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900000014

第14章 桥艺术

文化之桥艺术在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一、现代化、全球化、地方化所谓现代化00,也可称为西化,因为现代化主要不是一个时间范畴,它主要是指以西方自启蒙时代以来所形成现代的理念对非西方世界的同化涵化,“虽然现代化是从蔼方发起,但现代化的结构里面的一些因素,全世界任何文明都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有很多的内容,每一个内容在多种不同的文明中间可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但它整个一套所带来的全面的冲出,其他文明很少很够抗拒。所以从两化到现代化,从西方的经验讲起来,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美国人文化类学家威廉哈维兰对现代化的定义:

现代化,是人们最经常地用来描述今天正在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术语之一。它被很清楚地界定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全球性的文化与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多个社会试图经由这一过程获得某些西方工业社会常见的特征。

按照威廉哈维兰的说法,现代化伴随着人类文明演化的四个过程,一、技术发展,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知识和技术让位于从工业化的西方借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二、农业发展,它意味着农业,重点从生存型农业向商品化农业的转变。人们不再为自己使用而种植庄稼和饲养牲口,他们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作物的生产,因而也就越来越多地依赖货币经济和全球市场来出售农产品和买进商品;三、工业化,它更加强调用物质形式的能量特别是矿物燃料来驱动机器。人力和畜力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般的手工艺也是这样;四、城市化,人口从农村移人城市。现代化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现代价值观念和现代生活行为方式的确立,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成为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现代社会有两大显性特征,一、结构分化,即承担两项或多项功能的单一传统角色,分化成两个或多个只具备一项特定专门功能的角色,这意味着社会的某种分裂,消解这种社会阶层、结构分裂的整合机制有两种,其一,正式的政府机构,官方意识形态、政党,法典、工会和其他的共同利益团体。所有这些都贯穿其他社会部门,因而能起到对抗分化力量的作用;其二,传统,它同时对抗分化和整合这两种新的力量。③结构分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生活中的人被学科、专业、行业、学历等塑造为马尔库塞所谓的“单维人”、“单面人”,即丢失了个性和人性深度的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度自动化、高科技水平和精细分工,使人的劳动越来越单调、单一、机械,日益沦为工具的某个部分,把人的存在分裂成片面的机能”。现代社会的第二个显性特征是技术爆炸,使得入们有可能把人及观念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和数量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传统社会时空观被彻底刷新,“上帝创世神话”、“嫦娥”皆成荒诞不经的历史传说,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劳动更加快捷、高效,但同时又使人的工作变成了技术控制之下的机械重复,劳动和工作本身的愉悦感和创造冲动、激情遭到了压抑和窒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产生了一种科学至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幻觉,即认为通过科技卯发明、科技创造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即无限地利用自然控制自然来满足人类的欲望,科学技术甚至带来人类集体毁灭的核战威胁,有的学者认为,由于人类迷信科技,追求无限的发展,在“熵定律”的作用之下,人类最终会是向彻底的衰亡。

在人类文化史的视野内,“现代化”是由西方发动而非西方世界又不得不参与其中的一次人类文化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人类共享的文明:现代性,它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新型的、实践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其典型的表现社会结构的分化、都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世俗化、民主化等等。尽管许多西方人认为“现代化”、“现代性”天经地义,如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现代化趋向现在已变成世界性的。大多数现代社会的精英接受现代性诸方面的价值,尤其是经济发展、教育、政治独立、某种形式的民主。尽管这些价值观的制度化还不均衡,充满了冲突,但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趋向大概仍将继续”⑦。但是对“现代化”、“现代性”提出质疑、批判的西方学者也是代有其人,从斯宾格勒、汤因比直至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诸思想家,以及当代文化人类学家,都对“现代化”的意义和价值表示深切的怀疑,例如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就提出:“今天,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陷入西方技术民用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大网。这种由西方实现的人类表面统一囊括了一些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各类社会”,“西方和西方化国家走火入魔地在这条充满灾难、通向毁灭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因此,它们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眼光和智力来解救它们自己和全人类”。⑧当代文化人类学家威廉哈维兰认为现代化过程是一种“痛苦”,西方国家当然愿意看到非西方世界也达到欧洲和北美那样高的发展水平,就好像很多日本人、韩国人、中国台湾人和其他一些亚洲人事实上已经做到的那样。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赤裸裸的事实:西方原子的丽选西达利世界的生活水平是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率基础之上的在今天,渴望达到像西方国家现在所享有的那种生活水平的非西方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即使西方世界中的赞富差距也正在扩大而非缩小。这便导致了人类学家保罗麦格。≯,=¨。∥≯强。≈“甄那雷拉所称的一种新的“不满文化”种远远高于当地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的抱负水平的发展。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价值,但在农村又往往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于是便都涌人大城市,想耍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而绝大多数人想要争取通常超出他们力所能及的东西,却在贫穷、拥挤和疾病流行的贫民窟里过日子。非常不幸的是,尽管人们怀着多种多样更好未来的玫瑰色预期,但这一悲惨的现实却依旧存在。⑨“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延伸,一般认为它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与人类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惊人的信息传播,地盘占领不只是地理概念的,也是社会的,如战略服务市场;生物领域的,如转基因中,资本主义被充实了能量。商业经济充斥了人类和自然的所有领域。与此相应出现的是高速通讯网络的世界化移动电话、传真、因特网,它使世界市场活跃起来,而后者又给这一网络的世界化注入了活力,两者相辅相成”。当代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寒认为“全球化”是16世纪便已开始的全球一体化的最后一步,目前的“全球化”状态可被视为“社会世界”的雏形。其主要的表征有:1全球社会拥有一个交通通讯网络飞机、电话、传真、因特网,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2全球社会拥二体化的经济,只不过还缺乏一个像有组织的社会那样的约束机制法规、法律、监督;3全球社会文明,现今世界拥有一个世界文明,它源于西方文明,是其科学、技术、工业、资本主义互动的产物,其中包含了一些普遍的价值;4全球社会内部多元文化并存包容,形成了所谓“准世界文化”,如由大众媒体制造、混合出来的世界民众艺术。

