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900000021

第21章 什么都想自己干 (5)

很多父母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种做法是不太恰当的,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习惯,遇到问题不去思考,只等着父母给予自己正确答案。就如上面例子中的薇薇一样,孩子被妈妈“惯”得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真诚地回答,但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如果孩子看到什么就问什么,反而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寻找答案。比起有问必答,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心中有疑自己先思考的习惯。孩子问问题时,我们先不要忙着回答,对于孩子有能力或经验解答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反问一下。比如,3岁的孩子问:“男孩子和女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不要告诉他们,可以反问一句:“你说呢?哪里不一样呢?”孩子就可能回答:穿衣服不一样,尿尿不一样,等等。孩子是经过仔细观察之后才提问的,我们这样的反问让他们进一步观察、思考,提升了孩子的创造力。

启发孩子自己去观察思考。对于孩子因为没有经验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但如果问题是平时生活所见的,或者可以通过观察或动手能解决的,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比如,孩子问:“水为什么能流动?”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试验,通过观察了解水流动的原因,让孩子更直观地学习知识、拓展思维。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查资料寻找答案。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太清楚,妈妈教给你怎么在网上或书上查找资料吧!”这样,妈妈不仅引导孩子找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让孩子学会了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提醒: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更不能不懂装懂,敷衍孩子。同时,我们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能以让孩子害怕的方式回答问题,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很可怕……”父母的惊恐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变得胆怯,失去探索的勇气。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励他去做

要在和他玩得高兴的时候或称赞他的时候去实施,最初要从痛苦最小的事情上面开始,然后不知不觉地逐步推进。一旦能使他明白,他虽然受了痛苦,可是因为有了勇气,得到了别人的称赞,得失已足相抵;一旦他能够从他那种刚毅的表现上感到光荣,能够不逃避小小的痛苦,不在他们面前畏缩,而宁愿取得勇敢的名誉之后,就不怕不能改进他的脆弱本性了。

——洛克

3岁的程程平时很乖巧懂事,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从来不做让大人操心的事。但是,让程程妈妈担忧的是,程程很胆小,平时带他去游乐场,他连最普通的蹦蹦床都不敢上,妈妈再三告诉他:“蹦蹦床很安全,不会有事的,你看有那么多小朋友在上面跳呢。”妈妈说了半天他还是不敢上。暑假的时候,一家人去海边玩,程程很兴奋,但当爸爸带着他下海,他紧张得不行,抓着妈妈的衣服怎么也不敢下去。

馨馨是一个很腼腆的小姑娘,上幼儿园小班。她平时在班里很少说话,有时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以后,总是低着头,脸红得像一块红布,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妈妈很着急,和老师商量要锻炼一下馨馨,让她不再胆怯。快到“六一”了,每个幼儿班都要排练节目参加庆祝“六一”的文艺会演,老师让馨馨扮演“小白兔”的角色,可是,馨馨说什么也不敢上台表演。

和程程、馨馨一样,有一些孩子平时也比较胆小、羞涩、内向、害怕,他们一般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在熟悉的环境中他们能高高兴兴地玩耍说笑,在人多的地方他们就不敢大声说话,甚至怕见到外人。他们会害怕一些他们认为危险的事情,不敢轻易尝试。

妈妈们非常困惑:孩子为什么这么胆小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胆小、羞怯

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也一样,孩子不是天生的胆小,幼小的孩子不知道危险,不懂得害怕,他们总是到处摸摸、看看,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这是孩子接触外界、认识事物、实现自主性的表现,是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可是,我们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常常会吓唬孩子:“不许动!它会咬手指头的。”或者“你要不听话,大灰狼会把你叼走的!”或者“别去,看摔着你!”我们还可能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等。我们这样的吓唬让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欲受到压抑;我们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不敢做出一点点冒险的行为;我们的过度限制让孩子对未知事物感到恐惧,不敢去尝试。如此一来,他们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晚上怕黑,不敢去“危险”的地方,甚至不敢与外界接触。

孩子的胆小还因为环境的原因。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工作忙,大多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平时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接触外人的机会很少,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不能独立适应新环境,孩子就会表现出胆小、羞怯的性格特点。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励他去做

