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天过去了,一过月过去了,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却始终不见丞相的回音,更不见汉王的召见。一丝莫名的烦忧便袭上了韩信的心头。于是,韩信有时不免借酒宽怀。
酒这个东西,不仅误事,有时还可以导致杀身之祸呢。
一天夜里,韩信与同伴饮酒,酒醉灯倾,不慎失火,两个大粮仓瞬间化为灰烬。等到韩信清醒过来时,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粮仓被烧,是杀头之罪。于是,韩信与同案的十四个人一同被绑赴辕门问斩。
绑赴法场的路上,韩信万念俱灰,悲愤欲绝,只想到自己心比天高,真想不到自己的一生就要这样终结了!
同案的十三个人皆被斩首了。轮到韩信了,当刀斧手举起屠刀,只等监斩官一声号令之时,韩信抬起头来,看那监斩官是藤公夏侯婴。他心念一动,就大声向夏侯婴叫道:“汉王不欲得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藤公猛的听得罪犯叫喊,吃了一惊,仔细琢磨这句话实在有理,便喝令刀斧手刀下留人。藤公问他:“你身犯死罪,为何不让杀你?”
韩信说:“我乃壮士,欲助汉王取天下!”
听他这样说,藤公即让韩信坐下,就问他:“你有何良策助汉王取天下?”
韩信就滔滔而言,侃侃而谈。
藤公夏侯婴听了韩信的一番宏论,觉得韩信这个人实在是了得,就将此事呈报给了汉王,并且向汉王推荐了韩信的才能。
汉王心念一动,采纳了藤公的建议,赦免了韩信,并且还让他做治粟都尉。
想到自己满怀希望而来,不仅久而不得重用,还差点丢了性命,韩信不免长吁短叹。
营中更声几点,天幕星星密缀,夜是静得出奇。这静夜反而使韩信的思绪更加浓重起来。
两杯浊酒下肚,心中涌起一阵烦躁。韩信打开《孙子兵法》,没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唉!心绪不宁,万事难成哪!
韩信想:“自从弃楚投汉,本想投奔明主,建立一番功业,岂知这么不如意,汉王是明主否?为何弃我不用?”
韩信回想起自己最近与萧何丞相的一番长谈,丞相临走前,曾许诺自己:“公果有大才,藤公所言不差,公足可以担任大将军,在下当极言汉王,公可静候佳音。”
丞相的一番话,让韩信心中的希望之火又复燎燃了。韩信想:丞相权重,保荐上去,定能如愿,我韩信决不至于长期屈人之下!
哪知一月有余,韩信不见重用自己的音讯,韩信不敢妄猜是汉王不用自己,还是丞相进言不力。
总而言之,失望是肯定的事。
其实,韩信不知道,萧何已经尽力而为了。当萧何再三向汉王刘季推荐韩信时,汉王却有了自己的看法:
“丞相惜才,本王已知晓。丞相可知本王的难处?自丰、沛举事以来,跟随我南征北战的子弟,均立有大功,都未封为大将。而韩信未有寸功,监守粮仓,竟至于失火,毁我粮草,没有按律处罚,亦是宽容,反而要封为大将,且不说公平不公平,就是那诸将能服气吗?周勃、灌婴、樊哙、卢绾诸人,还有那几十名将领不说我赏罚不公吗?”
萧何自知理由不充分,但是,仍然坚持己见:“自古明主择才,只看重他的才能,从不计较他的出身与军功。甘罗十二为使臣,难道秦就没有出色的使者?是秦王破例看重其才。大王若给韩信机会,他会胜过任何人。大王要的是帅才,而不是将军,诸将为将则可,为帅则不足,今可为帅者,乃韩信也!”
汉王听萧何之言有理,不便反驳,只得敷衍道:“可让韩信安心,若待机遇到来,定当重用。”
韩信自那日盼至如今,仍无回音,韩信的心就凉了,他想:天下之大,定有我韩信的用武之地,我岂能在此屈居一生?他决计再次逃走。
一天深夜,韩信悄悄离开军营,向东而去,他要到别的王侯处寻求发展。
韩信手下的士卒不见了韩信,正见萧何来巡营,遂告之萧何。萧何大惊,言道:“我欲来此安慰他,现在看来,他定是逃走了。”萧何说完,赶至东门,问明韩信已去,来不及禀告汉王,策马就向东追赶。
萧何一边打听,一边追赶,直至天黑,仍不见韩信的踪影。
第二天,萧何追得人困马乏,天黑时,他多想歇一阵再追啊,可是不能啊!
