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200000031

第31章 起跑线上比什么 (4)

这个事件让我对“要给孩子自由”的言论,产生了小小的质疑,而真正让我改变给孩子无限制自由观点的事件,是路路上了一年级后的事。

路路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同学,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放学不回家,和那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有时候天都黑了,路路爸还要到学校或者那几个孩子家里去接路路。尽管他玩成这样,我们还是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他想留校踢球或者去同学家,只要提前告诉我们一声,我们基本上都会答应。可能是由于这点,路路倒是从没有隐瞒过什么,但是随着他玩得时间越来越晚,我们越来越担心。路路学校放学的时间是每天下午3:30,然后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上一节钢琴课,在老师的监督下做作业,最晚5:30,学生们就会离开学校。

在路路认识了那群朋友后,经常是在晚上7:00以后才回家,有时他们会留在学校踢球,有时他们会到彼此的家里去“研究”问题。路路也曾邀请过那几个朋友来家,而我也曾替他好友繁忙的父母接过他们几次。我们也与那几个孩子的父母取得了联系,经常就孩子的教育、学习进行交流。运气好的是,我们几家都在一条公交线上,有时候他们那边送孩子上了公交,然后给孩子的家长打个电话,而这边的家长会根据路程的长短,估计时间在自己家门口的公交站接孩子。几次下来,孩子比较安全地到家,我们家长间的情感似乎也亲密了不少。

秋冬季节,白昼短,下午6点多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路路还是不回家。后来,我们与路路约定时间,要他必须在下午6:30之前到家,而从学校到家坐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约定后,路路有时会遵守约定按时回家,有时会很晚才回来,问他干嘛去了,他就说玩去了,忘记时间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月后,路路开始要求增加零用钱,问他要干嘛,给我们的回答是跟小伙伴出去玩,别人曾经给他买过好几次吃的,现在他要“回礼”。虽然我给路路增加了零用钱,但是隐隐约约觉得似乎有什么问题。由于我和路路爸一直忙,而路路姥姥身体不好,路路也从没骗过我们,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内,路路又要求增加零用钱,我和路路爸都没答应。

那个月有一天,超过了约定的时间,路路还没回来,我给他平时在一起玩的好朋友家里打电话,结果几个家长通了电话后才发现孩子根本不在某个同学的家里,路路和我说是到宇航家玩,而宇航妈妈告诉我,宇航说是到叮叮家玩,叮叮则告诉爸爸妈妈在路路家玩,结果都不在。这些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好孩子,谁能想到他们撒谎呢?

我打过电话后,几家的父母都着急了,说这些孩子这么晚去哪了,问同学、班主任,满大街找,最后终于在宇航家附近一家黑电子游戏厅找到了3个孩子,大人们的脸自然都是黑的,而孩子也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低着头不敢看家长。大人们把孩子各自拉回家“审问”,我和路路爸自然也是怒火攻心,但是考虑到还没弄清缘由,一路上克制着火气,准备回家问路路怎么回事。

回家后,路路低着头不敢看我们,还没等我们问,他自己就讲了事情的缘故。他们一开始只是单纯地踢足球,或者去好朋友家玩。就是上个星期,路路和宇航、叮叮早早地做完作业,就和老师说去踢足球了。一开始他们也确实想要踢足球,路路口渴了,再加上有一颗要“回礼”的心,就和宇航、叮叮一起出了校门买饮料,并相约一起到宇航家附近的铁道学院的球场踢球。由于他们经常坐公交车,所以非常熟悉地上了车。而老师以为他们在自己学校的球场踢球,家长以为还没到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宇航家,几个孩子放下了书包,并拜托宇航妈妈给叮叮家和我家打了电话,就拿着足球下去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那天,当时宇航妈妈还欣喜地说孩子没接就自己回来了,还很自豪我们的独立教育教得好。当时,我还有点小得意,以为自己教育得多么好。结果3个孩子去买果汁的时候,发现果汁店旁边的小胡同里传出有意思的音乐,走到门口又发现花花绿绿的各种游戏机,里面还有中学生在玩。他们三个口袋里恰巧有零用钱,就经受不住诱惑去玩了一会儿。谁知这次以后,他们总觉得游戏机好玩,于是就相约编个瞎话,打算今天好好玩一下,没想到被爸爸妈妈发现了。

