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00000023

第23章 励志笃学 厚德修身 (6)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12]。怠者不能修[13],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14];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15];不然,则其畏也[16]。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17],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18],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19],道德之行[20],难已!将有作于上者[21],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22]?

[1] 责己:要求自己。重以周:严格而全面。轻以约:宽松而简单。

[2] 求:探求。其:指舜。舜:传说中的上古圣君。这句说,探求舜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人的原因。

[3] 早夜以思:从早到晚地思考。

[4]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他是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圣贤典范。多才与艺人:即多才多艺之人,艺:指技能。

[5] 是人:这个人,指古之君子。

[6] 病:缺点。

[7] 即其新:犹言取其长。不究其旧:不去追究他以往的过失。

[8] 恐恐然: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为善之利:指做了善事应得的好处。

[9] 详:详尽,全面。廉:少,低。

[10] 不足称:不值得称道。用:作用。

[11] 不以众人待其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望于人:期望别人,要求别人。

[12] 怠与忌:懈惰与妒忌。

[13] 修:指学习修养。

[14] 与:党与,朋友。

[15] 不与同其利者:跟他没有共同利益的人。

(16〕畏:指所惧怕的人。

(17〕说:通“悦”,高兴。

(18〕事修:事情做好了。谤兴:毁谤起来了。

(19〕光:光大。

[20] 行:推行。

[21] 将有作于上者:指居上位而想有所作为的人。

[22] 可几而理:大概可以治理好了。几:庶几,表希冀,有“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解读

本文旨在探究、论析毁谤之风兴盛的根源,故题名《原毁》。当时社会,压抑人才,毁谤成风。韩愈本人也深受“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之害。作者以深切的感受和锐利的笔触对丑恶的世态痛下针砭,深刻揭露了“今之君子”诋毁、压制人才的病根在于“怠”与“忌”,鞭挞了世风之堕落和人情之浇薄,明确主张责己严,待人宽,指斥对人求全责备。这对个人进德修身及执政者用人治国均有启发意义。文章对比论析,鲜明中肯;语言多用排偶,“文从字顺”;体现了韩文气盛言宜、波澜起伏的特点。

话题

1.应如何看待比自己能干的人?

2.文章对当代社会的竞争有何启发意义?

3.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韩愈“文从字顺”的为文主张?

相关资料索引

作为中小地主阶级,他们始终处于被压抑被排挤的地位,他们的子弟,若欲登上政治舞台,不但要经过层层考试和审查的艰难历程,还要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攻击和毁谤。他们眼看国家危机日深,忧心不已。韩愈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本人曾屡遭贬m,怀才不遇,面对黑暗、腐朽、不公的现实,不平则鸣,对士大夫中那些“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的颓风极为痛恨,对中小地主阶级及其后进之士则持以同情态度,《原毁》就是为他们吐闷气,鸣不平的一篇佳作。

作者写此文时,可能是为自己被谤而发,但他所批评的确实是当时很突出的社会不良现象,当时不但世袭贵族出身的官员和科举考试上来的官员互相排挤倾轧,形成朋党之争,而且一般士人中也存在互相攻讦的情形,特别是才德杰出之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韩愈这篇文章一方面揭示士大夫中存在的这种恶习,一方面也宣泄了内心的不平之气。

本文共分四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今之君子所以要毁谤压抑一般修身励行的后进之士的原因;作本文的目的。其中第二、三两段为本文的中心内容,第一段提出的古时情形和第三段所说的今之情形作比较,使全文重点鲜明突出。

作者在每一段的开首都明白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运用事例进行论证。例如第一段用早于孔子的舜和周公,证实古之君子确有以大圣人舜和周公的道德才艺来要求自己的事实,说明“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第二段列举自己所见到的当时的“恶薄人情”和“世俗之弊”,说明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三段则用自己“尝试论于众”而得到的经验来说明这种现象。

作者在比较了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待人待物的两种态度之后,接着指出今之君子所以要毁谤后进,根本原因是对己之“怠”,对人之“忌”。“怠”则骄傲自满,必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忌”则惟恐别人进步,故意挑剔而加以毁谤。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当时那些有权势的人物嫉贤妒能,相习成俗,使仕途的风气日趋于恶薄;而一般修身立行的后进,处处受到毁谤压抑,要想凭其才德进身,要想在当时社会有所作为,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作者感慨地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突。”这正表明作者十分同情后进之士立身处世之艰难。

