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300000004

第4章 立意高,才能走得远 不断完善的愿景 (3)

对于IBM,柳传志是心存谦恭的。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自己1985年参加IBM代理大会的情景。当时他穿着父亲给的旧西服,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最后一排。他也曾因对媒体称联想为中国的IBM而感到惶恐,他为此在内部讲话中提到“说这样的话,多少有些不自量力”。那一年,是1992年。

其实不只是柳传志,对于每一个IT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蓝色巨人IBM 作为行业的领袖级企业都处于高山仰止的位置,以个人电脑为例,IBM是整个个人电脑制造的标准制定者,是一个类似个人电脑之父的企业。

不过,随着与杨元庆沟通的深入,柳传志发现这个跨国并购有可能成功。在日后的演讲中,柳传志说当他选择站在远处先把事情看清楚,也就是跳出画面看画之后,发现这件事情跟起初看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他多次提到并购不只有成功和失败这两种可能,还有及格和不及格这些可能。很显然,正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的全盘考虑,让柳传志最终做出支持杨元庆的决定。

不喜欢赌博的柳传志之所以再次对杨元庆下注,是柳传志格外看重成事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在他看来,只要杨元庆的队伍依然保持昂扬的斗志,就不会有致命问题。对自己团队永远充满信心,这也是柳传志带队伍的高明之处。

在给予弟子全力支持的同时,柳传志要求杨元庆们务必想清楚几个问题: 为什么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我们能否把它扭亏为盈?并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通过并购,联想能够得到什么?

联想要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消息一经公布,舆论沸腾,举国关注。不过,冷静下来想想那句“生意就是生意”的名言,言辞虽然显得冷漠无情,但是其中也蕴含着专业精神和规则意识。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其并购成效将如何,很显然要看联想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是否真正按商业逻辑去操作。

从柳传志的一段发言中,我们读到的正是“IT教父”理性务实的商业逻辑:“国际化以后,我们需要什么呢?需要品牌、需要市场、需要人才、需要技术,等等。那我们跟IBM合作,到底能不能得到这些东西?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未来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董事会怎么构成?CEO怎么选?股份被摊薄了以后是不是能确定有足够的利润增长,保证我们把饼做大以后能够分?我们和对方能不能有共同语言?”

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是为了走品牌国际化之路,而作为国际级电脑巨人,IBM放弃个人电脑事业部业务同样也是出于战略考虑。那么IBM为什么不考虑找戴尔、惠普这样的行业龙头,而是选择联想这个当时还在世界三强之外的中国企业呢?首先,IBM放弃个人电脑事业部是个战略行为;其次,IBM非常看好中国市场,非常愿意分给中国企业,所以,尽管当时IBM也在跟包括宏基在内的企业谈判,但最终还是决定跟联想进行战略合作。

不过,很多人认为,IBM是在甩包袱,通俗地讲是在扔骨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联想和IBM确实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在人员上,IBM主要是做国际性的业务,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而联想主要是做中国业务,双方没有碰撞;在业务上,IBM最强的是笔记本,而联想最强的是台式机;IBM最强的是高端的商用客户,而联想是消费类的客户。这种互补,在整合上不会带来大的麻烦。

正式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之前,《中国经营报》记者曾经与柳传志探讨过联想国际化问题。酷爱军事的柳传志引用军事术语“四快一慢”来表达自己对国际化战略战术的思考。所谓“四快一慢”,意指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后进行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退,追击要快;总攻发动时间要慢(但总攻开始后就要快)。“走一步、想两步”是柳传志的一贯行事风格,也成为联想安全拐大弯的重要保障。简单回顾一下联想整个收购过程,就能更好地领略到柳传志的智慧。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盛大发布会,宣布以125亿美元正式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当媒体一边倒地猜想柳传志将接任新联想的董事会主席的时候,柳传志却把这个位置传给了杨元庆。杨元庆的业务掌控能力和其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的企图心,是柳传志选他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过这些年的磨炼,杨元庆已经逐渐修正了自己在沟通上的一些弱项,尤其是悟得了妥协的真谛。在总部的设立、CEO的任用、人员融合等方面,学会了妥协的杨元庆更能从大局出发,显得更为成熟和稳健,这也让柳传志更能放心地去为联想开辟新天地。

通过并购,联想买下IBM的ThinkPad这个笔记本电脑高端品牌,IBM方面允许的品牌使用年限是5年。借助ThinkPad这个顶级品牌的影响力,联想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全世界知道联想的自主品牌,这似乎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与当年联想跳板香港,实施“海外三部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品牌之外,核心技术更是联想极为看重的方面。并购之前,在联想看来,IBM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的研发中心显得高不可攀。据美国专利暨商标局的统计数据,2003年IBM在美国申请并核准的专利数达3415件,连续11次高居全球第一。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之后,原IBM的技术团队属于联想,很多专利也属于联想。联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这些技术形成产品,让技术能够赚钱。如果联想能够尽快将收购到的技术消化吸收,那么提升的就不只是国际化水平,而是掌握了真正的核心能力。如何通过并购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这是联想乃至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时间的。

而联想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有效地整合双方的资源。在一系列整合难题中,人员系统对接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前提所在。在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过程中,人员系统对接的失败最终导致这宗并购的失败。

为了实现“1+1>2”的目标,联想首先要稳住原IBM个人电脑部门的核心管理层、研发和市场团队。为留住原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客户与员工,联想在并购第一年不惜牺牲效率和降成本的速度,结果直接导致净利润率比收购前快速下降了3%。第二年,联想实施了重组与裁员,大幅缩减成本,这才真正开始进入融合阶段。