孩子胆小退缩,有些事情不敢去做,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敢做的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们就要尽力鼓励他去尝试。我们要给孩子信心和勇气,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力量,认识到“我能做到”。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接受眼前的事物,不要一下子就让孩子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比如,在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中,程程不敢上蹦蹦床,我们就要鼓励他先上去踩一踩。如果征得管理员的同意,我们可以陪孩子上去。当孩子认识到蹦蹦床没有什么可怕的,他就会勇敢、快乐地玩耍。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我们也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要鼓励他:“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做到的。”我们绝对不能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这样,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胆怯的阴影了。

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不要给予太多的表扬和批评。因为太多的表扬和批评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太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很在意尝试的结果,怕失败之后得不到表扬。太多的批评会压制孩子的自主探索。这些都会让孩子不敢去尝试,不敢犯错误,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太在意结果。比如,在上面第二个例子中,妈妈要鼓励馨馨:“不要害怕演不好,只要能上去表演就是好样的。”孩子得到妈妈的支持后,就能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

特别提醒:

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是不一样的,每种气质都有它的优势和弱点。如果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属于内向型的,无论怎么激励都不会让他们变得勇敢,那么我们就要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性格气质,帮助他努力发扬这种气质的优势。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培养孩子的包容特质,学会接受不同性格的人,这是孩子成功成才的基础。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父母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只想让孩子生活舒适,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那么父母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做,也不会做。

——崔华芳《让孩子吃点苦:挫折教育的55个细节》

惠惠已经3岁零8个月了,还要每天黏着爸爸妈妈,连简单的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凡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她做。让爸爸喂饭,让妈妈帮着洗澡、洗脸,衣服也要爸爸妈妈帮着穿,鞋带要爸爸妈妈帮着系,头发要妈妈梳,走路要爸爸背……就连到了周末,她也要拖着爸爸妈妈陪她一起玩。惠惠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为了孩子,就会耽误其他事情;如果不替孩子做,惠惠就会又哭又闹。

看到惠惠例子的时候,我想到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名词:草莓族。

小柯,一个“80后”,从小就被母亲百般呵护。他高中喜欢文科,但父亲希望他读工科,为了讨好父亲,他只好顺从,在理工学院读工程专科。一年后,因为成绩差,想换科,在母亲的支持下换到了物理治疗科。毕业后服兵役,常常回家哭诉被上司和士兵欺负,母亲经常到军营兴师问罪。服完兵役后,他找了多份工作,都由于工资低、地位低、离家远等原因辞职不干,最后赋闲在家,靠父母养活着。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草莓族”多用来形容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一点儿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上一代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对工作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更高的薪水,就会见异思迁。

◎了解孩子为什么成了“草莓族”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小公主”,我们把孩子当做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生怕孩子有一点点的闪失,尽力保护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不满足。我们的过度娇惯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心理,他们会把父母帮自己做事当做是理所应当。过度地保护和溺爱,让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主,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打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凡事找父母帮助解决。因为很多问题父母都帮助解决了,孩子就没有机会碰上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经验,所以一遇到问题自然会想到逃避,又把父母搬出来帮忙解决。长此以往,孩子离开父母就没有办法生活。

“草莓族”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因为父母总是做“空降部队”,孩子一有压力就立刻接管,孩子一有问题,就立刻出现帮孩子摆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越来越丧失抗压力。

在“草莓族”的心里,有很多假想敌,总是觉得别人会欺负他,常常以受害者自居,以此来博得父母的同情和关注,更有理由躲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在很多个章节中,我们都提到父母要放手,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在这里,我们依然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其实正说明我们的内心还没有足够地成长起来。因为我们担心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或危险,会给我们造成很多的麻烦。我们可以这样说,溺爱不是爱孩子,是爱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爱自己。

