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的工资手册
董裕国率领中铁十二局齐岳山众将士,两次完工要返乡,都没有走得成。到2008年11月5日,他们正式前往隧道出口——中铁十五局许建赋标段,接替这项工程。
两大工程局同属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这几天,总公司工程部高晓东部长和宜万总指常务副总指挥朱鹏飞,都集中到齐岳山来了。高、朱、董、许四人面色无比凝重。周边头头脑脑一大堆,人人不苟言笑,只顾一根接一根抽烟。
深山小镇——恩施州利川县谋道乡,成为八方关注的新焦点。
工地上一片静寂。机轮车不再转动。
一群群新老工人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不少人眼里含着泪水。
回想25年前,1984年元旦这一天,位于北京西长安街上的中央军委铁道兵大院,一下子转变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大院了。百万大裁军,老铁道兵10个师,被组成10个工程集团,从此由军转工,脱离计划经济母体,割断脐带,面向波谲云诡的市场海洋。20万官兵,耳畔回荡着国务院副总理、铁道部老部长万里的临别赠言,振聋发聩。万里是个改革派,他说:“铁道兵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活不了就死!”只有最爱铁道兵的人,才会说出这番话。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
早在1953年9月,中央军委组建了铁道兵领导机关。从那时起,这支英勇的军队,在祖国大地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他们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铁路、鹰厦铁路、包兰铁路、成昆铁路、京原铁路、襄渝铁路、嫩林铁路、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北京地铁等52项艰巨工程的修建任务,总计建成优质铁路线1.3万多公里。他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兵种。铁道兵在中国大地上修成了最后一条铁路——兖石铁路,成为王者之师永久的纪念碑。
令人揪心的是,“七五”期间,王者之师差一点儿真的饿死过去。那5年,全中国修建铁路总量不足1200公里,通车最多时一年仅仅300公里,匀给“中铁建”那么一点点肉丝,离饿死不过半步之遥。于是,老铁们私下里流传着三句话:第一句说,老铁不如老外,指的是外资企业;接着说,老铁不如老三,指的是三资企业;第三句说,老铁不如老乡,指的是农民工、包工队、打工仔。
这三句话,高度概括了王者之师虎落平阳、凤凰落架的真实境况,牢骚之下,确有其理。
市场经济,对那时的老铁们来说,无异于盲区。英雄们陷入悲凉贫困之中。
《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张荣文先生,曾经记述了一件独特的“当代文物”,很有价值:铁道兵军转工之后,各工程局为老兵们发放过一种“工资手册”,一连用了二十多年。有一个特别能干的老兵,名叫郝石宽,在工地上是个通才,技艺高,又非常细心。他把自己从1984 — 2005年的《工资手册》完整地保留下来,前后跨越21年。记者张荣文详细察看了这份手册后,不由得落下辛酸眼泪!这位郝石宽,每年每月的收入记载分毛不差,包括奖金、节日补贴、防暑降温等等小项,笔笔不漏。请看,前10年,郝石宽总共才挣了25802元,其中收入最低的1984年,仅仅收入799?郾77元!一个骨干职工,苦干春夏秋冬,每年平均收入仅仅2508?郾2元——每个月不足200块钱,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全家?说老铁不如农民工老乡,那是一点儿不假。令人难以置信啊,每月200元,一熬就是漫漫十载,而这位老铁道兵,他有着独自一人领工修成一座大桥的能力!
后11年,郝石宽的年均收入,也不过1.3万多元。可叹一个大能人,在长达21年的岁月里,日夜苦干,总收入不过17万元——即使在一个县里,也买不起一套房子!真不知道这些老兵们,几十年风雨,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还用怎样渲染吗?
张荣文记者有句话说得好,他说:认识历史,要吹糠见米!
