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300000012

第12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5)

通过柏拉图的描写,我们认识到了苏格拉底,他也成为哲学家眼中的典范。在伦理学方面,他的优点是胸襟宽广,临死前都不忘开玩笑。还有就是他坚持自己的真理。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喜欢诡辩。并且有时候会有小人心态,比如沾沾自喜。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认为死亡是为了去与众神一起享福,这一点让人对他的勇敢表示怀疑。他不用科学的方式证明真理,而是自己建立起一套伦理学标准,并想尽方法证明宇宙符合他的标准,这是对真理的背叛。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提出了宇宙生成论。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是,这篇对话中有很多错误,对哲学影响很小,但它却是柏拉图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下面我们便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在这篇对话中,主角已经不再是苏格拉底,而是蒂迈欧,一个毕达哥拉斯主义者。柏拉图继承了大多数毕达哥拉斯学说的观点。对话中蒂迈欧描述了从世界产生到人类诞生之间的历史。大致如下:

能产生理智的事物都是永恒的,能产生意见的事物都是可变的。世界是可以被肉体感觉到的,从中得到的是意见,因此世界不是永恒的,而是为神所造的。神是善的,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创造世界,使得世界充满善和秩序。神将理智寄托于灵魂,将灵魂寄托于肉体,造出了人。世界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世界是一个旋转的球,因为圆形是最美好的形状。

神用火、气、水、土四种元素制造了世间万物。因为按照了一定的比例,所以万物是和谐的、美好的,只有神能将这种美好收回。

神先创造了灵魂,后创造了身体,并将灵魂安于身体之中。

这是关于神创造世界的解说,接下来蒂迈欧又解说了行星以及时间的起源。大致如下:

造物主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生物,满怀欣喜。他决定让这些临摹出来的生物像原本一样永恒。但是世间的生物是有生命的,不可能永恒不朽。于是他决定制造一种影像,这种影像本身是永恒的,它还包含着世间万物。这种影像便是时间。

在有时间之前,世界上不分昼夜。昼夜更替让我们认识到时间,时间让我们认识到数目,数目让我们认识到哲学。这就是神创造时间最大的作用。

造物主还制造了四种动物:神、鸟、鱼、陆上动物。造物主声称可以毁灭神,但是他不会这样做。造物主制造的都是不朽的东西,他让神去制造其他可朽的东西。这些说法不能太信。

蒂迈欧继续说,造物主创造的灵魂有各种欲望,懂得高兴、愤怒和爱情;只有摆脱这些欲望,人死后才能获得幸福。如果生前作恶多端,来世则会变成女人或者畜牲。神不仅在地球上塑造灵魂,还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塑造。

推动万物发展的是因,因分两种。第一种是理智的,是美好事物的推动者。第二种是被别的因推动而产生,并将推动别的因;这种因是无序、混乱的推动者。这两种因往往一起作用,因此蒂迈欧又对其进行了探讨。

蒂迈欧接着又说,构成世间万物的元素并不是土、气、火、水,而是两种直角三角形。这两种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形状,因此神按照它们的形状来排列元素,塑造万物。用这两种直角三角形能构成多面体,每一种多面体都相对代表一种元素。

后来欧几里德曾经详细描述过多面体,但在柏拉图那个年代,这还属于新鲜发现。最早由一个叫泰阿泰德的年轻人发现了正五面体,后来他又发现了正八面体和二十面体。

由于这三种多面体的表面都是直角三角形,而正十二面体的表面是五边形,所以没法与土、气、火、水四种因素联系起来。因此柏拉图称正十二面体为“神创造世界的第五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五边形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看得非常重要,并将其作为社团符号。五边形的重要性还延续到后来的巫术中。将五边形看做是宇宙中的特殊形状,在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接下来,蒂迈欧将人的灵魂分为两类:不朽的和可变的。造物主造出的灵魂是不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是可朽的。众神造出的灵魂要经受感情的折磨,快乐、痛苦、恐惧、愤怒,等等,它们会让人分不清善恶,变得愚蠢,失去希望。众神将这些感情同一些必然性掺和到一块,造就了人类的灵魂,这些灵魂会在人死后腐朽。