对于等我们帮他们做事的孩子,我们要适当“教训”一下。如何“教训”,就是我们要狠下心,不替孩子去做,让他们自己承担不做事的后果。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妈妈不替惠惠穿衣服、梳头,如果她自己做不好,到了时间,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衣衫不整、头发不梳地去幼儿园,后果由她自己来承担;爸爸不要喂她吃饭,如果惠惠不吃,那就让她饿一顿,让她尝尝挨饿的滋味是有好处的;平时,爸爸也不要答应惠惠的要求背她走路,如果她不走,就告诉她:“如果你不走,爸爸妈妈还有事,没有时间等你,你可以自己走回家。”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会用哭闹来要挟,但只要忍住不回头,通常孩子会自己跑上来的。

诸如此类事情,我们都可以适当“教训”一下孩子,让孩子慢慢摆脱依赖的个性,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特别提醒:

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多数都懒惰,在适当“惩罚”孩子之后,我们要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克服“懒惰”心理。可以让孩子做洗碗、洗菜、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样既解放了父母,又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同类推荐
  •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声律就是诗词韵律,《国学启蒙书系列: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诗韵的启蒙著作,是儿童学诗的入门读物,由清朝车万育编撰而成。
  •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品读人生的故事,便走进了有故事的人生。在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忘记了那曾经的宁静、真情与虔诚,更忘记了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只是无奈地慨叹时光的匆匆流逝、生活的平淡乏味。为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吧!翻开本书,于每一则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于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世界美的旋律。
  • 昆虫记

    昆虫记

    本书的翻译既忠实于原著的特质和整体风貌,又适合于中国最年轻一代读者的普遍情趣、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本书收入精选精译佳作十五篇,话题广泛,意味深长,是一份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灵心智十分有益的精神食粮。
  •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奇妙的幻想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本书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热门推荐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瑾色缭乱

    瑾色缭乱

    她是焉国众人皆知的刁蛮公主,他是凤隐拥有“第一美男”之称的冷酷王爷,父皇为求安定将她送往凤隐和亲,高傲如她又岂会答应,一句“不嫁”,丫鬟成为公主,公主沦为丫鬟,当刁蛮公主遇上冷酷王爷,究竟会是怎样一番缭乱情缘?
  • 星语星缘:女神的贴身大少

    星语星缘:女神的贴身大少

    很多时候,碧落都在想,一辈子的时光温柔又绵长。而他们这些人,总是匆匆从岁月里打马而过。自始至终,她还是一个人。她却忘了,何许一直站在她身后,只要她一回头,就看得见。到头来,吴凡终于让他们都明白,事情的始末,永远不像因果本身那么简单……
  •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她穿越而来,却成为了夜皇国‘大皇子’,女扮男装,向往自由,想要逃离可怕的皇宫,却阴错阳差成为太子有效争夺者。他是外姓王爷,不近女色,却被某人谣言为BL,为证明清白,只能求婚于她:“‘太子’请嫁给我吧!”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当一名武林高手的记忆来到吴天的记忆中时,它会给吴天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吴天的成长!
  • 嗜夜妖妃

    嗜夜妖妃

    跳下悬崖的那一刻,她涅槃重生。再次相见,换她的舍命相助。他却迎娶别人,穿越异世,赐她一纸绝杀令。然而就在她倾心相许之时,在萧杀的战场上,挥剑厮杀的凶狠,她只求平凡自由地活着,不再有昔日一丝一毫的温情。浴火重生的她如地狱战神“南宫奕,终有一天,他却用世间最温暖的爱来宠她,我让你后悔今天所做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话不要太老实

    说话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会赞美而无法引起共鸣; 因为直来直去而经常得罪别人; 因为说话不看对象而处处碰壁; 因为枯燥乏味而让人昏昏欲睡;因为口无遮拦而往往灾难连连;因为不懂幽默而不能惠己悦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说话太老实。说话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你想像的难。如果你能多一点心机,顺着人性聪明谈吐,你就会玩转人脉,成为超人气说话高手!只有无法改变的死脑筋,没有无法改变的穷命运。
  •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人生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它几乎成了感情世界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不是女人犯贱,非要爱上一个坏男人来给自己找罪受,而是因为大多数好男人的标准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和“呆”挂上了钩,想想有哪个女人愿意找个木头一样的呆瓜?况且,这里的“坏”并非指人格品行方面不端,而是指突破传统好男人的观念,在生活方面富有情趣,善幽默、懂浪漫,能给女人带来惊喜,给生活增添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