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师:贞,丈人吉,无咎。
【爻辞新解】《师卦》象征兵众(师指军队):坚守正道,德高望重富有经验的长者统帅军队可以得到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
【原典】《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爻辞新解】《象辞》说:《师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坤(地)上,是地中有水之表象。地中蕴藏聚集了大量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源充足;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这样就会有众多的士兵可用。
【原典】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爻辞新解】初六,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军纪混乱必然有凶险。
【原典】《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要发生凶险。
【原典】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爻辞新解】九二,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并被委以重任。
【原典】《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在军中任统帅,持中不偏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表明承受天命,因此得到君王的宠幸;“君王多次进行奖励”,说明怀有治国平天下使万邦悦服的弘大志向。
【原典】六三,师或舆尸,凶。
【爻辞新解】六三,不时有士兵从战场上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凶险。
【原典】《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士兵不时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说明不能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自量力发动进攻,结果战败,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了。
【原典】六四,师左次,无咎。
【爻辞新解】六四,率军暂时撤退,免得遭受损失。
【原典】《象》曰:“左次无咎”,示失常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观察了战场形势后,暂时后退以避敌精锐,免遭更大损失”。说明深通兵法,懂得用兵有进有退的常理。
【原典】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爻辞新解】六五,田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军中主帅,必将战无不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尸体大败而回,占问的结果必然是凶险的。
【原典】《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恃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战死者的尸体,大败而归”,说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
【原典】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爻辞新解】上六,凯旋而归,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或封为诸侯,或封为上卿,或封为大夫,但小人绝不可以重用。
【原典】《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读解】
师卦位于讼卦之后,总体上阐述了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用兵之道,以正为本。正当、合理、公正作为战争的最终目的。
德高望重者,广纳贤德之才,兴正义之道,师出有名,不会出错。人心向背决定战争最终成败与否,把各方势力凝聚起来,顺天应人,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服从,最终取得成功。
君子观此卦应发挥厚德载物的精神,容民蓄众,吉而无咎。
在战争的初始阶段,必须严肃军纪,做到统一行动,否则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将导致凶险的后果。
本质阴柔,志大才疏的人往往贪功冒进,不适合率兵出战,不可轻易任用。阳刚过头,有失中道。过勇易轻敌,过智易奸诈,过威难以服众,过强易浮躁骄傲,过专易于专横。不中不正,凶险至极。
量力而行,知难而退,形势不利时应该退守,在不利之时,不能轻易冒险,自知一时无力前进取胜,暂且退守,虽不能攻敌致胜,但是保全实力,无咎。不可使小人成其势力,不可重用小人,否则必乱。
委派具有刚中之德的人,吉而无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君子不可弱而多疑,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事典】
秦晋崤之战
王者之战实际上是刚中之战,不可犹豫不决,忧心忡忡,崤之战可说明此爻爻义。
秦国猛将孟明视,率秦国精兵三千,攻打郑国,在崤山被晋军大败,几无生还者。
这件事发生在晋文公去世后不久。郑国是一个小国,兵力不足,所以,请得秦国的军队来协助戍守北门。但郑国国君去世后,新的国君又是晋人所立的,新国君自然亲近晋国。秦国因此愤愤不平,趁着晋文公去世的时机,秦穆公决定与秦国在郑国的军队里应外合,把郑国消灭掉。于是,秦穆公以孟明视为大将,以西乞术、白乞丙为副将,点起精兵三千,战车三百,前往灭郑。秦郑之间,道路相距甚远,中间必经晋国的国士。
秦国的老臣蹇叔、百里奚,是白乞丙、孟明视两人的父亲,听到秦王的命令后,都知道是一场必败的战争,所以,都哭着送别了自己的儿子。可是,秦军三位统帅,都不相信他们的预言,因为所挑三千精兵,都是秦国的勇士。秦兵以善战著称,何况秦兵中的勇士呢?三位都这样想。一路上,秦军如鹰如虎,疾风闪电,向前飞驰。周王命令王子虎、王孙满去观看,回来后,王子虎说:“秦国的军队真是骁勇强健啊!没有谁能是他们的敌手。”王孙满却说:“不然。我看秦国军队虽是强壮,但没有礼法,一定会打败仗的。”这时的王孙满才是十多岁的小孩,所以,周王、王子虎都不以为然。秦军要攻打郑国的消息,自出兵不久,就传到各地。在秦军经过周国的土地时,恰好郑国有一名叫弦高的商人在那里贩牛,听到秦军要攻打自己的国家,又见秦军强悍骁勇,弦高深为家乡父老担忧。于是,心生一计,假装说是受郑国国君的派遣,专程在这里来迎接大军的。
弦高还把自己贩的几十头牛,又买来百十坛好酒,说是郑王的礼物,一齐送到秦军大营。一面派人星夜赶回郑国报信,令郑国提早防备。孟明视见郑王派人犒赏大军,知道郑国已有防备,只好挥军攻打滑国,一举就把滑国消灭了。然后,带着从滑国掠来的金银财宝,返回秦国。返国途中,走到晋国的崤山,再往前走就是秦国的领土了。就在国门的前面,秦军遭到灭顶之灾。崤山地形险恶,在东面一段更是险恶之极,从地名看就叫人胆战心惊,有什么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等等。秦军到了这一段,猛然见晋军一支队伍从后面赶来,只得勇猛向前。队伍行进到上天梯,车马都不能通行,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向上爬,队伍全困在险峻的羊肠小道上。这时,前锋发现前面的路已被木石封住。晋军站在上面,不断放下擂木滚石,把秦兵打得鬼哭狼嚎。后面,晋国大军如铜墙铁壁,秦军根本没有一步退路可言。可怜三千强壮的勇士,被困在绝境,死的死,伤的伤,俘虏的被俘虏,无一人逃脱。三位统帅全部做了晋军的俘虏,被押回晋国,成了阶下囚。这就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秦晋崤之战。
【感悟】
战争是人类的残酷而又不可避免的大事。作战的胜负,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军队的强悍是一个因素,但强悍的士兵没有法度,就会像强健的秦军一样,最终被打败。扩而广之,不仅治军如此,成功也是如此,不仅要有人才,更要有好的法度,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坎宫 地水师
用兵须慎莫贪功
争战从来祸害重
统帅占求当吉利
或能趋吉又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