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900000038

第38章 年夜饭的变化 (2)

我和二弟打开院子的铁门,老弟为拆除障碍,果断地把院内的晾衣绳解开,好让秧歌队在院内扭个痛快。弟弟家那红砖白瓦的房前,小院里扭秧歌的,看秧歌的大人小孩,挤得水泄不通。为了烘托喜庆气氛,小侄子、小外甥们按我的吩咐,纷纷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响,把秧歌队的情绪调动得格外起劲儿,大家伙越扭越欢,把大秧歌推向了高潮。此时,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欢笑声,塞满了农家小院,也传向了四面八方。前院的老于大哥,西头的张二叔,后趟街年已80岁的刘大爷也闻讯赶来,一饱眼福……眼前的这声势、这场面、这情景,让父亲简直乐得合不拢嘴,笑得把两眼眯成了两条缝,只见他的手在不停地指点着,嘴在不停地夸讲着,真是很少能见到父亲这样的高兴过。

市场经济了,农村扭秧歌是私人“企业行为”,到哪家拜年,哪家凭赏都要多少给一点报酬,有的给几块钱,有的给几包香烟,图的就是让大家伙都有个高兴、吉祥和欢乐好心情。说实话,我家生活并不很富裕,平时很少大手大脚地花钱,在城里坐公汽,大热的天儿,有一元钱的公交车,我就肯定不坐两元的空调车。可为了让家人高兴,尤其是让年迈的父亲开开心心地过一个难忘的春节,我不惜大方起来,拿出多出常人5倍的钱来答谢秧歌队。老邻居张二叔当着父亲夸我说:“你大儿子没白出息人呢。”西院的姚老姑也夸我是个“大孝子”。父亲更是满意地坦言:“儿女们个个这么孝顺,对我都是十个头的,我这辈子打心眼里知足哇!”

与土豆结缘

人生一辈子,说不上跟什么就能结上缘。我与土豆就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来,我离开家乡已有几十年的光景了。与见物思人一样,见物思乡的情感也在所难免。这不,家乡弟弟来省城办事,给我带来一篮过冬时家人吃用的土豆,而且是城里非常少见,特好吃、营养极其丰富的“红鬼子”,我乐得不得了,就觉得这是弟弟送给我最喜爱、最想收,也是我最需要的珍贵礼物了。因为,我喜欢这种食物,更对它有种特殊感情。见到土豆,见到“红鬼子”,在我的心灵深处就生出一种情感,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日思夜想那养育我的摇篮故乡。

我的童年是天真而浪漫的,但更是艰辛的。因为,童年时给我脑海里留下记忆的是灾荒和饥饿。每年一到春天,田野里到处是游荡的老百姓,他们为生命抗争,受饥饿驱使,无畏劳苦地、仔细地在收获过的土豆地里,寻觅过冬食用的土豆。在滴水成冰的大地里,上年没刨净的土豆,藏在土里冻着,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已经冻僵的土豆,用手能挤出滴滴的水来。开春化冻时翻地,几场春雨过后,土豆露出了地面,风吹日晒,土豆就发干发硬了,掰开里面还是白生生的。这种经过冷冻的土豆不苦不酸,倒有几分甜味!更能救人活命,伴人度过荒春。我常常扯着奶奶的衣襟,在田野奔走,帮奶奶往筐里捡拾土豆。奶奶一双小脚,走路很不方便,一步一个坑,加上饥饿,一天下来,奶奶就累倒了,腿和脚都肿得发亮,晚上用热水烫一烫,歇一夜,天亮还要去遛捡土豆。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把奶奶捡来的土豆在热锅里烘干,磨成面粉,用开水烫面,做成碗底大小的面饼。我家人口多,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就靠这种食物贴补。每人两个土豆面饼,一碗野菜汤就算一顿饭了。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一带的农民主要口粮就是土豆。地少人多,土豆产量高,收成的土豆,既可当主食,又能做各式各样的副食吃,因此,土豆成了老家的主要农作物。有的农家虽然也种一些小麦之类的细粮,可交了公粮,留下种子,也就剩下不多了。细粮逢年过节吃点,平时老人孩子一年也吃不了几顿,吃的大都是以土豆为主了。

在我的老家里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土豆菜土豆馍,离开土豆不能活”。土豆春天栽种,秋季收获。每到煳土豆的季节,家家忙得很。白天把煳熟的土豆泡了一天,夜里切土豆片,一干就是大半夜,家里劳力少的,主要靠亲戚邻居帮忙,谁也不敢耽搁。要是碰上晴好天气,就得格外快,这年的土豆干也一定很白。要是碰上阴天雨天,土豆干发了霉也舍不得扔,直到晒干了再收起来,到时只好吃带苦涩的土豆干了。

土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特别是土豆叶,挑嫩的,拌一些杂面麸皮蒸熟,放一些辣椒蒜泥,可够味啦,直吃得让你鼻尖子上冒汗。

