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其内,汉皇封子弟;
攘其外,大汉安南越。
上回说到,彭越糊涂,机关算尽不聪明,就误了卿卿性命。
那汉皇杀了彭越,认为是又少了一个边关大患,心里头没有觉得可惜,也没有觉得杀错了,只是觉得,彭越死了,这梁王之位就无人了,该盘算盘算由谁来接替这梁王之位。大臣们于是极力推举汉皇之子刘友为梁王。
汉皇也觉得皇子刘友性情沉静,重礼重道的,而且还喜爱读书,胸中有些韬略,做梁王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于是,汉皇就下诏,诏令赵姬所生(一说是,刘友是后宫宫女所生,母不详)的皇子刘友远赴梁地,去做梁王。
刘友接旨,即举家奔赴定陶,上任去做他的王爷去了。
且说汉皇在平定了陈豨、彭越之乱后,他就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这诸侯国的势力越大,那么,它反叛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汉皇在平定陈豨回军的归途中,就已经觉得自己当初将赵国、代国强行并为一国,是错误的!
前文已经说到,汉皇最担心的就是将边国合并,这边疆重地的守卫国是不是势力过大?而且,天下的精兵又多集中于此,这合并后的边疆大国本身就是个隐患呢!
一想到这些,汉皇就心中不安起来。于是,汉皇下诏,仍将原来的赵国和代国分解为两个诸侯国。
在平定陈豨之乱时,汉皇就已决定封儿子刘恒为代王,现在赵国又有赵王如意,赵相周昌镇守。这样,北方代国有儿子刘恒把守,赵国有儿子如意、有忠心的赵相周昌镇守,燕国交给至交卢舘,齐国交给皇庶子刘肥,他们都能够会同相国镇守边国重地。
因此,这北国之事,汉皇现在已经安排得差不离了。于是,汉皇的心思就移向了南国。
在南国,楚国有皇弟刘交镇守,汉皇对这个饱学之士的四弟的治国之道倒也安心。
长沙国有长沙王吴臣镇守。这吴芮、吴臣父子对汉皇很忠心,年年纳税纳贡,年年朝贺,忠心不二,汉皇也很放心。
荆王刘贾、刘费父子敦朴厚道,耿直不二,忠心于汉室,也是叫汉皇很放心的。
现在呀,最令汉皇挂心的,就是那英布的淮南国和和远在蛮夷之地的南越诸地。
话说这南越之地,原本是秦时的一些郡县组成的,在那里,汉人与越地土人杂居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成分复杂的地域。
大秦的龙川令赵佗,兼任着南海郡的郡守、郡尉,这样,这南越诸地的行政、军事大权就全掌握在赵佗一人的手中。
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赵佗就自恃居于天涯海角之地,天高皇帝远的,就占据了岭南之地,派兵阻塞要道,在那秦廷鞭长莫及的地方,拥兵自重,自立为南越王。
且说这赵佗在南越拥兵自重,自立为王时,正值中原烽烟骤起,秦的政权岌岌可危的时候,秦国君臣自顾不暇,还哪里顾得上远在天边的南越之事?
赵佗因此得了中原逐鹿的天时,又得了南越远在天边的地利,在那南越之地渐渐形成了气候。
其实,当年中原逐鹿正酣之时,南越的首领并不是赵佗,而是时任南海郡郡尉的任嚣。那么,赵佗又是如何当上南海郡尉,进而又做了南越王的呢?
