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500000005

第5章 起源与景观 (甲)宇宙和小宇宙(4)

在这个问题上,自由的和抽象的思考无以施技了,我们开始看出,说到底,小宇宙是依存于大宇宙的,就像单个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并不是由身体所构成的,而是由身体的外壳所构成的一样。生活能够离开思维而存在,但思维仅是生命的一种方式。思维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尽管非常高,但事实上却是生命利用思维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给思维一个与解决抽象问题很不相同的活的目标。对思维来说,问题的解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对生活来说,它们分为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假如求知的意志在运动问题上失败了,那或许是因为生活的目标在那一点上达到了。即使这样,也恰好因为这样,运动问题依然是所有高级思维的重心。所有的神话和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起源于人类面对运动的秘密时所产生的惊奇之感。

运动问题立刻直接接触到了生存的秘密,这些秘密对醒觉意识既是陌生的,又是无情地压迫。当我们将运动当成一个问题提出来时,我们是在证实我们有一种意志,要去理解无法理解的事情,要去理解什么时候与为什么、宿命、血以及所有我们的直觉过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所接触到的东西。我们生来有视觉,于是我们便想方设法要将它放在光中,放在我们的眼前,为的是在字面上理解它,将它弄明白,就跟弄明白一件能够触知的事物一样。

由于这是一件观察者所未意识到的具有决定性的事实——他倾尽全力寻求的目标,并非生命本身,而是要看到生命,并非死亡,而是要看到死亡。我们试图去理解宇宙,当它出现在大宇宙中的小宇宙时,当它显现为生与死、产生与消亡之间的光的世界中的实体生活时,并将身体与心灵区别开来,这种区别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将心理上的固有的东西体验成感官上的外来的东西的能力所绝对必然地要引起的结果。

我们不但生活着,而且知道自己是“生活着”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身体在光中存在的结果。但是禽兽只知道生活,而不知道死亡。假如我们纯粹只是一种植物性的存在,我们死时便不会意识到死,因为感到死和死是等同的。但是动物听到了死的呻吟声,能看到死的躯体,嗅到了死尸的味道,但却不懂得死这件事情。只有当悟性通过语言,脱离视觉的知晓,而变成纯悟性时,人类才将死看成周围光的世界中的大谜。

那时,也只有在那时,生命才变成生与死之间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关于生的另一神秘也才在对死的关系之上出现。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动物对于所有事物的分散的恐惧才变成了人类对于死的明确的恐惧。这种情形让男女之爱、母子之爱、世系、家族、民族——因此最后尚有世界历史的本身成为宿命的无限深刻的事实及问题的现有样式。死是任何一个生在光中的人类的共同归宿,死被人们视作关于罪恶与惩罚的,生存被视作是一种赎罪的观念,有这一光的世界以外的新生活的观念,有结束对死的恐惧的超度的观念。在有关死的知识中产生了我们作为人类而不是兽类的世界观。

人分为天生宿命的人与因果的人。在纯粹生活着的人与那些是因为心理的能力,或者是因为血的特殊性而成为“才智之士”的人中间隔着整整一个世界。这些纯粹生活的人,比如说有农民与战士,政治家与将军,熟知世故的人与事务家,任何一个想获得成功、想执掌政权、想战斗、敢冒险的人,组织家或企业家,铤而走险的人或暴徒或赌棍;后者则是圣徒、僧侣、学者、理想家或理论家。节奏与紧张、存在与醒觉的存在、动因与观念、循环器官与触觉器官——在重要性的人身上,不是在这一方面,就是在那一方面显然占有支配地位。在所有喜欢批判、好沉思的人身上都无动因及冲动,没有了解人、了解事的明智,没有所有天生的行动家所具有的、完全异于相信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的、对自己的命星的信仰,没有在决定性时刻仗义直言的血气的声音,没有替一切目标和手段作辩护的坚定的、沉着的信心。哪怕是一个务实的人的脚步声也与一个思想家的脚步声不同,它更踏实,在思想家身上,纯粹的小宇宙与土地没有坚实的联系。

