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400000001

第1章 正 己 (1)

公义与公德

凡是趋向于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人会集合成一个群体,如果这个群体和国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法律上也没有一定的限制,都称为社会。因此社会的范围大小不定,小到局限于乡村,大到横贯于世界,就像所谓的北京社会、中国社会、东洋社会,以及劳工社会、学者社会之类,都是这个含义。人生来就有合群的天性,即使种族、国土不同,都要互相依靠、扶持,聚合成为一个社会,这就是之所以有人类社会道德的原因。然而人类常常由于土地、种族相近的原因组成特别的团体,并有统一管理和裁决的权利,这称之为国家,国家是为弥补各种社会的缺憾,使人们互相保护对方的福利而存在的。因此社会的范围,虽然原本没有界限,却更多地受限于国家。世界各国都有其社会的特性,而不能互相融合,因此谈到道德的实践,人类社会固然有普遍的道德,而对于各国社会,却又各有其特别的道德,这是由于他们风土、人种、习俗、历史的差别而产生的。而本书所论及的,都是适合于我国社会的道德。

社会组织与家庭组织相同,而一个家庭对于社会来说,也就像一个人对于家族一样。人类的本性是厌恶孤立而喜欢群居,因此会结合成家族,并终身依靠它。而我们喜欢群居的本性,还不仅仅以家族为限。假如使人局限在家庭之内,而与家族以外的人不沟通感情,不共谋事,那么这一家人无异于处在穷山荒野之中,而此家庭又怎能存在呢?

人类的体魄和精神,其能力本就不算完备,如果不互相帮助,就无法长期生存。就体魄来说,我们之所以能够躲避风雨寒暑的苦痛,抵御猛兽毒蛇的侵害,而安然保全自己的性命,哪一样不是社会所赐予的呢?就精神来说,如果人不得已处于孤立的境地,感情和思想都不能让他人知晓,那么一定会有非同寻常的苦痛,甚至会有因此而生病癫狂的人。人对社会的需要是如此之大。就像语言文字之类,但凡用来保存我们情感与智慧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工具,也必定依赖于社会的组织才开始存在。这样一切事物与社会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

人获得社会如此多的恩赐,那么应当如何去报效社会呢?回答说:广泛发展公益事业,开展社会事务,建立功业,不顾个人的一己私利,谋求社会的幸福,就可以称得上是尽到了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了。因公而忘私的品质,是最为高尚的道德,而社会的进步,实在是由此而来。因此,观察一个社会中志士仁人的多少,其进步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假使人人都坚持利己主义,而漠视整个社会的利益,这个社会必定越来越腐败,人民必定越来越衰落,最终达到每个人都深受其害却又无法挽救的程度,能不令人恐惧吗?

社会之上还有负责统一管理和裁决的,这就是国家。国家具有独立的主权,管辖固定的土地、人民,并制定法律来统治他们。普通人既然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就应遵循社会的道德,同时又是国家的一个公民,也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道德本来是用来弥补法律所无法覆盖的范围,而法律也是用来辅助道德所无法企及的领域,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违犯了法律,就成为国家的罪人,而决不能引用社会道德来保护自己。衡量国家的能力,本来就不通过社会,因此在法律范围之外,国家绝不要干涉社会事务,而社会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也有其在道德层面的自由。

人在社会中,其基本义务虽然不一而足,但概括起来有两类,一是公义,二是公德。

公义,就是不侵犯他人权利的意思。我与他人共同居住在社会之中,他人和我的权利并没有什么不同,我既不想有人侵犯我的权利,也决不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人与人互不相侵,那么公义就树立起来了。我们的权利,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财产和名誉。生命是一切权利的根本,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再恢复,生命不是他人的所得,也不能被侵犯,自不必多言。财产虽然是身外之物,然而人如果想要获取功名、享受福利,总不能空手得到,必定要借助于财产。如果是通过正当手段得到财产,就是正当拥有,不是他人所能干涉的。名誉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是由其本人积累德行之后才得到的,因此对于他人的诬陷和污蔑,也有保护名誉的权利。这三者一旦失去安全保障,社会的秩序就将无法自然维持。因此国家特意设定了法律,为我们保护这三大权利。而我们也一定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有所冒犯。这固然是为了完成谨守法律的义务,也同样是为了遵从社会道德的秩序。

尽管如此,但如果人们仅仅是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那便只是有了消极的道德,还不足以尽到对社会的基本义务。对于社会的基本义务,还包括积极的道德,就是博爱。

博爱是人生最宝贵的道德。人之所以能够称为人就在于此。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有自己而不知道有国家,只知道有家庭而不知道有社会,看到自己同胞的疾病痛苦、颠沛流离却无动于衷,不去施予援手,那与动物又有什么分别?世上常有天生便是残疾的人,有的人无辜遭受牢狱之灾的羞辱,其他如鳏寡孤独、失业无助的人也有很多。而且文化渐渐开明,民智日趋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世上那些素来没有依靠并因此而沉沦的人与日俱增,这也是理当如此、势所必然的。而这些沉沦的人,既然已经越来越趋近困苦的境地,又不敢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束缚去侵犯他人的权利,如不是有赈济他们的人,又怎能不束手待毙呢?既然同是人类,同是社会的一员,不忍心坐视他人毙命却不去设法拯救,于是本着博爱之心,种种慈善事业便因此兴起了。

