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300000042

第42章

何海美是我见到的众多的经商者中很不一般的佼佼者之一,如今年近五十的她依然风采不减。何海美年轻时没奔上好时光,聪明伶俐的她因为文革只好过早地做了初中毕业生。由于个头矮小,与别人一样干一天重活,她只能得4、5个工分,到年底分红连件衣服都扯不起。1976年她嫁给了城里做工的小金,丈夫一个月33块工资,那时也算富裕人家了。但第二年等儿子生下后,由于户口只能随母亲,何海美家的日子依然不好过。更让何海美难上加难的是她母子俩所挂的户口所在地竟以何海美嫁给了城里人为由,连其儿子的口粮一起吊销了。家在城里的何海美却在城里又找不到一处可以煳口的活,于是就凭着自己手巧开了个成衣店。

这可是个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尾巴呀,突然有一天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闯进何海美的成衣店,不由分说地找走了她的缝纫机,并严厉地责令道:出路只有一条:关店别干。何海美天性倔犟,可为了儿子和丈夫,她含泪低下了头。俗话说:置死而后生。就在何海美欲生无路时,她的哥哥在部队回家探亲时带了几张剧:照,令左邻右舍的年轻人爱不释手。对啊,这是个来钱的好买土哩!何海美心灵手更灵,她知道照片制作并不太难,于是就花了35元本钱,买了一套简易的洗相设备。当时义乌电影院正在放《红楼梦》戏剧片,看厌了样板戏的人们对这种古装戏异常有兴致,几乎场场爆满。何海美似乎有种特殊的商业敏感,她拿了一台借来的旧照相机坐在电影院的第一排,看准年轻人喜爱的几个镜头连连咔嚓,又回家连夜将照片冲洗出来,第二天当她带着自制的照片在影院门口的石板上摆起小摊时,围观者竟然里三层外三层的。一场电影下来,她所洗的几十张照片全都出手,许多小年轻连价都不问一声便买走了。

一二……五六……何海美偷偷一点,净利十几块钱!那一天她乐得嘴都合不拢。生意就这么做开了,但那时城里根本不允许有生意人出现,何海美只好到乡下的廿三里镇,据说那儿每逢农历―四七集市时可以摆摊设铺。头一回到廿三里,何海美看到的所谓能做买卖的也就是有那么百十来个人分坐在那条老街两边摆上些各式各样的小百货小杂品而已。何海美对当年到廿三里摆摊的情景记忆犹新:头天晚上夫妻俩先把照片洗好,第二天天不亮就得出发,那时从城里到廿三里镇不通汽车,就是通了汽车也没人乘一做小本生意时的义乌人从来不会轻易花一分钱。

廿三里的做生意光景,何海美一回忆起来就想笑:那时既没有摊位,也没有桌椅,我就在胸前挂一只哥哥给的军用挎包,站在供销社门门把一大把照片样张往一张白纸上一粘,就开始吆喝起来。我当时做的生意对一直做鸡毛换糖的本地人来说是个新鲜事儿,开始没有人买我的货。我便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对他们说,你们只管放心拿去转卖,卖得好我们双方赚钱,卖不掉可以回还,反正我天天在这儿,放心好了!这一吆喝还真灵,三三两两地就有人从我手中把照片买走了,因为有人真的把我洗的照片带到南昌、合肥等赚了钱,他们把一两毛钱的照片卖到一块钱一张,所以后来好多人从我手里进货,我便成了廿三里市场上惟——个经销照片的业主了,生意自然超出了想象。不夸张地说,后来我们义乌出现闻名全国的印刷品市场,最早就是由我卖小照片成功后引发的。

关于义乌的印刷品市场几年前就有所闻,不想它的发源竟是一位普通农家女的几张照片引来的,这真让人感到市场经济的魔力之大。如今已经发展有几万种热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每一个义乌小商品,毫不例外地都有像何海美那样一支支动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我第一次走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内的繁花般的世界里,一眼就被市场里头那望不尽边际的花类摊商所吸引。记得在京城有一次误闯小商品市场,我的女儿竟然再也不舍得挪动脚步,无