《蒂迈欧篇》中还有关于生理方面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例如,吃下去的食物进入大肠,食物被储藏在那里,免得人变得贪婪。如果今生懦弱,来世将变为女人。不相信数学,认为不学数学也能懂天文的话,就会变成鸟。不懂哲学的人将变为野兽,愚蠢的人将变为鱼。

《蒂迈欧篇》结束了,对于其中所讲,有的非常有意义,应该仔细研究,有的则只是一些神话和幻想。但是将它们分开是很难的。我认为应该得到重视的有:造物主制造世间的秩序;四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及其对应的多面形构成世间万物;人的灵魂中既有必然性的成分,也有被神添加进的感情成分。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有道理,但是详细地去说变为鸟、变为鱼则没有意义。

这篇对话是柏拉图对话中对中世纪影响最大的一篇,全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无论是严肃的还是幻想的部分。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现在来看,知识来自知觉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柏拉图以及当时的哲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通过感官得出的不能称为知识,知识必须是一个概念。比如,“2+2=4”是知识,而“雪是白的”则不是。

之前的巴门尼德也持这种观点,但是真正将其用形式确定下来的还是柏拉图。这一章中主要讨论柏拉图对知识和知觉的认识。他对两者的看法主要在《泰阿泰德篇》前半部分中。

《泰阿泰德篇》中的谈话原本是想给“知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最后没有做到。

泰阿泰德首先提出,他认为感知了事物,便拥有了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识,知觉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引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知觉不一样,则得到的知识也不一样。

接下来的一大段对话都是在讨论知觉的特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知觉给人带来的信息不是知识。

苏格拉底运用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那就是万物都是变化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事物不断在变,感官也不断在变,那么知觉也会随之而变。苏格拉底举例说,他身体好的时候觉得酒是甜的,有病的时候觉得酒是酸的。按照赫拉克利特的说法,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知识就成了实物而非概念了。实际上知识应该是不变的。

一些人质疑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说为什么不把猪和狒狒当做万物的尺度呢?做梦和陷入疯狂时的感觉作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有效吗?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标准都是对的,那么世人将同样聪明,也是同样愚蠢。

对这些质疑,苏格拉底对普罗泰戈拉进行了辩护。对于猪和狒狒的问题他认为是胡闹,不予回答;他认为人在梦中的认识是有效的;对于每个人都同样聪明,同时同样愚蠢的问题,苏格拉底回答,标准之间没有真假之分,但是从后果上可以判断有好坏之分。其中暗示了实用主义。

尽管给普罗泰戈拉辩解,但是他自己对此也产生了怀疑。因为当医生给他看病的时候能预知他的病情,聪明的人比愚蠢的人更能预测到国家将要颁布什么法令。最后他与泰阿泰德的结论便是,睿智的人能更准确地衡量万物。

由“知觉即知识”推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现在后者被否定了,前者也被提出了质疑。

其次,要批评一下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事物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事物运动,另一种是性质的变化。但是赫拉克利特的弟子们认为,事物在这两方面永远在变,不停地在变,全部性质都在变。按照这种说法,我们不能说“这张纸是白的”,因为在说的过程中纸可能就不是纸了,也不是白的了。按照这种说法,知觉随时在变,就不能说“知觉就是知识”了。

按照上述论证,无论事物怎样变,至少应该保证一定时间内,一部分性质是不变的。不然的话,将没有判断是正确的。我们讨论知识的前提就是事物的某一部分必须是稳定的。

下面是柏拉图反对“知觉就是知识”的最后论据。柏拉图认为眼和耳朵只是知觉的工具,但不是思考的工具。感官不能对一件事物的好与坏作出判断,感官只能感觉到事物,作出判断的是心灵。知识在于思索而不是印象,所以能获取知识的是心灵,而非感官。因此知觉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真理。

柏拉图一共提出了三个论据来反对“知觉就是知识”,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这三个论据。

[1]知觉就是知识;

