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回到相府,见到完颜真,把完颜亮不仅不愿和她见面,而且还打算悔婚的事儿给她说了。
完颜真听了,半晌无语,虽然对于完颜亮悔婚,她已有预感,但没想到的是,连见一面他都不肯,这太伤她的心了。她愣了半天,轻轻叹了口气,说:"他说得对。我和他缘分已尽。"
王高安慰她说:"完颜亮这家伙只想着自己的前途,不顾对方的死活,这样的男人,不值得留恋。"
完颜真苦笑着摇摇头,说:"其实我找他来,是想告诉他,今后我不会去打搅他,他应该安安心心地去干他的大事业,不要为我担心,可是他连这个机会都不给我。"失望又失落的情绪清晰地挂在她的 脸上。
王高说:"完颜真,忘记完颜亮吧,你嫁给他未必幸福。"
完颜真欲哭无泪。父亲几次对她说,完颜亮这个人不可靠,她总不相信,现在想起父亲的话,想起父亲生前哄着她护着她,觉得更加伤心。但她以为,表哥有表哥的难处,看起来他很有主张,但投身官 场,许多事儿便身不由己,谁让他是阿骨打的长孙呢。
"但愿他有大出息。"她轻轻咬着牙,说。
八月的北方,艳阳高照,在迁徙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带领下,女真人学会了种地,会宁城外成片成片的庄稼长得着实茂密喜人,无边的旷野摇荡着粗野雄浑的热风。
会宁度过了一个亢奋而燥热的夏天。到了秋天,北风逐渐扫荡原野上的炎热,几天之内,将其一扫而光。
清除宗磐和宗隽的政坛惊雷的余震也慢慢消失了,会宁又恢复了自然野性的平静,朝野中重新响起了欢声笑语。
九月初,完颜亶任命大雷领燕京行台尚书,掌管金国占领的所有的原宋国的土地,为即将设立的汴京行台过渡。这个职位由熟悉宋国的大雷来担任再合适不过了,本来已经准备解官回乡的大雷,被这个 意外的任命也弄晕了头,皇上的信任使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决心履行新职,到辽宋故土上做点好事。
大雷走的时候,放心不下完颜真,他向王高告别时,嘱托他没事的时候去看看她,有需要大雷帮忙的地方,赶紧告诉他。
大雷走后,王高又去见完颜真,却被相府门口的士兵挡住了,士兵凶巴巴地说,相府已经被查抄了,里面没人。王高问完颜真去哪儿了,士兵说不知道。
王高四处打听,都没有得到完颜真的下落。
完颜真神秘地消失了。
王高正担心着,有一天,完颜亮突然造访,神秘地对他说,完颜真已经被他安置好了。
那天完颜亮虽然拒绝了和完颜真见面,但王高走后,他也很不好受,当天晚上,他一夜没睡好。他想,完颜真的父亲脾气暴,性子直,在世时得罪了不少人,他走后,这些人万一想不通,把气撒在完颜 真头上,完颜真可就惨了,把完颜真丢在相府,相当危险。完颜真真有个三长两短,外人说起,他也落不着好。他便寻思着给她找个新家。想来想去,最后想到有一个堂弟住在城外,完颜真可以到他家 去住。
这堂弟父亲去得早,他和朝臣交往少,人又挺厚道,完颜真到他那儿,是最好的选择。本来打算等天清节到了,到堂弟家拜访时,和他商量这件事儿。后来听说太傅传旨,皇上下令收回相府,完颜真眼 瞅着要被赶出来。完颜亮赶紧找到堂弟,把这件事一说。堂弟说,自己没问题,但这事儿得经母亲同意。刚好,堂弟的母亲从辽阳来看他,正在他家里,完颜亮对她一说,她爽快地答应了。
完颜亮三言两语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王高,又说:"我堂弟是个闷葫芦,但说话算话,他既然接收了完颜真,就不会让任何人去碰她。"
王高见完颜亮说得绘声绘色,似乎为完颜真挺操心,便问他是不是有意和完颜真破镜重圆,完颜亮连忙摇头,说没影的事,自己帮她找地方落脚,是出于道义。
"好歹我是个男人。"完颜亮说。
完颜亮固然用心良苦,但王高不明白的是,完颜真也是个心气高傲的女人,在她落难的时候,完颜亮抛弃了她,深深伤害了她,她也打定主意和他一刀两断。依照她孤傲的性格,一旦她这么决定了,她 就不会接受完颜亮的任何帮助,为什么完颜亮给她找了新的落脚处,她就乖乖地去了。
难道她情丝未断?
王高遗憾地说:"这么清高的一个姑娘,怎么老是被你牵着鼻子走。"
完颜亮觉得王高管得太宽了,他怏怏不快地说:"我没让她知道这是我的主意。"
"是么?"王高有些怀疑。
完颜亮告诉王高,让完颜真知道是他请求堂弟收留她的话,等于不让她去,这层道理他早想到了。他告诉堂弟,对完颜真,要说收留她是堂弟母亲的意思,千万别提他完颜亮。
完颜亮有时还是挺细心的。
完颜亮又说:"堂弟这个人,答应了别人的事儿,就一定会信守诺言。他不会亏待完颜真的,你放心吧。"
王高对堂弟产生了好奇,问:"你那堂弟叫什么名字?"
完颜亮说:"完颜雍,我三叔的儿子。"
不管怎么说,完颜亮能为完颜真找个落脚的地方,说明他良心未泯,说明这个人还有救。堂弟如果照他说的一样,是个守信的人,完颜真能到堂弟家,还真是她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