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尚未走完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见到的每一次变革,都尚带有鲜活的气息;这些变革或许因成功而光鲜动人,或许因失败而肝脑涂地,这些变革中所有细微之处,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玄妙之处,都有着难以言尽的价值。
可以说,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状态的,不唯是这些变革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则是操纵这些变革的隐性规律。可以预见的是,它们将会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继续扮演一个幕后操控者的角色。
(1)伟大源于洞察规律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失败也同样是少数人的苦果。两者都同样找到了规律,只不过前者是利用它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后者则因违背它而黯淡离场;除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处于懵懂无知的混沌状态,随波逐流地在大时代中行走,因为他们尚对规律一无所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什么是稳定的,变革是最大的看点。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什么是精确的。模糊是唯一的特征。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谁能预测明天的形势,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变得茫然。
关于这个时代,我们已经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一半,现在,该是走向下一半的时候了。
在大时代的前发展时期,那些走过的前驱者已经为后进者树立了追赶的标杆,我们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追到了一个陌生的十字路口,是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方向了。
对于这样的不确定,你无需抱怨与恐慌,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实际上,当每一个人都被时代的不确定性所迷惑时,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
有一句名言,危机是新时代的开始。
在这场纷乱的牌局中,如果你能找到确定的规律,那么你就获得了最好的机遇。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失败也同样是少数人的苦果。两者都同样找到了规律,只不过前者是利用它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后者则因违背它而黯淡离场;除此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处于懵懂无知的混沌状态,随波逐流地在大时代中行走,因为他们尚对规律一无所知。
那么,规律究竟是什么?
规律又是如何操纵这个社会,引发了大时代中的种种变革?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已逝近半的大时代中寻找答案。
(2)大时代里的中国
我们必须对这个时代中的变革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以便对人类社会那冰冷的规律有根本性把握,从而以自己的果断行动为资本,在大时代的岁月里记录下自己的光荣、成就与梦想。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尚未走完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见到的每一次变革,都尚带有鲜活的气息;这些变革或许因成功而光鲜动人,或许因失败而肝脑涂地,这些变革中所有细微之处,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玄妙之处,都有着难以言尽的价值。
可以说,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状态的,不唯是这些变革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则是操纵这些变革的隐性规律。可以预见的是,它们将会在大时代的后半程中,继续扮演一个幕后操控者的角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次变革,哪怕是牺牲、失败,对于未来而言都是值得的。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在从2000年到今天的近半行程中,这些隐性的冰冷规律,究竟是如何运行,又为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革。
那么,这些变革的机制都是如何运转的呢?
在这个大时代的前半程中,它们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
第一:体制变革,引发意识的全面更新换代。
第二:阶级分离,主导社会体系的彻底重组。
第三:思想解放,引导商业思维冲击传统农业思维。
第四:技术进步,扭曲国民心态原有走向。
第五:观念整合,商业文明攀升全新高度。
第六:规则替换,拉动商业环境转型。
第七:经济模式变换,点燃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八:伦理颠覆,促使人际关系支离破碎。
第九:思维创新,引领新旧思维激烈碰撞。
第十:全民博弈,促动全视野人文景观浮出水面。
在这些规律引导的变革里,有些曾经在百年前,甚至更久的时代出现过,有些则是大时代中的新产物。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这种种变革,我们正深陷于一个狂热的新时代中,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诱惑,太多看似美好的机会,太多令人神往的想象空间,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在梦想着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超越平凡的人。
然而,人类对幸福的幻想,往往会压制对危机的感知,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最好的与最坏的结局,其实是一体两面。如果说这种狂热的时代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话,那么,只有掌握最具决定性的规律,才有可能规避及消解所有的危机。
那么,这些规律究竟是如何引发了变革,它们又是怎样操控我们的生活的呢?
这些规律是如何运行的,它冲破了哪些旧规则,又创立了哪些新规则呢?
