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直接针对所要攻击的对象,一旦攻击,轻则怒目而视,悻悻不已,重则恶意谩骂,大动干戈。愤怒离幽默甚远,当情感紧紧被伤害对方的意向所控制,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更不可能从另一方面着想,去考虑对方的自尊或对对方的愚昧做悲天悯人的退让,更不可能对自己做冷静的审视,做自我调侃。所以,只有具有幽默感的人才能化怒为趣。
幽默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幽默能使我们精神健康,富于创造性,它能通过一种娱乐形式,减少我们的压抑与忧伤,通过笑释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消除困扰人类的敌意,消除人类活动中的偏见与误解,成为沟通人们情感的热线。
一个省议员觉得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他顿时怒气冲天。他迫不及待地想报复,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方法。结果,他的行为举止好像一个小学生在遇到同样困难时的行动一样幼稚。这时,小学生们往往是去找老师告状,要求老师去惩罚他的敌人,这个议员则是去主席那里申诉。
这次这个议员找的是麻省省议员的主席柯立芝。这个议员所受的委屈使他相信柯立芝一定会替他当场主持公道的,但是,柯立芝却以一种非常幽默的口气对付过去了。
纠纷是这样引起来的。当一个议员在做一篇很漫长的演讲时,他觉得对方占用的时间太长,就走到对方跟前低声说:“先生,请你能不能快点……”话未说完,那个正在演讲的议员便回过头来,用严厉的口气低声呵斥他道:“你最好出去。”然后仍旧继续其演讲。
于是,这个受了委屈的议员走到会长面前说:“柯立芝先生,你听见某某刚刚对我说的话了吗?”
“听见了,”柯立芝不动声色地答着,“但是,我已经看过了有关的法律条文,你不必出去。”
这种回答实在是太聪明了。柯立芝把那位议员的愤怒当成了玩笑。他不让自己卷入这种儿童式的争吵的漩涡中去,就是因为他能看出这种无聊的争吵的幽默之处。
在把事情弄得很紧张、很严重的时候,能在这种白热化的僵局中看出其中所包含的幽默成分,这样便能镇定自若,超然物外。有了这种心理素质,便可以巧妙地避免麻烦、纠纷。如果柯立芝对于争吵也采取一种较真的态度,那对于大家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是更加激化两方面的争吵。而由于采取了一种幽默的态度,柯立芝便可以缓解那种大伤感情的纠纷,从而制止了双方的争论。
反向求因幽默法
自我调侃和讽喻他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反向求因幽默术在人际交往中很有实用价值。
反向求因幽默法就是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
有一次,萧伯纳收到英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信中说,如果他俩结合,养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身体,那将会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萧伯纳表示受宠若惊,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好意。他说:
“那个孩子的运气可能不那么好,如果他有我这样的身体和你那样的脑袋,那可就糟透了。”
萧伯纳的幽默的特点是把自我调侃和讽喻他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在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见他穿着一件旧大衣,劝他更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回答说:
“没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几年以后,爱因斯坦名声大振。这位朋友又遇见他,他仍然穿着那件大衣。这位朋友劝他去买一件新大衣。爱因斯坦说:“何必呢,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淡泊,而且在于肯定相同衣着时,却运用了形式上看来是互不相容的理由,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情况怎么变幻,行为却一点也不变。
反向求因法的特点,就是把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性当成现实,虽不能最后取消对方提出的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这种类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剧性,是另一种完全否定了原来因果关系的幽默方法。
一位叫约翰的病人问医生:“我能活到一百岁吗?”
医生检查了一下约翰的身体后,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说:“四十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喜欢饮酒、吸烟、赌钱、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烟、喝酒,更讨厌女人。”
“天哪,那你还要活到一百岁干什么?”