“全球化”与“现代化”都是人类文化变迁的重要表征,中华泱泱大国作为一个独立传承的巨大文化的主体承担者也未能免俗,实际上从近代以来中国已逐渐溶人“现代化”和目前的“全球化”的文化变迁之中。但是不管是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对于世界来说,“现代化”与“全球化”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现代化”与“全球化”是两种不同的意义范畴。

“现代化”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由西方到非西方渐次全面推行现代性理念和现代性实践,如都市化、工业化、科学技术、信息传播、金融制度、移民等等,各种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地域逐渐趋同,甚至可以画出一个单向发展的轨迹:北欧一美国一西欧一东亚一拉美一伊斯兰世界一非洲。“现代化”跃跃欲试,大有削平不同文化主体、文化模式独特个性的趋势。可是到了“全球化”时代,“现代化”这种锐不可挡的文化“同质化”力量和趋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扼制,它的突出表现就是不同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在广泛的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和碰撞之中产生了主体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身份意识,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都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意伸张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这也就是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未曾预料到的“地方化”0“本土化”蟾,“全球化”加强了“地方化”,“地方化”在很多地方使得“全球化”多元多样,“全球化和地方化是同步的,有全球化就一定有地方化,地方化和全球化是互动的关系”。如麦当劳作为西方饮食文化的代表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得不本土化为印度式的素食麦当劳,夏威夷的面食麦当劳,在中国又有中国的特点。

“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化”反映了文化演变的内在要求,任何一种成熟的文化,即建立了一套自圆其说的宇宙观、生命观和生活规范的文化都本能依照其文化的逻辑展开为文化的生命历程,在前现代社会,一个特定的文化可以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独善其身地演绎其生命的全过程,但是任何一种文化在今天要想独处于世,独善其身已没有可能,文化传播、文化涵化使地球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碰撞之中,按照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模式,任何文化文明都必须在当今的“全球化”过程中对外来的挑战作出反应,如何调整固有的文化模式以便对外来的文化影响作出良性反应,是当今任何一种文化必须和必要的行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西方文化一路高歌猛进,使得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皆以为“现代化”是人类文化进路的不二选择,其普世性不容置疑,可是到了“全球化”时代,西方价值理念和发展模式,因其确实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而遭到普遍的质疑,正是在这个前提之下,全球不同民族的文化才又回过头审视来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理念并在继续实行现代化的同时,有意在精神文化层面重新激活既往的传统,比如日本和韩国在快速步人“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同时,却有效地保持着东亚儒家文化的道德伦理传统。事实证明,这种文化上的坚守和张扬不但没有阻碍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相反却有力地促进了另一种特别的“现代化”。

即使是肯定现代性的帕森斯也并不认为随着现代性的扩展,世界会变成同质性的文明实体,“即使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诸社会也不是彼此复写的副本,它们在世界共同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总之,当代世界文明对话与文化求同共生的大趋势已昭然若揭,一方面是咄咄逼人的全球化浪潮,其来势是如此迅猛,以致任何文明体和民族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另一方面,正在加速演化的各文明体和民族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觉地伸张各自的民族文化,提升各自的文明的文化地位,要求在这个有趋同倾向的世界上享有自己的文化权力和权利,希望给全球化打上自己文化的烙印。事物发展的特征是,越是现代化、全球化,各文明体或民族国家便越是强调自身义化,不仅相对被动的东方这样,而且较为主动的西方也是如此。