第三天,萧何紧紧追赶了一天,还是没有追上。天黑时,萧何在路边的小店里草草吃了一点东西,就又上路了。
也是天公作美,这一夜,月儿高悬,大道上明亮如霜。萧何紧赶了一阵,转过山腰,坡下是一条明亮的河,萧何借着月色向那河边望去,却远远望见那韩信正在河边饮马,萧何高兴地大叫:“韩将军!韩将军!”
萧何赶至河边,气喘吁吁地说:“韩将军,我们一见倾心,你为何不辞而别?”
韩信默不作声,眼中噙满泪水,只是摇着头,没有说话。
萧何极力安慰他,恳请韩信回去:“韩将军,汉王定会用你,你就看在在下月夜追你的辛劳上,随在下回去见汉王吧!”
韩信动情地说:“我背楚投汉,乃是敬重汉王是明主,不才思量在汉军里可以伸平生之志,没料到汉王??????----- 多谢丞相对在下的如山重恩。”
韩信言罢,对萧何深施一礼。
萧何扶起韩信,语重心长地说:“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子患无位,患所不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这河水有朝汐有涨落,那天上的月亮也有盈亏呢,人生何尝不是有起有落、有圆有缺?将军今正在落缺之时,在下相信将军必有盈涨之期!将军是大才,是汉王的栋梁,汉王近日无暇顾及到你,但一定会发现你这块璞玉的。你就相信相信在下,保你有用武之地!”
韩信见萧何为了自己这个无名之人,辛劳如此,心意如此,深受感动。同时也为汉王有这么好的一位丞相而欣慰。他深信,汉王有这么多好下属,汉王的基业定会兴旺发达,自己没有投错人。
韩信想到这里,立即答应随萧何回汉营。
萧何追回了韩信,再次极力请求汉王拜韩信为大将。汉王被萧何的诚心所打动,决计拜韩信为大将。
他当即下令制礼官,选定吉日,筑坛拜将。
汉王令人在大营之外的空旷场地上,筑有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一丈有余,高台四周旌旗蔽日,战车陈列,场面颇为庄严而壮观。
到了拜将的这一天,天气特别地好,艳阳高照,阳光在士卒和将领们的铠甲上闪动。彩帜如云,围观百姓如潮。将军们骑在高头大马上,一字排开,在将军们的身后,步卒方阵、战车方阵、骑兵方阵,壮观如田畴,刀、枪、剑、戟、斧、钺如林而立。
百姓在议论:“今日要拜何人为大将呢?”
士卒们在底下嘀咕:“定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将军们都在期盼:“汉王要拜的大将会是我吗?”
拜将的时辰到了。
汉王斋戒三日,沐浴出宫,精神爽朗,气宇轩昂。
汉王在文武百官的恭迎下,出宫登辇,鼓乐齐鸣,汉王的鸾车行至坛下,汉王下车疾步登上了北坛。
礼乐官见汉王落座了,就一声吆喝:“秉承上天旨意,汉王示下,吉时已到,拜将仪式开始!”
士卒百姓们一起高呼,欢呼声震撼寰宇,惊天动地。
丞相萧何捧上大将之金印交给了汉王。
人们翘首以待,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将由谁捧起。
礼乐官高喝一声:“奏乐。”
音乐骤起,钟磬齐鸣,管乐悠扬。乐毕,丞相萧何代汉王宣布诏命:“请大将登南坛受封!”
呼声一落,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下级军官健步登坛,望北坛跪拜三礼,朗声道:“臣,韩信遵命受封!”
“啊!是韩信!”众人很是惊讶。
“拜将,拜将,原来是拜个‘钻裤裆的呀!’”
众将希望落空,心中升起的是满腹的疑虑。
礼乐官宣布仪式,第一项授印,第二项授符,均由汉王一一亲授,韩信一一拜受。
受毕,韩信向汉王及众人行礼,他的眉宇间流露出一股浩然英气,双眸灼灼,闪动着坚毅、智慧的光芒-----
汉王高声宣谕:“为大汉计,今登坛拜将,内外军事均由将军节制。将军当不负众望,殚精竭虑,与士卒同甘苦,替天行道,匡扶正义,效忠汉室,早奏凯歌。今后,如有藐视将军、不从军令者,尽可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当汉王宣到最后一句时,有意提高嗓门,故意让众人都听到。
汉王是明白人,韩信一无战功,二又出身寒微,在那些久经战场、屡立军功的将领中是没有威信的。今既拜韩信为大将,就要树立他的威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众人听了汉王最后的话,无不震惊,脸色都变了。
韩信拜谢道:“承蒙汉王及众人看重,韩信定当庶竭驽钝,为国家效力,不遗余力!”