做到博爱就可以算是尽公德了吗?还没有。赈穷济困,是用来弥补缺陷,而不是用来追求进步;也就是说是救济眼下的困难,而不是用来图谋长远的。在社会中,我们绝不能认为眼下的福利就已经足够了,况且眼下的福利,本来就不是从社会成立之初就有的,而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不断经营才逐渐实现的。我们既然已经沐浴了祖先遗留下来的恩德,如果不能使我们从祖先那儿继承的社会更加接近完美并留给子孙,不就是放弃了我们的基本义务吗?因此人在社会中,应当各自按照其地位,估量各自的权势和力量,去图谋社会公益,开展社会事务,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能够用一个人的能力来造福亿万民众,用一生的行为来泽被百世,即便本人过世,其创立的功业却永远不朽,纵然是古代的圣贤,也是无法轻视的了。

人们既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又能在看见他人穷困后加以救助,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并推动发展,如此人生对于社会的基本义务才可以说是完成了。请允许我用孔子的话来作为证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前一句是限制人的,要人不去做;后一句是劝导人的,要人去做。一个是消极的道德,另一个是积极的道德。一个是公义,另一个是公德,二者都不可以偏废。我不想让他人来侵犯我的权利,那么我也要慎重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若我是穷困的,常常希望别人来救济我,我知道某事对社会有益,也就是对自己有益;而我的能力还不足以能够做成此事,就会希望有人做成此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必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救济穷人并图谋公益事业,这就是“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的含义。此二者都是道德上的基本义务,而前者又同时是法律上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仅仅想避免成为法律上的罪人,那么只要做到前者就足够了,如果想要避免道德上的错误,就不能不认真按照后者所说的来做事了。

选自《中学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行 为

良心不但能告诉人们善恶的区别,而且能迫使人远离邪恶,靠近良善。做一件善事,良心会感到快乐无比;做一件恶事,随即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就是良心作用于行为的表现。因此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良心,就不能不先讨论他的行为。

世界上虽然有一种说法是把人生的一切动作都称作“行为”,但伦理学上所说的“行为”,其意义却有很大的限制。它指的是以意志作用为本质的那类行为。如果不是由意志作用而引发的,叫做动作,而不能称之为行为,比如呼吸之类的自然动作就是;除此外其他特别的动作,有的是因为生理上的常态变化,而无意识做出的动作,有的是受迫于强权者的命令,不得已而做出的。像这样,凡不是自己的意志自由选择的动作,都不能称之为行为。

因此,行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举动,而在于其内在的意志。一旦意志产生作用,那么即便他的动作还没表现出来,也可以称之为行为,这是因为我们是以初始的“原因”为判定依据,而不是根据“结果”。

法律有只讨论结果而不追究原因的情况,比如:即便是无意识地犯罪,也不能免除处罚,相反,虽然有犯罪意念,但没有实施,那执法者也不能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但是,道德却不是这样,如果有人想杀一个人,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成功。这种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衡量,不能说他有罪,但以道德的准绳来看,他已经和杀人犯没什么区别了。由此可以知道,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纠正规范内心的效果,它所约束的范围更加广泛。

选自《中学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动 机

行为的基本要素,是意志的作用无疑,然而这个意志的作用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回答是:源于有欲望。这种欲望的产生,有的是被事物诱惑,有的是受环境遭遇的驱使,各不相同,关键在于必定先有欲望,然后意志的作用才会产生。所以,欲望就是意志缘于它而萌生的因素,因此我们称之为动机。

任何人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做成一件事情,就会对其所向往的事物产生一种意念,这就是所谓的动机了。意志受这种意念的驱动,进而决定行动,于是表现于行为,比如学生在家用功读书,时间久了而厌倦,于是到野外散步来使自己振奋,散步的意念就是动机。人的意志受动机的驱动,决定出行,然后携带手杖出门,于是意志实现成为切实的行为了。

行为的基本要素,是意志的作用,而意志的作用,又是源起于动机,那么动机这个因素,真是行为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啊!

动机是行为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因此行为的善恶,多半是根据动机来判断的。然而有人专门用动机来作为判定善恶的依据,那还不够全面。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如果在其意料之外,确实可以不承担责任。相反,若后果的厉害可以预料,却仍然那样做了,虽然不是行为人所希望的结果,他却是不能推卸责任的。假如现在有一个人不满朋友的放荡和品行不端,因而想加以劝阻,他的动机是善的,倘若朋友不听劝谏,于是自己生气打他以致朋友受伤,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他的本意,然而打人必定会造成伤害,既然这是他所能预料到的,就不可以因为他的动机没有恶意而宽宥他打人的罪过。这是判定善恶的标准,在后面一章将详细谈到这一点。