二、文明对话与共同价值“对话”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和本体,巴赫金认为“对话”这一现象,比起小说结构上反映出来的对话巾人物之间的关系,含义要广泛得多,这几乎是无所不在的现象,浸透了整个人类的语言,渗透了人类生活的一切关系和一切表现形式,总之是浸透了一切蕴含着意义的事物。希腊科学家恩佩多克勒斯把我们的经验能够觉察到为宇宙外表的变化,归结为两种力量的轮番此消彼长,这两种力量既相互补充,又互为对立,其中一种结合的力量被他称为“爱”,一种分裂的力量被称为“恨”。他说:“没有对立便没有进步。”中国哲学阴阳相互联系矛盾运动变化的观点与“对话”本体论同一旨趣,正如汤因比所指出的:“阴阳二者此消彼长,但即使其中一个达到扩张的高潮,也永远不会淹没另一个;以致当其中一个在盛极必衰时,总给另一个基本成分留下自由扩张的余地。就这样它们不断竞争与协作,直到在适当的时候达到某个反向的转折点,整个运动便从那里开始再重新运行一遍。”“现代化”是一种文化同质化的单向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性理念科学、民主、人权、自由、平等、都市化、工业化、法制化等等一路高奏凯歌,曾几何时被为是一种普世的价值,但是“独木不成林”,以西方文化为其根本依据的现代性理念在“现代化”过程中并没有遇到旗鼓相当的“对话者”,或者说虽然也遇到了适当的“对话者”,但是却没能认真地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和对话性建构,以至于“现代化”无限发展的路径讹变为人类文化演进的畏途,高度的文明变成了高度的野蛮,主流社会学的重要代表齐格蒙特包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这部书中论述了“高度的文明与高度的野蛮其实是相通的和难以区分的”,现代性的某些本质性的要素,如科学所培育出的那种冷冰冰的斤斤计较的理性计算精神,自我膨胀的技术以道德中立的外观加速发展着人类自物毁灭的力量;社会管理日益趋向非人性化的工程化控制方向,所有这些的结合,使对人本身的追害和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现代性始于理性,现在看来极端的理性却通向极端的非理性。现代性是现代文明的成果,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超越了人所能调控的范围,导向高度的野蛮。

西方文明的这种“独语式”非对话式的不断进化所造成的“反文明”的结果到了“全球化”时代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生态危机、贫富分化、人性孤绝、核污染及核战阴影所有这~切现代化的成果都令整个人类为之颤栗不已,除此之外,“现代化”进一步延伸所带来的文化碰撞、文明冲突也绝不是危言耸听,“911”事件终于敲响了文明冲突的警钟,正是在这种希望与绝望共存的“全球化”话语背景之下,文明对话、和合共存的文化创建理念才得到了全球社会的普遍赞同和认领。