随即,韩信向众人施礼,高声道:“韩信今日受命于汉王,统摄军事,韩信愿与诸位戮力同心,以谋大业,今与诸位共勉之!”
次日,韩信入宫拜见汉王刘季。
礼毕后,汉王请韩信坐于上宾之位,然后问韩信:“丞相和藤公多次向本王郑重推荐将军,料想将军定是个经天纬地的人,今天将军可以教本王良策!”
韩信起身深施一礼,对汉王说道:“承蒙大王看重,不敢当!”然后问汉王:“现在,大王要东进而争天下,主要的对手是项羽吧?”
汉王点点头,说:“是的。”
韩信又道:“大王自料,勇悍仁强方面,大王比得上项羽吗?”
汉王坦然说:“本王不如他。”
韩信见汉王敢于直面自己的弱点,这乃是项羽所不具备的品质!韩信打心眼里为能够遇上汉王这样的主公而高兴。
韩信再拜,对汉王说:“汉王真是明主,我没有投错人。我也认为大王在这方面不如项王,但是,大王知道吗,项王不如大王的地方却很多呢!我曾为项王的部下,对他有所了解。请大王听我说说我所知道的项羽的为人,大王必有战胜项羽的信心!”
汉王道:“请将军言之。”
韩信道:“项羽勇而善战,暗恶叱咤,一声怒喝,千人胆寒,乃是天下少有的勇者。但是,项羽却不能重用好的将帅。故项羽之勇乃匹夫之勇,非英主之勇!”
“项羽对属下很慈爱,语言和易,礼貌待人,关心属下。每见有人生病,则嘘寒问暖,分己食于人,别人病死时,他会很悲痛,从这一点上来看,项羽乃是一位小有仁义、小有施舍的人。但是,当别人有功、应当封赏之时,项羽却常常把印信握在手中把玩,就是舍不得授予别人,此乃舍小利而忘大义,从这一点上看,项羽之仁乃妇人之仁,非王者之仁。”
“项羽虽然称霸天下,分封诸侯,但他不居关中要地,反而建都彭城。想那夫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项王取小利而忘大略,可见他是一介庸夫。他背叛怀王盟约,把自己的亲信之人封为诸侯,封在要地,有失公平。分封时,逐其故主而封其将相,迁逐义帝而夺其都,这是失却了大丈夫之为的行径。项羽的行径致使诸侯们皆效仿之,都纷纷逐主而夺封地,项羽乃是开了天下恶行的先河。故项羽虽称霸,实难长久。”
“项羽之军,治军无度,帅暴兵酷,所过之处,无不残灭百姓,百姓岂能亲附?民不附之,而武力镇之,民心则尽失,名号为霸王,实则暗弱,不堪一击!”
汉王听了韩信之言,喜上眉梢,过去从没有人如此言于汉王,今韩信一番话,令汉王豁然开朗,东进的信心倍增。
韩信进而言道:“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人为将,广招天下武士,尽其才,信其能,虽个人勇悍不如项羽,但群策群力,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王如用天下城邑,分封给有功的将士,则人人臣服,众人定当舍命而从大王。大王的将士都是山东之人,都很思念故乡,都想杀回老家去,大王可利用人人思归之心号召大家作战,则大王定能够战无不胜,败而不散。”
刘季听得痴迷,不住地点头称赞。
韩信再言道:“项羽所封之关中三王,都是秦之降将,他们率军镇压义军几年,杀死义军无数,又欺骗属下降于项羽,致使关中子弟二十万人被坑杀,关中父母无不痛心疾首,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此三人虽封王于关中,但民心尽失,击之易如反掌。”
韩信又接着说:“大王,您自入武关后,约束军纪,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又废秦之苛法,与民约法三章,百姓拥戴,三秦父老巴望着大王称王于关中。且怀王有约,大王理应王于关中,而项羽违约,不封大王于关中,而封于巴蜀,令关中百姓大失所望。由此看来,如大王今率部东进,则一定会不费军力,就能定鼎关中。”
汉王听罢,手舞足蹈起来,自恨得韩信晚矣。
于是,汉王听从于韩信之谋,即令萧何、韩信整顿后方,充实军备,训练军马,积极筹划东进事宜。
有道是: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字头上一把刀,
真心好汉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