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险境,韩王无奈反叛;
脱胡难,陈平巧计救主。
话说汉皇亲自率领大军,平定了燕地,又诏封卢绾作燕王,镇守燕地。
恰在这时,汉皇又得到了从洛阳传来的消息,说是齐王田横在洛阳自杀了。得此消息,汉皇自然高兴,这北方的后患又消除了一个!
汉皇又长吁了一口气。汉皇想,这下总可以舒舒坦坦地轻轻松松地安享安享尊荣,谋划谋划朕的开国之事吧!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奇奇怪怪的。
你越想太平吧,它却就越是太平不了!要不,道家的显宗老子怎么就会说“福兮祸所伏”这样的话呢。
这汉皇刚在栎阳的龙椅上坐定,那代地韩王信就反叛了朝廷,并把边陲重镇马邑献给了匈奴,狼烟一路燃起,警报又十万火急地飞入了关中,搁在了汉皇的案几上。
汉皇得报,气得发抖,不得不又从那龙椅上滚下来,戴盔披甲,再次提上那三尺宝剑,亲征边关。
这韩王信又是为什么要反叛朝廷?
这其中的原因,那还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话说当初,楚汉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北方的匈奴就屡犯边境,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百姓不得安宁。
为了保境安民,汉皇思虑再三,特派遣韩王信移镇太原。对于这一位镇守边疆的大员得人选问题,汉皇是经过了慎重地考量才最后决定的。
因为汉皇知道韩王信不仅英勇,而且很具有才略,汉皇觉得韩王信镇守边关是最合适的人选。
韩王信奉命后,即率军离开代地,移师太原。
那韩王信坐镇太原后,一日巡视边防,来到边陲重镇马邑。韩王信见这马邑城边贸繁华,又地处边防要冲,就有了移都马邑的念头。
韩王信认为,一来,马邑边贸繁丰,有利于纳税,以充军用,二来,临镇前沿,易于镇守边关。
韩王信于是遣使入栎阳,上书请求移都。
汉皇本来就看重韩王信的才勇,接到上书,就立即应允了韩王信移都的请求。
韩王信于是纷纷扰扰地,历时了半个月,由太原转迁马邑。修缮城阙,深掘池堑,调兵布防。
可是,当韩王信的移都之事刚刚料理完毕时,就出现了韩王信意料不到的事情。
一天清晨,韩王信还在睡梦之中,就有部下惶急地将他吵醒了,部下结结巴巴的报告说:“大??王,匈???奴人来??了!”
韩王信好不容易听清楚了,吃惊得要死,立即登城察看。这一看,韩王信吓得几乎从城墙上掉下来了。
韩王信发现,有匈奴兵约摸二十万人,从北面呼啸而来,将他这个小小的马邑城,铁桶一般地围住了。
韩王信急忙细细探视,只见那些匈奴兵,金枪铁骑,皮甲绒盔,嘴里叽里咕噜的,白茫茫的一片,如潮如水。
韩王信心中大惊:哪里料到胡兵如此迅猛?这胡兵一个个彪悍勇猛,这么快就疾风般地围了城!这敌众我寡的,叫我如何抵挡得住?
韩王信即刻飞书入关,烽火相传,乞请援兵。可是,那马邑至栎阳,相距千里,朝中发兵,又如何能够朝发夕至,解他韩王信的燃眉之急?
韩王信正在焦急之时,那些胡兵就开始冲击城垣,攻城夺池,很是凶猛。
马邑城是太靠近胡地的一座孤城,四面无援,现在,匈奴兵围城数匝,马邑城的军民就如同一只困在栅栏中的羊羔陷在漫山遍野嗷嗷叫的群狼之中,其势难守。
韩王信害怕了。他怕马邑城被攻破了,边关失守,自己又如何向汉王交待?
不得已,韩王信只好派使节到单于那里,请求和解。
匈奴人见韩王信想要求和,就停止进攻了,仍然包围着马邑城。
韩王信的目的是想借此举拖延拖延时间,以待朝廷来救援。
可是,叫韩王信没有想到的是,韩王信求和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四方。
魏其侯周定和阳夏侯陈豨受朝廷派遣正率军赶往马邑救援。二人率军行至半途,得知了韩王信已向匈奴求和的消息,就不敢再前进了。
二人率军安营扎寨后,立即就快马飞报,将情况报告给了皇上。
汉皇听说韩王信擅自向匈奴求和,认为韩王信的做法有失大汉的威严,非常生气,就派出使臣到马邑,责问韩王信。
韩王信见到了皇上的书信,又听了使节转述的皇上的责备之言,大吃了一惊。他知道,擅自向外邦求和乃是大罪,按例当诛。
韩王信内心里很惊恐,苦苦思索着对策,但是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走投无路之下,为了求得生路,韩王信只得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马邑城献给了匈奴,向匈奴投降了。
韩王信的来降,这可是大汉的一位王侯降于匈奴哇!单于好高兴!当即就册封韩王信为亲王,仍旧守住马邑城。
韩王信从此只得听命于胡人,再也没有回头路走了,只能够死心塌地的降于异邦。
十月末,单于派韩王信率领着胡兵,向南越过勾注山,来攻击太原郡。
汉匈之战由此展开。
诸位,马邑之战原本是一场边境上的小冲突,却为何会演变成后来的一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这个中却是有些名堂的,诸位捺定性子读下去才知呢。
