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900000019

第19章 什么都想自己干 (3)

我们要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给他们一个题目,让他们去创造。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拆东西,有的孩子喜欢组装玩具,有的孩子喜欢玩泥巴……比如,有个孩子喜欢画画,经常拿着彩笔在家里白色墙上涂画。妈妈并没有狠狠地训斥他,而是给孩子画出一块墙壁,让孩子自由地画,并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把这块墙好好利用起来,画出赏心悦目的画。孩子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很细心地画,最后这块墙成了家里最漂亮的彩绘墙。孩子的美术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在平时引导孩子给一个问题寻找多种答案,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我们看到下雨了,可以问孩子,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看到大树,就可以引导孩子说,树木对我们有哪些帮助;等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训练。

特别提醒:

对于3岁孩子的创造力,哪怕是具有破坏性的,我们也要耐心引导,切忌训斥打压孩子,这样会遏制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异想天开,给孩子的天马行空创造一个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给孩子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

从小教育,培养自立,逐渐放手。我们教育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成功地立身社会。也就是说,不管孩子上不上得了好学校,这些培养教育对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工作、为人处世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孩子如果瞄准了修身做人、立身社会这个终极目标,“上名校”这个初级目标往往也可能顺便达到。因为,上名校毕竟也是为了成功地立身社会。我们认为教育孩子的目光不宜太过实惠,目标不宜太过功利。

——郝晋《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近些年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啃老族。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啃老族,也称“吃老族”或“傍老族”,或者“尼特族”,尼特族是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地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是年龄在23~30岁,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琼琼是典型的“啃老族”,她平时的生活就是睡觉、上网、出门逛街、和朋友聚会。父母不仅要供养女儿的日常开销,每月还要替她还透支的信用卡。本来琼琼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外企上班,但工作没半年,因为单位经常加班,她觉得不习惯就辞职不干了。之后她又找过好几个工作,总是因为公司管理太严、薪水少、同事难相处等理由辞职了。如今,琼琼干脆不去工作,在家当起了“啃老族”。

据重庆一家报社的记者调查发现,截至2004年,重庆就有“啃老族”5万人左右。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了解孩子不愿工作背后的原因

大多数“啃老族”的存在,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于溺爱和呵护,使孩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思想,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养成了怕苦怕累、懒惰、经不起挫折和只肯接受不肯付出的习惯。因此,长大之后,因为工作上的一点点挫折就选择逃避应对,干脆辞职不干回家靠父母养活。

幼教专家认为,父母对6岁以下孩子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他们成年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三四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但是我们怕孩子受伤或者做不好给自己添乱,不让孩子做简单的工作,甚至孩子到了四五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更不用说做简单的家务。父母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养成,使孩子形成懒惰、依赖的性格。另一方面,当孩子自己尝试做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失误,父母不是耐心提醒、纠正,而是对孩子大声斥责,干涉、制止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都是一种打击,很可能让孩子形成遇事逃避、退缩的个性。

学前教育理论中提到,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在6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儿童6岁以前养成过多依赖父母的习惯,那么以后再培养他独立、自信、顽强的品格就会相当困难。

◎给孩子一些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

“啃老族”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真正地“断奶”。为了能让孩子及早地自立自强,我们有必要放手让他们去做事,给他们一些工作,让他们独立去完成。

3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很喜欢做一些“我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就要根据孩子这个特点,给他们安排一些工作或任务。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洗自己的衣服,比如袜子、内裤之类的小衣服;也可以让他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在妈妈做饭的时候,帮助洗菜;吃完饭收拾碗筷洗碗;等等。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工作,你先看妈妈怎么做,然后你自己完成。”然后,我们就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容忍孩子犯洗不干净袜子、整理不好房间、摔碎了盘子之类的小错误,及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但不要帮他们去做,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如果是男孩子,为了让他们更独立,更有责任感,爸爸可以在出差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出差了,以后,妈妈就由你来照顾了。”妈妈也要学会适当示弱,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晚上检查房门、窗户有没有关好等适合男孩子做的事情。

我们把孩子当大人看,孩子就会做出大人的事给我们看。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刚刚学习自己做事情,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从学着做到会做,从动作慢到动作快,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千万不要着急插手替孩子做,因为这个过程锻炼了孩子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

给孩子机会,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干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要帮忙,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卑和无能;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也应该让他先试一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不要因为舍不得、心疼孩子,就企图抱着他们跳过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拽着他们闪躲沿途的各种磨砺。要知道,那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鱼朝霞《冯德全早教方案10:用对方法教孩子》

一位妈妈在网上提问:“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我儿子总是磨磨蹭蹭,穿衣吃饭都要大人陪着,否则他半小时也干不成一样。我在那忙得团团转,回头一看他又在那坐着不动了,想发火吧,感觉更浪费时间,只能去帮他。本来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干完,结果40分钟能出门我就很满足了。只有到了学校门口,我才能真正喘口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幼儿园的时候就让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还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真是郁闷了。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你的孩子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小学门口,每一个小书童后面都有一个老书童帮着背书包、拿衣服、打伞……

在家里,孩子该写作业了,老书童削好铅笔,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具,只等小书童做作业。在这些过程中,老书童还要负责擦错别字,拿草稿纸。做完了作业,老书童还负责整理玩具,收拾书包。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

我们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太自私、太懒惰、太自我、不负责任,一点儿也不知道感恩。这可冤枉了孩子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自私、懒惰

1岁以后的孩子就有独立意识的萌芽,什么事情他们都要“我自己来”,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搬小凳子,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等孩子长到两三岁,他们不仅要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洗手洗脸,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动手修理玩具、自己倒水等。可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一些误区,重智育,轻德育;重动脑,轻动手。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不会干、干不好,或者嫌孩子做事太慢,着急赶时间就替孩子做了。

