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强的人只为着自己的生活而奋斗,不大去理会别人的感觉的,也更少注意自己的感觉。柔弱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多加考虑些。他们的快乐敏锐,他们的愁苦也很深刻。
人类的兴趣也是和人类的感觉一样的重要。刚强的人因为很少受自己的感觉扰搅,便专心一致地去干事业和竞争,因为自己的生活平淡而无带刺激性的满足,便想到那些能抵抗坚强的人是可蔑的。侥幸世界上有许多工作都是这一类的,而又有许多人的性格合宜于此种工作。
因为现在的世界大体总是粗野严厉的,所以对于柔弱的人比较困难些,不能使环境适合其需要。这两类的人永远不会完全互相了解。然而他们却必须常在一块。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他们应当彼此就很早相识,使各人都尝试一下对方所处的世界。
下面有一段很好的议论,是一位精神病专家所说的。他对于各种各类人的性情都有相当的了解:
那些由训练养成觉得每一件事都有一定的做法的人,他们对于小事都看得重大,他们的一生便会永远的向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当然我们是需要精细的人,而世上也总是有他们的。他们能够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便是艺术家、诗人和音乐家,这都是很好的。在平静安闲的环境中,并不会有什么坏处。至于一般普通的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为自己一生而工作,不断地寻求快乐、奋斗和成功,那么,如果他们太过于娇嫩,太易于感受到生活中一切琐细的不适,就会感觉得常常难受。所以十诫外还要添一个第十一诫:“你不要过于自扰了。”
假如娇嫩的人,文雅而不自扰;坚强的人,勇壮而有情,世上便可以得到较优良快乐的男女、较好的精神健康。
二十、静寂的乐园
精神健康的理想园地,是不要太过于孤独,长久离群索居,也不要太过于热闹,弄得乌烟瘴气。折中的办法,不仅是要有节制而已,而是要能够均衡的满足人类两种相反的需要——私静的需要,和友伴的需要。
私静是属于文化进步的生活的。原始时代的生活,是以部落而非以家庭为单位的,除了各人所穿的衣饰外,私人财产是没有的。印第安土人便是大家聚居在一个村庄里,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归大众公用。弗莱彻女土(Miss Fletcher)是一位终身研究印第安土人的专家,她觉得和土人在一处生活,最不方便的地方便是太没有私静的时候了。因为在全村里寻不出一块私静的地方。只有一个英国人家里才是她的堡垒,在这里她才可以与人群隔绝。
普通看来,“肃静”二字在办公室的门上比任何要常见些。在心理上这也是很对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私静;娱乐的时候我们便要寻找伴侣。工作是需要专心的,所以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暂时与家庭邻居及一切人群隔绝。
实在讲起来,钥锁的惟一用途便是在乎其能维持私静。除了清洁之外,市场上最宝贵难买的东西,实在是“私静”。我们住的地方,往往总是吵闹喧嚣的。在现代工业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打字机的喀嗒声以及其他种种喧哗声,可以通过半截的隔板达到各办公室,一般人真不知如何可以工作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虽以美国之财富,也难于办到。空间比时间更是宝贵。只有大公司的总经理才有享受私静的福气。
有些人对于私静甚至有一种偏见,以为私静是一种非平民化的自傲心理,或是躲避群众做不道德的事,如从前那种贵族的客厅一般。做有害羞的事也和工作时—样,也是需要私静的,论到这—点,也就和其他—切的行为一样,要看动机如何。
一个人之所以需要私静,不仅是为专心做事,并且也是为求个人的修养。凡人必须私静,庶几有自省的时候。原始的人寻求旷野的地方,以为受幽灵感动之所。处于现代文化进步之世,我们的问题是要如何去收回已经失去恬静的乐园。一个人健全的生活,必须有充分私静的时间,而后可以修身养性。