[2]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3]一切事物都在流变。

第一个论据是柏拉图的主要论据。柏拉图通过比较法、存在说和对数的了解来论证,上述三点都是知识最基本的特性,但是它们不是来自于感官。下面是具体的一些例子。

先来比较一下相似与不相似。我眼前有两种颜色,不管它们是否相似,我感受到的是知觉,而不是根据知觉作出的判断。因此,知觉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实在的事物,不等同于知识。知觉包括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两层含义。例如,“我看见一张桌子”中,“我”与“桌子”都是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物理的。我们对桌子的第一反应和影像形成了一种判断,是大还是小,是黄色还是红色。这种判断被称为“知觉判断”,是心理上的。说“知觉就是知识”是不对的,可以说“知识就是知觉判断”。

还是说两种颜色的例子,柏拉图认为我们只能感觉颜色,但是不能感觉两种颜色是否相似。柏拉图误以为所有感官都是在人体表面,而忽视了大脑皮质。

接下来谈的是存在,这也是柏拉图强调的一点。他认为存在包括一切,可以同时包括声音和颜色,也包括能被心灵认知到的那些事物。只有达到存在,才能达到真理。

柏拉图对存在的认识犯了语法错误,下面就是我提出的反驳。假设你对一个孩子说“狮子存在,而麒麟不存在”,并把他带到动物园指着狮子说“看,这就是狮子”,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哲学家,说“看,这就是存在”,那就毫无意义了。柏拉图犯的就是这种错误,存在只用来描述事物,没有事物就没有存在。

再假设,我们看着眼前的颜色,可以说“这是我的知觉”或者“我的知觉现在存在”,但是不能说“这存在”。存在必须有客体。

下面谈一下数,数分两种,一种是算学,一种是经验。“2+2=4”属于前者;“我有十个指头”则属于后者。

柏拉图认为算学不是来自于知觉,同理适用于其他纯粹理论。数学命题正确与否关键在于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大概是“相等”、“不相等”、“全部”、“一部分”,等等,这与现实世界没有关系,并不指代具体事物。纯粹数学范围内,无须知道世间万物,依旧可以研究数学。由此可知,数学的真理与知觉无关。

经验命题,如“我有十个指头”,就不同了,它显然是需要知觉的。“指头”就是来自知觉;不过,“十”这个概念是抽象的,并不来自知觉。这是我们给它的定义。我们可以用别的数目来代替十,如果我们最开始把太阳的颜色定义为绿色,那今天所有红色的东西都会被改口为绿色,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的本质,太阳依旧会刺眼。

我们有十个指头,但是我们的指头中不包括“十”这个元素,这个“十”是我们给指头数目人为作的一个定义。

严格来讲,数是一种形式,是一种逻辑。我们说“两个”、“相等”之类的关于数的概念,它们远比“自由神像”、“乔治·华盛顿”之类的命题复杂得多。后者都是涉及到了特定时期、特定主体或者特定事件。但是前者是抽象的,只是一种形式,或者一种符号,它没有特定对象。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数是永恒的。但无论如何,数并非实物,是虚构的。

同类推荐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寻找温暖

    重生之寻找温暖

    上一辈在枪林弹雨中渡过,这一世平平静静却感觉不到自己想要的温暖。你说,我是你要的温暖。却不知道,你却是我的全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遇见最真的自己,唤醒灵性的那朵花

    生命究竟为了什么?人类对生命的两大疑惑,一个是起源处,一个是归宿感。往往,我们以不停地行动来麻痹自己,想把这两个扑朔迷离的黑洞谜团抛诸脑后,不想来处也不想去处。生命呈现出奔跑跳跃的质感,却忽略了内心的定静。这是一本心灵治愈书,是都市心灵修行的指南。它将告诉我们,如何以定静的心思,拆穿世俗的幻相,赎回灵魂深处的力量。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情绪空洞得不到救赎而痛苦。如果,你还在为亲密关系的去向而忧心。如果,你在为选择或者得失而苦恼。那么,让我们收敛起浮躁,翻开这本灵修书。学会内省,学会定静,向宇宙的最高层赎回智慧和力量。找到真我,找到灵性。只要能够参悟灵修,我们就一定会找到那个心想事成的自己。
  • 重生之招才纳宝