正由于韩愈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所以他对于后进之士,大力推荐,而被当世称道。作者所提出的先达人物的“怠”与“忌”是否只有他所处的时代状况如此呢?综观历史,有多少才德之士曾发出过不平之鸣,又有多少才德之士终身沉沦于社会低层,韩愈的这篇文章不但有他深刻的社会意义,还有它深远的历史意义。

(单芳《略谈唐代的科举状况与韩愈的<原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更多链接:

1.王仲镛《韩愈诗文名篇欣赏》,巴蜀书社,1999年

2.邓小军《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人文杂志》1994年第1期

3.张成扬《唐代士大夫阶层的阴暗心理——谈韩愈讨伐“嫉妒”的几篇檄文》,《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苏轼 参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1],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旧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旧之光如烛。”们烛而得其形[2],他日揣籥[3]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吵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吵。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箭,转而相之,岂有既乎[4]?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5]。”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6)。”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7]。”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阁,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8],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9]?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11]。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12],士杂学而不志于道[13],今也以经术取士[14],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15],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16],作《日喻》以告之。

[1] 眇(miao):原指瞎一目或视力微弱,这里即指瞎眼。

[2] 扪(men):摸。

[3] 揣:猜测,估量。籥(yue):一种管类乐器。

[4] 转而相之:谓辗转以相似之物比方喻说。既:尽,完结。

[5] 道可致:谓学习工夫到家,道就自然而至,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意。致:意为使事物自至。

[6] “孙武曰”二句:见《孙子,虚实篇》。意谓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处于主动地位,能诱使敌人来攻打,而不被敌人所牵动。孙武:春秋时齐国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为古代著名军事著作,被称为“兵书之祖”。

[7] “子夏曰”二句:见《论语?子张》。意谓各种工匠居住在制作场所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获得道。肆:官府造作之处。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卫国人。以文学著称。

[8] 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9] 涉:趟水过河。

[10] 苟然:指随便、轻易得来。

[11] 溺:淹死。

[12] 以声律取士:指北宋前期,科举考试沿袭唐制,以诗赋取士。当时虽也设 “明经”科,但不受重视。声律,诗赋格律。

[13] 杂学:指学习儒家经典之外的史传、诸子、诗赋等。志:志向,专意追求。

[14] 以经术取士:指王安石当政变法,主张“除去声病偶对之文,使学者得专意经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罢词赋科,以经术取士。(见《宋史?选举志》)

[15] 渤海: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阳信县。吴君彦律:名琯,时任徐州监酒正字。

[16]求举于礼部:意谓报名参加礼部进士科的考试。唐宋科举均由礼部主管。

解读

这是一篇谈学论道之文。据《乌台诗案》(苏轼因反对新法而下狱的档案记录)载:元丰元年(1078),轼知徐州。……轼作文一篇,名为《日喻》,以讥讽近日科场之士,但务求进,不务积学,故皆空言而无所得,以讥讽朝廷更改科场新法不便也。”这是文章的写作背景。文中对“今者以经术取士”以致士风不正,确也微露不满。但本文的客观意义非止于此。文章主旨在论说“学”与“道”的统一,重点在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设喻为论,以喻明理,取譬贴切形象,说理深入浅出,特色十分鲜明。

话题

1.对于本物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

2.作者认为什么是“取士”的正确方向?

3.文章是怎样做到层层递进的?

相关资料索引

苏轼的“道可致而不可求”

苏轼对“道”作了新解,认为“道”即客观规律。他在《日喻》中说:“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爽。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苏轼以浅显而形象的类比说明“道”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只有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其规律,所谓“道可致而不可求”,此之谓也。这对古文运动强调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之“道”只能是儒家文化的“道统”,无疑是一种新的突破,是认识上的飞跃,是对僵化的“道统”说的更新。

(傅德岷、文成英《苏轼及其散文创作》,《渝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更多链接:

1.孟昭燕《谈苏东坡的两篇散文》,《华夏文化》2002年第4期

2.冷成金《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 http: //www. pep. com. cn/200301/ca102707. htm(苏轼《日喻》)

郑燮 参见《画竹题记二则》。

微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1],务令忠厚徘恻,毋为刻急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2],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缊而出[3]。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

蛇蚖蛤豺狼虎豹[4],虫之最毒者也[5],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6]。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刻肉乎!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7],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1] 顽耍:即玩耍。顽:同“玩”。

[2] 劬(qu)劳:辛苦劳累。

[3] 絪缊(yin yun):同“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这里指阴阳五行之气交互作用的状态。