奈中我也忍住性子细细观赏起这些据说来自义乌的头花小商品,不想我完全被义乌人创造的这些奇妙的手工艺品折服了,一方面不仅它有巧夺天工之奇,另一方面它的品种之多让人难以想象,更重要的是义乌农民们所拥有的那种叫城里人都感到超前的意识,令人由衷的钦佩。那天我女儿趁机大捞了一把,回家的路上要不是我帮着提拎那一大包玩艺,她一个人无论如何是回不了家的。更叫我称绝的是一向对商品买货异常挑剔的妻子,这一次却格外喜爱女儿买回的义乌头花产品。来到义乌的收获之一是使我有机会直接认识开发头花商品的这些拨浪鼓手。

义乌人告诉我,他们的头花产品源于廿三里的郑山头村。现在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了头花专业村和全国的头花生产基地,每年出产的各种头花、插花、礼品花及其他花类商品已有上千种、万余吨,除供给全国几百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外,还销往香港、美国和南非等十几个地区与国家。其实头花产品完全是我们义乌人在鸡毛换糖过程中所创造的无数商品中的一个小品种而已。郑山头村的百姓回忆说:1982年,廿三里派塘李樟弟从广州带回一朵头花,是用纱绸制作的,老李买来是给他媳妇戴的。偏巧被我村摇拨浪鼓路过的金正海看到了,他当即想仿制。

但李樟弟给媳妇买的头花用的纱绸只有广州才有货,有心计的金正海想了想能不能改用他平时鸡毛换糖从湖州红旗绸厂买的纱绸替代?一试果真行,金正海把自制的头花往市场上一投,姑娘、嫂子们爱不释手,销路旺盛,而且每只头花可净嫌利润五至八毛。金正海也是好样的,见头花生意好,毫无保留地向村上人传授开了,于是郑山头村在短短的时间里,家家户户都做起了头花生意。郑礼龙和郑朱龙、郑以枫、金益平四人还率先在这一年办起了头花专业厂。虽然当时这四户的厂不算大,但却是义乌农民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向机械工业迈出的具有历史性的关键一步。郑山村离城镇较远,开始大伙用自行车驮着货上街卖货,可供不应求;他们改再三轮车驮,还是供不应求;于是就同城里的汽车站商议开通一趟客车送货,然而依旧满足不了要货的客户。干脆,再加租一辆行李车!儿位头花生产的大户一商量,事情这么简单地定了下来。稀罕事,农民进城经商买月票!郑山村人的头花生意,惹得《人民日报》等都发表文章道。

现今有头花大王之称的郑礼龙,忘不了当年的郑山村从亊头花生意的初期,他为了留住进城送货的汽车司机们,亲自出钱修建了驾驶员停车场和宿舍。冬里,他怕司机冷,便每人供给一个电热毯;夏天热,只要司机一进村头,他便送上冰过的红枣绿登汤,有个夏季,光红枣他郑礼龙就买了100多斤。那时其实我不是怕送货的司机跑了,而是怕咱们郑山村的头花生意给别人抢走了。这不,后来我们的生产发展了,生意越做越大,自己都有了汽车,村上也有了四通八达的商业专线,头花的生意更是做遍了全国、全世界……郑礼龙不无感慨。

在廿三里的街头,我还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有位妇女叫金惠明,她丈夫在廿三里的街头听人说有种铁皮五角星很走俏,她听后暗喜,因为金惠明的远房亲戚在办铁皮加工厂,自然每天有不少边角料白白处理掉。金惠明心一动,连夜从亲戚那儿拉回一车边角铁皮,又和丈夫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地干开了。丈夫军人出身,对五星有特殊感情,他把铁皮五角星认认真真地漆上了红颜色,于是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红五星就这样出现在廿三里市场上。令金惠明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货一上市就被人一口吃掉,而且卖了个好价钱。她回家把喜讯告诉丈夫,两人兴头上决定:咱就做这红五星!这一干就收不住了:每天上午金惠明蹬着车到亲戚的铁皮厂把边角料运回家,下午就动手干起来,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停工。第二天天蒙蒙亮再到街上卖掉,如此一阵子干来,她金惠明竟成了市场上销售铁皮五金的专业户,本地商外地商都找她要货。于是金惠明由手工加工改为机械化生产,她的红五星竟然后来走遍了江苏、湖南等大半个中国。几年之后,做铁皮生意的金惠明成了义乌市场上的家电销售大户,而且直接能在自己的家庭工厂里生产出热销的产品。