选自《中学修身教科书》蔡元培

财 产

生命的重要性,已经在上一章说过了。然而人不是仅仅爱惜生命而已,也一定要在他有生之年,行动自由,而不是受人操纵,这样他的生命才能有快乐可言,于是财产权便由此产生。财产,是人通过辛苦经营所获得的,如果对财产不能拥有支配的权利,一生的辛苦勤劳就都落空了,辛苦所得却与自己毫不相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人没有财产权,生计必定得不到保障,最终生命也将无法保全。因此财产的重要性仅次于生命,而盗窃之罪也仅次于杀伤,这也是古今中外的人都认知的。

财产是如此的重要,然而财产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占,一个是劳力。

这里有一件物品,本来没有归属,那么我可以取走并占有它。为什么?无主之物,我占有了它,而且从一开始就没有妨碍到他人的权利,这就叫做先占。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热门推荐
  • 相府嫡王妃

    相府嫡王妃

    本文一对一,男主腹黑,女主狡诈,宠文云紫菀一直在想着她这些年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怎么在她身上总是发生这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她原是相府嫡女,却在八岁那年,被亲爹赶出家门,娘亲惨死,无奈之下,卖身青楼。他是穆王府低调冷酷的世子,弱冠多年未曾娶妻。*再次重现,她风华万千,一舞惊现世人,恍若惊鸿,一张笑脸,倾国倾城。再次重现,诺大相府,看她云紫菀如何扭转乾坤,叱咤故人!*一代相府嫡女错落青楼,却逆风而生,光芒回归!精彩片段良久,莫少看着在她怀里昏昏欲睡的紫菀,轻声问道:“紫菀,你喜欢我是吗?”紫菀在他怀里使劲的点了点头,却听见莫少又问道:“那你喜欢我哪里呢?”紫菀思索良久,从莫少的怀里挣扎出来,一本正经的看着莫少,很严肃的说道:“你长得很漂亮。”歪着头想了一下,又道:“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漂亮。”莫少:“······”良久,紫菀又道:“还有,你身上的味道很好闻,靠在你怀里让我觉得很安心。”莫少听到这话,心里终于好过了一点。转眼却又不禁感叹,果然是小孩子,长得好看,味道好闻就喜欢。莫少扬了扬眉,又问道:“那要是以后有一个长得更漂亮的,味道更好闻的男子,你会不会也喜欢他呢?”紫菀:“不会,他肯定没你温柔。”莫少:“那要是他比我温柔呢?”紫菀:“也不会,他肯定没你对我好。”莫少:“那要是他也对你很好呢?”紫菀反问:“有这样的人吗?”莫少:“······”莫少忍不住眉眼含笑,看着紫菀的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却还是又问道:“那要是我把你卖了怎么办?”紫菀委屈的眨了眨眼,道:“那能把我卖给一个好看一点的吗?”莫少:“······”良久,莫少又道:“那我还是不卖你好了。”紫菀高兴道:“为什么?”莫少看了看紫菀,理所当然的说道:“因为不值钱。”紫菀:“······”
  • 夜枭哑后

    夜枭哑后

    夏日的夜晚,雷雨刚过,凉风徐徐。黑得像丝绒一样滑腻的星空,闪烁着满天亮晶晶的钻石。不知名的虫儿在树林、草苁轻轻吟唱着安详的催眠曲。温柔的安抚着被酷暑所困的人们渐渐进入梦乡。庄严华贵的御书房中,明亮的夜明珠将足有上百坪的大书房照得亮如白昼。身着龙袍的大琼天子,仍在伏案处理未完成的政务。“皇上,九王爷求见!”“宣!”直到轻快的脚步声到了案前,皇帝才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将视线移到来人身上。望着这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
  • 毕业留念

    毕业留念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重生之风华

    重生之风华

    简介:海颜阴差阳错重生回到了2000年,由最开始的不可置信变得激动兴奋。在跟她前世相隔十年之远的世界里,她见到了让她愧疚不已的父母,让她感激一生的老师,看到了一直到高中都一直保护着她的好友苏心悦,见到了那些侮辱过她,伤害过她的人。这一辈子,她不会再那么平庸而活,侮辱过她的人,她要将他们全部踩在脚下;伤害过她的人,她要他们一辈子翻不了身;给她无比关爱的父母,她要让他们过轻松无忧的日子;保护她的人,这一世换她来保护她;心爱的人,这辈子,她要挽回他,再也不要那么大意的放开他的手…*****************再次强调本人简介无能,但文文内容绝对爽歪歪。本文女强,爽文,异能,YY无限。文文内容绝对精彩,请各位亲们点击收藏,多多留言的。如果认为写得还对亲的胃口,便给点花钻啥滴,嘎嘎。希望亲们能够多多支持,先么个。PS: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薄情总裁失忆妻

    薄情总裁失忆妻

    “刚才,你跟他做了什么?”将甄慧贤逼到无人的角落,他支着墙壁,一手捏着她光洁的下颌,令她直视着她。甄慧贤摇头,却看到他那双邪魅的眼眸越发的犀利。“我要一个诚实的妻子。”冷酷无温的话语再次响起,字字铿锵有力,几乎是从齿间挤出。同时,捏着她的手也越发的用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