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00000055

第55章 附录一 郭沫若译论选 (15)

拿主人公华伦斯太来说吧。这人本是出身微贱的,是布尔敖领主的一位小臣,因为性格夸大,富有冒险性,乘着战争的风云便暴发了起来,由伯爵而侯爵而公爵,执掌着了奥国的兵柄。他到了这样位极人臣的地步,终于起出野心,觊觎天位,不惜和敌人勾通了起来,图谋不轨,然而失败了,遭了杀身之祸。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悲剧,就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乃至在最近的事实上,都是屡见不鲜的。这种野心家的悲剧应该是属于性格悲剧的典型,然而诗人要“把他的罪恶之一大半归之于不幸的星躔”,把华伦斯太对于占候术的迷信作着同情的解释而抽入剧中,于是使本剧又不免堕入了运命悲剧的窠臼——至少可以说,他的主题的支点在性格悲剧与运命悲剧之间游移。

诗人似乎不很愿意世间上有真正的恶人,他对于剧中人物,连一兵一卒都尽其宽大的容忍,因此他所刻画的性格便不免有点模糊,而缺乏明确的个性。譬如拿华伦斯太对于麦克司的态度来说吧。华伦斯太极端地宠爱麦克司,在麦克司战死后,让华伦斯太惋惜他,从他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

他立在我的身旁时

就如像我自己的青春,

他替我把现实化成了梦境

在事物之寻常的平明上

织就朝霞的金色的氤氲——

在他的爱情的火焰中,

日常生活的平板姿态

都高华了起来,

连使我都不免吃惊。

这把华伦斯太写得来很像是一位能够爱惜英雄的英雄,然而在他知道了麦克司在爱自己的女儿特克拉的时候,他又藐视麦克司,说:

他是想赢到我符理都朗德为王姬?

哼!这想法倒很惬意!

这想法于他的名位倒不很低。

……

他是一名家臣,

我的女婿当在欧罗巴的王座上去寻。

……

我一辈子努力朝高处走,

蹂躏了一切凡人的头,

费了这么多的牺牲,

难道是为结一门平凡的亲事以了此一生?

……

我难道应该像世间上的软心肠的老头子,

发挥着和事佬的趣味,

把一对卿卿我我的人撮合成器?

她是我的待价而沽的宝贝,

……

我的宝藏中的最高最少的古钱,

就和王笏交换我也还不以为贱。

这样又是把华伦斯太作为普通的嫌贫爱富的臭老头子而描画着了。诗人的这种“裁成”,可叫做“戥盘心还没有定”,一时是英雄,一时是恶汉,而其中并没有明白的这心理转换的机关。

不仅华伦斯太的性格有点模棱,就是副主人公的奥克它佛·皮柯乐米尼,伯爵夫人迭尔次克诸人的性格都不免有点模棱。奥克它佛本着自己的信念,深谋远虑地卖了华伦斯太,然而在华仑斯太因他的阴谋而招致了暗杀之后,他又痛斥这暗杀行为之过分而表示着深甚的悲哀。伯爵夫人的初出场是呈着虚荣妇人的面相,华伦斯大的决心叛变都是出于她的激发诱劝,但她后来在华伦斯太死后,自行服了毒的行径和对奥克它佛凛烈地说出的一番话,却又像是一位巾帼英雄。归根,我终怕是诗人的存心不免过于敦厚了一点。绝端的恶,似乎是诗人所不愿意见的。

以上是我略略说出的一些求全的奢望,然而仅只这一点不满是不足以抹杀本剧的价值的。本剧全体的构成是苦心经营出来的结果,时代的刻画和事件的推进,一经一纬地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罅漏,编织出了一幅锦绣图。而尤其对于时代的教训,在欧洲虽然是过去了,而在我们中国却正好当时。因为本剧所表现的是欧洲封建时代的末叶,而我们中国的社会还没有十分脱掉封建时代的皮。请读《序曲》中的左列几句吧:

全国都是悲笳刁斗的战场,

都市萧条,城堡化为灰烬,

职业和工艺区域扫地无存,

人民无事可为,万般只有武弁,

没忌惮的厚颜无耻嘲笑义廉,

无赖之徒屯集在驻兵之地

于长久的争战中已荒谬得滔天。

这个画像岂不是近在我们的眼前的吗?第一部的《华伦斯太之阵营》,在文学的意义上讲来,是最初的群众剧,那儿没有主人翁,只是—些佣兵的群像;诗人借那些佣兵来把华伦斯太的时代背景形象化了。这种手法是为后来的作剧家,尤其德国的表现派所惯爱采用的,然而是为席勒所创始。那儿所刻画着的骄奢淫纵的佣兵们,他们的生活样式和思想感情,在我们中国不是依然还活着的吗?阴谋,暗杀,卖国,卖友,……这些高贵的品德,在我们似乎也并未失掉他的光辉。整个地说来,本剧是可以称为“汉奸文学”或“国防文学”。这儿正刻画着汉奸的生成,发展和失败,这对于我们也好像是大有效用的。但我终觉得诗人是太敦厚了一点,汉奸的英雄的假面,诗人太客气了,没有无情地替他剥掉。