爸爸妈妈对孩子尽心尽力,为了孩子宁愿自己苦点儿累点儿,而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事情不用自己做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会要求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越来越多,而且更加的心安理得。我们常常抱怨孩子脾气大、不能独立、不能吃苦、懒惰等,可是,孩子的这些表现与我们教育孩子过于精细、过度保护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该做的都让我们做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自己去做呢?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懒惰、不负责任,不懂得感恩,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懂得享受,不知道付出。

◎给孩子机会,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一般的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有这样一个例子:李阳娶了一个美国太太,名字叫Kim,她用美式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次,李阳的助理看到李阳的两岁多的女儿李丽笨手笨脚地系鞋带,忍不住想帮忙。而这时,小小的李丽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I can do it 。”这是美国孩子常说的一句话。Kim总是说:“No,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也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

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比如孩子自己会穿衣服了,我们就不要再帮孩子穿;孩子会大小便了,我们就不要再帮他们擦屁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只要孩子已经学会了,自己能做了,我们就不要再提供毫无功效的帮忙。

◎给孩子机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两三岁的孩子模仿力是非常强的,到了他们该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对于一些可以让适龄孩子学的技能,我们要耐心地教会孩子。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系扣子、洗手绢、洗碗等,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叠被子、整理房间等。同时,对于孩子热心想学的技能,我们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不要批评打击,以防损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提醒: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不要包办代替。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手,懂得放手,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一些实践和尝试,让孩子为自己负起责任。

少设置条条框框,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引导环境,需要在父母的热切期望和等待中来迎接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陶行知

岚岚的妈妈因为当年没考上大学,心里一直很遗憾。为了让女儿今后有一个好的前途,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岚岚身上,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弥补自己心里的遗憾。在岚岚3岁的时候,妈妈听说学钢琴越早越好,就咬牙给岚岚买了一架钢琴,请老师教她学钢琴;接着岚岚又被妈妈送进舞蹈班学习舞蹈;没过多久,妈妈又给岚岚买来画笔和画纸,让岚岚学习画画……

岚岚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白天上幼儿园,晚上上培训班,周末也不休息。每次妈妈送她去培训班,看到小区里玩耍的同龄孩子,岚岚都很羡慕。她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因此整天闷闷不乐。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斗鱼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古老的象牙冢附近,铺天盖地的森白骸骨令人触目惊心。为了追踪灵戒下落,冒险小分队依然踏进了“从来没有人活着离开”的死亡之岛。无法想象的事件接踵而至:河里暗藏的食人鳄,标有警示的恐怖石碑,以及树洞下神秘的巨型天坑……通往流光公爵城的道路危机重重。失去理智的土著人逼着小伙伴走上天坑索道,真正的地狱大门被徐徐开启……是什么指引着他们迈入死亡之途?亡魂岛上又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接二连三的事件不断挑战着伙伴们的承受极限,是前进还是放弃?面对种种考验,小分队们只有一个选择,拿出勇气,走下去!
  • 文艺探谜

    文艺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充满智慧的中国科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底蕴之雄厚,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各种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以及发明创造。本书着重介绍了中国几千年的科学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对中国的科学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阅读中也可再一次体会到前辈们的智慧,另外也可学到许多科学常识。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沉睡的血族公主

    沉睡的血族公主

    一场意外激发了她的能力她是人类,是异能,还是吸血鬼?谁说猎人是克星?谁说狼人是天生死敌!看她驯化灵兽,摆平精灵,俘获狼人,征服猎人!
  • 极品仙修

    极品仙修

    你知道魂魄到底是什么吗?你知道修仙和修真的区别吗?修仙只是自欺欺人之道,只有修真才能超凡脱俗。一个罗辰道袍手持法剑的老头说道:“我乃大罗金仙”一个清羽道袍手握拂尘发须洁白的老头说道“贫道乃太上仙君"李清不屑的看了它们一眼说道:“你们两个把脸凑过来,让我给你们印上本座的足迹。”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回忆录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回忆录

    《回忆录》为短篇小说集,依出版顺序是系列第四部。《银色白额马》讲述了赌马赛上一匹白宝驹将稳操胜券,但驯马师阴谋割伤其腿腱不料被马踢死,正巧有人来探马被疑凶犯,马则脱逃被另外厩主藏匿。福尔摩斯终得破案,宝驹按时出赛大获全胜。《最后一案》叙述福尔摩斯与强大的恶势力头目莫利亚蒂斗争,屡挫对手,对方疯狂追杀,一路追到瑞士,二人搏斗坠崖同归于尽……每个故事都自成体系,悬念迭起,情节一波三折,步步惊心,引人入胜,充满了作者特有的惊悚、紧张、刺激和恐怖的色彩。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中)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中)

    江湖名门“先天无极派”掌门人俞放鹤于家中遭人毒手,其子俞佩玉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却无力相助;后遇未婚妻林黛羽才得知父亲的好友也一一被人杀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这些人却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是有人恶意的玩笑,还是这“复生”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 重生:蛇蝎弃妃狠毒色

    重生:蛇蝎弃妃狠毒色

    她受尽凌辱,更是落得父母惨死,兄弟魂断,幼儿死于腹中!一朝重生,钟洛晗发誓血债血还!欺她辱她者,百倍还之!她步步为营,错嫁睿王,处处筹谋,斗宫妃权臣,斗侧妃毒妾,斗姐妹妯娌……欺她,伤她之人,她誓死诛之!
  • 别闹!我的大魔王

    别闹!我的大魔王

    一直信奉以上三大准则的宁多多,永远坚信自己是“魔王”中的美少女,美少女中的“大魔王”,但当遇上无论是美貌还是武力都比自己更胜一筹的“混世魔美男”,是不是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