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000000055

第55章

果然不出周云所料,难民们所说的那群强盗全都藏在大堤后面,周云一喝之下,那群人纷纷走了出来,口里叫道:“总镇大人饶命!我们也都是大明官兵。”

等他们看清楚朱震只有一百余骑,四周也并无兵马时,为首的几个人立刻大声叫道:“你们是哪里来的,竟然敢冒充山东总兵,就不知道总兵大人早已经在兖州战死了吗?”

朱震向这群强盗看去,发现他们有一千人左右,有许多人身上都穿着明朝官兵的盔甲,还有些人身上就穿着百姓的衣服,想必是抢来的。他们是一群战败的官兵无疑可,就大声喝道:“你们到底是官兵还是贼寇,为何要残杀此地的老百姓。”

为首的那名强盗说道:“爷爷我是兵是贼关你屁事,今天撞到了爷爷手里,算你们运气,你们把马都留下,爷爷就饶你们一条小命。”

朱震听了大怒,拔出鸣鸿宝刀,拍马向前一冲,为首的那名强盗看到这队官兵的首领朱震杀过来,想叫人围上来,心想先把朱震抓了,其余的人应该就会投降了。周云见大哥一个人冲进贼军阵中,也马上带人冲了上来。

那群强盗刚刚围住朱震,却被后面赶来的周云一冲,队列立即四散,朱震手中鸣鸿宝刀一挥,为首的那名强盗被砍成两半。

余众见这群骑兵如此凶猛,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凶残的金虏骑兵。现在头领也被人杀死,都分封放下武器哭道:“大人饶命,我们不是强盗,都是官兵啊!”

朱震厉声问道:“既然是我大明官兵,为何在这里装作强盗,欺压百姓。”

那群人说道:“大人,我们原本是沂州城的守军,刚刚被大人杀死的那个就是沂州的一名千总,沂州失守之后,我们就逃去枣庄,哪知道枣庄的守军说我们是金虏的奸细,不准我们入城,还派人追杀我们,想拿我们的头颅去邀功。我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才逃到这里,装作强盗的。”

朱震想了一下,便说道:“本镇乃皇上新任命的山东总兵,负责剿灭盘踞在山东的金虏,既然你们都是山东的官兵,那么现在就编入我军中,随我将功赎罪吧。”

那群人看了朱震身后一眼,说道:“我们都愿意,只是总兵大人你就带着我们去剿灭山东的金虏吗?”

朱震知道这群人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如果自己就这么点兵力的话,只怕他们就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了,就笑道:“本镇在枣庄有大军五万,足够剿灭山东的金虏了。”

那群人听说这位总兵大人在离这里不远的枣庄有精兵五万,都连忙说道:“我们愿意跟随大人,绝无二心,大人一定要相信我们。”

朱震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先回会宝岭里去驻扎下来,不久本镇便会带大军前去沂州,到时你们便编入我军中。”

那群人听了,都回会宝岭里面去了,周云问道:“大哥怎么放了这群强盗官兵呢?”

朱震笑道:“到时我们要把硕托引到会宝岭来,要真正的打几仗才行,这就难免要死很多人,如果让这群人帮我们打头阵的话,我们的伤亡人数就会少很多。”

周云听了,笑道:“如其让他们白白的死在我们手里,还不如让他们死在金虏手里,也算是将功赎罪了。”

决定在会宝岭伏击硕托部金虏大军后,朱震立即回到枣庄,命令王明率领步卒一万,夜晚行军,赶去会宝岭里驻扎。先熟悉会宝岭的地形,到时好设伏。自己和周云在枣庄等待沂州的消息。

第三天,朱震便接到李超涂送回的消息,硕托带着三万名金虏士兵出了沂州城,向枣庄杀来。得到这个消息后,朱震马上和周云带领大军前去会宝岭安排决战。

大军行至会宝岭,朱震命令士兵安营扎寨,在会宝岭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硕托前来。

且说硕托带领大军出了沂州,沿着大道直扑向枣庄而来。骑兵行军速度极快,下午时分便进入了会宝岭地区。却看到前面有一支军队列阵相迎。硕托觉得奇怪,自从和汉人交战以来,汉人军队从来就是据城坚守,还没有在平原地区和他们列阵交战的。难道这支军队的统帅疯了不成?

阿吉嘎笑道:“想必这支军队从来没有和我们满清的勇士交战过,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他们还不知道我们的厉害,贝勒爷,你给我五千精骑,我一定杀光这群汉人。”

硕托道:“不急,先让汉人营去试试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说完,便命令五千汉人营出击。汉人营都统孔益林是满清恭顺王孔有德的侄子,孔有德没有儿子,对这个侄子及其爱护,此次随硕托出征,也是孔有德的意思。

孔益林听到硕托叫自己打头阵,心想汉人军队素来不堪一击,想必贝勒爷看在叔父的面上让先行立功,就大叫一声,带着五千部下杀来过去。

这支列阵相迎的明军正是朱震亲自统率的大军。看到硕托先派五千汉人营士兵打头阵。朱震就让周云带领骑兵三千驱赶着在会宝岭收编的那一千强盗兵迎战。

那群强盗兵见朱震派自己与金虏大军正面交战,顿时大慌,有的开始准备逃跑。周云挥刀杀死一个准备逃走的士兵,大声叫道:“金虏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有什么好怕的,何况这些金虏士兵还不是金虏人,和你们一样是汉人,你们给我冲上去还有活命的机会,杀了敌人大人还有奖赏,要是谁敢逃跑,我倒要看看是我的刀快还是他的脚快!”

