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300000062

第62章 沈从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2)

1928年他们一同到上海,一起住进萨波赛路的一座公寓。丁玲与胡也频住二楼,沈从文住三楼。他们共同创办“红黑书店”,出版《红黑》周刊。1930年“红黑书店”因债务问题倒闭。为了筹集资金偿还债务,胡也频去济南教书。第二年,因胡也频宣传革命思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当时,丁玲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处境很艰难。沈从文陪同她将孩子送到湖南常德的母亲处,由母亲抚养。此间,沈从文对丁玲热情相助,关怀备至。不料这年的秋天,丁玲却与冯达同居了,沈从文心中非常恼火。此后他与丁玲就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在丁玲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沈从文连续发表了《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的文章,谴责了国民党政府绑架、陷害作家的不法行径。还曾托请胡适通过当年的上海市市长吴铁城营救丁玲,但未能奏效。

1933年社会上传闻丁玲被害后,沈从文写了《记丁玲》及《记丁玲续集》。此书于1939年9月在上海出版时,丁玲已经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于1936年9月来到延安。在陕北的丁玲对沈从文的这两本书一无所知。直到1978年的冬季,一位日本友人将这两本书拿给丁玲看,丁玲觉得沈从文在书里对胡也频等左翼作家的评价有失公允,违背了历史的真实;她还对沈从文以低级趣味描绘他们的生活非常恼怒,沈从文在他的文章里说,他和丁玲、胡也频曾经同住一处,朝夕相伴,给人一种混淆的概念。丁玲认为用含混的语言混淆视听,这无异于往她的身上泼污水。后来丁玲还听说她被捕后,沈从文胆小怕事,不敢出面营救她的传闻。从而得出沈从文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高贵绅士”的结论。这种伤害沈从文的感情之言,挫伤了她与沈从文几十年的情谊,由误解而反目,导致两位老友在晚年分道扬镳。

亲情沈从文是画家黄永玉的表叔,年龄比黄永玉大21岁。他们被称作是湘西飞出的两只“金凤凰”。

黄永玉是常德人,他的父亲黄玉书毕业于常德师范,在男小学当校长,曾以通草作画捧回巴拿马赛会铜奖;母亲杨光蕙毕业于桃源省立二师,在女小学当校长。父母在读书时学的都是音乐和美术,对黄永玉的未来发展留下了遗传基因。在黄永玉1924年8月出生后不久,他家就搬到凤凰县居住,从此黄永玉与他的表叔沈从文成了名副其实的乡党。

黄永玉第一次见到沈从文是在他读小学时。有一天他正与几个伙伴疯跑,忽然有个伙伴告诉他,他家从北平来了客人。祖母告诉他这是他的二表叔沈从文。沈从文摸摸他的头,将他揽在怀里,很喜欢这个小表侄。少不更事的黄永玉听说这位表叔在北平当教授,写文章,并没有怎么在意,过一会儿,便跑去与小伙伴玩耍去了。

黄永玉从16岁开始以绘画与木刻为生,到处漂泊。在福建德化山区做小工时,老板见他头发太长了,给他一块钱让他去理发,可是他在书摊上见到一本表叔写的《昆明冬景》,便花了七角钱买了下来。他读着表叔写的书,对表叔的才华滋生了无限仰慕的感情。

1946年他才开始与表叔沈从文通信。这些信有谈艺术知识的,有谈艺术欣赏的,对黄永玉的未来发展大有补益。本来黄永玉名字中的“玉”是“裕”,是沈从文说他的名像个卖布的,建议他改为现在用的“玉”字的,意思是永远继承父亲黄玉书的艺术才华。沈从文曾在一封信中向黄永玉介绍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是充满着爱去对待人民和土地。二是摔倒了,不要停下来哀叹,要赶快爬起来往前走。三是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这样的教诲成了黄永玉的座右铭,也成了指导他前进的一盏明灯。

1950年沈从文动员在香港的黄永玉回北京参加工作。1953年黄永玉回到北京到中央美院任教。叔侄都住在北京,彼此的联系多,也经常走动。“文革”开始后,他们叔侄俩都成了审查对象。有一次在大街上他们邂逅了。沈从文怕连累表侄,装作没有看见,便走了过去。毕竟黄永玉年轻些,胆子大些,他借擦身而过的瞬间对表叔低声说:“要从容对付呀!”这句话表达了亲属间的惦念与安慰,对沈从文也是个很大的鼓励。

(75)情谊与巴金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写道:“在朋友中待人最好、最热心帮忙的人只有你,至少你是第一个。这是真话。”这句质朴无华、发自心底的话,反映出巴金与沈从文五十多年的真挚友谊和无限情深。

