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800000042

第42章 附录一 郭沫若译论选 (2)

折返日本将近两月了。这短时期中,日本有史以来罕曾有的大事件出了好几桩。我觉得好像是日本民族的人性觉醒期到了。再隔一向,再作详细的批评。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六日

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选自《郭沫若论创作》,第633-637页。

最近读《小说月报》十三卷七号,见通信栏中,有万良濬君把翻译《浮士德》《神曲》《汉姆雷特》,未免太不经济的旧话重提。万君以为“以上数种文学,虽产生较早,而有永久之价值者,正不妨介绍于国人”,他是赞成翻译的。沈雁冰君的答函,说是“翻译《浮士德》等书……也不是现在且要的事”。他说“个人研究与介绍给群众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件”;“因为个人研究固能唯真理是求,而介绍给群众,则应审度事势,分个缓急”。他话里还夹了一段笑谈,因为我不懂他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也就不能涉及了。总之,沈君是不赞成翻译以上诸书的。

但丁的《神曲》,在国内的文学家中,究竟有没有人翻译,我不得而知。莎士比亚的《汉姆雷特》,田汉在从事翻译,其译品已经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过一部分。歌德的《浮士德》,我早曾零星翻译过。前年六月,张东荪来函劝我从事全译,作为《共学社丛书》之一种。张君是认定《浮士德》有可译价值的之一人,我也是认为有可译的价值的,所以我当时也就慨然应允了。大概是因为有着两种事实,所以才生出经济不经济的问题来。所翻译以上诸书是不经济的人,我记得是郑振铎君。郑君在去岁夏季的《文学旬刊》上,发表过一篇《盲目的翻译者》的一段杂谭,其中便说的是这么一回事。《文学旬刊》我手中没有,并且把期数忘了。不便查考,恕我在此不能把原话引出了。我当时读了他那段杂谭的时候,本以为有讨论之必要,不过郑君劈头便在骂人,所以我就隐忍着,直至今日尚不曾说过只言片语。

我们此刻暂且把事实问题丢开,先就我表题所标的来讨论吧。

第一:文学的研究

文学研究的成立,当然有两个因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文学作品,(二)是研究的人。人尽可随一己的自由意志,去研究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作品,这是很明了的理论,可无庸赘说。

第二:文学的介绍

介绍文学比个人从事研究的当然会多生出一个因素来,便是(一)文学作品,(二)介绍家,(三)读者。但是,这三个因素之中,介绍家是顶主要的:因为他对于文学作品有选择的权能,对于读者有指导的责任。

介绍家,如就广义而言,则学校的教习、演员、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等等均能包括在内。他们的态度和方法,各有不同;此处的问题只是翻译的问题,我们只专就翻译上来讨论。要论翻译,这其中有两种过程不能混而为一。其一便是翻译的动机,其二便是翻译的效果。

第一:翻译的动机

我们试问:翻译作品是不是要有创作精神寄寓在里面?这我恐怕无论是怎样强词夺理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一定会答应一个“是”。那么我们又问:翻译家要他自己与翻译作品时涌起创作的精神,是不是对于该作品应当有精深的研究、正确的理解,视该作品的表现和内涵,不啻如自己出,乃从而为迫不得已的移译?这个我想,无论怎样强词夺理的人,恐怕也要说一个“是”。那么,翻译之于研究,到底是一条线的延长,还是截然划然,完完全全的两件事呢?

第二:翻译的效果

翻译的效果是依前项的动机问题而定夺。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如果寄寓有创作精神;如果他于移译之前,对于所译的作品下过精神的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且在他译述之时,感受过一种迫不得已的冲动;那他所产生出来的译品,当然能生出效果,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他以身作则,当然能尽他指导读者的义务,能使读者有所观感,更进而激起其研究文学的急切要求。试问,我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可以成立?如果是时,那么,这种翻译家的译品,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切要的,无论对于何项读者都是经济的;为什么说到别人要翻译《神曲》《汉姆雷特》《浮士德》等书,定然寓有创作的精神,定然会发生莫大的效果;不过我以为凡为批评家对翻译品要下批评时,只能于译品成功之后,批评其动机之不纯,批评其译文之不适,始能因而及其效果,决不能预断其结果之不良,而阻遏人的自由意志。这种是专擅君主的态度。这种批评超过了批评家的本分太辽远了。至于雁冰君的论调,尤有个绝大的话病:他说“个人研究固能唯真理是求,介绍给群众,则当审度事势,分个缓急”,难道研究时可以探求真理,介绍时便可以把真理抹杀吗?这句话我不能了解。