听到这儿,我和路路爸一阵心惊,幸亏我们发现得早,孩子还没有被游戏厅里那些近似于赌博的游戏迷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想想只一次,孩子就觉得游戏厅的游戏有趣,玩过几次之后,难免会被这种赌博游戏着迷,到时候再想挽救孩子恐怕就为时已晚了。虽然路路做错了事,但是责任不只是他自己,我们做父母的也有责任。路路才7岁,还没有完全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我一直以为给孩子足够自由,让他做他想做的就好,却忽略了他需要面对的各种诱惑。

给孩子自由没有错,但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在家庭教育中,自由本身不是目的,给孩子自由的目的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给孩子自由之前,父母要对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有仔细的观察。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教育本身尚没有自制能力的小学生,一味地坚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很有可能培养孩子的惰性,使孩子丧失发展自己的良机。孩子会把父母的无作为当成一种对自己行为的默认。

在充分给孩子自由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考虑到,孩子的表面需求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实的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把表面需求当做真实需求,从而错失真正的需求。如果父母没有仔细分析孩子的需求,而一味地对孩子所有的需求都采取“自由”态度,这种教育是有危险的。

理解到这点后,我们几家的家长对孩子的自由设定了一定的限制,那就是一个星期中,孩子可以任意选三天在放学后踢球;放学后必须等家长接才能走;要去同学家必须提前和父母说,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才能去,并且要告诉父母玩多长时间,打算什么时候回家,如果是自己回家,必须在回家之前给父母打个电话等。有了这些措施,路路再也没去过游戏厅,而不到一个星期,他对游戏的兴趣就淡了。我想这就是让孩子知道自由与规矩的意义。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在一定基础上限制孩子的自由,并不是剥夺孩子自由的权利,而是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诱惑的危险,却非常容易受到诱惑时,通过父母的限制,减少他们被“诱惑”迷惑的机会。当然,这期间父母可能还要对孩子进行抵御诱惑的精神建设。

可能有些父母觉得适当限制孩子自由的论调太过于迂腐,是扼杀孩子的天性,但是父母也应该了解到,大家对自由的定义虽然一致,但每个人需要的自由程度却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彻底的自由。

所以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自由是限制中的自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协助孩子清楚地知道环境的限制的规则。这就是自由中的那点儿限制。

给孩子一点苦日子

乍一听这样的话,可能大家都会像冯巩、牛群那样问:“你是孩子的亲妈吗?”我不仅是孩子的亲妈,还是一个特别想让孩子好的亲妈,而我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人生来要与身体的惰性作斗争。就像士兵许三多说的那样,人不能太舒服,太舒服了会出问题的。孩子也是如此。

下班后回家,在楼下小区里的便利商店顺便买点调料,刚一进便利店门,就发现店里站满了孩子,而带他们来便利店的兼职大学生佳佳正脸红脖子粗地与孩子们争论些什么。就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从口袋里拿出钱包,抽出一张100元不屑一顾地甩在了佳佳面前,还说:“不就是一个月的月票吗?小气鬼,赔你就是了!”20岁的佳佳脸涨得青紫,面对不到10岁的孩子,她竟然说不出任何话,而我看着不到10岁的孩子甩出钱的架势和脸上轻蔑的眼神,居然也说不出话。