很显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对话”首先是为了克服“现代化”进程给人类文化演进所带来的偏枯格局,毕竟“独木不成林”,只有充分展开西方与非西方、一神教信仰与东方儒教、道教及佛教、神道教诸信仰、男性话语与女性话语、科学与艺术、人类与自然等等之间的两极和多极多边性对话重构,人类的文化演化才有可能重新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西方文化的“独木孤秀”才有可能与其他“树木”一起“蔚然成林”。“文明对话”的目标指向“全球文明”,而“全球文明”的意指在不同学者的构想中不尽相同,如杜维明认为“全球化所发展出来的局势,要在人类的主要经验中间做一个分梳,是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寒认为“人类政治”和“文明政治”实即全球文明是吸取西方文明之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融合东方与南半球文明的重大贡献而创造出文明共生的局面,这种全人类的文明有能力解决国际间重要问题如贫富悬殊、环境保护、救助贫困、维持正义等。汤因比认为超工业化的西方国家与超稳定的中国代表着对照鲜明的两极,“爆炸式的西方方式是充满活力的,僵化型的中国方式是稳定的。根据历史上类似的发展情况看,西方目前的优势很有可能被一种混合而统一的文化所取代,那么西方的活力就很有可能与中国的稳定恰当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将不仅使人类得以继续生存,而且还能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虽然以上“全球文明”的意指不尽相同,但是其重心强调精神文化理念的多元共存协同创化思想以及通过交流、对话、融合而开辟新局面的思路是一致的,所以“全球文明”暗含着一个“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即首先肯定各种文化模式的哲学和政治涵义是价值自明的,也是相互平等的,“多元文化主义”不仅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尊严和平等,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对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同情的理解和宽容,也即中国古人所说的“求大同,存小异”,“多元文化主义”不仅对西方文化霸权构成了有力的消解,而且对于全体人类来说它是福音,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演进的不二选择。“不论世界上的几大宗教西方基督教、东正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儒教、道教和犹太教在何种程度上把人类区分开来,它们都有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如果人类有朝一日会发展成一种世界文明,它将通过开拓和发展这些共性而逐渐形成。”因此,人类如果要想舒缓或消除文明的冲突,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诸层面上跃上一个文明新境界,创造出一个更高层次的道德、宗教、知识、艺术、哲学、技术、物质福祉等等的混合体,必须运用我们人类的智慧,也即“从长远观点思考问题”的智慧,运用在对话中“倾听”的艺术以及对他者状况的敏感意识,求大同,存小异,合力谋求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化,也即以各种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共同价值来建构一个新的全球文明,这些共同价值可以表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用肯定语句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自由/正义,理性/同情,法律观念/礼仪精神1/;权利/责任等等,但是作为最基本和最普遍的价值,人性是所有共同价值的基础,无论从分析的角度还是从整体论的高度看,人性观念都可以适用于任何境况下的任何人。“我们已经在超越种族、语言、性别、地域、阶层、年龄和信仰的平台上昭示了这样的信念:个人尊严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价值,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以仁爱的方式来对待入,无论是一个贫穷老弱的白入,一个中国商人、一个犹太教的长老、一个穆斯林的阿訇、一个年轻富有的黑人妇女还是其他什么人。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种能力,即不仅把差异性视为威胁,还将它视为一个丰富人性的机遇。而正是作为最基本和最普遍的价值所有共同价值的基础的人性,决定了艺术文化在“全球文化”中具有建构过程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艺术文化到全球文化艺术文化人类迄今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艺术行为、艺术规范以及人类千古不泯的艺术精神,总的来说是人类的感情活感性、情意实相的自然敞明,它是人性的依托,人性的自我确认,同时正如上文已指出的,在这种“以感觉为基础,联合了情绪、情境、知觉等各种心理机能”之情感外化成的艺术文化中,实蕴含着直觉所能把握到的理性和智慧,在艺术文化中直接呈现的是“涵盖他人与外物于其内的宇宙性的心情”。原始时代、文明时代的人类的情感人性一脉相承,所以原始艺术精神与当代艺术精神也是一脉相承,艺术史上反复出现的复古主义思潮实际是人的感性、情感在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类理性、理智压抑之下,对于人的自我圆满状态的回归和召唤,现代人看着那些原始岩画、史前维纳斯或现代原始部落的集体舞蹈照样热血沸腾深受震撼,既使是在理性主义至上的现代社会,人要领受、掌握客观世界,依然不能缺少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因此相对于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法律、风俗习惯等等来说,艺术文化最古老又最年轻,它从人类及文化发生以来作为人性的确证和对应物,作为与轴心时代以来所产生的各种理性不同文明轴心所创造出来的哲学、宗教理念的“对话性共在”的另一极,始终表达、表现、敞明人类的情感和智慧,成为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性存在,因此艺术文化自始至终都因其情感价值的普遍性而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化进程中,西方企图以现代性理念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而同化均质化非西方世界,