私静便是准备着与人群交接的。在许多事上你是常常需要别人的,儿童更是特别依赖别人,不过也还是需要私静的时候,以求独立的发展。社交的年龄,由自然的安排,迁延着直到儿童需要发展的时期。我们从别人学来的很多,也和别人共同学习。一般人的天性都是好群的,人类都是喜欢聚集在一处,大家混在一起。虽然如此,我们同时也需要私静的时候。
太孤单了最大的危险,便是那些神经质的人会变为更害羞更不愿和人在一处。一个为悲哀、疾病、烦恼所困的人,想再恢复他原来的常态生活,最好的方法便是要和常态的人常混在一处。太与世隔绝的人便是失了常态,他过于躲藏在自己的影子里,他需要一群的光辉去照耀。
悲伤的时候,以及集中精力奋斗的时候,我们需要孤独,然而此时我们需要伴侣,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过于孤独的人假如随着自己的意志做去,便会成为一个孤僻的人。不常有孤独生活不能离群索居的人,对于自己便太无内心的涵养,这个问题在训练儿童的时期常常发生。
城居的习惯每每养成了一般人一种根深蒂固的好群性。平常我们总以为那些平时作工的人在短促的暑期中,变换一下那种扰搅的环境,逃避到深林中或高山上去,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反跑到拥挤的海滨大道上去,混杂在外来旅行的人群中。电话和汽车都是现代交通上的一种便利,使人群聚集,打破乡村那种孤寂的隔阂。所以我们也希望有天才的人,发明一种方法来保障幽静。因为从大多数人的方面看,一切世俗的扰搅以及临近的人与我们相处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
二十一、恬静的生活
现代实在有不少的文章论到我们生活的转变,如爵士音乐之吵闹、传统思想的瓦解、家庭关系的崩溃、青年的反抗等,因此我们不仅不得不想想它们究竟是何意义和潮流并且还要知道在解放的变迁中,什么是被摧残和遗失了的。
要得到一种有节制而平衡的生活,现代这种纷扰似乎失掉了一种可贵的元素,似乎其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是处在危险的地位。一个健全、完美、自足的人所需要的,是一种恬静的生活。像现今这种时代,件件事物都是积极往前进行,于是家庭的灯火完全灭绝,消灭了恬静生活的中心,至少这种机会是不多的。
“无论怎样运气不好,总还是在家里的好。”这并不是一种软心肠的话,而实在是表现了人类心理一种根本的需要:在现代到处用车轮的世界,实在是太容易游荡移动了,因之人类爱移动的渐成大多数,我们恐怕会要退化成为一个无家的国家,至少是恬静的生活无存留的机会了。
这时公寓便成为人类临时的储存所,租期既短,一地的人物调换便非常迅速。吃饭时便跑到那些假称为家常便饭的饭店里去,晚间消磨在电影院里。这样他们还时常埋怨着没有地方去,只好蹲在家里。
这种现象的危险,不仅是过于要求兴备、刺激、肉感,而是对于个性适宜的涵养的根基打击太深,剥夺了平静涵养的生命。
“东也好,西也好,家里是最好。”这是一句家庭谚语,从前在火炉旁是可以常看到的;但是如果在现在的暖气管上写着这句成语,却似乎不合配了,因为置火炉的地方早已随着家庭消灭了。假如家庭仍旧可以存留,成为一种朋友聚会之所,或甚至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那么,暖气管也可任其存在无妨。
恬静集中的生活是岌岌可危了——喧闹代替了恬静,分散代替了集中。全家的人各走各的道路。少年人觉得老年人无味,老年人觉得少年人轻浮。但是这种集中的分裂是—个很大的损失。无论外界的事业是怎样重要,社会的集中是不能代替家庭的中心的。长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比得一种良好的遗传尤为可贵,因为这便是表示你是在恬静集中的生活影响中生长大的。小孩觉得母亲可贵,便在如此。在一种恬静集中生活之下,烦恼因之消除,兴趣因之养成。这便是幸运的年轻人之所以有一种成熟的兴趣,有忠心家庭的感觉的原因。
这一切如果以冷酷的态度观之似乎是太感情化,太陈旧了。不过无论如何,这是做一种精神健康的原则。世上自立成人的很少,而且他们有许多不完全的地方;不过如若他们能自行创造一种恬静集中的生活,那他们的成就就不散。至于大多数正在生长的人,这样的一种心是必须有的。家庭无论怎样组织不完备,但至今这是惟一能供给此种恬静集中生活的。
一个缺欠这种稳定环境的民族,无立足的根蒂,并且感觉不到这种生活的需要,和一个生长于这种环境中的民族,是否一样的精神安适?这个问题那些守旧派的人并不关心,那些进步负责的思想反而觉得很担忧的。
二十二、“驯良些,可爱的姑娘,让别人去卖弄聪明吧!”