仿佛还是昨天的事;20年前,在城市里的姑娘们突然对一种折叠伞如醉如迷。谁要是手中有把花色小折叠伞,便是一种可以在别人面前显耀的本钱。记得有一次我从云南边境花了20多元买了一把带给了在北京的女朋友,她单位的小姐妹们见后嫉妒死了。但之后没几年,中国大陆的市场上便到处有了各式各样的色彩鲜艳的小花布折叠伞。而给中国人创造这美丽世界的竟是我们的义乌农民,这就是在义乌无人不晓的九联村制伞专业户们。九联村龚姓居多,十几年前,村民龚益民、龚昌金等龚氏兄弟看到南方一带的城市姑娘爱随身带一把花布折叠伞,雨天阳天都能用得下,便回村一商定,办起了一个制伞厂。不多日,小花布折叠伞就在廿三里一带市场上卖开了,客商像疯了似的抢着要货。

于是小制伞厂变成了大制伞厂,一个厂变成了五个、十个厂。不到两年,全村八十多家农户在农闲时一半以上参与加工折叠伞。由于九联村的花布折叠伞在市场上销路好,自1994年起,全村人全部投人了制伞业,即使这样,他们的生意仍供不应求,因为每年市场需要他们500多万把伞的生产量。现今的九联村不仅自己成了制伞基地,周围的几个村子也成了他们的联营户。有人曾计算过:中国现在每年的折叠伞,市场销量在1000万把左右,而从义乌出品的则达95,从九联村一带出品的占了其中的90以上。你看,常常是义乌人的一个小小的动作,竟给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带着某种革命性的冲击!以花布折叠伞为例,十几年前的每一把这样的小伞市场在二十来元,现今在义乌市场上三四元钱一把就可以成千成万的批发到。这不是革命性的变化又是什么呢?

真不要小看了义乌人的鸡毛换糖精神。

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史书中,专家们儿乎通病般喜欢记述昨天的微商和今天的比斤,盖茨式的传奇与业绩,但我以为应该在今后的世界商学史中加进摇拨浪鼓的义乌人的鸡毛换糖经商精神。在我看来,影响中国封建经济的徽商和影响今曰世界的比尔,盖茨固然值得我们作为座右铭来推进未来的市场经济革命,但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国家,发扬鸡毛换糖的经商精神似乎更显得重要,更显得有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

千千万万义乌人前仆后继地摇动拨浪鼓,不懈地进行着鸡毛换糖,其市场意义的理论价值非同小可。它可以视为中国的一种固有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人朴素勤劳的美德遗风。鸡毛换糖在一定程度上它既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易取值方式,同时又是现实时代人们渴望倡导的敬业体现。有一种简单的理解:先不论我们已经比较富裕后的今天,既然是在我们谁的手头都比较拮据时,有人可以厚着脸皮去讨饭,或者干脆冒着胆子去偷去抢,但却很少有人愿意学着义乌人的样,挑着货郎挑,摇着拨浪鼓,专在别人欢颜笑语的喜庆节日里出远门、走长路;每每论说生意,有人总会夸口要赚大把大把的钱,却从不愿像义乌人走百里、上髙坡地去依靠鸡毛换糖挣回那一分两分的脚力钱。许多专家在考证义乌小商品市场后常常感叹:为什么一无地理优势二无产业特色的义乌人能创下震惊世人的奇迹?左说右说的论点很多,但没有哪一条叫板到点子上,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理论家们无法深刻地理会和感受义乌人在鸡毛换糖中所磨铸的本质东西。一句话,没干过拨浪鼓手,焉能懂得鸡毛换糖之奥秘和甘苦所在。不懂得这一点,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弄得清义乌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鸡毛换糖有着深刻和无垠的商业奥秘与精神实质。只有在久摇拨浪鼓的旋律中才能细细品出它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对义乌人和义乌市场来说,廿三里是一个特殊而又不可抹去的里程碑,它不仅缔造了拨浪鼓和鸡毛换糖,更重要的是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形成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把义乌农民在20世纪末所进行的伟大实践,看做是中国农民运用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那么廿三里走过的路则是这种伟大实践的缩影。

廿:三里,当我着意再一次满怀情感迈步在那条百米老街时,我仿佛听到脚下无数块青砖都在隆隆发响。呵,那是千千万万个拨浪鼓手在向苦难的历史告别发出的铿锵步履和向往新生活的嘭嘭心跳声。呵,当我的脚步轻轻移动在那每一块青砖石垒时,分明再一次清晰地感受到那一条条缝隙间流淌的正是义乌人几百年来向命运奋争所付出的成吨成吨的血与泪;而踏步在老街尽头那小桥头的级级台阶时,我分明意识到义乌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奔小康过程中所肩负的沉重……

我忘不了有人告诉我:在那割尾巴的年代,有一妇女想上街用自己的长辫去换几盒蛤蜊油,途中,一群造反派丧心病狂地抢走了她心爱的长辫后向她扔下一堆唾沫,并骂道:见鬼去吧:臭资产阶级分子!