咱就别玩虚假繁荣那一套啦。
吹糠见米真好。一本老兵《工资手册》说明,在中国,活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力价值是不断贬值的。因此,以公共产值论英雄,以GDP为中心的年代,理应质疑。以人为本,以劳动为本的观念理应确立。如果说,一个遵纪守法的优秀技术工人,到退休前,仍然不能摆脱重负,过不上与他劳动贡献相当的幸福生活,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不合理的呀。
如今,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型。他们再一次成为国有企业转化机制的排头兵。尽管,一连十几年的国企改革,尚且难以挣脱自上而下、依靠体制、长官意志等等羁绊与局限,尽管,各大国企依旧困境重重,积弊深厚,但是不改革更不行,不改革更悲痛。
交接中的阵痛
眼下,利川深山谋道镇,这场无情的标段交接,一家含泪撤下去,一家负重顶上来,正是以深化企业改革为背景的。
这一天,我和读者已经熟悉的恩施铁路办周昌发先生也匆匆赶到了这里,以期现场观察两大施工队交接过程。使我惊奇的是,十二局齐岳山指挥长董裕国,手持一册有些油渍的中共十七大报告,时常翻开来学习学习。是啊,当人们把政治学习满不当回事儿的时候,万荣老董却决不这样看。他认为,我们国家正在自上而下发生着一场大变革,高层开会,处处与我们万荣人相关,与我们公司相关,与大伙儿的人生道路相关。
我从老董手里接过这本小册子,翻看中发现,老董用笔画出不少重点段落,其中一段,确实指出了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现实问题:
国民经济总量中外贸和投资比例过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民主法制建设不适应等等。
这段话无疑需要我们学而时习之。不过,普通老百姓会说,咱学了能管什么用呢?老董则会说,你不学,咋知道不管用哩?你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实际问题嘛!
果然,一行人尚未进入十五局工区,严重问题便迎头出现了。
道路泥泞不堪。周边农村,景象萧瑟凋零。在进入工区的唯一路段,当路停放着一辆农用汽车,堵塞了来往车辆出入。农民工特地把这辆车的左前轮拆卸掉,用石头支撑着车头重量,让你拖都没法拖。没能领到工钱的农民工,用这种方法坚决阻挠十五局撤离。
我和老董等人只好弃车步行,心情沉重。
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十五局指挥部大院前,情况更糟。农民工使用自己的铁锁,锁死了铁栅栏大门。我们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周昌发当即上前交涉,无效。
董裕国走向前去,和气地对农民工说:大家可能没有领到工钱吧?他拍打着十七大报告小册子,仿佛那是一本工资手册。
农民工厉声回答:十五局要撤了,十二局要上来,我们干了3年,没钱谁管?
老董手举小册子说:我就是十二局派来的指挥长。
农民工聚拢过来,拥着铁门要求解决问题。
老董说:你们不让我进去,又怎样解决问题呢?
农民工态度缓和下来,稍作商议,开锁,让我们从小门鱼贯而入。
我在现场随口一问,一位来自贵州的包工头说,十五局欠他300万元。另一位来自南充的民工说,十五局欠他3万元。不一而足。
到处都是问题呢。上百号农民工,个个愁眉苦脸。
所有的问题都非常具体。
宜万总指专项拨给十五局1000万元,以利于交接。而十五局自身有困难,匆匆把这1000万调整到更急迫的地方去用。
企业有企业的难处,民工有民工的痛苦。
一场交接,涉及到多方面社会矛盾。
一场改革,就是全中国利益再分配。
我们分配好了吗?
当日,宜万总指朱鹏飞、中铁建工程部高晓东,立即联手行动起来,协调各方首脑,从速解决问题。
绝不能拖欠农民工的救命钱。
遥想一百年前,在这条路上,不是发生过狂涛巨澜般的保路运动吗?
在泥中在水中,在一群群农民工的注目之下,我悄悄地相问周昌发先生:你的百年梦想能不能实现呢?
周昌发坚定地昂起头来,遥望群山滴翠,耳听清江涛声,他长久地沉默着。
三天后,农民工开锁撤退,董裕国挺进新区。
一场交接,一场阵痛,总算处理完毕。
很遗憾我没有直接与十五局项目指挥长许建赋先生对谈。不用谈,也能够体察到他那颗沉重的心。
中铁十五局,驻扎开封府,必将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