土豆面好看不好吃,但农民常年食用,也能做出许多花样来。我母亲常用漏瓢把土豆面做成面鱼,放锅里蒸熟,烧一锅菜汤,面鱼放在汤里泡着吃,味道别有不同。过年的时候,用土豆研粉下套粉丝,就算是上好的菜了。

我参军在部队工作了二十二年,干部转业后从部队来到了省城,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没有也不敢讨厌过土豆,而且跟土豆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在街上看到土豆烤炉,口里便顿生馋液,身不由己地走过去,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捧一块刚出炉的土豆,顺着街道的边沿,边走边吃,那土豆散发的香味带着热气扑在脸上,加上热食进肚,额上沁出的温温热汗,寒气也自然给驱散了。

那年春节,我回到了乡下老家,与家人团聚,感受一下乡情的温暖。饭桌上,一见到用土豆做的菜就感到格外亲切,我也特别爱吃,像小鸡炖粉条,青椒炒土豆片,炝拌土豆丝,用过油土豆片做的地三鲜,排骨炖土豆干……我望着油汪汪、香喷喷、热腾腾的土豆制成的美味佳肴,不禁赞叹着:好一个花样“翻新”的土豆大菜系列啊!

真实的高度

女儿考取东北农业大学金融系,在乔家如日中天。因为,在我们祖祖辈辈的乔家中,她是第一位大学生。所以,我们一家从长辈到晚辈,从姨家到姑家,甭提有多高兴了。

女儿到校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班级和系里成立班干组织,其人员自然要从新生中竞聘。从关心的角度,我问女儿:“你想竞聘当班干吗?”她不冷不热地回答:“当也行,不当也行。”

一个偶然机会,得知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是该校学生会主席。我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并顺便说了句“女儿竞聘班干,如能帮忙当是求之不得”。没过几天,女儿便轻而易举地当上了学生会委员。女儿知道后,在自豪的同时,也很感激爸爸的帮忙。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女儿当上班干后,好学上进的劲头反倒减少了许多。双休日回家时,早上时常爱睡懒觉,白天一有空儿就想看电视节目,学习成绩自然受到影响。我批评她,她还满身是理儿,让你拿她没有办法。

这使我意识到: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不能让子女坐在父辈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下来的苹果是没有味道的。因为,他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

一日,我在报上阅读一则故事,对我启发甚大:著名的法国作家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拿你的声誉做砝码,那样即使达到目的也不很光彩。”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

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事实上,人的一生有了强烈的渴望,才有追求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快乐;有强烈的渴望,才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要让子女产生渴望,并让他们懂得满足和实现渴望,必须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拼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获得真才实学的同时,使自己的人生拥有真实的高度和真实的价值。

同类推荐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热门推荐
  • 侠行星际

    侠行星际

    女刀客重生为废材,科技与异能充分融合的弱肉强食的未来世界,以绝迹的侠义精神和古武术,扬名蓝星、威震星际!侠义:秉承正义仁德之心,锄强扶弱,铲奸除恶。不因自己的弱小而明哲保身,不因私愤而冷眼旁观,不因蓝星的理念而改变自己,不因自己的强大而肆意妄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相识,相知,相离。伊子莫的命运好像逃不了这样的诅咒。爱,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她会这么的痛苦;被爱,本来是件幸福的事,为什么她会这么的内疚。她觉得对不起他们,她觉得对不起自己。可是……
  •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凤遮天:毒妃倾城祸君心

    她本是官宦门中的二小姐,却沦为官奴。当初的一纸婚约,被他,在她眼前撕得粉碎。她发誓,一定要报复!头顶凤冠,她成了皇上的女人。而朝暮相处几十载她才发现,她不过是她的代替品。“朕许你一世,但绝不能给你爱情。”他说,没有一丝表情。隔窗悠盼,谁说女人只能独守空房?宫斗成瘾,看官奴女的传奇斗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品御厨:厨梦奇缘

    一品御厨:厨梦奇缘

    【已完结】五夜缠绵悱恻的梦。一朝穿越陌生的时空,竟然发现未婚先孕?这到底是谁的孩子?偶然机会,学得一手好厨艺,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开了一间酒楼,成了人人羡慕的老板娘。可是好景不长,喜欢游山玩的她,哪里有热闹都有她的份。这不,京城美食大赛即将开始,她决定前去参赛。而她与宝宝的奇妙之旅才刚刚拉开帷幕。
  •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她是病弱,深居简出,无才无能,傲娇愚蠢的丞相大小姐。他是俊美不凡,丰神俊朗,才华横溢,富甲天下,武功盖人的绝世公子。谁又知道,他竟然是她。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绝绝,绝色倾城,回眸一笑,试问,谁可比拟?
  • 职工减压手册

    职工减压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
  • 兄弟

    兄弟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