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为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的现代性理念说到底是轴心时代以来西方哲学和宗教理念的延伸和逻辑展开,而轴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心时代以来所产生的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犹太教价值观、儒教价值观、佛教价值观等等与西方现代性理念一样说到底也不过是自人类的感性之根上派生出来的理性预设,尽管它们在对于宇宙真理的认知和领受上各擅胜场或高下有别,但是它们毕竟是人类这个种群的“性相近,习相远”而已,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之下,文明对话难以产生在相互同情理解基础上的价值共识,其最主要的原因即因为人们在进行对话的时候皆难以摆脱数千年来由不同的文化模式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无意识的影响和困扰,儒教文化圈的人认为“天、地、人”情意相通,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却认为人比天大,天为人用,唯心本体论哲学和唯物本体论哲学谁也说服不了谁,论争无休,东亚及世界上逐渐现代化起来的国家也很难认同欧美人的道德规约,因此,通向全球文明的对话之路起于何处?杜维明在《对话与创新》一书中认为文明对话之起点必须是对话双方或多方能够欣然相遇的相交点,如同意见分歧的两人必须在两个人欣然首肯的相交点共同点上相遇,才能谈到清除分歧、促成合作,我们认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对话的相交点就是艺术,因为艺术是人性的表达、表现和敞明,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以情动人,在博得全球电影观众一掬同情之泪之余进而引发人们对美国文化及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张艺谋的红高粱》以艺术的语言承载中国抗日农民的深刻的人性内容,因而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并引起西方观众讨论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我们注意到“全球化”时代降临之后,全球目前的几大宗教虽然开始对话,但到目前为止,几大宗教间非但没有通过有效的沟通试图为人类创建出一个共同的宗教,相反宗教之间尤其是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回教世界之间的冲突逐步升级并引发海湾战争及全球恐怖主义毒素的蔓延,这似乎巳证明,全球不同宗教理念之间的对话极端困难甚且没有可能,正如当代学者商戈令所指出的那样:“人与人再有差异,总还是人,总有人之为人的属性。文化、传统、宗教也一样,也是性相近,习相远而已。多年研究学习多种文化思想的重要心得,便是觉得人也好文化也好,政治也好,宗教也好,根本没有太多的不同,尤其理论上是如此。真是‘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也许现在已经到了超越后现代片面强调差异,重新强调人类共性的时候。在全球化的情势下,没有作为类的存在的自觉意识,对话,尤其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就是不可能的。如今的对话各方,基本都将自身同一性落实在特定的信仰、传统或民族上,类的本质被特殊的自我规定所掩盖,所遗忘了,从而使得彼此是非之争永无终结。如果大家先将自己看作人类的一员,然后才是基督徒、佛教徒、伊斯兰,然后才是中国人、犹太入、黑人、女人,对话和理解是否就会有可能性的基础?”圆与宗教对话,哲学理念对话都相当艰难尴尬的情形形成对比,人类自20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却通过现代大众媒体,混合出了一个世界民众艺术,并通过这种世界民众艺术逐渐建构出一个世界性的大众文化系统。电影、歌曲、摇滚、电视文艺作品、全球民众音乐、绘画及文学作品包括当今的网络艺术都可以纳入世界民众艺术的范畴,如果从巴赫金的艺术的狂欢性的立场来加以打量,那么,大众文化中的足球赛、音像制品、衣着和食品风尚、邮贝句目录、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设计等都可以纳入世界民众艺术的范畴。∞艺术表现的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普遍的人性,所以只要是深切地表现了人类情感深度的音乐、歌曲、诗、小说、电影一旦传播开来进入全球文明对话的场域,便立即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纳,并且这些优秀的艺术文本、艺术形式在其传播所至的地区,迅速从不同文化中撷取不同的主题或文化因子,挖掘新意,融会创新,别出面目,当代的爵士乐就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音乐文化融合创新;摇滚乐在全世界的风行也推动了其他新的混合音乐的形成,如哈依阿拉伯民间音乐,并在合成摇滚—中形成了某种节奏的声浪,全世界的音乐文化都在那里耳鬓厮磨;世界民众音乐还接纳了印度的六弦琴,安达卢西亚的民间舞曲,乌姆一卡尔松的阿拉伯一希腊弹唱,安第斯的瓦伊诺山歌。这一混合产生了另一些民族性新型音乐,如热情的非洲古巴音乐萨尔撒,阿拉伯民间歌舞哈依以及未来的全球文化全球文明倒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形态,现在我们都不能断然肯定,而只能就目前人类文化存在的水平,人类文化演变的历史经验以及全球化时代文明对话的现实走向进行建设性的设想和建构,不管它是一个政治上统一,文化上多元或经济上统一,文化上多元的世界社会,还是一个政治、宗教全面统一政教合~的世界社会,其通过对话进行建构的起始点必然是人性的沟通和人类情感的交流互动,因为只有通过人性的沟通和人类情感的交流互动才有希望突破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人类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的价值壁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文化是一座沟通不同文化族群的人们情感心意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秉持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人们通过情感的互动走向彼此的心灵世界和理性模式,并对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观照性的反思,在这种人性化的情感磨合过程中,人类可望在这个充满危机与荆棘的星球上,“求大同,存小异”,适时地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类新文明。