巴金与沈从文相识于1932年的冬天。当时正在青岛大学教书的沈从文,收到张允和、张兆和姐妹发来的电报,告诉他婚事已获父母的应允。她们的父母当时住在上海,想见一见这个未来的乘龙快婿,于是沈从文乘船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期间,沈从文遇见了在南京主编《创作月刊》的陈曼铎。陈曼铎是来上海找巴金约稿的,他就约巴金和沈从文一起,到一家俄国人开的西餐馆聚餐。素昧平生的巴金和沈从文都是青年作家,彼此又都读过对方的作品,因此一见如故。交谈中巴金得知沈从文有本短篇小说集,想找个出版社出版。饭后,巴金带着沈从文到闸北的新中国书局,将沈从文的小说集交给这个书局的老板,并且预支了部分稿酬。

在上海期间,巴金还帮助沈从文挑选了拜见未来的岳父母的礼物。沈从文想买几套外文书作为见面礼,可是又担心自己买不好,就请巴金帮忙。巴金不负所望,带着沈从文到书店精心挑选了几套俄罗斯的文学名著,其中有一套英文版的《契诃夫小说集》,印制精美,又是权威译本,沈从文的未婚妻张兆和非常喜欢,这对成全沈从文的婚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举行了一次宴会,宣布他们结婚。前来赴宴的除了张家姐妹外,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巴金得知他们结婚的消息,马上给他们发了贺电,祝福他们“幸福无量”。不久,巴金来到北平时,住在达子营沈从文家里。尽管沈从文新婚燕尔刚刚一个多月,但他们夫妇对巴金这个好朋友却是相敬如宾。他俩都在酝酿着新的作品,舍不得花时间闲聊,就分头搞起了创作。北方的秋天气候宜人,沈从文将书房让给巴金创作《雾·雨·电》中的插曲《雷》,而自己却在院子里的树阴下写自己的《边城》。不久,沈从文的大姐前来看望他们新婚夫妇,巴金才搬离沈家。

抗战结束以后,伴随着两种命运的决战,沈从文的灵魂出现了迷乱。他“游离”于国共两党政治之外的“中间路线”,倡导自由主义的文艺追求。他写了大量的政论杂文,其观点出现了一些“极端”倾向。巴金为他的前途担忧,就通过朋友传话,劝导沈从文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小说创作上。遗憾的是沈从文没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1949年北平解放后,他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在3月28日这一天,他拿起一把水果刀,割破了血管,以便寻求解脱。幸好他的妻弟及时发现,挽救了他的生命。从此以后沈从文家门庭冷落,很少与朋友往来。

1949年7月,巴金应邀到北平出席首届文代会,他多次在会议的休息时间到沈从文家拜访。同年9月,巴金出席第一次政协会议时,也到沈家去看望他。在沈从文最为消沉与寂寞的时候,巴金的友谊给了他极大的安慰与支持。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巴金和沈从文都自身难保时,仍然惦念着对方。“文革”结束后,他们的往来就更多了。可见他们的友谊是经得起挫折考验的。

与胡适沈从文一向以“乡下人”自称。1923年他刚刚闯北平时,的确是个“乡下人”,可是,自从1929年经徐志摩推荐,被中国公学聘为讲师之后,他在胡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逐渐成为现代绅士派的自由主义文人。

本来,沈从文不会教书,可是在他与好友胡也频和丁玲到上海办刊物《红黑》时,因资金周转难以为继,经营一年不仅没有盈利,反倒将本金也赔了进去。为了谋生和偿还债务,他们三人只有分头找工作赚钱。于是沈从文经徐志摩举荐,认识了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被聘为大学一年级现代文学课讲师。接到胡适的聘书后,沈从文接连给胡适写了两封信,谈到自己不会教书,并表示,如果学生们不满意随时可以撤换。胡适对他极为重视,尽管第一堂课沈从文被“挂”在了课堂上,可是胡适并没有怪罪他。

在中国公学期间,胡适成了沈从文的知心朋友,事无巨细,沈从文都乐意与胡适请教和商议。当时,他花钱没有计划,经济拮据了,就写信给胡适要求预支工薪,还要求帮助他的妹妹暂缓交纳学费,胡适都给予满足。在教课时,有一个女学生引起了沈从文的注意。这个女生就是年仅18岁的张兆和。在沈从文与张兆和有了个别接触之后,他觉得口头表达不出他心底的感情,就给张兆和写了封表示爱意的信。张兆和没有回应,沈从文痛苦万分,便找到胡适,提出几个离开公学的理由,其中一个就是他陷于爱情的漩涡,爱上一个女生。胡适劝他不要走,他会为他“做一切可做的事。”

不久,校园里沸沸扬扬地传说沈从文求爱不成想自杀。这个传言传到张兆和的耳朵里,她很害怕,便拿着沈从文写给她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胡适仔细地听了张兆和的叙说之后,首先表示沈从文是个天才,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小说家。当胡适得知张兆和并不爱沈从文时,胡适希望她能与沈从文做个朋友,还劝说给沈从文写封婉转的回信。最后胡适答应劝劝沈从文。由于胡适的协调,张兆和给沈从文写了回信,从此他们开始了通信。经过三年多的爱情拉练,沈从文终于赢得了张兆和的爱情。