    重生之招才纳宝

    季晴想过如果没有那件事情的发生,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可是,季晴绝对不后悔选择了那一步。现在,上天给了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鱼与熊掌皆焉得也,季晴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呢?前生的执念有了机会来践行,再来一次的结果,会发生怎样的不同?才?不一定多,但一定得会。不会怎么办,学!宝?这个谁都不能抢!有人抢了怎么办?咬杀!
  • 笑傲九天系列四

    笑傲九天系列四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符法逆天

    符法逆天

    混沌符道,万法归一; 符法无边,战无不胜! 王玄阳穿越到一个符道盛行的神奇世界,成为一个符道宗门的低级记名弟子,由于融合了前任的灵魂记忆,他的灵魂无比强大,从而拥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天赋,再加上他又得到了符道世上最强大的混沌符道传承,从此以后,他的崛起势不可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他如何在天符大陆上纵横无敌,成为符法无边的绝世大能?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 丈夫很冷血

    丈夫很冷血

    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月夜!欧阳雪的生命里,出现了一个让她后来痛不欲生的男人!短暂的相遇,她从他的视线里消失地极其彻底!多年以后!当她突然跑到他面前来,说什么那两个孩子是他的?在他来看,这两个孩子不只是麻烦的生物。更是两个祸胎!后来他终于证实和明白了那个女人,为什么死皮赖脸要他签收孩子的用意了!……是要他保护这两个小不点儿!……没错……是货真价实的保护!这俩小鬼的血和心脏很值钱!值钱到那个得了病快翘掉的国际军火头子为保命,亲自砸重金了。而那些想讨好他的人就都不择手段想弄到这两个小鬼!开玩笑……想从他手里抢东西?没门儿……尤其这两个麻烦生物还是他自己亲自造出来的……等等……搞没搞错?他为什么要承认?他是什么人?这样的事情他没遇到过?当他是小孩子?不过……很意外……这两个麻烦生物好像蛮懂事的。还会为他做饼干,烤蛋糕,放洗澡水……他是不是被收买了?为什么当他看到那个一把病骨的女人的时候,却又那么…偶然间!在一次画展里,他看到了一幅画……飞舞的花瓣在两人之间飘散着,有一种怦然的心动似乎穿越了过去和现在。然后点燃了欧阳雪内心深处的悸动!清冷的雨丝飘洒着,带着古代的味道,交融着他身上那股特有的气息,扑在了欧阳雪的脸上。他的眼波甚至没有任何改变,就这样与她擦肩而过!画里的女子是欧阳雪,而那个和她擦肩而过的黑衣人好像自己!这样的情形他遇到过?&&&&&&&&&&&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混乱的!他必须要等那个该死的女人,不再动不动就吐血,时不时因为并发症住院,天天担心她会断气的时候。好好地,实实在在地和他谈谈才成!要不然他觉得自己很像一个傻瓜!对他来说,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不过混乱是混乱了点儿,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是他的!别人休想来动一根手指头!&&&&&&&&&&&&&&&&&&
  •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本书是勃朗特三姐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合集。勃朗特三姐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葩。大姐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野蔷薇般的小女人,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尊严+爱”;二妹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交织着让人意乱情迷的恩怨情仇;小妹安妮·勃朗特以细腻的文笔,在《阿哥尼丝·格雷》中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对比鲜明的社会生态图。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物质爱情

    我的物质爱情

    我喜欢富足有安全感的生活,喜欢任意地挥霍自己的时间,喜欢没有任何的负担就能决定一些事情,而这些都需要钱,所以,我最喜欢钱。可是,如果你以为我是那种美艳不可方物可以靠身材长相一辈子吃穿不愁的女人,那么很遗憾,你错了,你将听到的不是那种俗鄙了的故事,我没那本钱也没那兴趣成为那些故事的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