我和便利店的大娘打招呼,买了要买的调料,看着佳佳带着那群孩子向小区里的安亲班走去,我才问便利店大娘怎么回事。原来一个月前,佳佳刚来安亲班兼职时就丢了的月票卡,是她带的安亲班的孩子藏起来的。这些孩子也真够过分,故意等到月票过期了,才告诉佳佳。佳佳气得半死,对他们说他们的做法不对,要写在联络簿上告诉家长,结果那孩子就从包里抽出了100元甩在了佳佳面前。

便利店大娘说完,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又对我说:“现在这些有钱孩子根本不懂节约是啥。你看垃圾桶!”大娘一边指给我看垃圾桶,一边和我感叹:“全是这群孩子扔的。包子吃一口就丢,三明治咬一口就不要,饮料喝了一半就不喝了。这还不止,买薯片,常吃了两片,就不要了,要买别的口味的。这要是我儿子,我早两巴掌上去了。家里再有钱,也不是这么个浪费法儿啊,也不想想这天底下有多少人还没吃上饭呢!”

看着便利店阿姨惋惜的神情,以及垃圾桶里大半桶剩的食物,我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小宝贝,全家人就像捧月亮一般捧着长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再好一些,那孩子就真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了。小皇帝、小公主自我意识膨胀,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体会别人的难处和痛苦,就像偷藏佳佳的月票一样,把别人的焦急和不便当成乐趣。小时候做这样的事还能原谅,如果长大也做这样的事,就真的是找打了,而且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扔粮食也一样,我们国家并不是富裕的国家,西部山区很多家庭粮食还不够吃,由于水源较少,水也不够喝,而这里的孩子却在这儿扔大块的包子、半瓶的饮料,这分明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失败,幸亏我家路路不是这样的孩子。

路路爸的老家一直有忆苦思甜的传统,每到清明节和中秋节,路路奶奶就会要求在外的儿女带着家人回老家,而老人就会在大家回家后为大家准备一天的忆苦思甜饭。路路奶奶是从20世纪60年代走过来的人,体会过饥饿的滋味,会做很多野菜饭,比如甜菜饭、猪毛菜玉米饼、炒豆渣。当然做法也是老式做法,并不是现在饭店里的做法。我记得我和路路第一次吃这些野菜饭之前还抱着极大的兴趣,偷偷地跟路路爸说:“婆婆分明是给我们改善生活的。”当时路路爸斜眜了我一眼,说了句:“到吃的时候就知道了。”吃的时候果然理解了路路爸这句话的含义,玉米面很粗,野菜饭除了野菜的一点清香味,没有其他味道,再拌上粗粗的豆渣,简直难以下咽。路路他们几个孩子在尝了一口后,都说“难吃”,但奶奶和爷爷却吃得津津有味,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尽管也觉得不好吃,但为了老人的心,也为了给孩子们做个榜样,所以假装津津有味地吃,时不时还会问一些爷爷奶奶以前吃这些东西的故事。

孩子们对奶奶的食物虽然不感兴趣,但对奶奶那时候的故事却很感兴趣,在听故事、吃“苦”饭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路路回来之后,还经常打电话给奶奶,让奶奶讲讲以前的“苦日子”,寒假、暑假时也会到爷爷奶奶家住上一段时间,帮爷爷割草、喂鱼,帮奶奶准备饭菜。从这些活动中,路路感受到了老家生活的不便,他也看到了老家中比较贫困的家庭的生活状态,所以尽管我们没有特别为路路准备“苦日子”,但是他听到过,看见过,也从奶奶的经历那里感受过,对苦日子很有感触。

路路在很多方面会调皮捣蛋,成绩也是中等,但他从来不浪费粮食,不任意践踏别人的焦虑,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在这方面,我一直认为路路是优秀的,虽然这得益于路路爸家的吃苦传统,以及路路小时候我们家并不宽裕的经济生活,但这恰好培养了路路这方面的品质。因此,爱孩子不用每天都给孩子准备好最好的,适当地狠下心让他们吃点苦,对孩子来说也是爱。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如今很多父母都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的宠爱,会给孩子性格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所以想出了各种办法让孩子体会到“辛苦”。

