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再次到达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不确定的因素要比任何一个过去的时代都多,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不确定的背后埋藏的是确定,所谓的不确定,也就意味着实现突破,创造奇迹的机会更多,更意味着创造伟大功绩的国家未必已经注定。
正是源于此,我们才立足于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努力寻找出其中可以确定的部分,利用确定的因素,来向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发起冲击。
(1)规律与我们同行
成功的基本原则,有的时候并不完全依靠强大的资金,也不是强大的技术优势。任何企业、行业乃至国家,都可以实现奇迹式的飞跃,唯一的条件是对事物运行规律的理解,而这并不是一件繁难的事情。
事实上,当你阅读到本书的这一部分时,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得到了本书的精髓所在。
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阅读过程,这样的经历总是有益的,尤其是当你有所领悟的时候,这种经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你一定注意到了,在我们的分析中,无论是十类前景看好的行业,还是十类前景不佳的行业,在未来的十年里,它们都注定要度过一段不寻常的岁月。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成功往往是简单的,但是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纸上谈兵往往是简单的,勉力躬行却是艰难的。
事实上,我们在前面所做出的行业区分,其实并不存在明显的标准,而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行业更不存在好与坏的差别。比如说,在20世纪90年代末股票市场中的传奇盈利者,在本质上也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年收益率15%的储蓄帐户,我们必须要记住一点——看起来过于美好的东西,往往都是靠不住的,就像中国的房地产业一样。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成长,无不需要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时间、财富,大凡希望以很少的付出得到超额回报的,就如同希望第一次下水就能获得游泳冠军一样不现实。
这是一个令我们沮丧的现实,但是同样也有令我们振奋不已的,成功的基本原则,有的时候并不完全依靠强大的资金,也不是强大的技术优势。任何企业、行业乃至国家,都可以实现奇迹式的飞跃,唯一的条件是对事物运行规律的理解,而这并不是一件繁难的事情。
基于此,我们已经对过去10年里中国发生的变革做出了详尽的分析,现在我们的状况是,知道从何处来,却不知道将要往何处去。
下面,我们就将开始最终的探究,将中国未来10年中,最值得期盼的盛世图景展示在我们面前。
(2)美丽的盛世图景
大凡我们所期盼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未来十年内,每一个中国国民的心态走向,无论是这些内容中的哪一条,无论由哪一个中国人来阐述,都将会在最终达成共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也不代表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其之所以会出现万众一心的结果,其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有着共同的期盼!
对于中国而言,现在正是一个最为特殊的历史阶段。
在已经过去的岁月中,从国家到民众,再从行业到企业,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着中国的强国梦想。
这种独特的方式,叫做期盼。
我们期盼未来,期盼成功、期盼美好,期盼强大,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国人生生不息的盛世梦想。
尽管我们可能在上一个十年中经历了太多失败,尽管我们到今天为止仍然有太多的缺憾,然而只要我们还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就意味着我们距离梦想并不遥远。
比起真金白银、科学技术、意识观念等等,期盼的价值要更高,其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当我们知道向什么方向努力的时候,意味着一种自觉竞争,反过来,当我们不知道向什么方向努力的时候,即便投入竞争,也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似的自发竞争。竞争固然是残酷的,然而当我们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之后,其效应将无异于凤凰之涅槃。
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将期盼变为了现实。
那么,在我们的期盼中,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出现呢?
第一,在2020年到来的时候,中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振兴。
第二,基于现有的经济环境,打造一个流通的商业体系。
第三,民众收入大幅提升,迎来一个民富的时代。
第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找到技术的嬗变模式。
第五,以拉动内需为纽带,建立全面的消费社会。
第六,在确定资源的宝贵性同时,完成国家范围内的资源分割调度。
第七,立足于国家的层面,对财富观念进行全面的整合。
第八,实现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亲历中国的崛起。
……
可以说,大凡我们所期盼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未来十年内,每一个中国国民的心态走向,无论是这些内容中的哪一条,无论由哪一个中国人来阐述,都将会在最终达成共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也不代表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其之所以会出现万众一心的结果,其原因只有一个。
我们有着共同的期盼!