在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试验中,规则之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阵痛、煎熬和苦难,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荣耀与成功呢?比起前面的宏大原理,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旦我们迟迟不能有所领悟,那么就可能在未来虚度光阴,而如果掌握了规律是如何运行的,那我们就足以实现个人层次的跃升,将成功作为人生的注脚。
我们必须对这个时代中的变革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以便对人类社会那冰冷的规律有根本性把握,从而以自己的果断行动为资本,在大时代的岁月里记录下自己的光荣、成就与梦想。
(3)大时代规律:体制变革,引发意识的全面更新换代
市场经济的大幅度铺陈,固然是导致我们茫然无措的原因,而为了去追求自由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我们就不得不承受与整个旧经济体制的剥离,甚至是对抗。
我们眼之所见的种种景象,统统可以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三大资本在中国经济体制下的博弈,构成了所有经济现象的内因!
主题介绍:体制冰火两重天——尚未完结的变革——政商博弈的败局——资本的三方角力——正在失灵的政策
3.1:体制冰火两重天
这是一个很难用只言片语说清楚的话题。
之所以难以言说,是因为关于经济体制的讨论,甚至早在两千年前的西汉王朝就已经势同水火,锐不可当。
国家利益的本身要求于国家必须要具有经济活动主体的功能,但这一功能对于国内的商业行为是压仰的,正因为如此,国家与民众双方构成了经济主体的本身,如果国家强势,则国内的商业行为必然会遭受到压抑,相反,如果一任商业行为自行其是,又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有了这样的基调,历数中国各个朝代,无不深入的介入到经济活动中来,推行与商业法则完全背道而驰的经济制度,这在客观上就必然的形成了针对于商人的钳制行为。
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一些城市的企业家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叫“一只眼睛盯市场,一只眼睛盯市长”。
企业家们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这种看似幽默的调侃,实则是在一个难以承受的制度下,商人们发自内心的抱怨与牢骚。
究其原因,中国是传统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的国家,商人之所以怕官,正是由于官员群体是国家的代表,更是经济制度的执行者,一俟制度上有风吹草动,与国家关系密切的商人,便可以及早抽身,避免倾覆的命运。
因此,尽管就当时来说,中国企业家们已经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经济地位,却难以在那样的经济体制下获得太大的自由,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国家在政策上一个细微的变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企业家们的心血与精力。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社会化生产实现之前,国家对经济尚可采用计划体制,但当自然而然的商业流通,促使一个又一个枢纽城市形成的时候,在这种人多地薄、资本密集、技术流通的大埠再实行计划体制,就显然已经落伍。
单一的计划经济无论如何都不足以涵盖全部,当国家管理者意识到商品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经济制度的商业性强化,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3.2:尚未完结的变革
事实上,经济制度变革的内因,只是经济规律推动的产物。
这一经济规律,就是中国历史上旷日持久的大辩论,终于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必须由民众来充当。
或者说,是由民众运行,由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制度占得了上风。
从现代先进国家的模式来看,繁华的大都市,构成了国家活力之所在。一座发达商业城市对经济的贡献,远比死板的普通城市更具力量,更具有发展前景,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正因为如此,国家管理者绝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其次,国防的需求是刺激经济制度趋向于商品经济的决定性力量。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爆发的边境战争中,使国家面临着必须更大程度地掌控资源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计划经济,已经很难支撑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情况就更加恶化。
实际上,中国建国后持续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窘,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技术装备的匮乏上。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工体系,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死板,管理技术的落后,国防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使得国家的管理者体验到了商品经济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合适的管理技术被发明并进一步采用,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再者,以中国国土之庞大,在客观上也要求于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制。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需要对国家的全部资源了然于心,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与土地外,还需要调动适用的资源来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包括了水利、矿山、工厂、高科技产业以及大量的公共设施,这些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与技术可以承担的。
技术的进步首先需要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死板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来未能满足于这种需求。
城市的发展,国防的需求,大规模的国家管理及现代化建设,所有的这些强势力量都将将国家的经济体制导向更符合现代理念的模式,而这样的趋势,必然会对计划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当”致富”不再是可耻的行为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出离了旧体制的桎梏了。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告诉我们,想要和过去彻底说再见,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3.3:政商博弈的败局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我们从一间黑暗的屋子中走出,走到光明的地方时,眼睛一定会感到本能的不适应,甚至会习惯性地继续向暗处流连,以克服强光带给我们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