命运让人成为敏感的、逃避事实的人,或是成为活跃的、轻视思维的人。但是,活跃型的人是一个完全的人,而沉思型的人则有一个器官可以在不依靠(甚至违背)身体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当这个器官想要控制它自己的世界而同时又要控制现实时,情形便会变得更糟,因为那时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关于伦理的、政治的、社会的改革计划全在不允许辩驳地指出事情应该成为何种样子和如何让其成为那个样子——所有的理论全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假定上,这个假定便是,人人都与理论家一样(或像他自认为的那样)眼高手低。

这类理论即便上场时有一种宗教的全部权威或一个名人的声望作挡箭牌,它们也从未在任何事物中丝毫改变过生活。它们只不过让我们对于生活的想法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罢了。这正是一种文化的“晚期”,即写得多、读得多的时期的劫数,它们用关于生活的思维和关于思维的思维之间的对立,来永远混淆生活和思维之间的对立。所有的世界改良家、僧侣及哲学家都一致认为,生命是缜密的思维最适宜的对象,但是人世的生活则是自己走自己的路,丝毫不管别人说什么。甚至当一个团体成功地“按照规定”来生活时,其所有成就充其量也只是某一本未来世界史中的一个关于它自己的附注罢了——假如除了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之外,还有篇幅谈到的话。

因为,归根结底,只有活跃的人、具有命运的人,才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生活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决策的世界之中的,在那里,概念与体系并不重要,或并不算数。在那里,一次机敏的打击比一个睿智的结论更重要。所有时代的政治家与军人全都看不起那些自以为世界历史是为才智、科学,甚至艺术而存在的“卖稿家”或“书呆子”,这是有道理的。让我们明确地说吧:从感觉分离出来的悟性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非其具有决定性的一面。一部西方思想史能不包括拿破仑的姓名,但在一部现实史中,纵然阿基米德有许多科学发明,但却可能还不如侵略叙拉古时杀死他的一个士兵的影响大。

重理论的人的缺陷在于,他们相信他的地位是在重大事件之前而非在重大事件之中。例如,对于政治诡辩派在雅典或伏尔泰和卢梭在法国所起的作用,他们便完全弄错了。一个政治家对于自己正在做什么常常并不“明白”,但那却并不妨碍他满怀信心地沿着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前进;反过来,政治空论家永远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其活动一旦超出了书本的范围,便是历史上最不成功的,因而也就是最无价值的。在动乱的年代里,比如阿提卡的启蒙时期、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时期,这类干预经常出现,那时,舞文弄墨的空论家渴望参加人民的实际历史,不再去忙于建构体系。他误解了自己的地位,他与自己的原则和计划只属于一种文献的历史,而非一切其他历史所属。真正的历史并非是通过反驳他而是通过放任他和他的思想,而去对他作出裁决的。一个柏拉图或卢梭——较次的才智之士更不用说了——可以建立抽象的政治结构,可是对亚历山大、西庇阿、凯撒、拿破仑以及他们的计划、战争与决策来说,这类抽象结构是毫无意义的。思想家倘若高兴或许也会谈论宿命;但有了这类人物代表的宿命便够了。

在小宇宙存在的多样性中,我们往往遇到一种群众单位的形成(通常是在鼓动下而形成的),这是一种高级的存在,不管它是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顷刻之间出现的,它都具有个人所有的全部情感及激情,这种感情的本性是无法捉摸的,不是推理所能理解的——虽然行家能够了解、能够好好依靠它们所作出的反应。在此,我们也应将一般动物单位与纯粹的人类结合区别开来;前者是被感觉到的,是完全依照存在和宿命的,像翱翔高空的飞鹰或进攻的军队的行径一样;后者则是依赖悟性的,是在意见相同、知识相同,或者是目标相同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

人们无需有获得宇宙节奏相同的愿望便能够得到它;共同立场的相同却是在人们愿意时才获得的。一个人能够随意加入或退出一个学术团体,因为这涉及的仅是个人的醒觉意识。可对于一种宇宙性的一致,一个人完全为它所制约,并以其所有存在都受制于它。这一类一致中的群众容易为热情的激动或惊恐所掌握。他们在厄琉息斯(阿提卡的一个城市)或卢耳德是叫嚣忘形的,或如同德摩比利会战的斯巴达勇士们与维苏威战争中的最后的哥特人一样,是英雄般的坚定的。他们将自己组织得就像是进行曲、合唱和舞蹈的音乐,像纯种的人与纯种的动物一样对明亮的色彩、装饰、服装和制服的印象非常敏感。