且说那楚汉战争时,汉王刘季为了利用所有的力量合击项羽,分封了好多个异性诸侯王,一直到汉王五年时为止,汉国一共分封了韩信、韩王信、张耳、臧荼、吴芮、英布、彭越七位功臣为王。
这七位诸侯王,他们据有了关东辽阔的封地,相当于原来六国的土地。
而这些诸侯王和侯爵那是很有些不同的,诸侯是食邑不领土的(只有封地的财政权而没有封地的军政全力),而诸王是食邑又领土,因此,诸侯王的封地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国家,诸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既享有财政权利,又享有军政大权,他们拥兵自重,各制一方。
而中央政权的实际控制区,仅限于关中和巴蜀、汉中一带。
现在,天下虽然定了,但是,中央集权却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刘季当然最清楚这种来自诸侯王国的危险。因此,朝廷目前最首要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消弱或者剪除诸侯王。
至于说对匈奴的防备,倒还没有提上朝廷的议事日程,更没有引起皇上刘邦的重视。
大汉与匈奴毗邻的诸侯国,由东向西,依次有燕、赵、韩。
燕王臧荼由于想反叛自立而被杀,由汉皇的密友、太尉卢绾继位做了燕王。汉皇刘邦对卢绾那当然是比较放心的。
赵王张耳是汉皇曾经景从的兄长,张耳薨后,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
张敖是汉皇刘邦的准女婿,是鲁元公主的未来夫婿,是驸马,是皇亲国戚。汉皇刘邦觉得张敖暂时没有必要与皇家反目。
因此,卢绾和张敖由于和汉皇的特殊关系,暂时还没有受到冲击。
但是,韩王信的境况就和卢绾、张敖不同了。
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庶孙,秦末时随刘季入关,后来,韩王成被项羽所杀,韩王信就统领着韩王成的军队,在韩地攻取得了十余城。
韩王信因为击楚略地有功,被刘季封为韩王。韩王信受封后,就据有了颖川这一带的地域,以阳翟为都。
却说这颍川,倒是个好地方。
颍川是中原的富庶之地,与古都洛阳毗邻,是一方战略要地。因此,颍川是汉皇心中的一道坎。
对韩王信,汉皇心中还有一道坎。
韩王信当年奉刘季之命,和大将周苛、枞公同守荥阳,后来,当项羽攻破荥阳城后,周苛、枞公不屈节,昂首赴死,以死明节,效忠于刘季。
而韩王信却投降了项羽。再后来,当项羽气数衰微的时候,韩王信却又屈节再又投向了汉皇的怀抱。
汉皇心中是怎么看韩王信的,我们不知道,但是,韩王信自己心里却放不下自己曾经反反复复的事,他认为汉皇那也是绝对放不下这事的。
汉皇六年(公元前201年),汉皇下诏,将韩王信迁往太原,将原太原郡更为韩国,并昭告天下,更国的理由是便于抵御匈奴,韩王信是最具备抗击匈奴的才勇的人选。
这里由,一般人看来,这是汉皇对韩王信的看重。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只有天知、地知、汉皇知、韩王信知了。
韩王信到达太原后,为了消除皇上对自己的猜忌,便主动上书给汉皇刘季,自请将韩国的都邑迁往更加荒僻的边境小城马邑。
韩王信的初衷是:借此举打消皇上对自己有拥兵自重的猜疑,同时,也是为了更接近敌人,便于更好地了解敌人,能够迅速地展开军事行动。
谁曾想,韩王信却是好心办了坏事,以至于现在被敌人围困,自入险境,反而召来了皇上更大的反感。
韩王信跪在地上,凄凄惶惶地听着汉皇使节传来的皇帝的责备之言:“为国而有二心,守土而不肯尽责,微臣而不肯尽忠。”
韩王信听完后,似当头被浇了一盆凉水,从头凉到了脚跟。
他知道,他是再也不可能得到汉皇的信任,再也不可能得到刘季的原谅了。
韩王信觉得,现在唯一的一条路,就是投降匈奴。
韩王信因此做出了他自己都认为可耻的背叛祖宗的违心事,他很无奈,也很无辜。
可是,汉皇刘季却不体谅韩王信的苦衷,他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下韩王信反叛这口气的!
汉皇忍不下韩王信反叛这口气,他就要动刀兵,大汉对韩王信动武,当然就会引发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战争。
一场大规模的汉匈之战由此展开。
汉皇六年(公元前201年)的十一月。汉皇刘邦拒绝了所有人的劝告,执意要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晋西北,征讨韩地的叛将韩王信。
汉皇刘邦亲征,亲自率领着留侯张良、汉护军中尉户牖侯陈平、汉将军绛侯周勃、汉将军舞阳侯樊哙、汉将军绛阳后华无害、汉将军赵将夜、梁将军卫胠、汉将军季必、汉车骑将军颖阴侯灌婴,汉骑都尉信武侯靳翕、汉都尉华寄、汉将军卢卿、汉将军卢罢师、汉太仆汝阴侯夏侯婴、汉将军陈错、汉郎中将刘信为将,统领骑步卒三十万大军,北击韩王信。
汉皇命令左丞相樊哙,太尉周勃,汝阴侯夏侯婴率领车骑从代国太原郡的霍人县(陕西繁峙)直达云中郡(内蒙的托克托)、武泉(内蒙武川)一带,袭击匈奴的侧翼,准备与汉皇会师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