至于说到古代文学作品有无介绍价值的问题,这是关于文学本身的问题,我对于《神曲》《汉姆雷特》还没有充分的研究,我在此不敢乱说。歌德的《浮士德》,说也惭愧,我虽然研究了几年,但是我也还不敢说我有正确的理解。不过据我研究的结果,据我所能理解的程度,它确有可以介绍的价值的。我相信,凡为真正的文学上的杰作,是有永恒生命的。文学与科学不同,科学理论多建立在由有限的经验结成的“假说”上,经验一长进,“假说”如随之而动摇,科学遂全然改换一次新面目。所以读一部科学史,可以看出许多时辰的分捕品,可以看出许多“假说”的死骸,极端地说时,更可以说科学史是这些死骸的坟墓。文学则不然。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人生虽然随时代而转变,但转变了的时代面貌却被保存于文学之中,而为后代借鉴。因而文学永有生命。我们能说一部《国风》是死文学么?我们能说一部《楚辞》是死文学么?——有人定要说时,我也把他没办法。

有人能说印度《吠陀经典》中许多庄严幽邃的颂歌是死文学么?有人能说荷马的诗歌,希腊的悲剧,索罗门的《雅歌》是死文学么?——有人定要说,我也把他没法。文学的好坏,不能说它古不古,只能说它醇不醇,真不真。不能说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通是好文学,通有可以介绍的价值,十九世纪以前的文学通是死文学,通没有介绍的价值。文艺的青春化与原始化,正是同一的过程,近代欧洲艺术家对于儿童的艺术,对于原始人的艺术,极力加以研究,正是教导我们以这个消息。我们要介绍西洋文艺,绝不是仅仅翻译几篇近代作品,便算完事的。就是要介绍近代作品,纵则要对于古代思想的渊流,文潮代涨的波迹,横则要对于作者的人生,作者的性格,作者的环境,作者的思想,加以彻底的研究,然后才能胜任。即如泰戈尔的诗,在一般人看来,以为很容易了解了,然而对于印度思想:如婆罗门的教义《优婆尼塞图》(奥义书)的哲理,吠坛陀派的学说,若是全无涉猎,终竟是存着隔膜;就是印度历史也还要有点研究,不然,会连他《爱人的赠品》(Lovers Gift)诗集的第一首诗,我就包管读的人莫名其妙。据此看来,研究文学的人,不能有所偏枯,而文学的介绍与研究也不是完全两件事。

我在搁笔之前,再来谈几句话。我译《浮士德》,在前年八月初间,第一部早已译成;第二部比较难译,因为我没有多的时间,所以我至今还寄放着没有译下去。《浮士德》是一部很艰深的巨作,我也承认。不过唯其艰深,我觉得尤宜翻译,尤值得翻译。翻译成本国文字时,读的人总要比读难解的原文经济得多。有人向我说,原作太难,恐怕译出来时,读的人太少,于销路上不能畅行。这个担心恐怕是个确切的。因此,我的译稿在最近一两年之内,如能完成时,我愿意自费出版。假如能得一二素心人,读了我的译书,感觉得《浮士德》对于人生是切要的书,也还值得一读,不至于痛叹到不经济时,那我就可以感受着无穷的寂悦了。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论翻译的标准选自《创造周报》第十号,上海书店印行。

美的自行掩饰无损于他的美。丑的自行掩饰愈形其他的丑。人莫不爱美而恶丑,尤莫不欲增进自己之美而美化自己的丑。丑者的掩饰心理也是爱美的表现,但他的方法错了。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不洁之上即涂上五百层胭脂水粉,不洁仍是不洁的,只是徒劳。聪明的西子肯打盆清净水来把自己的不洁洗了,她才愈能显出是倾国倾城的西子。翻译也是这样。张东荪氏说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这在文体上是可以说得过去:譬如你要用文言译,我要用白话译,你要用达意体译,我要欧化体译,这原可说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这些所争的是在什么?一句话说尽:是在“不错”!错与不错,这是有一定标准的!原书具在,人的良心具在,这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我们所争的标准,就在这错与不错!这是显而易明的道理。譬如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成仿吾在《创造季刊》二卷一期上批评他错了,我们第三者看来也承认他是错了。张氏对于仿吾的批评尚无直接的表示,大概他自己也默认是错了。错了是只好认错,能进而感谢指摘的人,而自行改正,这便是真正的“人”所当走的路。指摘这一部错译的功劳,比翻译五百部错译的功劳更大:因为他的贡献虽微而他的贡献是真确的。这种人不独译者当感谢便是我们读者也当感谢。

误服了鸦片以为是健骨金丹,医生提醒我们说鸦片是毒药呀!我们豁然惊悟时,还是感谢医生?还是感谢鸦片贩卖者呢?最通用也是最丑劣的掩饰手段:无过于顾左右而言他。张东荪对于成仿吾的批评虽尚无直接的表示——我认他是应该有一番直接的表示:因为他把错译误了人,虽是出于无心,也应该出来向评者与读者道歉;假使他是不错,也应该说一番不错的道理。但是他进来在时事新报上倒很说了些关于翻译的话:譬如前引的翻译没有一定的标准,又譬如最近他答复人的信,说“译书不是名山事业,不必十分矜持,……对于翻译前途的负担而言,似乎被挑剔者比挑剔者所贡献更多”。