这类被刺激起来的人群是有生有死的。知识团体只是一种数学意义上的总和,因加减而发生变化,除非或者说直到(正如时常发生的)意见的完全一致是如此的感人,以致到了纯粹的程度,并且突然从总和中造出了一个存在。在所有政治转折点上,话语能够变成命运,意见能变成激情。一群偶然联合的人在街头上形成群体,他们具有相同意识,相同感觉,相同语言——直至那短命的心灵一闪而灭,各人又各奔东西为止。在1789年的巴黎,这类情形天天都在发生——每当听到“处死他”的喊声时。

这种心灵有其特殊的心理,懂得这种心理对于从事公共活动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单一的心灵是任意真正的等级或阶级的标志,无论它是十字军的武士和军人等级,是罗马的元老院或雅各宾俱乐部,是路易十四统治下的上流社会或普鲁士的乡“绅”,是农民或行会,是大城市的群众或深山僻谷的人们,是迁徙中的民族与部落或穆罕默德及一般新创立的宗教或教派的信徒,还是大革命时的法国人或解放战争时的德国人。我们知道,这类最强有力的存在便是高级文化,它们是在伟大的精神剧变中发生的,从千百年的生存中将所有低级的结合——民族、阶级、城镇、世代——融为一体。

历史上的大事全都是由宇宙级的存在,由民族、军队、阶级、党派来进行的,但才智的历史却是在松弛的会社和学派、团体、各种教育阶段、“倾向”和“主义”中进行的。在生死攸关的决定性时刻,这类人群有无一个领袖,或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偶然出现的领袖是第一流的人物,或只是一些抬出来的无关痛痒的人物像罗伯斯庇尔或庞培之流——这又是一个命运问题。政治家的特征是,他对于在时代潮流中形成起来又消解下去的这些心灵,对于其力量与持续力,对于其方向与目标具有一种准确而透辟的洞察力。即便这样,究竟他是一个可以控制它们的人还是一个被它们所左右的人,这也是一个偶然问题。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热门推荐
  • 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科学幻想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在现今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哪位秀才追求时髦的临摹,不幸的是父母们由于种种生活原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但又“切”的特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丧失,自我精神的失落必将造成孩子教育的失败,这叫不见本心,未能明心见性。因此,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养女成凤,必须自己胸有禅意,不紧不慢地教育孩子,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是单单的教育,而应将各种人生的体验贯彻到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打破迂腐的拘泥,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 乱世铮妍

    乱世铮妍

    前世,稀里糊涂地被爹妈抛弃在乱军之中,历经各种凄惨之后默默死去。重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爹妈稀里糊涂的时候,把他们抛弃了。姑娘是支潜力股,大到券商,小到散户,大家争相购入!好吧,地盘我要了,财富我要了,军师我要了,将军我要了,这世道,没有什么是本姑娘要不起的!新鲜出炉的书友群,欢迎大家来敲门:114017185
  • 大清王朝3

    大清王朝3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血踪

    血踪

    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逐渐浮出了水面!,北平城内频发连环血案:循规蹈矩的国民党旧交警血染城楼、与世无争的贫穷更夫尸陈废墟中、功德圆满的外国建筑专家血溅卧室内……凶手作案手法一致,究竟有何图谋?当法医、修脚师一一被排除嫌疑
  •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她才知,他是新晋的房产大亨本以为是一段无爱的契约婚姻,眼前男人的斯文儒雅,那都是假象;腹黑狡诈才是真相!将她吃得干干净净,她是室内设计师,渣都不剩。婚后在他的无限宠溺中,她渐渐动了心。他就是一匹喂不饱的腹黑狼!
  • 王牌校草的天才宝贝

    王牌校草的天才宝贝

    这家伙简直就是妖孽下凡,FB学院的半个神,为何总对她纠缠不已,那邪魅半眯的深眸,那英俊帅挺的鼻子,还有那因为有着四分之一混血的妖孽外表。反抗无效,那高达的身躯渐渐压迫而来,富有磁性的声音就在米小夏的耳边响起:“告诉你,你是我的女人,休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