[4] 蚖(wan):毒蛇。

同类推荐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热门推荐
  • 魔法地下城战记

    魔法地下城战记

    李茵莱在原本的世界中原是一个天才,很小年纪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神童。然而,流年不利,到达五级魔法师后,再无寸进。被人称为“天才的废物魔法师”他也很苦恼。一次在魔法传送实验失败后,来到了一个被天网机器人所统治的世界。从此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自己的贞操,后又凭美貌与歌喉成为歌星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腹黑太子残暴妃这是一个狠辣凶残彪悍的冷酷公主强宠俊美邪魅无双的腹黑太子滴故事!这是一个阴狠太子与凶戾公主如何暗度陈仓狼狈为奸的在朝堂后宫只手遮天滴故事!?!这是一个……九幽地府,奈何桥上。孟婆面无表情的将已喝过孟婆汤的幽魂推入轮回道,冷声喝道,“下一个。”全身煞气萦绕的女幽魂飘至孟婆身前,孟婆机械问道,“上世是何身份?”押解幽魂的鬼差翻翻生死薄,淡定开口,“杀手。”孟婆面色如常,转身去端孟婆汤,“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嘴角抽搐,“恐怖分子。”孟婆挑眉,依旧镇定如常,“上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瞠目结舌,“弑天战神!”这下子孟婆淡定不了,干枯苍老的手轻颤,碗里的孟婆汤溢出,沾湿了裙摆。孟婆颤抖着声音,再问,“上、上上上一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面如死灰,“……杀生佛!”遇人杀人、遇神杀神、遇佛诛佛,聚凶残暴怒冷酷狠辣于一身且连佛祖的脸都敢当地板踩的杀生佛?!?‘哐当——’一声,瓷碗落地,只剩孟婆满目震惊。凶残篇:场景一:一双白嫩小手入盆,清水顿时化为红得刺目的血水。呈以墨睨了跪在地上的女子一眼,冷漠开口,“将她拖下去施以膑刑!”闻言,在场之人皆是膝盖一凉,背脊生寒。膑刑:活生生剔去膝盖骨!场景二:幽暗的眼神杀气翻涌,浑身都散发着戾气。整个人犹如从地狱爬出,小小的身子带着铿锵杀伐的威震煞气,“断其四肢扔后巷喂狗,如果还不招就五马分尸,将其头颅挂在南门城墙之上,让她主子好生瞧瞧!”侍卫满目惊骇,一股寒气从脚底冒出,窜入四肢百骸,犹如身置严寒冰窖,冻得他不止四肢麻木就连思维都停滞了。竹马篇:小时候:“小公主,今天的课业是在这绢帕上绣朵娇艳的牡丹花。”妇女恭敬的递上绢帕和绣花针,然后战战兢兢的下去了。等妇女一走,小女孩就霸道地将绢帕和绣花针塞到身边粉雕玉琢漂亮得分外精致的小男孩手中,冷着脸,命令道,“绣花!我去骑马。”“墨墨……”男孩委屈的拉着女孩裙摆,不让走。女孩怒脸一瞪,男孩顿时妥协。老老实实的坐屋里当起闺家小姐,一针一线的绣着牡丹花。长大后:最为尊贵的太子寝殿,俊美邪魅的太子端坐于床榻之上,一手绢帕,一手绣针,一朵妖艳牡丹花在他手下至极绽放,一双鸳鸯蝴蝶在他指间情意绵绵。此时贴身宫人气喘吁吁跑来,焦急道,“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了个男人回来,还是个风流倜傥仪表堂堂的美男人。”
  • 贵女谋略

    贵女谋略

    徐妙筠,徐氏第三女,享年九十。在徐家家谱上,描述徐妙筠的便是这几个简单的字,不是因为她平凡,而是因为她太过不平凡。她是徐家最得宠的小女儿,是泰宁大长公主的金兰姐妹,是报了抄家之仇和杀父之恨的徐氏功臣,是景宣帝的皇后,是成毅公的妹妹,她身负多重身份,内心却从未改变,即便站在九重台阶上,依旧是那个在紫藤花架下看姐姐们下棋却闷得睡着的小姑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只取一瓢祸水饮

    只取一瓢祸水饮

    某著名两性作家曾说:“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女,她会嫉妒对方,但还不至于引起一场灾难。但是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男,而他们还相爱的话,trustme,这是一场灾难。”王水水一度觉得这话有问题,看见美男出没,扑上去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是灾难?然而当刘小溪出现后,她的这个想法就彻底幻灭了。谁让这天煞的刘小溪,温柔顺手拈来,腹黑深藏不露。遇到这样的终极boss,王水水除了哀叹一声,只能乖乖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