本剧原是诗剧,但几乎全部都是无脚韵的“白行诗”,这种形式在中国是没有的。我的译文是全部把它译成了韵文,然而我除《序曲》及剧中少数歌词之外,都没有分行写。这意思自然是想节省纸面,并免掉许多排字上的麻烦,然而我也想讽喻一下近代的一些叙事诗人,诗不必一定要分行,分行的不必一定是诗也。

译完全剧费了将近两个月的工夫;译完后通读一遍,费了两天;今天费了半天工夫来写了这篇译后感。一九三六年的猛热的夏天,就在这译述中度过了。汗水虽然流了不少,但替我们中国文艺界介绍了一位西方式的“汉奸”,这是应该感谢我们的席勒先生的。

至于席勒先生,他的全名是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生于一七五九年,死于一八○五年,活了四十六岁,比我现在的年龄大得一岁。他是诗人,是戏曲家,是历史研究家。他于以“三十年战争”为背景的本剧外,别有《三十年战争史》的著作,是学者而艺术家也。他是学过医学的人,为歌德的挚友,与歌德齐名。更详细的事迹,只好请读者去读他的传记。

《华伦斯坦》改版书后选自《华伦斯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费了十天工夫,把译文和原文校对了一遍,进行了一些相当大的修改。原剧是诗剧,我的译本采用了韵文。初版是贯行直排的,现在为了保存原貌,仍然采取了分行的形式。

明年将是席勒逝世的一百五十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发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意将这个译本重印,使我能把这将近二十年前的—点劳动成果作为纪念诗人的菲薄的献礼。

我对于席勒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译文也会有不少不妥当的地方,希望朋友们指正。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把一九五三年德国出版的佛理德伦代尔编辑的《席勒全集》的序言全部译出了,将出单行本,那会使读者对于席勒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更深入的了解。

席勒是和歌德齐名的伟大作家,他的剧作采取的是莎士比亚路线。这部《华伦斯坦》,他在写作时更尽力克制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想正确地反映出历史发展的真实。歌德对这部作品曾表示过这样的意见:席勒的《华伦斯坦》是如此伟大。在自己的作品中没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歌德的话或许是出于谦让的心情吧,但这部作品的确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学习的。

《赫曼与窦绿苔》书后选自1937年《文学》月刊第八卷第一、二期。

国内近来颇有叙事诗和长诗的要求,为技术的修养起见,我想到了这首有名的长诗,便把它翻译了。这诗是以希腊式的形式来容纳着希伯来式的内容。内容于我们目前的现实没有多大的教训,只是多少有点“国防”的意味,和窦绿苔的为革命而死的未婚夫之可贵的见解,是值得提起的。

原诗乃Hexameter(六步诗)的牧歌体,无韵脚,但如照样译成中文会完全失掉诗的形式。不得已我便通同加上了韵脚,而步数则自由。要用中文来做叙事诗,无韵脚恐怕是不行的。

译法是全部直译,甚且可说是“棒译”:因为几乎全体是一行对一行。然因译文有韵,又须迁就步数之故,于原文不免时有增损,间参以意译。但自信于原文风韵及辞旨没有什么大的损坏。

原诗起草于一七九六年九月,脱稿于翌年六月,时歌德年四十七岁,正当法国大革命时代。诗中所叙乃一七九四年八月时事,时法国革命军与普鲁士奥地利联合军曾发生过战争。又诗中地点当在莱茵河东岸之中莱茵与迈茵河之间的小都会。然此故事实有所本,其蓝本出自Vollkommene Emigrationsgeschichte von denen aus dem Erzbistum Salbrg vertriebenen Lutheranern (《由惹尔慈堡寺领被驱逐的新教徒移住全史》,一七三四年)。该书第六七一页有标题为“Von den Sparen der gottlichen Vrsehung”(天作之合)的插画,与此诗之本事大同小异。在此似乎可以发现出一种创作上的秘密,便是“改梁换柱”。作家把故事的经过由过去的移到现实来,这在时与地的刻画上便更有把握。再换个观点来说,便是利用故事的结构可以节省构想的劳力。这层或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十日夜沫若识。

序《战争与和平》《郭沫若集外序跋集》,第343-344页。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着手翻译已经是八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寄居在日本,生活十分窘促,上海的一家书店托人向我交涉,要我翻译这部书,我主要的为要解决生活,也就答应了。但认真说来,我实在不是本书的适当的译者,因为我不懂俄文,并不能从原文中把这部伟大的著作介绍过来。我便偷了巧,开始是用Reelain版的德译本着手重译,同时用英译本和日译本参照。在译述的途中,我发现了我所根据的德译本省略得太厉害了,于是便率性用Garnett的英译本为蓝本,一直重译了下去。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便是米川正夫的日译本,号称为是从原文直译的,事实上只是Garnett本的重译,其中还有一处大笑话,是把英文的horse[马]同house[家]弄混淆了。)单只叙述这一点,便可以知道我那译本是怎样不完全的一种东西了。更加以书店要急于出版,我处边译边寄,书店也就是边印边出,因此连那书里面的人名地名(据高地君高地植的统计有九处之多)都译得前后参差,译文的草率自无庸说了。幸好译到了将近一半的光景,书店因为营业困难,不能继续出版,连我的译稿都还有一部分存在上海的内山书店 (这一部分译稿谅已遗失)未被取去,我也就把译笔停止了下来。

