隐藏于地中之表象,象征高才美德隐藏于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称作谦。君子总是损多益少,衡量各种事物,然后取长补短,使其平均。
《谦卦》告诉人们应该学会谦恭礼让,多交朋友,否则凡事斤斤计较,死不让步,必然会到处树敌,结怨无数。对于邻居也是如此,应该谦让少计较,“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得罪一个人,就很可能为自己堵住了一条出路,甚至是一条生路。多一个冤家,就很可能为自己埋下了一个祸根,甚至是一颗致命的炸弹。多个一墙之隔的冤家,那更尴尬不自在了,做事也会遇到重重阻碍,不那么得心应手。相见即是缘分,既然对方的存在不妨碍你的生存和发展,那还是少结冤家比较合适。对于昔日的仇家,打击报复只能加深彼此之间的怨恨。冤家宜解不宜结,谦恭礼让,以德报怨,不但能够感化冤家,为自己所用,还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旁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将仇人转化为朋友。因此,对于邻居之间的矛盾,一定要勇敢面对,积极化解,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愉悦舒畅的周边人际环境。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邻里关系处得好,就可以互为助手、互为依靠,对各家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益处;反之,邻里关系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街坊邻里的安定,而且还会败坏社会风气。
邻里出现矛盾,要主动相让。让,不等于无能,不等于低人一等,而是体现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邻里之争进一步则“狭路相逢”,退一步则“海阔天空”。邻里之间唇齿相依,易于接触,遇到一些矛盾纠纷时,双方都要礼让、谦让,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邻里吵,不得了”。如果与邻为敌,为了一点儿利益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有个新婚少妇,从小住在单元楼里,过惯了自家独门独户的日子。结婚后住进了四合院内,不懂得怎样与邻居相处。一次邻居家盖厨房,她为了自家门前宽敞一些,仅为一块砖长的地方和邻居吵了起来。两家从此结下了冤仇,今天你把我家的自行车带扎了,明天我又把你家的室外电线掐断,险些动起手来。其实这些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彼此各不相让,斤斤计较,矛盾逐步升级,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郑板桥“一堵墙”的故事寓意很深,堪称处理邻居间人际关系的典范。
清朝乾隆年间,正在外地做官的郑板桥忽然收到弟弟郑墨一封来信。原来,在老家务农的弟弟想让他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弄得郑板桥很不好意思。但是他又清楚,弟弟不是好惹是非的人,这次明显是受人欺悔,不得以而求之。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堵墙。郑家想重修旧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房契上写得很清楚,那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起了做官的哥哥,想到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肯定胜。
不久郑板桥却回信劝他息事宁人,同时寄了一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另外还附一首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后,惭愧不已,当即撤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邻居也为郑氏兄弟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再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郑板桥告诉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一争。让他一墙又怎么样呢?一来既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又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道义上的支持。二来还使得两家重修旧好,共用一墙,实现双赢。“一堵墙”这件事,说大不大,但弘扬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邻里之间谦让、宽容的美德和胸怀。
其实,邻里之间的交往,就像炒菜时的锅铲会碰到锅沿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利益冲突是难免的,纷争也不可避免。有摩擦不要紧,《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
有一次,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的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非常相似,邻居就误认为是他自己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只是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几天后,邻人从别处发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后,十分感动。
邻居相处多谦让,邻里乐融融。邻居间、朋友间,都能多一些互让互谅,多一些宽容理解,喜庆时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受挫时大家相互安慰,何愁不能安居乐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