1930年5月,胡适联合罗隆基、梁实秋等人在《新月》上发表文章,批评国民党政府,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胡适被迫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胡适离开后,沈从文也觉得失去了靠山,同年秋天也辞职离开中国公学。此后的十几年间,胡适与沈从文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他们的通信联系一直未断,直到1948年12月胡适离开北平,不久又去美国,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机会通信和会面了。

慈师1939年至1947年沈从文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沈从文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他上课“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

西南联大的教室很简陋,土墙土地铁皮屋顶(后来连铁皮屋顶也卖了,换成茅草屋顶),教室里只有一张讲桌和几把扶手椅。有一次上课时,先到的男同学占据了扶手椅,后到的三位女同学没有座位,只能站着听课。沈从文看不过去,把讲台上的讲桌扛下来,放倒在地,请这三位女同学坐下听课。

每次上课,沈从文总是夹着一大摞书走进教室,学生们从他手中接过仔细批改后的习作和特意为他们找的书,他们的心中就只能充满了感动。为让学生省点事,沈先生总是不怕自己多费神,多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作为老师,指明方向也就算尽职了。而沈从文却自己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成了,卷成卷,上课时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是夹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学生们接过沈从文费心找来、精心抄写的资料,内心感动之余,又平添了几分震动。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热门推荐
  •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生意场实用知识全知道

    学识不如知识,知识不如做事,做事不如做人。 创业三阶段:比才华,比财力,不是奋斗,比境界。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把握趋势,把握未来。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而是抉择。 学历代表过去,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以锻炼为本,保持健康;以修养为本,学会求知。本书共分为借我一双黄金眼——生意场必备的机遇投资学;产品卖到全世界——生意场必备的市场营销学;长袖善舞会管钱——生意场必备的财务掌控学等六篇内容
  • 娘子乖乖不准闹

    娘子乖乖不准闹

    他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也是暗地为王的夜帝,最大的乐趣就是欺负她,看到她被气得脸色红润,生机活现的样子,他就特乐。欺负她的结果就是恶魔的种子发芽了。恶魔萌宝一出,谁与争锋!“谁敢欺负我娘亲,就得有跟太阳说再见的觉悟!”“哪个狐狸精敢抢我娘亲的男人,我会让你死得很有节奏!”
  •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教子禅方:好父母必读的90个禅意故事

    在现今很多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太多的功利和欲望,孩子失去了很多可贵的天赋和禀性。教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哪位秀才追求时髦的临摹,不幸的是父母们由于种种生活原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追求“急”但又“切”的特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的丧失,自我精神的失落必将造成孩子教育的失败,这叫不见本心,未能明心见性。因此,父母家长要教子成龙,养女成凤,必须自己胸有禅意,不紧不慢地教育孩子,把这种禅意落实到家庭教育中来。家庭教育不是单单的教育,而应将各种人生的体验贯彻到教育中来,将孩子的心与自己的心连成一片,打破迂腐的拘泥,彻悟教育与人生的本原,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原则,则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魂穿成公主、相府小姐,而我穿越就得是整个穿过来,被人当做怪物不说,还身无分文只能去吃霸王餐!替相府小姐入选太子妃,不料,竟然被选上了,可是,太子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啊!“太子妃,快给父皇请安!”父皇?他怎么这么像大街上被我讹上的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王牌守卫

    末世之王牌守卫

    未来世纪,大地枯竭资源紧缺,地球惊现宇宙“生命源”,还落在了他们要寻找的彗卫士所在的城市处,外太空侵略者处心积虑勾结地球微生物,里应外合企图强占地球,来寻伙伴的金土两个学员能不能在伙伴们赶到之前保护好彗卫士和H城的安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个英雄的诞生,绝不意味着和平!
  • 智慧交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交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系列。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 逆天妖娆:绝色无良妃

    逆天妖娆:绝色无良妃

    她是杀手之王,月主。一朝穿越,本以为可以安稳一生,可是宿命却不允许她那般黑暗的人过上平凡的日子。仇人未知,无亲无故,只有他一个人陪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他是夜王爷,神域的少主,可是却被自己的父亲所不容。他可以对所有人冷酷无情,独独对她温柔似水。前世的纠缠,今生的宿命。不见则已,一见钟情。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 黄河异事录

    黄河异事录

    传说,黄河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职业——黄河捞尸人。他们繁衍上千年,经历了无数奇诡往事,也掌握着黄河最大的秘密。我自小随身为捞尸人的爷爷在黄河上干着捞尸的营生,耳闻目睹了各种诡异的现象。一次,爷爷从黄河里捞出一具藏在巨型龟壳里的棺材,由此引出一桩桩离奇事件。我、爷爷、叶教授、古枚笛四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浩荡不息的黄河中寻找着上古的秘密。阴兵渡河、幽灵船、鱼骨神庙;龟型巨棺、死亡灵蛊、巨型石碑出世,真相尚未水落,谜团蜂拥而至,我们一行四人更落入一个步步为局的阴谋之中……