“去教一个坏小孩变好比去教一个蠢小孩变聪明是容易些。”这是英国一个很著名的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所说的。“好而愚蠢”是一个很普通的双名词,而使人联想到它们相对的双名词:“聪明而顽劣。”
有一点是很明显的:行为便是这两种双名词的试验。看你所做的如何是最重要的,如何做便是对,如何做便是聪明,在你的行为上都可以观察出来。这种动作是仁慈,是好,但是很愚蠢;哪种动作是聪明,但是太残酷,太卑劣。
是否天真的意义便是脑筋简单或是心地纯洁呢?是否世俗的智慧便是不要让你的良心去阻碍你的利益之途呢?是否作伪便是说你懂得德行和智慧的把戏,没有错误的观念,自己有把握会得胜呢?这类同样的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问,而始终这类问题总是含糊不清的谜语一样,得不到一个正确的回答的。
因此训练是要引人到两条路上:使你变好,使你变聪明;使你能够心地正大,能够心智和道德健全。我最近问过一个很著名的美国著作家(他对书籍中许多人物的生活和思想都是很清楚的):什么是现代人类最大的错处?他的回答便是:“人类过于注重智慧而忽略了正当的情感,把脑子放在性情之上。”
这一切的意见可总合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结论我也觉得是十分对的。注重一个人的正常情感的态度,健全的嗜好,良好的道德,比注重他的学识、常识、智慧伶俐、聪明等要重要得多。而我个人对于无论那一类的蠢人所感到的不舒适和不方便,是非常敏锐的。照教训我们应当忍受那些蠢人,特别是那些有政治野心的,但是我总忍受不住。
在道德和智慧的辩论中,道德每次是必赢的。无论在无知识的环境中所过的生活,比较有知识者的生活,是如何的平凡无味,我们还是要承认这一点,如果将善良和智慧比较起来,好像美一样,可以说是奢侈品了。世界上若是去掉美丽和艺术,一定是很惨淡无味的;然而德行还是应当占先,虽则它照普通说起来是平淡而朴实的。
心理学家在两种结论上得到许多可安慰之点:第一,我们改造一个人的道德比改造他的智慧容易些;第二,大概而论,除少数例外,道德和智慧是并存的。这不是一种可选择之物,像茶里面只可放柠檬或乳一样;这两者是我们都可以全备的。你可以在学识上或道德上做一个自大或谨慎的人。
智慧是你整个心智或心理生活最难变易的。你不能够用思想把你的智慧增加一点,即使你可以增加许多学位的头衔。除了特别的例外,一个人在学校里经过各年的智力测验,大概总没有什么变改的。六岁时的测验和十六岁的测验当然大不相同,不过这是表示心灵的增长。这种测验所忽略的地方比所注意的地方要多些,尤其是学生兴趣的变换。主要的增进路线,是他感情自制和意志行事的能力增强。这方面就近乎道德生活的根基,并且因为这种行为的基
本特性是可教导的,因此使一个儿童变好比使他变智慧来得容易。愚蠢比作恶难于医治些。然而这一切我们不要灰心。而应当努力使人能尽力做个好人。
另外有一点可慰的,便是主使行为的两种因素——良知和德行——是趋向于合作的。沃兹博士(Dr.Woods)研究皇家的遗传学——挑选许多皇族家庭以为试验——因为我们对于皇族的祖先和宗族知道得清楚些——结果得出许多可信的证据,凡是智慧高的人道德也高,反之智慧低则道德也低。然而有时智慧和道德是完全分开的;在罪恶、欺骗、阴谋之中,仍如在高尚有价值的生活中一样,可以找到极高的智慧。
除非我们能将道德标准提得和智慧标准一样高,则大学教育恐怕会成为一种专门训练道德低落的学校,而不是一种养成高深学识心理健全的机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