赵佗能够做南越王,是因为原南海郡尉任嚣的缘故。
秦时的南海郡尉任嚣,见到天下烽烟突变,中原大乱,南越又地处边陲,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也想趁势崛起,雄踞一方,干一番事业。可是,天不佑人!正当任嚣想要大展身手,做一些立邦立国的大事之时,却不料老病缠身,竟至气息奄奄,心中的宏愿,却不能如愿。
任嚣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为了南海不致内乱或受外侵,让南越的百姓有一个安定的生活,任嚣决定要寻找一个可靠的继承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
谁人可以接任郡尉之职?任嚣最中意的人选就是龙川令赵佗。
当任嚣垂死之时,就急忙召来龙川令赵佗,将南越的大事托付给了赵佗。
任嚣嘱咐赵佗说:“秦失其鹿,引来天下共逐之,遂致风沙骤起,尘土飞扬,先有陈胜、吴广,后有项羽、刘季,天下几时方能安定?想我南海僻地,却未受袭扰,百姓安定,民生幸甚,此乃是天赐南越之大幸!我本想阻塞北道,以防乱兵侵入,惊扰百姓,亦欲自开新路,静观局势之变,再图南越之大业。不想这疾病缠身,致使壮志不得申,深为遗憾!我虽将死,然而,南越之大事不能丢,南越之百姓不能一日无主,今某观郡中长者,皆不足用,唯足下胸有丘壑,可谋大志,我当推足下为我继之!”
赵佗听了任嚣的话,泪如泉涌,他洒泪而执着任嚣的手,郑重地承诺道:“晚辈赵佗谨记前辈之言,一定继承前辈之志,不负南越苍生之念!”
任嚣再又叮嘱道:“南海郡北依大山,南濒大海,东西数千里,地大物博,近年来,中原之士多有入居者,足下可用其中有识之士为足下之臂助,可趁势立国,为百姓守一方乐土!”
赵佗道:“职下惟惟受教,定不负前辈之愿!”
任嚣即诏命赵佗代署郡中事宜,当着南越众臣的面,将郡中的节符、印信一并交给了赵佗,将南越诸事尽委于他。
数月后,任嚣病故。赵佗为任嚣隆重发丧,然后,实任南海郡尉。
赵佗就任郡尉之后,便下令:移檄边关,阻绝北路,严守边防,将南越与北国隔离,自成系统。还将秦廷委任的各县县令同时捕获,一同诛杀,另委亲信之人任之。
赵佗任用亲信之人,安定了南越的局面后,又出兵袭取桂林郡和象郡(今越南),扩大了南越的版图。不久,赵佗自立为南越之王。
现在,南越已成气候,又有地利之险,汉皇并不打算对南越用兵。
因为汉室初定,国家财力困乏,百姓的生活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此刻不是用兵之时。
再说那南越国只是闭关自守,过他的安宁生活,并不像北面的匈奴那样,极具侵略性,所以汉皇并不担心南越的侵扰。但是,汉室应该表明朝廷对南越的政策,彼此外交,相安发展才是上策呀!
于是,汉皇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皇令大中大夫陆贾出使南越,想封赵佗为南粤王。
陆贾领命后,就带上了南粤王的印绶,起程往南越而去。他的好友户牖侯陈平、曲周侯郦商、辟阳侯审食其等皆来送行。
陆贾及随行人等离开长安到洛阳,再至长江入洞庭湖,转入湘江,再辗转进入灵渠,再又到漓水,再到珠江,历时两个半月,终于到达了粤地的南粤王府番禹。
赵佗接见了陆贾。陆贾将大汉的南越政策及大汉对南越的心愿,一一对赵佗说明,希望大汉与南越世代交好,和平相处,造福两地,为两地的百姓谋福祉。
赵佗用心地倾听着陆贾的话,他觉得大汉对南越的修好是诚心诚意的,没有欺诈的成分,当即就表示愿意接受大汉的南越王的封号,为南越的百姓谋得一方安宁和平的土地。
赵佗知道,自己称王南越和做大汉的南越王那是有区别的。但是,自己做什么王都没有比为士民谋福祉、彪炳千秋、名垂史册重要。
赵佗要让百姓能得到安宁,免遭战火,他要让南越成为和平安详的乐土。于是,赵佗愿意随接受汉朝的册封,做大汉的南越之王,愿为藩辅,称臣于汉。
受封以后,赵佗安心的治理百越,安定百姓,发展生产,开放关贸,与大汉睦邻友好。
陆贾的出使,成功地解决了南越之事,安定了大汉的南方,了却了汉皇心中的久悬未消的块垒。汉皇很高兴,下诏嘉奖了陆贾。
现在,汉皇就可以专心地对付淮南国了!
有道是:原漠烽烟逐地平,
心有子民念苍生,
华夏自古成一统,
四夷归服炎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