他说的这些话,连他自己也无十分的自信,我们看他用些“不必十分”和“似乎”等类的浮滑字眼,便不啻如见其肺肝了。连他自己也不能自信的言论,我们当然可以置之不辩;不过我所希望于张东荪氏的:是望他不要以为用这些浮滑的言辞便可以把自己的错译掩饰得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前者是有器根的人,后者是不可救药的人。

六月八日,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十六卷,第137-149页。

同类推荐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美国商界向来以狂乱竞争和高风险著称,只有极少数不遗余力的人才有望登上成功顶峰。本书所述的五位杰出人士是:安德鲁·格罗夫--英特尔公司精力旺盛的首脑;弗莱德·史密斯--拥有联邦快递公司;彼得·林奇--投资巨人、投股天才;普莱森特·罗兰德--普莱森特公司和美国姑娘收藏品公司的发起人;保罗·沃尔克--美联储无可争议、最出名和极具影响力的主席。他们分别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编辑和记者格莱金·摩根森交流了积压自的洞见和成功体验。本书就是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记录 。
热门推荐
  • 北京的梦影星尘

    北京的梦影星尘

    本书在描摹众多的名胜古迹同时,也力图捕捞这些尘封的脚印,为读者做地理与人文的双重导游。历经沧桑的皇宫王府、寺庙碑塔、城楼戏园、古墓名陵,如星罗棋布,构成一笔令人抚今思昔的文化遗产。作者十年磨剑,在历史与现实间来回穿梭,努力描绘一幅人间城廓的精神地图。北京不仅是著名的古都,而且是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质的城市之一,无数的才子、大师在此驻留过
  • 我本猖狂:狐妖当道

    我本猖狂:狐妖当道

    她是千年菜鸟小狐妖,为了心上人的宏图伟业,她只身入尘世。为求三餐温饱,她投身‘蠢’王爷。从此王府鸡犬不宁,各路妖怪层出不穷。他是辅政皇叔,为人阴险腹黑,收留她只为得到一枚可利用的棋子。无奈‘妖’从不从人愿,一堆的麻烦,以及从未接触过的世界让他措手不及,却又义无反顾。看三流老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穿越)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穿越)

    看书的朋友欢迎加入若兮轻云的QQ群:一骑红尘(1群)63999533一骑红尘(2群)67705903敲门暗号:花花我绝对是一个好人,嘿嘿,只是有一点小小的财迷。呜呜,不就躲个雨吗,就被闪电劈倒了这个陌生的时空。不过有帅哥逗我开心,还可以莫名其妙混个皇妃当当,最重要的是银子大把大把的有啊。嘿嘿,就来看看我的一段精彩奇遇吧。萧钰:一个古灵精怪现代女孩,是一个十足的钱迷。不管是谁,见钱就A,。上至皇上、公主下至乞丐、哪怕江湖XX,她都照A不误。每一个人被她A过的人都痛并快乐着。镜城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多次被骗、被扁,可是那种让他像一个平常人一样被爱被恨的感觉,又是他甘心被欺。用一个儿时的乳名接近她,不是欺骗,只是想留住一份最真诚的爱。友情推荐的佳作:《转世莲华》http://m.pgsk.com/a/70911/《赖上美男皇帝》原名诱拐恶魔之骗仙皇妃--爆笑穿越,笑翻中。。。。http://m.pgsk.com/a/76498/注意:有的章节因为网络问题传重复了,所以请大家点击的时候看见同样的章节就不要看了。对不起大家,以后会注意的。。。VIP充值可以参见这个网站:http://m.pgsk.com/help/m.pgsk.com
  • 红罗血影

    红罗血影

    逆命天机,数甲子一现,领天命者窥天机,必受五雷轰顶的天谴之劫,肉体凡胎,唯有金身不灭。本以为天命所归,却不想自己只不过是这滚滚红尘的沧海一粟,谁说的规矩由强者左右,立誓要这天下武林,唯我独尊。躲不开的红尘佳人,女人心,海底针,我要的只是这份柔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冰貉魔法师

    冰貉魔法师

    【萌兽多多】+【美男多多】她是身负精神系异能的第一杀手,因为背叛师门,最终死在一道闪电之下。摇身一变,她成了嚣张跋扈,恶名远扬的百里二小姐,却无端端躺枪在一场行刺公主的乌龙之下。除了美貌,她兼顾天下所有缺点,腹黑,懒散,猥琐,下毒。是谁说高手一定要有风度?想打架?没问题!是你单挑我们,还是我们群殴你?想提亲?没问题,出门左转,聘礼留下。某女:没事别找我,就当我死了。有事?把事解决完还是别找我,就当我死了。你说啥?宝贝?啥?值很多钱?刚谁说我死了,我neng死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撕裂乾坤

    撕裂乾坤

    幽蓝色的月亮,强者为尊的世界,他身为一个武将世家的少爷居然无法凝聚天地之气,但是天意弄人,百般无奈的他只好去寻找武林中的武功秘籍。一部《黑天》让他踏上了修行之路。血气弥漫,冲出暗血之地,踏上复仇之路,入地狱,破桎梏……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