“多元文化主义”是从“多元文化的”演变而来的一个名词,“多元文化”指的是那些可见的普遍的容易得到的文化多样性的产品食物、服饰、音乐、戏剧,有时候也指特别的职业而且在整体上有英确切的理由:我们都很乐意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因为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多姿多彩,增加了我们作为消费者的选择的范围。“多元文化主叉”则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这些单纯的可见的多样性方面转移开来,而去关注世界上具有不同倾向的现存的更为深刻的哲学和政治含义,以及那些差异性如何竞相在国家和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的方式,它们有时彼此是和睦相处的,有时剐激烈冲突。

大众文化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理查霍特加和雷蒙威廉新等人将文化分析和美学问题延伸到日常生活,研究普通民众经验的形象的、风格化和物质的反映,以及他们对自己真实的和想象中的从属地位,作何反应。大众文化自此以还,被认为是积极的过程和实践,以及对象和物品。它形形色色无所不包,包括邮购目录、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设计、衣着和食品风尚,足球赛、音像制品、圣诞节,如此等等。

学术研究与当下关怀如影随形,古人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化学成为当代显学,当然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意识有极大的关联。“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僵局,身份认同焦虑以及全球普遍存在的价值危机,都促使当代人文知识分子对人类的文化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反思,随着人类文化学、社会文化学研究一步步向前推进,艺术文化学呼之欲出,因为人们发现不管是研究史前文化、古代文化还是研究现当代文化,不管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文化,还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化,艺术始终是人类文化价值系统里一个无法忽视的组成部分,艺术既承载着特定文化价值系统里的人文价值观念,同时又超越具体的文化价值模式而成为人类共有和共享的精神价值财富和理性智慧源泉,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一天也离不开艺术,或者从反面来说,入离开了艺术情感的滋润、艺术创造的喜悦、艺术欣赏的快慰,人即不成为人,因此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加以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于人类文化的深度把握,对人类自身的深度把握,本篇论文本着这样的学术理念和问题意识,对艺术文化的独特性、价值超越性及其特殊的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应该指出,我国古代典籍对于“艺术”一词的界定与现代社会对“艺术”一词的界定很不一样,古人谓之“伎能”,如晋书艺术传序。详观众术,抑惟小道,弃之如或可惜,存之又恐不经。今录其推步尤精,伎能可记者,以为艺术传。”中国是诗歌文学大国,传统社会对诗人文学家的重视要超过对于画家、雕塑家、艺人的重视,曹丕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主要是针对文学家、文章家而言。很显然,如果“艺术家”只能表演他/她的“技能”,而不在他她的作品中贯注深切的情感,就不能引起一种人性的关注,就不能引起由衷的认同和尊重,庄子笔下的那个神技惊人的宰牛者,其技有声有色以至于“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但是,在庄子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神乎其技的“庖丁”。西方古代对于一词的界定与中国相仿佛,在希腊语中“技艺”指诸如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没有和技艺不同而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概念。看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艺术”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原生的,而是在文化演化过程中人类对于一种的特殊的存在现象的概念建构。1747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以“美的艺术”这个关键词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一词进行概念建构,这标志着现代艺术概念的诞生,而在此之前,古代作家和思想家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将艺术集合起来作为全面的哲学解释的对象。固“艺术”一旦被确认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艺术也就从“形而下”的。技能”、“技巧”上升为“形而上”的“情感符号”、“精神符号”。意象系统”,成了斯宾格勒所谓的人类象征系统的“最高级的象征”,③并且具有汤因比所谓的。超时空”的特性。成了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赫伯特里德一语中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表现了永恒的人性。正是从表达、表现、敞明了人性、人的活感性、人的情意实相这个角度,艺术现象本身以及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才得到了圆满的诠释。

虽然我们无法觅得数百万年前人类的艺术作品遗存,但是从“情感确认”、“自我确认”这个角度来看待艺术,“艺术与人类及文化同时发生”这个命题是成立的,当代西方诠释学学者伽达默尔关于艺术的“交往性原初共在”的人类学特性,则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原始艺术的理解。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里,艺术的非功利性的超功利性的“情感确认”价值,使其价值超越性凸现出来,并且这种“情感确认”价值,“人性肯定”价值一旦在原始文化价值系统里确立下来,便一以贯之地存在于人类所有的文化模式之中,原始艺术“以情窥真”的玄秘品性也一以贯之地存在于人类所有的艺术活动之中。

如果我们流连于对于艺术特征特性的辩论、争讼,那么我们永远会陷于“反映论”、“表现论”、“符号论”、“语言论”等等的泥淖里不能自拔,为此,我们必须追问艺术的本体性存在,我们认为用“活感性”、~隋意实相”以及中国古人极其智慧地提出的“性情”作为艺术的本体,才可以让我们圆融无碍地理解艺术文化的独特性和自洽性。

艺术文化的独特性:艺术不依傍哲学、宗教、道德规范、科学理念、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也能通过觉悟真理敞现真理而诠释着这个世界。艺术文化的自洽性: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或文明状态之下,艺术也会因为“活感性”和“新感性”的生成而无限地生成着,并始终遵循着艺术生成的方式对话、交互理解、敞明真理。艺术自我存在,自我圆成。

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文化界定为价值系统,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在“多种文化的星球”报告中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为了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所有社会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和技术的价值的精华。”因此我们认为将艺术放在人类的文化价值系统中加以审察,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对象加以审察,无疑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艺术文化的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理解。我们通过追根究底的观念梳理和分析,认定艺术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一种文化形态,除艺术文化之外,尚有经济文化、道德文化、哲学文化、宗教文化、科学文化等等文化形态。艺术文化作为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一种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超越性价值对象,与哲学、宗教同处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里最重要的层次超越性价值文化层次。这本身已说明艺术具有超越于物质文化和社会功利文化的超越性价值,除此之外,艺术文化的价值超越性还体现在它是自在自为的存在,艺术的情感活感性、情意实相、性情在自我演化、自我表现的过程中生成真理宗教和哲学的理念和范畴。从艺术表现人类共性的认知层面上来看,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原性和本体性存在。另外,艺术文化作为人类感性与理性,理智“对话性共在”两极中之一极,在时间之维上,超越于具体的时空背景和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宗教、哲学文化以及社会功利文化,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之价值。