同类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心光:尚之年古诗词楹联集

    之年先生耗时数年,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对祖国山川之美和人杰地灵的巴蜀大地,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并以诗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期盼祖国繁荣强盛的心愿。同时,之年先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也作了独特的细致的描绘。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热门推荐
  • 冰火魔厨

    冰火魔厨

    七柄绝世神刃。冰雪女神的叹息——晨露刀。火焰之神的咆哮——正阳刀。自由之风的轻吟——傲天刀。大地苏醒的旋律——长生刀。神机百变的六芒——璇玑刀。贯通天地的曙光——圣耀刀。永世地狱的诅咒——噬魔刀。这是七柄神刀,也是七柄拥有着冰、火、风、土、空间、光明、黑暗的魔法杖。最重要的,它们还是主角的——菜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奇妙的医学知识(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婚斗豪门恶妻

    婚斗豪门恶妻

    她是坏女人,很坏很坏。芙蓉笑,蛇蝎心。介入他的爱情,侵入他的公司,剥夺他的一切。她不爱他,却执意嫁给他,成功逼走了他的爱人。她很有钱,却贪恋他的钱,成功的将他的纳入自己名下。传言,她与丈夫无爱,两人生活各自精彩,绯闻不曾间断。传言,她与公公有染,所以在公公死后她得了全部的财产。传言,她与婆婆不和,婆媳斗法天天上演,不惜恶语气伤长辈。【片段一】:‘砰——’一个暗黄色的纸袋重重砸在了桌面上,男人难掩心里的怒火,愤恨的瞪着办公桌前忙于公事的女人。微蹙眉头,却并没有被这突来的声响吓到,摘下戴着的眼镜,抬头看着他,对他的怒气,显得有些莫名的疑惑。“你凭什么这么做。”男人指责道。“你是我丈夫。”挑眉,女人淡然说道。“可我爱的人是她。”“所以我拿钱让她离开啊。”女人微笑。“你在侮辱她,她不是那样的女人。”咬牙,紧握着的拳头开始吱吱发出声响。“要是我就会拿钱离开,爱有什么用,你还是别人的,还是钱实在。”笑意更浓,她就喜欢看他发怒的样子。“我要和你离婚!”男人怒吼。“好啊,这样爸爸留下的财产就全是我的了,你知道的,我最喜欢钱了。”站起身,女人愉快的说道。【片段二】:一贵妇手里抱着小孩,直接推开书房的大门,冲着那书桌后面的女人说道:“这是我孙子,我要让他搬回来住。”女人抬眼,眼睛直直的盯着那怀中的孩子,最后挑眉,嘴角含笑问道:“我怎么不记得我还有个儿子?”贵妇鄙夷的看了她一眼,冷嗤的说道:“也要你生得出来。”她的儿子根本就不碰这女人。皱眉,有些疑惑,“那这孩子。。。”突然又像是想到什么,好不讶异的问道:“难道这孩子是妈您流落在外私生子的儿子?”闻言贵妇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好不精彩。“你你你。。。你胡说什么!”整个人被气的有些发抖。女人那脸上的笑容更大了,笑眯眯的说道:“呵呵,没什么,我只是想告诉妈,您的孙子只能是我的孩子,不然,别的女人的小孩你可不能乱认哦。”————————————推荐好友文文《娇宠》尉迟有琴《强—娶》凤池吟《囚妻—》李沐九《兽爱强欢》無色血《毒凰邪凤》迷恋死亡佳艳《狐尊异世》绚★风月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豪门恶妻玩婚斗》
  •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管人与用人(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组织里常常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人在执行中打折扣,与你的指令背道而驰。自己常为自身的现状和条件而担忧。……阅读本书,将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