暑假期间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体会一个没有父母照顾,凡事需要自己的假期。

与贫困山区的同龄孩子结成互帮互助小队,带孩子去队友家里体验生活。

经常给孩子看贫困的人们努力拼搏的故事或画面,让孩子体会人们生活的艰辛。

可以经常通过话语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受苦、忍受灾难的人。

把好习惯刻入骨髓

饭前洗手是一个好习惯,睡前刷牙是一个好习惯,早上不睡懒觉起来晨练是一个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会让人收获颇丰,而这些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就在孩提时代.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它就像是刻入骨髓一般,会陪伴孩子一生。

同类推荐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采用故事导入评析的形式,故事篇篇经典,评析句句精彩,所以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不仅能使你掌握赏识教育的方式,而且还可让你避免涉足赏识的误区。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强烈的年代,聪明的家长们,勇敢地打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吧!握紧赏识这个武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勇敢地说声:孩子,你真棒!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等待NEMO的日子

    等待NEMO的日子

    雷死人不偿命!史上最麻辣孕妇的爆笑十个月!一位精灵可爱、充满奇思怪想的准妈妈,为了记录怀孕经历在天涯论坛上发布的怀孕日志。由于文风麻辣、爆笑温情迅速走红,并吸引了众多“孕友”和“孕迷”一路同行,蔚为壮观。
热门推荐
  • 年轻商人必备的35条商业智慧

    年轻商人必备的35条商业智慧

    纵观世界上那些驰骋商场的顶级富豪,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经营的智慧,创下某一行业的“霸主”之业!所以商场的成功在于智慧!正要步入商场或已在商场上拼搏的年轻人,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战场上赢得成功,你除了要拼时间、精力、热忱……更重要的是拼智慧。本书的宗旨就是:让更多的年轻商人拥有足够的智慧,让更多的年轻商人脱颖而出,成长为商场上的巨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凤倾天下之独霸后宫

    夕阳火热,洒下热烈的光芒,划过天空倾于大地,这是一个炎夏,划过的微风柔和的吹着人的脸颊,吹得人一阵舒爽,好似吹走热气的同时也吹走了所有的烦恼,连心情都跟着轻松了是的。“唔……秦楚,这里的风景好漂亮,以后我们常常来玩好不好。”山顶上,女孩扎着马尾,穿着合身的运动服,整个人都显得阳光、富有活力。她站在郁郁葱葱的大树前,浓郁的绿色衬得她更加青春。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女孩会是特工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誓不做小三

    誓不做小三

    安昕昕傻了,疯了,也怕了……如今的她看到谁都唯恐避之不及!她默默承受着好友的唾骂,苦苦拒绝着好友未婚夫的追求,四处躲避他的各种软硬兼施…安昕昕欲哭无泪,平生素来冷静的她,怎么会……
  • 至尊狂妃训邪王

    至尊狂妃训邪王

    【正文已完结】21世纪金牌特种兵为国捐躯,穿越后是楚家人人喊打的废物七小姐,身边还有一个非常天才又腹黑的儿子。幻师?她家宝贝是神秘的幻宠师!炼药师?她把极品丹给她家宝贝当零食吃!幻兽?神王兽是她家宝贝的坐骑!他是有着多重身份妖孽无双的光明圣皇,却唯独对她蚀宠入骨。“伤她者,死!”九天之上,霸气尊贵的男人睥睨天下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倾世废凰:魔妃大人很妖娆

    倾世废凰:魔妃大人很妖娆

    一朝时空交错,21世纪杀手破空入府,俾睨天下。苍生万物,宛若蝼蚁,唯有她高悬其上,主宰一切。陋颜废柴如何?她自是上斗姨娘下斥庶妹,横眉冷对千夫指。刀尖舔血又如何?她也能左拥魔众右养暗兵,凭孤胆势不可挡。就算命贱如蒲草,她也誓要缠毁一个盛世王朝!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