虽然围绕着组织结构、流程变革,文化取舍等而出现的矛盾一直延续至今,尚未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但是联想还是合理运用了一些策略。比如为了避免在联想本土文化还没有被欧美雇员接受,而IBM文化又在逐渐被淡化之后造成的真空期间,联想从戴尔引进了大批管理人才,希望他们能从中起到纽带作用。联想的积极做法终于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在并购当年,联想的销售收入为30亿美元,而IBM个人电脑的全球业务销售收入为90亿美元,两者相加为120亿美元,2006年联想的财报显示,新联想的全年销售收入为150亿美元,大于两者之前的规模之和,做到了“ 1+1>2”,2007年财报显示,联想全年销售额上升17%,净利润较上一财年增长了201%。2008年,联想以1678亿美元的规模首次挤入《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榜单,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

领导者的第一项行为是在发现自己的心声和确认组织共同的理想之后,向组织内的其他人清晰地描述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同时,领导者应站在团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其言行和描述的价值观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一个组织、一个团队。领导者的作用则是帮助组织内其他人就共同的原则和理想形成一致意见,当好组织和团队的代言人。

约翰·科特教授在其著作《变革之心》中曾对团队行为模式改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团队行为模式的改变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目睹—感受—改变”,少数是“分析—思考—改变”,而“命令—接受—改变”是最难以达到目的的。如同《变革管理》一书中所说的:“我拿着一把枪对准你的脑袋,强迫你改变行为,但我把枪拿开时,你就可能会故态复萌,对此我不会感到丝毫惊讶。如果我真的想要你彻底改变,我就必须从你的价值观、成见和信念着手,因为控制和操纵你行为的根源是它们。”

影响人的行为的根源是人的价值观,变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人的行为,那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改变人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领导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一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即通过“目睹—感受—改变”的过程,运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交换,使成员目睹、感受,有效地改变团队的行为,领导者扮演的角色是服务的提供者,而非控制者,当然也绝非团队绩效的掠夺者;二是用共同价值观管理的方式,即通过“分析—思考—改变”的过程,创建一种变革文化,塑造一种支持变革的价值观。领导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团队成员,协助追随者去除组织的界限、排除障碍,使成员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每个人最大的创造力与潜能。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还必须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放弃既有的偏见,以同理心照顾其他的组织成员,从沟通与分享中学习到更多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并赢得群体的尊重,逐渐在团队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追随者的范围,打造个人的领导魅力优势。为了让愿景真正发挥企业发展指南针的作用,我们必须重点认识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的愿景代表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将领导人的意志强加于组织之上。由于企业环境和经营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愿景必须根据企业环境和经营状况不断进行调整,让愿景能够与时俱进,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第二,由于人员的变动,导致一个企业的方向发生变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常有的事。要避免这样的波动企业有必要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愿景,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帮助领导者借助组织的力量进行决策。更重要的是,对于之前的决策造成的失误,领导者要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用正确的愿景来帮助自己思考,对之前的错误决策进行修正和补救,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第三,愿景的与时俱进也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可以根据需要,步调一致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当领导者对企业的愿景进行调整的时候,他们更应该将新的愿景传达给员工,打消员工心中的疑虑和困惑,用强而有力的方式来鼓舞、激励团队成员使用新的手段与方法改变现状,勇于接受各种新挑战。

同类推荐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领导艺术全书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用他们卓越的领导艺术改变了历史,领导着那个时代的人民坚定而勇敢地前进。而今天,我们应该乐于从这些曾经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应该乐于从他们的事迹中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品德,铭己之心,壮己之志。"
  • 复制沃尔玛

    复制沃尔玛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复制沃尔玛》从销售理念、服务措施、物流模式、管理风格、市场竞争力、产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这几个方面复制沃尔玛的成功经营理念。《复制沃尔玛》由吕叔春主编。
  •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本书主要讲述了创业成功的奥秘、发财致富之道、经营销售的诀窍等知识。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中国著名企业培训机构聚成资讯集团推荐优秀读本,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战斗力的首选读本。中国企业培养具有落实力员工的通行法规。摩托罗拉、海尔、三星、福特、索尼、戴尔、荣事达、IBM、英特尔、西安杨森、麦当劳等,100余家国内外成功企业,正以它作为搏击商海的生存理念及行为准则。
热门推荐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裸体女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当你进入“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希区柯克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诱惑!它一定让你心跳加速,不睹不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以及生活中的新观念、新方法。每个故事皆充满智慧,本书精心挑选了100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体现创意,给人启迪;每个故事配有精彩独到的点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挖掘故事深层的智慧,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 校园纯爱:少女杀手成贤夫

    校园纯爱:少女杀手成贤夫

    (原题《痞夫有爱》,谨以此文留作青春纪念册)“痞子”其貌不扬,但主动、热情,因被误以为是窃书贼而相识的他,居然是校学生会主席,嬉皮笑脸,但也有安静好学的一面。作报告时,谦谦儒雅;学习起来,埋头勤奋。理性面对“痞子”,一拒他为了不可知的未来,二拒他为了让人烦恼的“桃花”。且看内腼腆、外滑头的痞子七十二变!花样年华里,优雅地中了爱情的十面埋伏。校园纯爱,散发一生的芬芳。
  • 魂倾仙

    魂倾仙

    烽烟乍起之际,紫荆素衣仗剑,入了万丈红尘.自以为是了结尘缘,却不想为人、为仙、为魔,都躲不开的三世情劫。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半部论语治企业

    半部论语治企业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的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己及人的思维方式正好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在《论语》中、我们不但能找出许多高效率的管理方式,而且还能找到许多现代企业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