那群强盗兵听了,只得举起手中的武器杀了上去,盼望着能尽快杀光这群假金虏。周云见这群强盗兵已经和敌军接战了,心想大哥这注意果然不错,以后要是能让那些金虏在前面当替死鬼那就更好了。

孔益林开始见明军还未和自己接战就败退,心里大笑,这群明兵果然不堪一击,还未笑完,那员明军大将有驱赶着他们反身杀了过来。心里顿时大怒,一马当先,带领部下杀了过来。率先和周云驱赶的那一千强盗兵混战在一起。

这满清的汉人营虽然没有满清的八旗兵英勇,但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觑,很快一千强盗兵就招架不住了。周云见敌军骑兵的冲刺里被减弱,立刻指挥三千骑兵冲杀过去。有点混乱的孔益林部很快就被周云强劲的冲势冲散。

孔益林大吃一惊,什么时候明军中也有这么厉害的骑兵了。马上组织部下防守,企图拖住周云部下骑兵。周云虽然暂时占到上风,但兵力比敌军少一千人,不能有效的消灭敌军。一时间,四千明兵和五千清兵汉人营混战到一起,杀得难分难解。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三国之第四帝国

    三国之第四帝国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你曾经忽略过的好汉。有经典的战役。也有不经典却很重要的战争。公元189年,永汉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董卓从此控制了朝廷.自此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且看李腾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斩将夺城,建立丰功伟业,成为一代帝王。
  • 大明龙兴

    大明龙兴

    他,被起义军追杀的亡将之子,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武穆遗书》,凭借此兵法,他以五十亲卫开始崛起于中华西北边陲,结义杨昭武,姜玉伯,破山贼,驱鞑靼,平内乱,受封西北招讨使领甘州五卫总督,北出塞外,千里奇袭蒙古联军,大败建州女真精锐,三十封侯,威震关中,受皇命,南驱张献忠,东逼李自成,驰骋中原大地……起义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冲击在华夏大地,辽东虎狼之地的建奴,跃马扬鞭直逼京师,朝中内部各种势力为争夺处益,勾心斗角相互陷害,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总兵,更是骄横跋扈视朝律如儿戏,加上疑心慎重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面对这一切,又会有什么样的决断……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热门推荐
  • 恶魔老公的独宠妻

    恶魔老公的独宠妻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暖羊羊征服灰太狼”的故事。剧透版简介:【婚姻卷】某日激情过后,琇琇叹息:“阿成哥哥,你要是爱我就好了……”阿成作诚恳状:“琇琇,我爱你!”琇琇满足:“你的温柔,我懂。”阿成:“何解?”琇琇:“我知道你这么说,是不想伤害我!”阿成欲哭无泪:“你以为我在敷衍你?”琇琇在他怀里点点头。阿成施展“饿狼扑羊”式:“那就让事实说明,我并不温柔!”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豪门卷】某次宴会,白琇遇到了高中时代的三个好友。林怡柔:“你们知道,眼下这京城谁风头最劲?”庄艾云:“当然是号称第一豪门当家主妇的‘琇夫人’了!”秦非雨:“……”林怡柔:“不错,琇夫人在这京城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啊!”白琇:“这么厉害!”秦非雨白了她一眼:“阿琇,你名字里也有个‘琇’字……”众人无视之。【善恶卷】黯云寒树,风过长桥。阿成:“琇琇,荣华富贵,于我如过眼烟云,我在乎的只有你!”琇琇泪流满面:“那我要你放弃一切跟我走,你也愿意么?”阿成:“只要你再也不擅自离开我的身边,那么我愿意!”琇琇:“只要你愿意,那我也愿意。”阿成:“我愿意!”琇琇:“……”阿成:“我们走吧!”文艺版简介:秦非雨原以为,“一入豪门深似海”是豪门婚姻的主旋律。但是那个叫白琇的女孩,为什么却单单是一个例外?她的丈夫,是家族里说一不二的当家人,也是人人眼中的恶魔,却独独把所有的柔情给了她;她的婆婆是国际知名财团的掌舵人,手腕铁血不让须眉,却跟她之间有着胜过一切的感情;她的父母是政界的高官,在找回失落了二十七年的女儿之后,更是想要把多年的思念转化为宠爱。她无欲无求,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她一颦一笑,竟能影响几个家族的决策者!她的一生还有什么烦忧呢?事实上,有的!虽然她想要的很简单,可是世界太复杂。当看似不可调和的冲击来临时,到底是他守护着她,还是她保护着他呢?============================================本人不太喜欢女强文,但是又喜欢无敌的女主角,让各种主角、配角吃瘪。所以暂定本文总体思路是“柔弱胜刚强”。为了让后面女主的无敌状态看起来顺理成章,要铺垫一些东西。请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耐心哦。。。推荐朋友的文《霸道总裁独宠小妻》:
  • 生理卫生与健康

    生理卫生与健康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只有健康才会让我们觉得人生没有白走一趟。本书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部分,详细解说了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衣着饮食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另外也叙说了不食习惯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导青少年怎样关爱自己的生理健康,让我们远离疾病的折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齐天

    齐天

    新书<第一横〉已经上传,希望大家喜欢。一不小心就成了三大祸害之首,又不小心受到女剑仙的重托,铲除三大祸害,你是要我除掉自己吗?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绝代妖娆

    绝代妖娆

    说第一遍时,妖娆耐心地劝解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下辈子做人时要认清这一点。第二遍时,妖娆佯装同情地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要坚强。但是那女孩儿似乎并没有准备就此打住:“我真——”皇甫妖娆真的是受不了这个祥林嫂了,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女子幽怨的诉苦,大声替她说道:“你真傻,你怎么能相信男人呢?你把他的甜言蜜语当成了永世不变的誓言,结果换来的却是这个下场!”那女子,嘴皮翻了翻,最终……
  •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二)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二)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