艺术文化的独特性与自洽性、艺术价值的超越性当然具体地呈现在人类文化史的演变脉络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艺术文化与宗教、哲学等文化形态相比,有它的独特性、自洽性和超越性,但是艺术文化毕竟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不受到整个文化模式,文化理念的影响,它不能不受到整个文化模式中别的文化形态的影响,在人类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涵化都对艺术的盛衰否泰产生影响,文化创新中的思想创新对艺术的影响较为特别,因为思想创新实际上是理论创新,而理论天然对艺术形成一种压抑,扭曲的力量,如犹太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中具象艺术不发达,与轴心时代犹太教思想的确立以及后来从犹太一神教演化而来的伊斯兰教思想的确立有着内在的联系,相对来说,轴心时代所产生的东方思想智慧对艺术的压抑和扭曲要轻微一些。文化涵化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的,文化涵化过程中的直接征服,间接威胁都造成了文化的结构性的变化并因此而导致隶属于特定文化模式的特定艺术文化的消亡,当然文化涵化也可能带来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有利于艺术的创新,当代全球性的民众艺术就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融合所带来的艺术文化新现象。

尽管艺术文化盛衰必受文化变迁的影响,但是因为艺术文化本身秉具的独立存在品性、自我圆成品性以及价值超越品性又必然规定着艺术文化可以超越于具体的文化环境、文化模式而自我运演,这主要表现在:1艺术精神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艺术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疏离,其前提是一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表现为人类的理性、理智设计,因为这些出于人类理性和理智设计的哲学理念、社会组织架构、政治、法律意识一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权力话语,就必然对“重情抑理”或“情理并重”的艺术文化进行打压甚至清除,由此而引以发入类的感情、感性为依托的艺术精神的本能性的反弹与疏离。2文明内部艺术精神的潜伏性延续和复活。艺术精神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挤或压抑下,潜入民间文化之或边缘文化之中,继续存在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之内,一旦时来运转,艺术精神即可以从地下转到地上,从非主流变为主流,从边缘变为中心,从而延续着人类艺术文化的滔滔巨流。3文明断灭之际艺术精神的潜伏性延续和复活。因为文化变迁必然造成某些文化的早夭或停滞不前,这导致了一些文化文明灭亡失传的厄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精神却可以通过特殊的传播、渗透方式进入强势文化文明的机体之内,并借助新的表现形式重述自我,如20世纪以来东方艺术精神在强势的蓖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同质化的过程中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东方文化几乎遭遇了文化灭绝的危机,但与其同时,东方艺术精神却被西方艺术家以艺术的直觉加以认同、吸纳,创化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符号系统。文明断灭之际艺术精神的潜伏性延续和复活还会采取另一种形式,即从一个逐渐被涵化的文化模式的内部延伸至一个强势文化的肌体之内,然后再借助强势文化之涵化势力延伸至其他被涵化的民族文化之中,如当今风靡全球的爵士乐来自非洲,被美国文化所吸纳,又传播到全世界各地。艺术精神还可以借助现代大众艺术媒体、艺术舞台,借机重振雄凤,如我国广西黑衣壮民歌艺术在当代神奇的复活就是典型的个案。

艺术文化的人性化本质决定了艺术的独特性、自洽性和价值超越性,因此,在当代。全球化”所引发的文明冲突的困局中,艺术文化能起到其他形态的文化如宗教文化、哲学文化、伦理文化、法律文化、制度文化所无法起到的文明对话的桥梁沟通作用。人类要克服各自的文化偏见,避免冲突,就必须怀着对话的态度真诚与“他者”文化进行交流、沟通,“求大同,存小异”,而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宗教文化或哲学文化的直接对话障碍多多,在这种情势之下,人类必须寻找一个共同的价值基础作为文明对话的出发点,而作为人性的表达、表现和敞明的艺术活动如艺术交往、艺术传播、艺术对话等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特殊作用,在艺术交往、传播、对话活动中,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人们通过对人性、人的感情的重新体认,认真反思各自的文化理念的偏颇不足之处,让人类重新从感性走向新的理性、新的文明。从这种意义上看,艺术是当代人类文明对话的桥梁。

通过以上学理性的分梳和论证,我们现在可以说黑格尔的艺术消亡论的理论预设已然彻底破灭。艺术与人类相始终,与人类的文化相始终,艺术活动在过去是人类情感地掌握真理,认真地生活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在当代以及将来依然是文类文化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它永远是人类不断发现真理、再造生机的精神源头。