(二)欧西美术之基本要素 (7)

同类推荐
  • 名人的成功心得

    名人的成功心得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热门推荐
  • 倾情海岸线

    倾情海岸线

    一部充满温情的时尚励志剧集,一部充满温情的都市情感剧,主题——理解、宽容与爱!全剧层次分明、衔接自然,1、简单的爱情2、飞扬的梦想3、未了的亲恩。故事初起于那个记忆里的盟约——十二岁那年,潘派的父母离异,她常到海边抛漂流瓶,每个瓶中都只有一个愿望。那年,倪杰同样是十二岁。只因爸爸说,妈妈去了海的那岸,他便常到海边守望。然后,他们相遇了,并在十二岁那年的那天只谈了一天的恋爱。“长大后,我要娶你!”善睐明眸间,涌动着蔚蓝色的浪漫。倾情海岸线,让生活与爱情都环保,让心灵和人性得到净化。倪杰在寻找妈妈,思雯在寻找爸爸,潘派在寻找失落的心灵城堡,小培在寻找爱情……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同一样东西——幸福。本书《倾情海岸线》已更名《遇见花开》刚刚出版,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有售,电子版,实体版满足不同读者,文友的要求。小清新,小虐心,九零后的奋斗,在大大的失望里,小小地努力着,爱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谢谢大家多年来一直支持魔宁,无以为报,新作更新不断,祝新年快乐!魔宁企鹅八五六三二五五。
  •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咦~,家大业大的父亲放逐了她和她的母亲,二师兄,是抛弃,您的裤裤上咋会有个洞?额!父亲大人,虽然只是哇哇大哭,现实嘛......嗯,请您不要求我,嗯,我记得你曾经喊我叫做“赔钱货”......好吧,母亲不哭,紫衣降生了,有女紫衣,但她的哭声里充满了对未知美好的期盼......谁知理想很丰满,您今后该笑,有些骨干,不,是开心幸福的大笑!【欢迎加入云起娘子粉,应该是很骨干,群号码:276048473】,带着鲜活的灵动是凄惨的抛弃......
  • 浩气天魔

    浩气天魔

    在林无上15岁的时候,无上接过家族使命:镇压大元朝气运,修炼浩然之气,成为下一任林家家主。而他父亲则因为用自己的气丹压住大元朝气运,替自己的孩子争取了三年的时间,为大元尽了最后一份力死去了。从父亲的安葬中,无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卖掉了祖宅,安葬好自己的父亲,无上带着收养的妹妹、老仆林伯在哀牢山脚下搭起简单的三间茅草屋开始在此为父亲守孝三年。通络圆满的他,却无法修炼出气丹,反而需要妹妹用气丹照顾他。本来是读圣贤书、通圣人礼的小小书生林无上,因为家族这一场变故,彻底爆发了,开始志与强,誓要弃文从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世琼王妃

    倾世琼王妃

    “小姐,你慢点跑,当心摔倒。”一个丫鬟扮饰的姑娘在追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前一后,一矮一高穿梭在栀子花林中。“碧荷姐姐,快点!我们就躲在这后面,红梅姐姐肯定找不到我们的。”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回应在栀子花林中。在这片林中偏僻的角落处,散落着几口破缸,碧荷和年纪小小的慕容云琼就躲在后面,这时,静谧的花林中隐隐传来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只是那脚步声中那夹杂着的错乱与惊慌,让……
  • 越陷越深

    越陷越深

    他自嘲为恶俗流氓,却在干着一件崇高的事情。她风情万种混迹于网络,却行踪诡秘。他们在激情视频中赤裸相见,必将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恶战。然而,人性复杂多变。恶俗的表象下有大雅,伪善的表象下有罪恶,罪恶的表象下有真情。他们上演了一曲令他们自己都目瞪口呆的神话。这不是激情视频后的意淫日记,更不是艳俗红粉的情色“盛典”。而是一部真实的、由网络“激情视频调查报?”所引出的惊世骇俗之作。《越陷越深》作者心香一瓣用富含哲理的冷幽默,借助Blog自述,揭示了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当代“剩男”,在物欲洪流的现实社会下的爱与挣扎……
  • 浮生半枕红尘梦

    浮生半枕红尘梦

    身遭孤辰之难,手握逆天之力,却难逃命运捉弄的越界之女,面对岔路口上的人生该如何抉择?一个是永远守护,甘愿付出的邪道男子。一个是心怀天下,超尘脱俗的正道和尚。面对同样的救命恩人,会舍大取小,还是舍生取义?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