本来读者的期待是:戒绝烟酒女人能得到肯定的评价,其结果则不但相反,而且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意义。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1一百岁的价值,那就是这一切的价值高于长命的价值。
反向求因幽默术在人际交往中很有实用价值,它能让你在情况极端变幻的情况下,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对立的理由,也都能为己所用。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成员是婊子养的。”
国会成员们都大为震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澄清或道歉,否则便要诉诸法律。
几天以后,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果然登出来了:“日前本人在酒席上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大兴问罪之师,经我再三考虑,深悔此言不妥,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正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表面上是马克·吐温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实际上是他做了一个概念游戏,“有些是”就意味着有些不是,而“有些不是”就意味着有些是。在形式上是从肯定到否定,而实际上是否定暗示着肯定。
幽默法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对于某些不守规矩的人,尽可能使用这种颠倒法,让他受到一定教训。
阿凡提当理发师,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找机会整治他一下。
一天,大阿訇又来理发。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您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嚓嚓嚓”几刀,就把阿訇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阿訇气得说不上话来。
“阿訇,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问。阿訇害怕再上当,连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连声说好,“喀喀喀”又是几刀,他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来,扔掉了。阿訇叫苦连天,再也不敢欠阿凡提的钱了。
连锁归谬幽默法
谬论要求越荒谬越好,越荒谬幽默色彩越强烈。
以谬攻谬幽默的特点是后发制人。
-使用归谬幽默法要有模仿对手推理错误的能耐。
归谬法,归根到底是将对方的观点归结到荒谬的程度,从而显现其荒谬性,也就在同时,产生了幽默。在家庭生活中、社会交际中,=针锋相对的争执常引起不良的后果,而以谬还谬的幽默,把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和。
19世纪末,伦琴发现射线后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说他胸中残留着一颗子弹,须用射线治疗,他请伦琴寄一些伦琴射线和一份说明书给他。
伦琴射线是绝对无法邮寄的,如果伦琴直接指出这个人的错误,并无不可,但多少有一点居高临下教育的意味,伦琴采用了以谬还谬法。
伦琴提笔写信道:“请把你的胸腔寄来吧!”
由于邮寄胸腔比邮寄射线更为荒谬,也就更易传达伦琴的幽默感。这样的回答是给对方留下了余地,避开了正面交锋的风险。
连锁归谬法是归谬法的经典展现,利用连锁反应“一是百是,一非百非”的特点,推出荒唐的结论。我们通常用“连锁反应”一词来表示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严格因果联系,其实在幽默的具体应用中往往也有相同的情况。然而简单而一般的因果推理并不见得就有出其不意的幽默功能,为了将幽默的主题不断地推向高潮,强化幽默的效果,还必须将连锁推理与归谬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归谬是就推理的结果而言的。在具体推理过程中用连锁法,在最后结论上用归谬法,这就是这里所说的连锁归谬法的基本程序。
一位语文老师拿着一沓作文本走进教室,进行作文评讲。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结果全班五十个同学中,有四十个同学分别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这位语文老师决定要学生重做一篇作文,他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同学们,这次作文写得好不好呢?我先不下结论,下面先请大家算一道算术题。一个班级五十个学生,有四十个学生分别救起一个落水小孩,按这个比例,全校一千三百个学生一共救了多少落水小孩?全国两亿学生一共救起多少落水小孩?”
听老师这么一问,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让我们重新写一篇真实的!
这个带有启发性质的归谬法幽默,教育效果是如此之高,学生们异口同声地主动要求重写作文,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归谬法幽默的魅力。
在运用归谬法的时候,所引申出来的谬论要求越荒谬越好,越荒谬幽默色彩越强烈。看一个古希腊的幽默小故事。
一场可怕的暴风雨过去后,一位大腹便便的暴发户对阿里斯庇普说:“刚才我一点也没害怕,而你却吓得脸色苍白。你还是个哲学家,真不可思议。”阿里斯庇普回答说:“这并不奇怪,我害怕,是因为想到希腊即将失去一位像我这样的哲学家……但是,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如果淹死了,希腊最多也不过是损失了一个白痴!”
故事中,阿里斯庇普没有否认自己的害怕,他的聪明之处是在暴发户结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为暴发户的结论做了一个更加幽默的解释,从而将暴发户的结论推上不打自败的境地。这种方法从表面上来看是荒谬的,但实际上通过智慧的转化,往往能够谬中求胜。从这一点来看,它一点也不荒谬,而且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这种以谬攻谬的幽默特点是后发制人的。关键不在于揭露对方的错误,而是在荒谬升级中共享幽默之趣。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得有模仿对手推理错误的能耐。
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击有两种。一种是纯粹戏谑的,主要为了显示亲切的情感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为了展示智慧,引发对方欣赏。一种是互相斗智性的,好像进行幽默外的比赛,互相争上风,这时的攻击性更重要。当然有时攻击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现形式是很轻松的。不管有无攻击性,都以戏谑意味升级为主。将谬就谬乃是使戏谑意味升级的常用办法,即明明知道对方错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而肯定的结果是更彻底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