(3)期盼2020:一轮产业的振兴
在我们的期盼中,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做法是,给那些有意愿、有项目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那些存在着梦想的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与国有企业站到同一起点。当这场空前却未必绝后的大危机过去之后,我们变革的重点应当在于创造一个公平的商业环境,这是我们的期盼所在,更是一个商业社会应当遵守的规律。
主题介绍:经济管理者的规划蓝图——大危机后的大变革
3.1:经济管理者的规划蓝图
或许,当我们处于2020年的时候,当我们的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讲述中国经济的变迁时,会把2009年作为一个不可不谈的分水岭。
这是大时代的中点,尽管在行程上我们尚未过半,然而经过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目前正进入一个路径选择的十字路口,同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样,这个十字路口的选择,将意味着我们后十年的发展,究竟将向哪里走去。
三十年前的选择,让我们不再为制度争论不休。二十年前的选择,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去。十年前的选择,让我们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而现在,又到了我们进行选择的时候。
和每一次的选择一样,我们需要在发展模式上做出决定,需要在经济结构上做出判断,这既是一次理论上的探寻,更是现实中无从回避的问题。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我们在仓促之间遭遇狙击,事实上,这一现状的出现,绝非毫无预料的偷袭,无论是从机理上,或者是从时间上,这一场危机都有着其必然来临的道理。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之所以切实感受到经济危机的来临,在于我们的许多企业出现了危机,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原本产能充裕的“中国制造”,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情形之所以如此急转直下,我们就需要从企业与消费者两个角度来探寻。
就消费者来讲,让企业感受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外消费市场同时萎缩,国外市场萎缩的原因,在于其消费者对消费能力的过度透支,而国内的原因则在于我们的民众收入过低,消费能力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就企业而言,则在于国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经济提升始终来自于政府主导,当政府稍稍给予民营企业以照顾时,中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焕发出勃勃生机,反之,一旦政府收紧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民营资本的萎缩,中小企业的倒闭。
正是由于我们一贯缺乏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重视,才使得这些原本应当充当国民经济主导力量的资本,长期处于断断续续的发展状态中,而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缺乏扶持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国家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意味着变革的来临。
事实上,从2009年1月14日开始,国家就陆续推出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尚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之首。
然而,期望总是与现实有着较大程度的违背,当我们为这些规划蓝图欢欣鼓舞的时候,其实际运行究竟会为中国经济、中国产业结构带来多大的变数,却是一个尚不可知的命题。
3.2:大危机后的大变革
当这样的变革出现后,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必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开端。
在过去的岁月中,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助推力量,在自1998年出现的“中国制造”神话中,我们看不到任何一家国有企业的身影,民营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然而,主角未必代表着最大的权利,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无一不受到两股力量的强力挤压。
力量的第一个来源在于成本,我们知道的是,制造业需要原料、需要资源,而在资源行业中,国有资本是当之无愧的垄断者,这就意味着成本压迫的生成——几乎在所有的原材料供应上,民营企业都必须听任摆布,既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在制度上也不存在这种权利。简单说,无论这些必要的供应要价多少,民营企业所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接受。
力量的第二个来源在于财政上的扶持。
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利息高、还贷日期短的现状,几乎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比这更严重的是,每当经济衰退、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为了保证国有企业不至于有“断粮”之虞,无论是国有四大行,还是一干中小地方性银行,无不齐刷刷地抛弃民营企业,将资金节省下来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
这是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实,其难点就在于,当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内因与外因双双遭遇困局的时候,我们却仍旧不愿意做出改变。
众所周知的是,由“中国制造”引发的外贸拉动,与房地产业构成的内部刺激,是保证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内屡创增长奇迹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外贸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而萎缩不振时,当房地产业的泡沫注定要走向破碎的时候,当我们已经失去了经济增长动力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做出改变,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开辟新路。
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与“提升产业集中度”这两大计划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的是政策的进一步倾斜,也就是说,那些本已丧失了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会更容易地享受到各种政策带来的红利,将国家垄断进一步深化下去,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将是更小的生存空间。
在我们的期盼中,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做法是,给那些有意愿、有项目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那些存在着梦想的中小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与国有企业站到同一起点。
正如西方国家所经历的那样,由一场长达上百年的公平市场竞争,最终带来了市场结构的高度集中,其优秀企业的竞争力,无一不从竞争中获得,反过来,企图凭借人为赋予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以垄断特权,最终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方案,无疑是走错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