2007年元月3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时窗外积雪,天地澄明。

二、诗歌的智慧黄永健摘要:诗是人类情感的外化和敞明,人类的情性中蕴含着智慧和理性,古今中外诗多悲语。实是诗人以情为轨,直通生命本相的亲切体认。情韵、音韵、意蕴三者在诗中密合无间,表音文字的诗以语言的音乐性暗示、象征宇宙真理,汉诗以语言的音乐性和文字的形象性对宇宙真理进行双重的暗示和象征,汉诗不仅以“意象”深契诗道,同时也以音韵声情呈示“逻各斯”的本来面目。

诗情韵音韵意蕴情理之辩诗离不开情。通常所谓“七情六欲”只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人的情感绝不止于七种,人的欲望也绝不止于六类,悲喜交集,爱恨交加,这种混合的情感就要我们去亲切体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弘一法师圆寂前以“悲欣交集”四字以示得法的大欢喜,这种情感状态非常人所能体会得到。汉代的文献毛诗序》认为“情”不仅是诗的源头,而且也是“歌”、“舞”的源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是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同类推荐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十卡

    十卡

    爆红的游戏,莫名死亡的玩家。你知道什么是人心吗?那么鬼怪呢?追求刺激而进入游戏的人们,感受到游戏越来越不对劲……2370年,凭空出现的游戏……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修罗老公

    修罗老公

    本书书名由“不再做影子”改为“修罗老公”,内容一点都没变,只是书名换了下,各位放心看。“啪。如果铃儿出了什么事?你就等着给她陪葬吧。”清脆的巴掌声响起,冷傲的男子薄唇勾起残酷的笑意,挥手就给了她一记耳光,不带丝毫留恋的转身离去。静立在原地的她,纤细的手抚摸着已经红肿的脸颊,秀眸中是掩饰不了的错愕,他打了她,她从小尊敬的像个神一样的他,竟然打了她。眸中闪过一丝自嘲,她早该知道的不是吗?她只是一个影子,保护铃儿小姐的一个影子而已。从她五岁被他带回来,他就很明确的告诉她,保护好铃儿小姐是她活着唯一意义,她不需要有情感,只要保护好那个被众人宠着的小公主就足够了。可是不甘心啊,她不想只做个影子而已,她也想有个人无限的宠着她。也是时候下定决心了,她的粉唇边是淡淡讽刺的笑,秀眸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于是,在十八岁那年,她彻底下定决心逃离这个从小长大的的地方。她,是他当时头脑一时发热,从垃圾堆捡回来的女孩,后来不止一次的后悔,当初他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导致他从此多了个小尾巴,甩也甩不掉。而他,平静的生活,也在遇到她的那一刹那,再也平静不下去。可是为什么,他会为这个小尾巴丢了一颗心,变得再也离不开她。看女主如何缓缓改变,从一个不该有感情的影子,成为众人宠着的公主·····本文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少年校园篇,第二卷为成人都市篇。本文结局一对一,俊男美女多多。本文是以温馨为主的,小虐也是有的,大虐也许会存在,但请相信箬箬绝对是亲妈,不会怎么虐他们的。还请各位亲们多支持了。好友文文推荐:,《孽欲》,by崇瞳。dengfang1987亲亲给偶建了个读者群,群号为:85507419。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一下,验证信息为任一主角名。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你可曾成全过你爱的人,你可曾背叛过爱自己的人?他们相遇太早,爱得太晚,恨的太突然……她历劫,他做伴,他们三生相遇却两世错过。此生一碗绝情水,一千年忧,他的一剑深刺却都不曾让她忘记初心。分别三年,她与他人厮守,他与她人定婚。命运多舛,三劫告终,她终成六界女帝。酒总要品过才知浓,情总要爱过才知重。他恨她,可命运不过如此。她爱他,可情劫终逃不过。恨也好,爱也好,到头不过只是一情劫罢……
  • 正宗过瘾川菜

    正宗过瘾川菜

    《美食天下(第2辑):正宗过瘾川菜》学做最地道的川味家常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绝妙配料麻辣鲜香,色香味形巴蜀特色。大厨亲传经典巴蜀美味秘诀,让您在家也能做出正宗川味。
  • 忍小谋大的智慧

    忍小谋大的智慧

    宽容、忍耐是一个人成天器的必备素质,是成功的必修课,更是一种大智慧。忍,有时只是付出很小的代价,却能换来大收获。 司马青晨的《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厚积薄发,避免了因一时的“小不忍”而乱了“大谋”。本书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告诉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忍小谋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读过之后, 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的态度、与人沟通等方面有一个更好 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忍小谋大的智慧(忍耐是成功的必修课)》的作者是司马青晨。
  • 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和领导沟通的艺术

    在职场中,那些拥有好口才、会说话的人总能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而那些不懂口才和语言技巧的人,时常会引起领导和同事们的反感,甚至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 资本大鳄

    资本大鳄

    “资本”这个词原本的含义,是指用来获得更多财富的财富积累,包括现金及固定资产。在当今社会,它的含义已经被得到了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